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江1972》第142章


法金却并没有这么平淡,他知道老板为自己付出了多少代价,挂掉电话后,他破天荒地在实验室里忙了一宿,直到夫人抱着女儿敲响了实验室大门,送来热腾腾的港式早餐才重回人间。
等张恒挂了电话,林良敬业地提醒道:“老板,我们的芯片供应合同,存在巨大的威胁。”
“是啊,当时太保守了。”张恒深深叹了口气。
原合同1973年8008的采购量只确定了1000片,而现在香江工厂已经在组装最后一批的100片了,这还是已经付了定金的货。
也就是说,从五一上市到六一,一个月时间,大恒科技第一代街机在香江卖出了一千台。
这次陆元贞过来也汇报过,和宏图已经同湾湾和濠江当地的社团谈好了,六月份起将往两地分发街机,而且,据说和宏图的山主亲自带队去了暹罗和星马,准备开发南亚市场。
张恒是真没料到街机能这么快就打开市场,他计划中这至少需要半年以上的推广和培育,而且三个月前他全身上下能动用的资金不超过3万美金,哪里敢和英特尔签署太大的合同。
还好英特尔给ctc准备的5000片8008遭到退货,这次被大恒一扫而空,价格还便宜了10,只需要90美金。
想到即使这样良好的销售局面,也没能让诺伊斯和格鲁夫改变对市场的看法,张恒深深皱起眉头。
“一定不能再把希望寄托在英特尔身上了!”他下定决心,吩咐道:“你替我催催旧金山和洛杉矶的那两家咨询公司,我们一个月前就给了高额费用,怎么到现在都还没有一个准确音讯。”
林良匆匆出门,婕西与他交错而过,进来坐到沙发上,深深看了一眼张恒,说:“老板,米罗华的专利我们整理完毕,也完成了向大恒控股的转移。”
她也是同陆元贞一起飞来美国的,随行的还有两名大恒集团新近雇佣的专利律师,卢云和田乐农也暂时加入了她的团队。
米罗华毕竟是一家近六十年历史的老牌企业,拥有大大小小各项专利上百条,除了大恒急需的奥德赛、乒乓、镭射相关专利,另外还有很多有关音箱和车载收音机的专利,这些同样可以成为大恒集团专利池中有益的补充,这就需要一支强大的专业团队来做这件事。
“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公司谢谢你们,回去后每人都会有一个大红包。”张恒不吝啬笑容和奖赏,接着下达了新的指令:
“你的团队暂时还不能回去,我需要你在接下来的两周里,为公司收集一切可以收购到的os集成电路相关专利,做好目录交给我还有法金,等待后续行动通知。
你可以求助公司委托的两家专业咨询公司,让他们拿出一份参考名单,我们还需要一份晶圆厂生产设备制造商的名单,以及相关专利目录。”
“你准备自己开设晶圆厂?”婕西敏锐地察觉出他的意图,不可思议地看着他。
张恒严肃点头:“你也很清楚,英特尔的供货在未来可能会存在风险,我们必须做好两手准备,有了法金这个前瞻性核心,林良负责找合适的成员加入进来,你就负责找专利和合适的收购对象!”
“我明白!”婕西也严肃点头,“没其他事了吗?”
“还有件事,抱歉,想得太多,老是忘记。”张恒歉意笑笑,翻开笔记本,“据说美国最早在屏幕上出现的游戏不是奥德赛,而是一个气象局职员发明的示波器游戏,似乎同核工业有关,你们想办法找到这个人,搞清楚专利所有人,代价不是很高的话,买下来!”
这是张恒前世无意中看到的一条旧闻,依稀记得在七十年代末,任天堂就以这条理由同米罗华打过官司,想要推翻米罗华在电视游戏机上的专利,结果自然是败诉。
既然张恒已经知道此事,那就预先花点小钱,将未来麻烦的诉讼掐死在萌芽状态的好。
“我记下了,再见!”婕西合上自己的笔记本,起身往门口走。
“婕西!”张恒突然叫道,有些羞涩地对疑惑回头的她说:“你还没有凯瑟琳的消息吗?”
