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寻罗秘事》第182章


“没错,我说的是历史。”二丫扬了扬眉。“如果你一定想知道当年复国的真实情况,还得去问猰貐,他们三十六侍罗,就是当年跟随乘公凌浦,出山的劲旅。”
我朝无名看了一眼,心想,果然被我猜中了,但是她没有吱声,也没有对二丫说的话,发表任何意见。
二丫这时也看了一眼无名,随即缓缓说道:“如果我没有猜错,跑来跟我们合作的那帮人,也是三十六侍罗。”
这句话无疑是深水炸弹,搅动着我甚至还有无名的心水,世上难道还有另外一支三十六侍罗?
“你这么说,是什么意思?”我连忙追问,并且我知道,这也是无名很想问的问题。
“他们有可能是从原三十六侍罗分出去的……”
“不对!”我打断二丫。“我在古罗地的地下,见过一整支三十六侍罗,他们并没有缺人,三十六个人都在。”我脑子里回想起,在那座石头宫殿里看见的那些黑袍人,虽然当时没有细数,但是目测差不多应该有三十多人。
“你有没有看过隋唐演义?”面对我的质疑,二丫却问了我这么一个奇怪的问题。
“看过啊!”我讶然的回道,心想,咋就又扯到隋唐去了。
“隋唐十八杰中排名第七的是谁?你知不知道?”
“罗成啊!”我稍微回忆了一下。
“那罗成的父亲又是谁?”
“你到底想说什么?”我这时已经有些不耐烦了。
“罗成的父亲就是大隋靖边侯罗艺。”二丫说道。“罗艺佣兵数十万,割据一方,为大隋朝守护万里北疆,而他旗下有一支极其恐怖的王牌,称为燕云十八骑。”
“燕云十八骑?”我越来越糊涂了。
“相传,燕云十八骑是由靖边侯罗艺领导的骑兵部队,是罗艺驰骋大漠数十年的杀手王牌。”二丫接着说道:“燕云十八骑总共由十八个人组成,他们身着寒衣,脸带面罩,头蒙黑巾,只露双眼,外身还披着黑色长袍,脚踏胡人马靴,身后背有一张大弓,每人负箭十八只,同时都配有清一色的圆月弯刀。”
“燕云十八骑一般都是在大漠活动,很少会进入中原。其常常神出鬼没,并且个个都带着面罩,从来没有人看到过他们的真面目,杀人如同割草,个个身经百战。”
听到这里,我不免心中一凛,随即惊愕的看了看无名,目光落在她腰间的弯刀和背后的大弓上,此时只觉得隐隐约约好像窥见了一些端倪。
第四十九章 龙之九子
无名依旧对我和二丫的谈话,不置可否,但是从她脸上的细微变化来看,二丫说的关于燕云十八骑的事,似乎她也不太清楚。
“你的意思是,燕云十八骑其实就是三十六侍罗?”我对二丫问道,继续着和她的谈话。“你这么说,有确凿的依据吗?”
关于隋唐那段可歌可泣的英雄故事,不过是口口相传的民间传说而已,所传之内容,并不能视作正史,艺术加工的成份更多一点,所以历史上是否真的有燕云十八骑,那都还是个问号。
“历史未必不是传说,传说也未必不是历史。”二丫笑了笑说道:“我想,你也觉得燕云十八骑和三十六侍罗有些殊途同归的地方吧,你认为这难道仅仅只是一种巧合?”
不可否认,二丫的这个问题,确实让我无法回避,同样的武器制式,同样的一席黑袍,同样的绝世身手。甚至是同样不苟言笑的处世之道,以及那雷厉风行的行事风格,要是硬要说两者之间有些关联,也确实未尝不可。
“那你觉得燕云十八骑就是从三十六侍罗中分裂出来的,也就是那帮人的前身?”我朝山顶的方向虚指而去,既然无法推翻她的论点,我也就只好顺着这样的假设,和她继续探讨下去。
“其实并非如此。”
“哦!”我心中一惊。“那是怎么样的呢?”
