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开淡墨》第156章


大理寺衙门的牢狱这几天人满为患,一部分嫌犯直接被关进了刑部衙门!
那几天,几乎时时能看到某个高门贵族被抄家,一时之间,长安城人人自危,连老百姓们也整日关门闭户,无事绝对不出门。
四天后,英王陈敏得在豫州宣布称帝,建国号南陈。豫州知州同时反出大陈。
中元节之夜,按照大陈习俗,本应在这一晚放开宵禁,人们纷纷到渭河橘河放河灯吃罚追埂5蛭本侄矗妹挪⑽捶趴习傩彰歉遣辉冈谡飧龆嗍轮某雒抛叨?br /> 虽然大理寺衙门人满为患,但只有少数几个人知道,大理寺一间特别的牢房里,关押着一位特别的犯人。
今年的中元节一轮明月似乎比往年透亮许多,月光透过高墙上那一尺见方的铁窗,照在躺在地上的女子身上。
正是怡安郡主陈留英,她已经被消掉郡主封号,在这里关了五日。
这间牢房的地面比外面的土地低矮得多,因而非常潮湿。从那窗孔里透进来的一点月光非常微弱,即使外面亮堂堂如白昼一般,这里依然几乎是乌黑一片。
陈留英的手脚戴着沉重的镣铐和链索,那镣铐因为常年被鲜血侵湿,已经有些生锈。
她浑身鲜血淋淋,圆滚滚的身子上裸露着大部分的肌肤,肌肤上皮翻肉卷,鲜血从卷起的皮肉往外一点点渗进镣铐里。
☆、第二百零九章 元主薄
旁边一副脚镣的铁圈里有两根灰白色的骨头,大概是若干年有犯人被活活饿死在牢里,或者是被折磨致死后,干脆有几段尸骨没有被清理。
地牢外,一队队士兵穿插而过,在月光的映照下,士兵们手里的缨枪和大刀闪现着阴冷的光芒。可见大理寺对这个地方看管的极严。
一个身穿绿色官服、面容白皙俊秀、看上去很斯文的男子手拿一本厚厚的簿册朝牢房走过来,牢房门口的两个士兵照例一番检查,一个士兵挤眉弄眼笑着道:
“元主薄,今夜是中元节,你还来牢房,这牢里以前可死过不少女犯人,你长得这么好看,小心被牢里的女鬼拉去做夫君了!哈哈哈哈!”
这位主薄正是去年秋闱后中了二甲第二,因为一些境遇被放到大理寺做了主薄的元誉。
元誉温和的笑了笑,脸上没有半分怒色:“女鬼不可怕,人心才可怕,若真有女鬼,我便与她月下对饮一杯也是另一番风雅!”
那士兵嘿嘿一笑:“不过元主薄,这位郡主殿下可有些泼辣,昨日还吐了王少卿满脸血,你小心些,不要离她太近。”
显然这个士兵跟元誉很熟,才会善意的提醒他。
元誉点头:“多谢李军曹提醒,这几日我也记录过几次审讯过程,算对她有些了解吧,我会小心的!”
军士笑笑再不说话,打开门,便放元誉进了地牢。
这间地牢很大,纵是怡安这样的体型,在地牢里也显得羸弱而渺小。借着从敞开的牢门外透进来的月光,元誉拿下墙上的风灯,擦着火折子,提上点亮的风灯,稳步朝陈留英走去。
离她两三步外,他放下风灯,想了想,干脆席地坐在地上,脸色平静的看着地上的女子。
或许是突入而来的光亮太刺眼,陈留英呻吟一声,慢慢的睁开眼,一片煞白的光亮后,她看清了坐在面前的男子。
陈留英笑了笑,满口本来细白如贝的牙齿已经是一片血红色,在跳动的灯光下,那混了血的贝齿看起来颇为阴森。
想想一年前还在自己面前气定神闲的女子,元誉温和的双眼中闪过一丝怜悯。
“怎么,元主薄。。。。。咳咳。。。。。。。咳咳。。。。。。。又来录供词吗?可惜。。。。。。。咳咳。。。。。。我什么都不知道!”
元誉拿起簿册和笔,做出记录的样子,小声道:“是徐先生让我来的!”
陈留英脸上露出一个讽刺的笑容:“父。。。。。。王不放心,还要让人。。。。。。咳咳。。。。。。。。。。。看着我亲自。。。。。。。。上路吗?”
元誉不回答,只拿起笔伪装成做记录的样子。
牢门外的另一个军士打了个哈欠,往里面瞟了一眼,懒洋洋的对李军曹说道:
“这个元主薄往后应该前途无量,为人随和,没有一点架子,又认真努力,长得还好,学问也好,不得了,不得了啊!”
