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领的新娘》第109章


1族称
2历史沿革
?发源传说
?早期历史
?部落时期
?建立大辽
?南下中原
?辉煌时期
?辽朝衰亡
?后续发展
3政治
?政治体制
?组织形式
4军事
5文化
?文字
?文学
?绘画
?乐舞
?宗教
6经济
?农业
?畜牧业
?手工业
7对外关系
?五代、北宋
?渤海国
?高丽
?西域诸国
8社会风俗
?仪俗
?服饰
?发型
?婚俗
?居住饮食
9后裔追溯
1族称
编辑
“契丹”之名,始见于北齐天保五年(554年)成书的《魏书》。而汉人记契丹事,以《资治通鉴》为最早,东晋义熙元年(406年)初,“燕王熙袭契丹”。契丹称号见于朝鲜《三国史记》更早,东晋太元三年(378年)已有契丹人犯高句丽“北边,陷八部落”。'1'《新唐书》等明确指出:“至元魏,自号曰契丹。”有的学者则认为汉以来即有契丹之号'7'。有的学者认为契丹一词出于宇文氏酋长名字之演变,约当西晋末东晋初,其异名已显,意为“镔铁”'8'。'2'一般认为契丹,汉译亦作吉答、乞塔、乞答、吸给等。其含义众说纷纭,通行说法为“镔铁”之意。'1'另外说法有:“切断”说、“刀剑”说、“奇首之领地”说、“酋名”说、“寒冷”说、“大中”说、“草原、沙漠或与森林相关的意义”说等等。
由于金帐汗国自13世纪至15世纪长期是欧洲的霸主,而蒙古人称中国北方为契丹,后该词泛指中国。在一些国家的语言例如俄语中至今犹称中国为“契丹”。'9'在俄语、希腊语和中古英语中把整个中国称为契丹(读音分别为kitay,kita1a,cathay),在穆斯林文献中常把北中国称为契丹(khita,khata),相传哥伦布航海的目的就是找寻传说中的契丹。'10'
2历史沿革
编辑
发源传说
传说中的契丹祖先
传说中的契丹祖先'11'
对于契丹族的起源,相传北方大草原流淌着两条河,一条从大兴安岭南端奔腾而下,契丹人称其为西拉木伦河,亦称“黄水”,文献上写作“潢河”;另一条河自医巫闾山西端而来,名为老哈河,亦称“土河”。契丹民族就兴起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这一地区民族的迁徙、融合呈现出十分频繁复杂的状态。'12'
契丹人关于自己始祖有这样的传说,一位久居天宫的“天女”倍感天宫的枯燥寂寞,她驾着青牛车,从“平地松林”沿潢水顺流而下。恰巧,一位“仙人”乘着一匹雪白的宝马,从“马盂山”随土河一直向东信马由缰。青牛和白马,在潢水与土河的交汇处的木叶山相遇了。天女和仙人,叱走青牛,松开马缰,相对走来。两人相爱并结合,繁衍生八子,其后族属渐盛,分为悉万丹部、何大何部、伏弗郁部、羽陵部、日连部、匹絜部、黎部、吐六於部等八部,'1'居潢水(今内蒙古西拉木伦河)之南,黄龙(今辽宁朝阳)之北。常以名马文皮贡献北魏,并进行贸易。每行军及春秋时祭,必用白马青牛,示不忘本云。'13'这无疑是有关青牛白马传说的最权威、最准确的记述。由此可知,契丹族发源于西拉木伦河和老哈河流域。'10''12''14'
早期历史
契丹最早记载见于《魏书》。《魏书》在记载与北魏政权联系和交往的各民族时,首次为契丹和与它关系密切的库莫奚(也是中国古代北方的一个少数民族,原与契丹同属一支,后分开,再后又被契丹吞并)立了专传。此后,《北史》、《隋书》、《旧唐书》、《新唐书》、《旧五代史》、《新五代史》以及《唐会要》、《五代会要》、《册府元龟》、《文献通考》、《宋会要》等,都有关于契丹人活动情况的专门记录。上述文献在记载契丹人的起源时,大致有“匈奴说”和“东胡说”两种意见。这两说又派生出另两说:一说“是匈奴和鲜卑融合的产物”,一说“起源于鲜卑系的别部而不是鲜卑的直接后裔”'1''15'。
根据《后汉书》的记载'16';契丹来源于鲜卑或鲜卑宇文部,出自当时人和稍后唐人之笔;契丹为“匈奴之种”,则是数百年后宋人的说法。当然,鲜卑族的成分很庞杂,其中确实有人认为契丹为东胡系统东部鲜卑宇文部之裔,来自匈奴的“余种”,宇文部更是如此。东汉永元元年(89年)至永元十七年(105年),匈奴被汉将耿夔击破,北单于逃走后,鲜卑进据匈奴故地,“有十余万落”未逃走的匈奴人加入了鲜卑。然10余万落匈奴人并未继续以匈奴为号,而“皆自号鲜卑”了。此后,在与原东胡种的鲜卑人长期错居杂处中,由于相互通婚等影响,差别越来越不明显,它在形成过程中虽有一个主源,但仍是多源多流的。'10'
