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九的逆袭》第6章


人刚才都是故意演戏给他看的?都是为了把他赶来暖室?他一下子坐了起来,不是说今天一定要睡床的吗,为嘛他又在卧榻上啊!!
李允堂想跑回大床去,但是想到那女人方才的骚劲儿,又犹豫了。可别真给她吃豆腐了!
李允堂越想越生气,气得一个晚上没睡着,第二天起来眼睛周围一圈都是青的。
因为这桩婚事是太后钦点的,所以隔天他们得进宫谢恩。
李允堂坐在轿舆里一路上都不理她,她倒是淡定,手里握了卷书,亦是不搭理他。这下子就显得他太无趣了,可哪有人家媳妇自个儿看书把相公晾在一边的道理?但这话李允堂也说不出口,倒像是非要让她理会自己似的!
李允堂第三次叹气掀帘子的时候,卫望舒终于开口了,一副贤惠状,说:“九爷可是无聊了?要我陪着说会儿话?”
李允堂找她的错儿,板着脸说:“人家都是自称臣妾,哪像你,开口闭口‘我’、‘我’、‘我’的!”
卫望舒莞尔一笑,道:“臣妾是觉得,‘臣妾’这称呼太无情调,生活没有情调怎么行?”
情调?李允堂不禁暗笑,还想要情调,很快就让你再也笑不出来! 
卫望舒见他脸色变了好几次,便只是笑笑,也不多说什么,就继续看书了。那些年想来他没少在自己这儿吃瘪,闹闹情绪也是正常的。
两人对太后那儿都不陌生,礼毕,太后赐坐。
太后瞧着他们一并端坐,越看越觉得般配,不由对边上的卫嬷嬷说:“哀家瞧着他们真是一对金童玉女,就这样看着,也觉得好啊。”
卫嬷嬷应道:“可不是,吴亲王长得本来就似先帝,仪表堂堂;王妃从小也是个美人胚子,如今端庄贤淑,真是说不出的好。”
“嬷嬷再夸下去,望舒可得骄傲了!”卫望舒笑着说。卫嬷嬷也是出自卫家,虽说是家奴,但到底是太后跟前的人,是以卫望舒从小便以晚辈自居,适时讨喜。
“嬷嬷夸得可没错,哀家瞧着也是这样。”太后有些感叹,“你是哀家从小看到大的,卫家的姑娘里啊就数你最乖巧懂事了!哀家就一直在想啊,是什么样的男子才能娶到我们家望舒呢,那可真是娶了个宝贝回去啊!”说到这里,太后又用警告的眼神看着李允堂道,“要是有人不知道珍惜身边人,哀家可不依的。”
李允堂只觉得冷汗都从额角滑落下来了,太后娘娘你要不要这么未卜先知啊!于是更加坚定了要全家都搬离京城去姑苏城的决心!免得卫望舒不高兴了跑太后跟前来告状,到时候少不了他吃一壶的。
太后对卫嬷嬷说:“去把盒子拿过来。”
卫嬷嬷取了个檀木盒子过来,打开了放在案几上,说道:“这里头是一个玉观音和一个玉佛,是开过光的,而且是太后娘娘在龙停寺吃斋的时候,亲自供在佛前念了九九八十一天的经得的。”
太后曾在太子大婚之前,在龙停寺住过三个月,想来就是那会儿得的。李允堂也收起方才的心思,赶紧跟卫望舒一并郑重地接过。
卫嬷嬷笑着说:“这物件世上只有三对,一对给了皇上、皇后,一对给了太子和太子妃,剩下的,就是你们这对了。”
由此可见太后对两人的喜爱之情了。
卫望舒赶紧下了椅子给太后行礼,说:“姑姑从小疼爱望舒,望舒一件件都记得的,现如今,都不知说什么才好了。”
“傻孩子,你们好好的就好了。”太后招手把卫望舒招到自己身边,拉着她在身侧坐下来,说,“哀家就等着抱你们的白胖小子呢!”
卫望舒害羞地低下头去,李允堂则在边上满头大汗,心想一回去就得整理东西,早走早好! 
这时候,皇上跟前的小柱子过来传话,说皇上有请吴亲王去讲话。李允堂刚好坐着难受,太后又要跟卫望舒说些体己话,便告了辞就出门。
走在路上,李允堂还在盘算着要如何跟皇上说去封地的事儿,倒是不能说去治理江南,上回皇上已经把这条堵了,说江南风调雨顺几十年了。
那该怎么说呢?母亲身体不好去养身?嗯,这借口甚好!
