《不知国舅是女郎》第72章


亩印!?br />
“她的儿子?”
总管点头,尽可能完整地转述说:“对,是她的儿子,她说,‘我儿子,不应该是短命之徒,现在他死了,得有人给他陪葬’。”
邓弥惊愣:“是她!”
是她,不会错的。
这世上,只有她始终将杨洋视如己出,肯穷尽心力地来保护他。
“奚夫人……”
邓弥似有所感,她从长匣里拿起了那一截剑柄,果然不错,那上面用古篆刻着剑主的名字,那两个字,是“童云”。
剑在人在,剑断人亡。
邓弥知道奚夫人为杨洋报了仇,可是一时间,她竟觉得空落——
这桩事,就这样了结了吗?那么,接下来又该做什么?
邓康见她失神呆立着,唤了她一声。
邓弥迷惘转过神来,愣愣望着他。
“你怎么了?”邓康问。
邓弥低头看着手中的剑柄,良久无话。
屋外有夜鸟高飞而过,一声又一声地哇叫,让暮色平添了凄凉。
邓弥抬手将剑柄放回长匣,她关上了匣子。
邓康愈加迷惑:“这是谁送来的?送这个到渭阳侯府是什么意思?”
邓弥抚着长匣,垂下眼道:“去告诉邓万世,不用再找童云了。”
“为什么?”
“他死了。”
“死了?你怎么知……”
“送这长匣来的人,已经把童云杀了。”
这分明是一件好事,可是邓康却看见邓弥忽然之间红了眼眶,簌簌落下泪来。
然而不等发问,邓弥就抱过长匣,快步走了出去……
第五十八章 北邙
洛阳以北,邙山冢墓高嵯峨。
独子再丧,杨家哀痛欲绝,置棺十日不肯下葬。
十日过去,棺中人未醒。
唯有太尉杨秉神思清醒,认为英年早逝之人,应尽早入葬。
几番争执下来,杨家爹娘终于妥协了,他们相搀而哭,眼睁睁看着旁人将爱子的棺木抬出了府门去。
杨太尉年已古稀,他不顾所有人的劝阻,执意要送侄儿最后一程,要亲眼看到他沉睡在北邙山的泥土之下。
第一抔土盖上棺木,杨父悲恸难以自持,忽跪地失声痛哭:“你叫我白发老翁送你这年轻的后生,实乃不孝之大!不孝之大啊……我的儿……”
悲哭之声,令闻者心哀。
死生事大,可也毕竟是人生常态,杨太尉活了七十余年,许多事本当早已看开,但听着胞弟的哀哭,回想侄儿昔日在世时的种种情形,不由得心绪剧烈浮动,强撑了一阵,忽然就双眼一翻,昏厥过去。
众人惊慌忙乱,纷纷围住杨太尉。
丰宣探了探杨太尉的脉息,焦急道:“快!快送下山去!”
大家有些惊住了,面面相觑都无举动。
唯有窦景宁,人命关天他想都不多想,急忙背起杨太尉往山下赶。
一大群人跟在后面,匆匆忙忙下了山,其中也包括了邓康。
云层压得低低的。
邓弥望了望山下,山风吹疼了眼睛,她转回身,静默不言地看剩下的人给棺木盖土,墓冢一点点起高了。
杨家老父抑制不住伤心,悲哭之后犹自哽泣不休。
立了碑,供了香果点心。
云色更沉,冷风里裹着潮意,似乎快要下雨了。
“君侯,时辰不早了,咱们也都回去吧?”
