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丞相追妻记[重生]》第89章


高呼:“参见陛下,参见丞相——”
这声音在空旷的点兵场回荡,声势浩大,正是彰显商国国力的时刻。
饶是小皇帝苏炎这样的人,竟也生出了几分豪情壮志出来,他将手中的兵符郑重的放在了杨桓的手上,语气竟是前所未有的认真:“丞相,朕知道从前与你嫌隙颇深,可是如今正是兵荒马乱,国之将亡的时刻,还请丞相不计前嫌。此去赴前线,还请丞相主持大局,力挽狂澜。”
杨桓将苏炎手中的虎符接过,仔细凝视。
杨桓手中也有一块兵符,商国的军权,他有三分之一,如今小皇帝竟舍得将这块兵符拿出来给自己。
“陛下可是真的放心?”
“自然是放心的!”苏炎面色恳切,说道:“丞相虽严厉,可终究是为了我大商好的,朕自知比不上高祖,武帝,不能名留青史,可也不想遗臭万年,把兵符交给丞相,朕自然是放心的!”
杨桓轻笑,却觉得手中这兵符有万分的重量。
它关乎成百上千士兵的性命,更关乎着大商的存亡。
**
杨桓终于带兵去了南疆,一路上还算顺利,遇上了几股流窜的难民,杨桓手下的将士想将他们处决,可杨桓却愿意分他们一点军粮,那些难民感激不尽,其中的男丁竟投身了军营。
几次突袭的难民都被杨桓这样轻巧的化解。
消息传到了京城,小皇帝龙颜大悦,往尚书府里和丞相府里赏赐了好些东西,清璇看到了自然欢喜,又虔诚地跪在了家中的佛像之前,日日夜夜为杨桓求平安。
众人皆畅快,可杨桓却慢慢的不安了起来。
这一路上,未免也太顺利了些,而且这些难民出现的地点非常的有规律,仿佛是……
仿佛是故意将他领到什么地方去一样。
这个念头一直缠在杨桓的心头,可他面色却不显,若是大战在即,主帅却疑神疑鬼,势必是要动摇军心的。
好在四五日之后,杨桓带着大军,终于平安抵达了南疆,城太守见了救星一般,热情异常地将杨桓接到了城中,好生同杨桓讲了最近的战况。
无非就是南疆土司们仗势欺人,强行围攻,从前的三省六郡已经全部被他们占去了。
看到杨桓的脸色越来越差,那太守灵机一动,笑道:“丞相您有所不知,想来那些南疆的蛮子还是怕丞相的,听说您来了,他们都不敢来了呢。”
杨桓摇着头,却叹气。
南蛮这些蛮子,哪里是因为怕他?不过是因为自己刚来,他们有些忌惮,想观察几天罢了。如今南疆的局势竟比自己想象的还要差,看来是有一场硬仗要打了。
星汉灿烂之时,杨桓在烛火之下写下了第一封家书。
初到南疆,自然是先要给清璇报个平安了,提笔落款,再盖上红章,找来养了多年的信鸽,借着月色放飞了自己对京城的一缕思念。
杨桓看着那鸽子飞出一个好看的弧度出来,自是想不到,他的家书竟没能落在清璇的手上。
而是被一个意想不到的人截获了。
夜色深深,不眠的可不只有杨桓,更有卫国的新太子——孙策。
百里策不喜欢自己这个名字,孙策,这名字听起来怪怪的,他还是喜欢自己用了十几年的名字。好在如今自己是太子了,没人敢直呼自己的姓名,卫王也只会策儿策儿的喊,不会从头到尾地喊他名字。
当他的弓箭手射下这只鸽子的时候,他刚刚准备就寝。明天还要赶路呢,今儿可要休息好。
“殿下,这是弓箭手截获的军情,请殿下过目。”
“军情?”百里策眉心微蹙:“本宫要是没记错,杨桓今日才到西南,如何有什么重要的军情?”
“这个属下也不知,还请殿下过目。”
百里策也疑惑着信里到底是什么,于是便抽了信出来,只看了一眼,嘴角便勾起一个笑出来了。
“杨桓,我从前怎么没发现你是这么个人呢?”
那信上寥寥几字,却道尽了杨桓对清璇的思念。百里策看了便觉得好笑,谁能想到杨桓那样执掌一国朝政的人,竟然在大战之前,对一个女人思念彻骨?
