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觅嫁》第385章


想到这,程常棣心里稍稍一安,陆辰儿要怨恨他,就让她怨恨吧,这样也好,不管是情还是怨,她终究会记住他的,哪怕她会一直怨恨他,但如果能从头来过,他还是会这么做的,不会更改。
回到府里的后,程常棣回先去上房给程陈氏请了安,又陪着程陈氏说了几句话,出来时,让人去院子给赵雅南报个信,他还有事,晚上就不回院子歇息了。
转身去了外书房。
这些年来,公事上一直以来都得心应手,除了刚升任少卿时,有半年地磕磕绊绊外,当然,他自己心里也如明镜似的,很是明白,他的能力之外,离不开赵相在后面的提点,也离不开史大人的帮衬,所以这些年,他走得很顺,和他同一届的进士,有的现在还待在翰林院,做个清贵学士,而他已在实职的位置上干了三年多。
公孙梁已官至吏部尚书,近来甚得帝心,连赵相都得退一射之地,隐隐有副相之势,纵览朝中,赵相之后,若是公孙梁出任相国,那么,他接下来的仕途之路,依旧会很平稳,或许,五十岁之前,能够做上部堂的位置。‘
学而优则仕,自读书起,他就希望着有一天能够居于庙堂之上,实现为万世开太平的抱负,希望能够青史留名,竹帛留书,方不负这一辈来世上走一遭。
一想起这些,心里就隐隐有些兴奋,这一刻所有的烦恼都消失得无影无踪。
程家先世,以武将起家,世代镇守凉州,只是他们这一支,先两代起,就已经弃武从文,只是他父亲程子炎,乡试累试不第,最后也只是个秀才的身份。自从来宣城陆家之后,他就立过誓,希望有朝一日,程家能够像陆家这样,诗书传家,累世官宦,所以,除了出人投地,扬名立万外,他又给自己确立了一个目标,以诗书振兴程家。
“老爷,墨研好了。”端方递了一方砚台放到了书案上。
这一出声,程常棣从沉思中晃过神来,望了端方一眼,笑了笑,伸手从案几上翻出一本字帖,从笔架上拿起狼毫笔,沾墨开始临字帖。
端方见了,退后几步,退到了一旁。
高几上的大排蜡烛,发出叭啦燃烧的声响,除此之外,屋子里鸦雀无声,一室的静谧。
端方瞧着认真临字帖的程常棣,却有些不解,一般来说,程常棣都是心里有事,郁气堵在胸中,或是烦躁不安时,才会临字帖,以使自己慢慢静下心来,沉下心来,虽进府里,程常棣心情有些不好,但刚刚研墨时,他明明瞧见程常棣到后来,嘴角还挂着一抹会心的笑意,怎么还要临字帖。
跟了这些年,他也看了出来,每回程常棣去见过陆家姑娘后,没有那一次回来后,心情是很好的,往常都要两三日才能消,今晚上,这阵沉郁之气,倒是来得快,去得更快,也不知道是想到什么,这么快就去了。
不过,这些端方只在心里嘀咕回旋。
因是夏夜,除了窗户之外,门也是四扇打开的,端方一个错眼,就瞧见另外一个小厮端成在外面探头探脑,端方见了,回头望了一眼程常棣,瞧见程常棣正伏在案几上认真临字帖,便轻步走了出去。
出了屋子的门,到了廊下,下了台阶,到花坛旁边的一株桂花树下,只听端成嚷道:“您老可终于出来了,我都看了您老好一会儿了。”
“有什么事,快说事。”端方压低了声间。
“还能有什么事,这不老爷没回内院,太太派了玉关姐姐过来询问,今日老爷出去见了谁,遇上什么,心情好不好,我可求着您老告诉我一声。我也好交差。”
“我不信,这些,二门上的其他人没说,玉关没去问过。”端方却不信这话,按说,他家太太的确不错,就只有一点,管的事,未免太宽了些,每日里,老爷出门,晚上的时候,或是次日,必是要问个一清二楚,使得跟着老爷出门的这些小厮,都有些不厌其烦,可偏偏又没法子,也曾告诉老爷过,老爷不但没有和太太说,反而,老爷有些要瞒着太太的,就让他们这些小厮自己去编,这样一来,这些跟着出门的事,就更是苦大怨深了。
却是一点法子都没有。
只见端成呵呵一笑,“您老还真厉害,真让您猜对了,玉关姐姐说了太太的意思,是让您瞧着老爷若是心情好,就试着劝老爷回内院。”
端方苦笑,忙道了声,“好了,我知道了。”便让端成下去。
对于太太这种行为,他不是心里没有怨言,只是瞧着自家主子都没有说什么,他就更不好说什么了,也亏得自家主子受得住。
不过说到底,最难为的还是那些跟出去的小厮,譬如今晚的事,又得编上一个合理的事由。
待端方苦着一张脸进屋子的时候,伏在案几上认真临字帖的程常棣突然抬起了头来,“你怎么了,这是去哪儿了?”