元誉一边在簿册上‘刷刷’的记录着,一边低声道:“值得吗?你如此维护的人却在关键时候抛弃你!你却到现在还在维护他!”
陈留英眯成一条线的双眼十分平静,仿佛元誉说的人不是她,而是坊市间旁人的闲话一般:
“他给我。。。。。。。命,咳咳,养我长大。。。。。。。,我还他命。。。。。。。。。咳咳,两清!”
元誉拿笔的手顿了顿,沉默的看着陈留英,几息之后,才喃喃道:“你本将心照明月,怎奈明月照沟渠,这样,也值得吗?”
陈留英咳咳的笑了,似乎这句话很可笑,随着笑声,她身上的肥肉似乎也抖动了几下,元誉这才注意到她几乎已经衣不遮体,俊脸‘腾’的红了起来。
陈留英却没留意元誉的表情,笑完后喘息着说道:
“他。。。。。。。咳咳。。。。。不是明月,我也不是沟渠,我。。。。。。。还他的养育。。。。。。。。。之恩,还完后。。。。。。。。桥归桥。。。。。。。。路归路。。。。。。咳咳。。。。。两清!”
元誉想了想,起身走几步,拾起来一些稻草铺在陈留英的身上,有些尴尬的说道:“虽然是夏天,地牢还是潮湿,这样暖和些。”
陈留英看了看元誉,很费劲的嗤笑一声:“虚伪,我这么难看。。。。。。。你就是。。。。。。咳咳。。。。。。。看了。。。。也是我占便宜,有什么。。。。!”
元誉俊脸又是一红,好在灯光下也看不见,他收起簿册和笔,快速的说了一句:“明晚二更,有人来救!”
说完,抱着簿册提上灯,在门口熄灭风灯后,头也不回的离开了地牢。
李军曹关上牢门,摇头笑着对另一个军士道:“元主薄好心,将死之人,还又什么羞耻之心!”
地牢内,陈留英艰难的抬起手,借着微弱的月光,看看方才元誉铺稻草时塞进她手里的一枚玉佩,眼角的泪终于滴落下来!
七夕芙蓉园宴会,不仅皇上受了伤,女眷中也有数十人受伤,十三人被流矢射中,当场死亡。
因此,这几日,衙门忙着抓人审人,一些与英王素来没有交往的贵府,便请医的请医,办丧事的办丧事。
经过七夕宴的劫数之后,墨池在长安贵府圈变的赫赫有名。
当然,以前她也很出名,但以前与她的名字相伴的,总有一些流言蜚语。长安贵府的女眷,对她只是怕,而不是喜。怕也不是因为她,而是因为安老大人从来护短的威名和一人之下的权势。
经过七夕一场劫数,大多数女眷们对墨池的态度便由怕变成了敬。
苟氏怕墨池受委屈,以往长安贵府有什么婚丧嫁娶之事,苟氏从来不会叫她同往。
但七夕一劫,苟氏的身子多少受了些损伤,大房吴氏整日只吃斋念佛,从来不管俗事,大爷又不准大房奶奶再与长安城任何贵府来往。
加之老夫人和苟氏也有些小心思,于是,吊唁那十三个在七夕一劫中不幸死亡的贵府女眷,便都落到了墨池身上。
照说墨池是尚未进门的媳妇儿,代表安府去别府吊唁于理不合,但一来老夫人和苟氏极力主张,二来墨池本来也是个不拘小节,不在乎别人怎么看自己的性子。
三来,韩四娘医术好,那天可是众人所见,皇上受了伤,这几日太医院的大夫不好请,请韩四娘帮府里那天去了七夕宴的女眷再把把脉,可是太难得的事情。
毕竟,慌乱过后的这几日,所有的人都在猜测皇后和太子对韩四娘的态度,到底代表着什么?
☆、第二百一十章 七上八下的猜测
寸朝雨的继母吴氏便是那天首当其冲冲出大殿、被流矢射中的女眷之一,寸祭酒伤心过度不能理事,他又是独子,府中也没有其他女眷。
寸朝雨姊妹四个,她是大娘子,也没有兄嫂,唯一的弟弟只有七岁。因此,寸夫人的丧事便由寸朝雨一手操办。
墨池今日一大早起来梳妆好后便候着安亦雅来接她,昨日安亦雅给她送信,说今日来接她一起去寸府,一来吊唁寸夫人,二来看看好友。
刚用完早膳,丝音便来报,说安亦雅先去了二夫人那儿,一会儿就过来。
待安亦雅探望了苟氏,二人便上了马车,安亦雅看着墨池一番上下打量:
“嗯,这几天的气色比前几天看起来又好了一些,可怜见的,我只要想?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