处在当中的人总是看不清楚的,就像百里策如今嘲笑杨桓,可他却没想到,自己和杨桓,又有什么分别呢?
若不是同样的心思,为何他要在卫王面前争取一个出使商国的机会?
为何他明知命格中的人是林蔓如,却还固执的要来商国的京城?
为何他不惜发动战争,联合西南土司,也要将杨桓调出京城?
只是当局者迷罢了。
第79章 百里归来
杨桓到达西南后, 战事进行的还算顺利,之前被叛军强占了的地方, 也被杨桓奋力夺回来了三个郡。
消息传回来,京城上下自是欢欣鼓舞,喜形于色的小皇帝竟然在得知消息的那个早朝, 对着西南行了个大礼, 遥拜远在西南的杨桓,说是从今往后定然好好听杨桓的话, 绝不再让杨桓费心了。
杨桓的捷报传的频繁, 甚至在一沓子军函中还能夹私,给清璇也传了一封家书回来, 无非是说什么战事顺利云云的话,清璇虽然高兴, 却也知道杨桓的话有些故意哄她开心, 哪里有顺顺利利就能打胜仗的将军了?定是他只捡着好听的说罢了。
不过既然杨桓不提,清璇也不主动提起。只是在回信里夸赞他真是商国上下第一人, 还顺道问了一句, 你何时能回来?
这次的回信等的时间便漫长了许多,清璇看得出, 杨桓的字迹有些潦草, 内容也很简单, 想来是边疆战事太忙, 他没了休息的时间了?
杨桓在信里写到:
“不出意外, 应当十日内归京, 怎么,娘子急着嫁为夫?”
清璇“扑哧”一声便笑了出来,心说杨桓可真不是个正经的,既然那么忙,还有心思玩笑?
杨桓给小皇帝的回信亦是十日内归京,小皇帝龙颜大悦,以为十日内西南叛变便能评定呢,说不得自己还能因为评定西南这件事,在青史上留名,当即便晋封了沈清璇为宁国公主,来表达对杨桓的谢意。
沈家上下接到这么个圣旨,俱是目瞪口呆,沈夫人拉着清璇的手,激动的说道:“我儿真是福泽深厚,如今你有了个公主的地位,出门也不怕什么了。”
沈天枢便笑道:“就算阿璇不是公主,有杨桓和我尚书府罩着,也不见得有谁敢欺负她。”
此话言之凿凿,沈天枢眉角微挑,一副自信十足的模样。
清璇掩唇低笑,在那一刻,她也真的以为,自己这一生的磨难已经到了尽头了,只要等到杨桓回来,等到两人成亲,从此之后,便是一帆风顺的生活了。
可她实在是年幼,不知道想象中的顺利在到来之前,还需要经历更多的波折。
就在清璇被封为宁国公主的第三天,前线忽然传来了急报,那封信件还带着干涸的血,上面的内容足以让整个大商震惊失控。
领兵去前线的丞相杨桓,竟然在一个谷地失踪了!
他带着的那五千精兵也不翼而飞,仿佛从来没有去过那个谷地一样,全军上下在山谷中搜寻多日,却只能找到一些丢弃的盔甲,在地上还能看见暗淡的血迹。
军心恐慌,将领捉来了附近的山民,仔细询问当天的情况,那山民害怕的紧,支支吾吾地说道:“……将军,那天小的上山打猎,就看见……看见一群人躲在山谷里,看起来……那模样很怪,不像我们大商的子民,后来丞相带了人过来,那群藏起来的人就……”
“就什么啊!”
将领急了,捉紧了山民的衣领,怒吼。
山民被吓坏了,双腿一软就跪在了地上,声音里带了哭腔:“大大大人,两边的人就开始打了啊,小的害怕,就跑了,后面怎么样,小的也不知道……”
在场的人无不心中一震。
听着山民的意思,不出意外,杨桓带着精兵路过此处,应当是受到了叛军的伏击,这些天来,大家没看见杨桓回来,是不是杨桓已经……
众人不敢再想,那将领最先镇定下来,一声冷笑:“胡说!丞相怎会遇到这样的事情!你分明就是叛军送来的奸细,来动摇军心,按我大商的律法,就该斩首示众!”
那将领手起刀落,不过“咔嚓”一声,方才那颤颤巍巍的山民已经尸首异处了。徒留一片血腥味,宣告着方才发生过什么事情。
那山民一直到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