“没有!”婕西冷着脸,转身出了门,留下张恒黯然瘫倒在沙发上。
第173章 花明
历史的发展具有强大的惯性,大的如国家、政府不谈,哪怕是一家企业,重生者要想硬生生扭转其发展轨迹,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这牵涉到大环境,企业的生存必须依赖于行业的整体格局,做先行者的代价最大的可能就是倒在黎明前的黑暗中,徒留无奈的尸骨成为后来者的标本甚至警示。
这样牺牲的“前瞻性”企业,商业史上不胜枚举。
有鉴于此,张恒已对改变英特尔高层的战略决策完全不抱希望,为了自己的宏伟蓝图,自办晶圆厂已经成了一年内必须解决的首要问题。
也难怪70到90年代这三十年,行业大厂家就没有不开办配套晶圆厂的,由湾湾人主导的代工模式差不多要到本世纪末才渐渐兴起。
在六月一日的帕洛阿托克利夫兰酒店豪华套房内,张恒第一次深深理解了时任夏普社长佐伯旭投资75亿日元建设半导体工厂的壮举,而且按历史发展,夏普在明年还将全额借贷2亿美金的巨款开建第一条lcd生产线。
和此时的大恒一样,日本人也是被高傲顽固的美国企业逼得没办法了,没有自己的产能,哪怕创造出拥有巨大市场潜力的产品又能怎样?
最终都是被人卡住咽喉!
这就是科技先发国家的整体优势所在。
日本人选择从液晶显示行业突围,湾湾人选择从晶圆厂代工和设计业突围,因为本地市场狭窄的缘故,他们都是以点破面。
而张恒一直以来想要做的就是以点带面,以面对面,建立起属于自己的全套生产体系,从而在美国之外建立一个独有优势的电子业生态圈,哪怕将来整体实力不如美国,但至少也拥有几个独特的龙头可以占据绝对优势。
背后庞大的中国本土市场,才是他选择这种战略的信心所在,而七十年代中期至八十年代末期,是中美关系的蜜月期,是他可以进行技术转移吸收的最好机会,也是唯一机会,否则就会蹉跎到21世纪中国进入世贸组织的前几年。
到那时,基础技术方面,就没有太多蓝海可以任你畅游了。
张恒没有想到,第一个带给他好消息的并不是本地两家专业咨询公司,竟然是从香江飞来全权处理米罗华事务的陆元腾。
在听说了他的设想后,陆元腾傍晚特意从奥兰治驱车赶到帕洛阿托,带来了一个出人意料的消息。
“仙童准备出售香江工厂?”张恒有些惊愕。
这家工厂正是陆元腾的前任雇主,虽然近年来雇工人数逐年减少,但也不至于经营不下去,在他的记忆中,要到70年代末,仙童才会被母公司转售给一家法国石油公司。
陆元贞感慨地说:“香江工厂的双极工艺已落后时代,如果要换成最先进的cmos工艺,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而仙童这几年又没有核心产品,现金流很差,莱斯特·霍根上任后,一直在砍除非核心业务部门,要不是考虑到香江的特殊性,这家工厂在两年前就应该裁撤了。”
68年诺伊斯离开仙童后,仙童母公司开出硅谷有史以来最高待遇,从摩托罗拉挖来了莱斯特·霍根接替其职务,这个人是个技术大牛,管理水平也非常高,曾经创造了令摩托罗拉起死回生的辉煌业绩。
可惜仙童的病根在于其资本结构,一天不改变母公司拼命抽血的状况,换谁来都不过是勉强续命罢了。
“这些技术工人是优质资产,关键是工艺改造的可行性和相应资金投入,元腾,你找咨询公司帮忙,尽快拿出一份分析报告来,如果合适,这对我们是个好机会。”
厂址,厂房,技术工人,管理层,都很适合大恒集团伸手,简直就是为大恒准备的,张恒自然充满兴趣。
更关键的是,硅谷暂时还没有几家大规模使用cmos工艺制造集成电路的晶圆厂,英特尔是为数不多的先行者。
大恒想收购也找不到很合适的对象,只能采取收购并改进工艺的策略。
平添了一份新的工作量巨大的项目,陆元腾却并没有叹苦,反而精神奕奕地走了。
好消息也随之纷至沓来。
婕西那边顺利地找到并用很小的代价收购了那个已经被专利权人抛在脑后的示波器游戏专利,硅谷地区每天都有无数的专利公开上市叫卖,在这些纷繁复杂的专利中,她结合咨询公司的专业建议,找到了一些可能对于大恒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