“你别忘了,燕云十八骑的主人是靖边侯罗艺。”这时已经行至半山腰了,一路没有发现任何异常情况,假宝哥派出去探路的那三个手下也没回来。而夺了无名一支箭的那家伙,应该也没有发现有什么特殊情况,否则那支箭早就被他丢回来了,所以眼下众人都有些放松警惕,再加之山路难走,基本都只注意脚下了。
越上一个陡坡,二丫继续说道:“罗艺的身世,我不太清楚,历史上记载的也是非常笼统,但我认为他极有可能就是古罗国王室后裔,也就是说,他拥有掌管三十六侍罗的权利。”
“那按你的推断,燕云十八骑是正统三十六侍罗,可为什么传至罗艺手上就只剩下十八人了。”我微微扬了扬眉。“你的意思是,另外那十八人,才是那帮人的前身,他们早就背叛了罗国王室和三十六侍罗,分裂了出去?”
“不然!”二丫摇了摇头。“当年乘公从强楚手中,夺回罗国故土一战,可谓是抱着必死的决心,付出了惨重的代价。”
“虽然秦王借给乘公十万大军,助他重返家园,但那都不是精锐铁骑,甚至可以说是一群乌合之众。”二丫继续说道。“所以,那一役真正的主力,还是三十六侍罗。”
“你的意思是,那一战之后,三十六侍罗折损近半,三十六人只剩下了十八人?”我这时不免一阵唏嘘,心中已经隐约有些明白了。
“没错。”二丫点点头。
“可你这说来说去,也没有说明白那帮人到底是什么时候从三十六侍罗分裂出去的,还有让你产生这样一种推断的依据是什么。而且如此一支身怀神秘力量的队伍,早已被训练洗脑成为死忠之士,又怎么会轻易出现分歧,背叛主人?”我听二丫说了那么多,还是没能说到点子上,这时候已经有些心急了。
“罗艺死后,将燕云十八骑传于其子罗成,而罗成当时已经决心反隋,有意归唐。他怕燕云十八骑杀戮太重,恐遭李家防范猜忌,遂在罗艺死后,就地解散了燕云十八骑。并且唯恐这支杀人机器,为罗艺报仇,屠戮中原,罗成还下令其永世不得入关。”
“就地解散了?”我嘴巴张了多大。“那后来呢?燕云十八骑去了哪里?”
“自然是回了关外,不过回到关外之后的去向,这可就说不清楚了。”二丫叹了口气。“燕云十八骑神出鬼没,无人能探其踪,自被罗成就地解散之后的去向,别说历史了,连民间传说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
“不过……”二丫继续说道:“风云际会,七百年后,华夏大地再一次迎来一场剧变,而以上古神兽命名的一支神秘力量也再一次登上了历史舞台。”
我感觉重点要来了,当即竖起了耳朵。
现在已经快要接近山顶,这时候山路愈发的陡峭起来,大岁俨然变成了带路的人,走在最前面打着手电。只不过依旧什么事也没发生,一路顺畅无阻,一行人只管注意脚下,埋头赶路。
“长话短说吧!”二丫随即将其中始末对我简单说明了一番,无名则一直跟随在我们左右,当一个默不出声的听众。
二丫所说的那场剧变,就是元末明初,天下大乱,民不聊生,饥荒遍野,战火不断的年月。当时一代雄主朱元璋带领农民起义,一路披荆斩棘称霸中原,直至一统江山。而世人皆知,朱元璋麾下有一位神人相助,此人就是前知五百年,后知五百年,先知先觉,料事如神的大军师——刘伯温!
在民间传说中,刘伯温的象形一直都是位列仙尊,被传为神人,世人皆传他是玉帝身前的一位大神。因为凡间动荡,百姓疾苦,民不聊生,被玉帝派下凡间,转世辅佐明君,以定天下,造福苍生。
据传,刘伯温授玉帝赐予斩仙剑,可以号令四海龙王,随即率领龙之九子出世,以助朱元璋谋定天下,一统江山,平息了连年战火,福泽天下百姓。
当时追随刘伯温辅佐朱元璋的龙九子,分别是:囚牛、趴蝮、睚眦、赑屃、嘲风、椒图、螭吻、蒲牢、狻猊,而这九子,或者说是九个上古神兽,在三十六侍罗的编制中,也是占有一席的。关于这一点,我当时还特意向身旁一直在听的无名求证了一番,她的回答是肯定的,也就是说,她们三十六侍罗中,确实有九人,是以龙九子命名的。
如果燕云十八骑的传说,你要硬说成是巧合,那么这个关于刘伯温和龙九子的传说,难道也是巧合?
自罗国王室后裔乘公之后,三十六侍罗折损一半,经由罗艺之子罗成将其遣散,在到七百年后的元末明初,原本的十八人再次打了对折,就只剩下九个人了。
“七百年间,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