端方没有隐瞒,把玉关来的事,说了一下,果然就见到程常棣皱了下眉头,也仅仅是皱了下眉头,并没有多说什么,一见如此,端方不由大着胆子道:“要不,老爷临完字帖,还是回内院歇息吧。”
程常棣一听这话,迟疑了一下,手中要沾墨的毛笔停顿了一下,望了端方一眼,好一会儿才道:“你得记得,你是我身边的人,还有往常跟着我出门的那些人,既是跟着我的人,我让你们怎么做,你们就怎么做,太太那边,该怎么应付就怎么应付。”
端方听了这话,瞧着程常棣的话语里有严肃,忙地应了声是。
程常棣拿着手中的笔,盯着字帖,许久没下笔,对于赵雅南的行为,刚开始的确很反感,只是这三四年来,他也已经惯,她既然想知道他一天做什么,就让她知道好了,只是她所知道的,只能是他想让她知道的,至于他不想让她知道的,她依旧是不能够知道。
这样就行了。
他知道赵雅南心性强,所以就没打算劝住,或是直言不让她这么做,经过刚开始几年的相处,他也知道赵雅南并不那么容易听劝的,刚开始还会说上几句,后来就索性放弃了。
只求相安无事。
第四百零五回
第四百零五回想通
一夜无话。
陆辰儿睡在酒楼的厢房里,一晚上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清晨天刚明,就起来了,晨梳时,对着铜镜,才发现,眼睑下的青影有些吓人。
由着玉英给她梳了个堕马髻,别了朵白色纱花,未施脂粉,一身素服,直到辰正时分,谦哥儿来叫她,才出了房门,一起坐马车出城。
谦哥儿瞧着陆辰儿精神萎靡不振,眼睑下一片青影,遂道:“我瞧着阿姐昨晚在酒楼没睡好,不如我们今日在白云观再待上一天吧,阿姐好好休息一番,明儿再出发。”
陆辰儿望向谦哥儿,没有立即说话,话在嘴边打转,昨夜里,整夜她脑海中都在想着,到底要不要回宣城,虽说,昨晚上她和程常棣说的那番话,当时,有几分赌气的成份,却也是她心里的一部分想法,她当时是真动了念头,去西苑陪李璟。
正因如此,她原本坚定回宣城的决定,又动摇了,想了一晚上,都没有下定决心,不顾一切地留下,抑或是义无反顾地离去?
“那就多留一天吧。”陆辰儿淡淡道,挨着车厢壁,整个人懒懒地倚靠在大迎枕上。
陆辰儿想到白眉道长的话,李璟有此劫难是遭了小人,她是没想到这个小人是程常棣,也就是说,若不是程常棣横插一竿,李璟就不会遭囚禁,而如果不是因为她,程常棣不会这么做,说白了,祸由还是因为她,李璟才有这飞来横祸,在此之前。若不知道也就罢了,既已知道缘由,她如何都不能心安理得的就这么离开。
又或者是,打从心底里,她是想留下的,只是缺少一个借口罢了,而如今正好有这样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来说服自己。
到底是哪一种,此刻,连她自己都有些分不清理不明了。
马车到了白云观后,陆辰儿并没有直接回观里的厢房。而是带着玉英和玉娆去了南麓的墓地。
太阳已经升起来,烈日当空,这会子已经有些酷热难耐。陆辰儿席地坐在墓碑旁,旁边没一点遮荫的地方,玉英刚撑起打阳伞,就让陆辰儿给止住了,“把伞收起来。你们去那边树阴下待着,让我静坐一会子。”
“可现在太阳这么大,姑娘容易中暑的。”玉英却是不放心。
陆辰儿双手抱膝,抬头望了玉英一眼,“不碍?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