李允堂进临渊阁的时候,皇上正在跟赵淑妃对弈。
“皇上,淑妃娘娘。”李允堂行了个礼。
“吴亲王。”赵淑妃回礼。赵淑妃也是宫里的老人了,瞧着李允堂从一个皮娃子长到了今天,她笑道,“那臣妾先告退了,臣妾去瞧一下七公主。”
赵淑妃生了一个儿子一个女儿,七公主是她三十岁时生下的,乖巧可爱,皇上宠这女儿都胜过了儿子。
“嗯,去吧。”皇上点点头,然后对李允堂说,“来,陪朕下棋。”
李允堂恭恭敬敬坐到皇上对面,把黑子捏在手里,也没多想,就往棋盘上放去,心里只琢磨着该如何开口说这事。
作者有话要说: 看文的顺便给撒个花呗~~
发文第一周持续更新中~~
☆、九爷当官
6。九爷当官
皇上笑道:“成亲了,可就是大人了,感觉怎么样?”
李允堂陪笑道:“挺好挺好,臣弟母妃也可高兴了。”
“嗯,静太妃盼着你成亲可是盼星星盼月亮的。”皇上手里下着白子,十分感慨,“先帝素来最疼你,可惜去的早,若是见你成亲了,定也是欢喜的。”
“是啊。”说到这个,李允堂也有些想他那个先帝老爹,“父皇走得时候,臣弟还小,倒是后来一直是皇兄照顾着长大的。那些年,真给皇兄添了不少乱。”
“你能有这番想法,可见是成熟了。”皇上对他的这些话十分满意,摸了摸胡子又说:“都道是‘成家立业’,现在家已经成了,还差个立业。若是先帝见到你有一天能为我李氏王朝效力,该多么欣慰。”
李允堂不吱声,怎么说到这个话题了?再说皇兄不会随便夸人的,这么把人往上捧着,倒让人十分心虚。
“这些年虽然还说得上是风调雨顺的,瞧着各地好些年都没有洪涝灾害,干旱也少……但是人祸可不少啊。”皇上叹气道,“你在漠北也知道,北面有戎族虎视眈眈;西南那里目前还算太平,但百年藩王更替,如今实力不可小觑,朕这里的防备一刻不敢松散;东南沿海又时不时有倭寇从海上过来打劫,朕还想着要建立一只海上战队。军备和物资供应一直紧张。眼下已经入秋了,很快就是冬日,你在漠北时也与朕写过信说过漠北将士冬日御寒衣物不够,这些都让朕寝食难安啊!”
李允堂的母妃段氏的父亲、也就是李允堂的外公段敬,便就是皇上说的西南三个藩王部落中最强大的一支川藏部落的王,百年前段家祖先就被被封了川藏王,一直沿袭至今。说一句大不敬的话,太后跟皇上对他好,或许这也是其中的一个原因。
皇上说这些话虽然有着别的目的,但所说的事情倒真是他的心病,说着说着也不免带上了几分发自内心的愁苦。
李允堂跟着叹气,心道:皇上也不好当啊!
皇上见他有所动容,话题立即一转,语重心长道:“朕现在就你这么一个可以信任的兄弟了,想着你能帮帮朕就好了。”
“我?”李允堂一愣,“我能帮什么忙?”转念一想,“皇上可是要臣弟再回漠北?也好,臣弟愿为皇上镇守西峪关!”
这话说得铿锵有力,皇上听了还真是挺感动的。西峪关环境艰苦不说,战争可不是闹着玩的,一个不小心脑袋就要搬家!
皇上拍了拍李允堂的肩膀,道:“好兄弟!不过朕不是要你去边关,这几年仗打下来,虽然我方损失不少,但戎族损耗也很厉害,上回你杀了他们的大王子,他们少不得要消停上一段时间。”皇上把棋子捏在手里掂量了一下,说:“朕是想给你封个官。”
李允堂大骇,“皇兄,这可使不得啊!”他见皇上脸色一变,赶忙解释道,“皇兄知道我从小不学无术,封个亲王混着还行,真让我当官只怕会误了社稷!”
他见皇上板着脸不说话,急得也顾不得自称“臣”了,“小时候我跟太子一块儿读书,季学士就没少训我,皇兄您也没少让我在祖宗牌位前跪着,我胡闹了那么多年,顶多也就是个秀才的水准,让我治国安邦只恐误了社稷!”李允堂的脸皱成了一团,自己还没开口说去封地呢,皇上就说要自己当官,当官了就去不了封地了!成天呆在京城里,可不要命么!那还真不如回西峪关呢!
对于李允堂自谦学识不高这事,皇上深深地有同感,不由道:“你这么说也是没错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