“嗯。”
众人收拾了东西,相携下山。
邓弥走在所有人之后,临走前,她回过头,再最后看了一眼。
山色苍苍,新坟寂寥……
生之尽头,原来都是一样的落幕。
“渭阳侯。”
下到山脚,不及登上车马,邓弥就被杨母拦住了。
家中女眷不能送棺上山,杨家好些女眷都回去了,而杨母却还等在山下。
邓弥见是她,停了下来:“杨夫人。”
“我有话……”杨夫人言语急切,陡然却想起了身后跟着的婢子,她生生止住话头,侧首对婢子吩咐道,“我有话想对渭阳侯说,你们先到车上去罢。”
婢子应声而去。
直到婢子走远了,杨母才重又转过面目来望着邓弥,碍于车夫在旁,她便牵着她往旁边走开丈许。
邓弥疑惑,不明白地看着她。
“有件事,我憋在心里很久了,一直想问却不敢问。”杨母双目泪红,神色是憔悴而愀然的,“我想,现在大概也只有渭阳侯你能回答我了。”
“夫人您请说。”
杨母张了张嘴:“我的馥儿……”
她只说了这四个字,然后目光黯然了,慢慢地垂下了脸,后面她好像低声呢喃了什么,但是邓弥没有听清。
“夫人,您说什么?”
杨母抬眼看着邓弥,豁然抓紧了她的手,恳切问她道:“那不是我的儿子对不对?”
邓弥惊诧地僵住了。
“我能感觉到,他不是我的馥儿!”杨母声嘶哽咽,双手在颤动,她压低了声音,牢牢盯着邓弥的眼说道,“渭阳侯,你跟那孩子走得最近,你一定是知道些什么的是不是?求求你告诉我,他是谁,还有我的馥儿……他究竟去哪里了?”
邓弥愣怔,好久,她才确信自己没有听错,更不是做梦。
“杨夫人,”邓弥抽了手,扶住杨母反问她,“您为何会这样想?他不是您的儿子,又会是谁呢?”
闻言,杨母缓缓垂下了手,她望着上山的路,喃喃自言道:“是啊,是啊……又会是谁呢?可是那孩子……真的不像馥儿,夫君说没有不同,但我就是觉得有哪里不一样……”
邓弥没有插话,默不作声听着。
“非我多心,多想,自他重新活过来以后,他的习惯和口味就有了些微的变化,以前他很少在夜里看书,说是费灯且伤眼,可是后来他夜里总看书到很晚,以前他夜里就算再饿也不会吃任何东西,可后来我有几次看他在灯下苦读,就端了汤羹去给他,他从不拒绝,每回都是很高兴地吃下,再说上一句‘谢谢娘’,还有,以前他是爱吃梨的,可是后来,虽然拿给他他也吃,我却瞧得出,他不是很喜欢……”
杨母按着泛疼的胸口,泪落涟涟:“一个人的生活习惯和喜好,都是经年累月形成的,怎可能突然说变就变了?”
邓弥仍旧缄口不言。
“从外表来看,他确实与我的馥儿别无二致,但那些细微处的举动,时时像刺一样扎在我的心头,多少次……多少次我也曾想亲口问他,可我又怕,怕他真的不是……”
“杨夫人!”
终于,邓弥不忍再听了,她所承受的痛苦已经不少了,她不想再感同身受地,去了解一个矛盾的母亲内心经历了怎样的挣扎。
“杨夫人,”她遽然出声打断了她,“是您自己多想了,他怎么可能会是另外的人呢?”
“是我多想了吗……”
“如果他不是你们的儿子,他会那样孝顺地奉养二老吗?”
杨母思及往日有子在侧,嘘寒问暖或笑语连连,不禁心中更为酸楚。
“最后那日,我和他自郊外回来,街上有卖桂花糕的小贩,他惦记着您,不顾人多,跑下车去买,等买到了,捧在手心里,他整个人都高兴坏了。”邓弥提到这件事,想以此来纾解杨母的心结,“夫人,他从来没有变过,他的心里,始终是将爹娘双亲放在首位的,如果他泉下有知,也必然不愿看到爹娘因他的离去,而日日以泪洗面。还望您二老节哀,多多保重自身。”
杨母听罢,却忽然哭得更加厉害了。
邓弥抬手想要安慰,猝不及防间听见杨母哽泣着说:“我虽一向喜欢桂子的清香,但我从来不吃桂花糕,馥儿……馥儿他是自小就知道的……”
邓弥的手停在半空里,她木然站在那里,自觉舌头发僵,再说不出话来。
——竟然,是这样的吗?
可是他分明说起过,他买给娘亲的桂花糕,他娘亲都说很好很喜欢。
邓弥的心纠成了一团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