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10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17'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平时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隋大业元年(605年),契丹族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在隋将主使下突厥的袭击,4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
部落时期
大贺氏首领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10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17'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平时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隋大业元年(605年),契丹族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在隋将主使下突厥的袭击,4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
部落时期契丹族日益兴盛,并向南发展。北齐文宣帝高洋于天保四年(553年)亲率大军攻击南下的契丹部落,俘获10余万人、数十万头牲畜。契丹部族损失惨重,后又受到突厥的侵扰,因而“部落离散,非复古八部矣”。'17'隋初又分别臣附于隋朝与突厥,逐渐得到恢复,游牧于辽西地区,诸部落平时各自“逐寒暑,随水草畜牧。隋大业元年(605年),契丹族南下营州(今辽宁朝阳)地区时,又遭到在隋将主使下突厥的袭击,4万人被俘,再次受到重创。
部落时期
☆、135人生不过数十年,一眨眼也便过去了
麦格与乌兰珠二人形同陌路,乌兰珠更是搬回耶龙宁生前的住处居住,这无疑是告诉所有人,她乌兰珠深爱的仍旧是耶龙宁。
麦格对此颇有微词,却又左右不了乌兰珠执拗阴冷的性子,也便由她去了。
多戈却觉得自己的四弟真是窝囊,不过对付一个女人,有何难的?
“大哥倒是有何高招?”麦格随口问道。
麦格对自己的大哥并不抱有希望的,多戈一向冲动,又蠢又贪婪,成事不足败事有余,他不信他有什么好主意。
事实上,多戈也确实没有什么好主意,他居然想趁着半夜乌兰珠睡着时,蒙面进去将乌兰珠揍一顿,如此龌龊卑鄙的念头,也只有多戈的脑子才能想得到罢。
连麦格都对此不屑,“由她去罢,说到底也是个可怜的女人,我与她虽无情意,却也不必将事情做得那般上不得台面。”
听麦格如此说,多戈冷哼一声,“你是说大哥上不得台面?虽然如此,却也是简单有效的法子,那乌兰珠如此毫无顾忌,摆明了没把我们这一脉的耶龙兄弟放在眼里,你不出头,难道还由着她以为他们兄弟都是酒囊饭袋了?”
麦格不想与多戈争辩对错,便说了“大哥,您别管这事了”,也便走了。
麦格只以为这事也便如此了,谁知那多戈竟真的自作主张,择了个阴雨的夜里,偷偷潜入乌兰珠的毡帐,多戈本来真的是想教训一番乌兰珠,但见到床榻之上的乌兰珠,身段玲珑,竟起了色心,便临时将暴揍改为强暴。
乌兰珠被多戈的动作惊醒,随手摸出枕边的匕首,向着自己身上的人便是狠狠一刀。
这一刀正插在多戈的肩上,他惨叫一声,便跳下床逃走了。
也亏得多戈肉厚,这一匕首下去,虽然受了伤,却也是不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