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娘娘又作死》第211章


苏怀瑾笑着说:“刑国使团第一次来,折了他们的大皇子,第二次来,折了他们的刑国太子,这次还来?该折什么了?”
祁老九笑着说:“这就不知道了,不过这次的刑国使团大有面子,是什么大皇子太子都比不得的。”
苏怀瑾登时有些好奇,说:“哦?那是谁?”
祁老九刚要揭秘,结果这光景,突然有人走了过来,伴随着“踏踏”的脚步声,一个低沉的声音说:“是刑国的相邦。”
众人一听,连忙回头,原来是薛长瑜来了。
薛长瑜走过来,走到苏怀瑾身边,补充说:“刑国相邦,柳开霁。”
苏怀瑾对这个名字有些陌生,虽然她是经历过一辈子的人,但是上辈子苏正一直教导苏怀瑾,不要伸手朝廷的事情,所以苏怀瑾也不太清楚刑国相邦的事情。
但是听祁老九的口气,这个柳开霁是个了不得的人物,甚至比皇亲国戚还厉害。
祁老九说:“这个柳开霁,可是名士,这次刑国让相邦亲自出使,怕是下了大血本儿了。”
吕彦听到这里,蹙了蹙眉,若有所思。
祁老九见他发呆,碰了碰他,说:“嘿!入定了?这是怎么的?”
吕彦这才回了神。
苏怀瑾笑着说:“可是吕先生的熟人?”
吕彦点了点头,说:“柳开霁曾是臣的伴读。”
【第166章】
刑国新来的使臣,怕是吕彦的老熟人,因此这次刑国使团出使,吕彦需要稍微回避一些。
苏怀瑾有些好奇,这个柳开霁是什么样的人。
众人所幸无事,就坐在亭子里,薛长瑜叫人将午膳摆在亭子里,赐饭给吕彦和祁老九。
正好使团要来,薛长瑜就当是先行打探一番。
吕彦说:“柳开霁没有什么背景,甚至是奴籍出身。”
他这么一说,众人都吃了一惊。
奴籍出身的下人,竟然一跃成为了刑国的相邦,这仿佛是个神话传说一样不可思议。
要知道刑国是强权的国家,一切都信奉实力,柳开霁这样无权无势,没有依靠的人,竟然能成为刑国的权臣,不知道需要付出什么样的努力。
吕彦回忆起来柳开霁,他们的年纪差不多,当年也是在太子府里,说实在的,吕彦和柳开霁其实也算是发小。
毕竟柳开霁是奴籍,他本不是刑国人,而是一个流浪的难民,后来流浪到了太子府,被录入了奴籍,进府做下人。
因为年纪差不多,吕彦和柳开霁曾经顽在一起,后来吕彦到了读书的年纪,柳开霁就做了书童,料理吕彦读书的事宜。
渐渐的,柳开霁隐露锋芒,他十分聪颖好学,即使只是一个书童,但是吕彦习学的,他没有一个会落下,也全都习学了起来。
后来太子发现了柳开霁是个好苗子,就提拔柳开霁做吕彦的伴读,再等着柳开霁大了一些,就送柳开霁去学舍习学,除了柳开霁的奴籍,收他做门客,让他去考取功名。
太子府出事儿的时候,柳开霁中了金科第三,正在赴任的路上……
吕彦说:“后来的事情,臣就不知道了,自从逃出刑国,就再也没见过柳开霁,不过柳开霁的名声却越来越响。”
柳开霁从一个奴隶,摇身一变,已经成为了一个名士,不只是刑国人,甚至其他国家的国君,都想要挖柳开霁过去,辅佐治理自己的国家。
可以说这个人,现在炙手可热。
薛长瑜将柳开霁的过往全都默默记下来,准备着以后谈判的时候用。
刑国使团很快就到了,他们很迅速,带来的人其实不多,使团里只有一个大行令,也就是刑国的相邦柳开霁,其余没有任何大行人。
也就是说,这次的谈判结果,完全看柳开霁一个人的。
薛长瑜并没有亲自去迎接,他让右相方迁先去探探虚实,将柳开霁迎到了驿馆下榻。
苏怀瑾在宫中歇息,苏正就找了过来,抱怨说:“女儿,不是为父说,皇上也太偏心了,这心眼就长歪了!怎么什么事儿都交给方迁那个阉人?如今迎接刑国相邦,怎么也该当是我这个相邦去迎接,这样才对等。”
苏怀瑾早就听得耳朵长了茧,淡淡的说:“父亲,方迁也是相邦,而且皇上已经给方迁正了名,父亲若在这般,叫旁人听到了,免不得被参一本。”
苏正一听,瞪了一眼苏怀瑾,说:“你不给为父说话就算了,怎么还帮着外人?”
苏怀瑾淡淡的说:“刑国这趟浑水,父亲还是别趟了。”
苏正说:“这是何意?”
苏怀瑾笑了笑,看向苏正,说:“父亲,您与刑国太子的交情甚笃,这时候难道不应该避嫌么?”
苏正吓了一跳,心里狂跳好几下,自己与刑国太子的事情,旁人都不知道,他不知苏怀瑾是怎么知情的。
苏怀瑾似乎已经看透了他的心声,就说:“父亲不必问女儿是怎么知情的,也不必为自己开脱狡辩什么,这些都没有任何意义。”
苏怀瑾是怎么知情的?
苏怀瑾当然知道,毕竟她现在可是开着心窍加成的。
自从听到苏正和刑国太子秘密交谈之后,苏怀瑾就留了一个心眼,对着苏正的时候,特意打开心窍。
现在心窍已经五重,比之前提高了不少,所以不会动不动就透支,苏怀瑾用起来也方便许多。
苏怀瑾明显感觉到了心窍的波动,说明苏正现在很慌张。
苏怀瑾就说:“若无事,父亲先回去罢,记得,别蹚刑国这浑水,对父亲也好。”
苏正有些哑口无言,心里还打飐儿,因此不敢多说什么,赶紧低头就走了出来。
出来没多久,就看到薛长瑜和方迁过来了。
薛长瑜和方迁进来,也没有避讳苏怀瑾,让方迁坐下来。
薛长瑜说:“柳开霁你见过了?是个什么样儿的人?”
苏怀瑾也有点好奇,就坐下来一起听。
方迁拱手说:“回皇上,这柳开霁是个文人。”
柳开霁是个肩不能挑手不能提的文人,不会功夫,身材也并非十分高大,而是高挑的类型,看起来文质彬彬斯斯文文的,说话的时候也有礼有度,但是同样,滴水不漏。
柳开霁一看就是个精明人。
方迁说:“臣觉得这次刑国使团,有些奇怪。”
苏怀瑾眯着眼睛说:“因为使团里只有一个大行?”
方迁点头说:“皇后娘娘说的正是。”
薛长瑜蹙了蹙眉,说:“要么是刑国皇帝非常信任柳开霁,一切都由柳开霁做主,要么……”
他说着,顿了顿,苏怀瑾则是说:“要么刑国皇帝就是没有任何谈和的诚意。”
方迁说:“臣也是如此想的。”
方迁想了想,又说:“那柳开霁身边,还有一个捧剑的侍从,臣觉得有些端倪。”
薛长瑜说:“捧剑的侍从?”
方迁点了点头,说:“回皇上,那侍从名唤北落,看起来应该是难得一见的高手。”
薛长瑜一笑,说:“刑国还能来行刺不成?”
刑国使团进京,薛长瑜一直抻着没有见面,只是让方迁安排接风,态度一反常态的冷漠。
苏怀瑾觉得有些狐疑,不过也没管这事儿,过了大约小十天,薛长瑜竟然还没去见刑国使团。
苏怀瑾这时候就有些按捺不住了。
按理来说,刑国使团进京,薛长瑜应该是非常忙碌才对,但是哪知道,薛长瑜这几日反而更清闲下来。
薛长瑜今日有空,就陪着苏怀瑾在花园里走走。
苏怀瑾狐疑的看了一眼他,说:“皇上近些日都不忙么?”
薛长瑜笑着说:“不怎么忙,没什么要事儿,因此想要多陪陪瑾儿。”
苏怀瑾挑了挑眉,说:“那刑国相邦呢?”
薛长瑜没有说话,只是抬了抬手,指了一下远方。
苏怀瑾抬头去看,不由吃了一惊,因为她看到了自己方才口中的人,刑国相邦柳开霁!
柳开霁身边带着几个从者,正匆匆路过,迎面走来几个薛国的官员,大家打了一个照面。
柳开霁恭敬的行礼,不过那几个薛国官员竟然十分傲慢,也不回礼,笑着说:“呦!这不是刑国的相邦么?我还以为早就回去了呢?”
“狗皮膏药一样赖在咱们这儿?几个意思!”
“嗨,要我说,咱们大薛好山好水的,刑国那穷乡僻壤,怎么比得过,刑国相邦怕是已经乐不思蜀了。”
苏怀瑾有些吃惊,那几个官员对柳开霁十分无礼,是了,已经可以用无礼来形容。
柳开霁面色如常,还带着微笑,身后一个身材高大的侍从登时有些发怒,伸手按住?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