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人物语(不语)》第1103章


的优待,所以尽管三星杯的历史上没有出现过类似的先例,规则上也没有相关联的处理办法,韩国棋院方面不打算投诉,日本方面大枝雄介也有相类似的表示,所以王仲明在三星杯上的资格不会剥夺,可以继续完成今后的比赛。”黄德志讲道。
孙文东奋笔疾书,在统计资料旁边的空白处将黄德志的话记录下来。
“剥夺王仲明的参赛权。呵呵,谁会提出这么没常识的问题。王仲明递交的所有资料和证件都是真实有效,三星杯组委会有什么理由剥夺他的参赛权?三星杯是公开赛,原则上不限制参赛棋手的身份。这种情况下若是做出这种决定,还不得被舆论说成怕韩国棋手不是中国棋手的对手,所以干脆使出盘外招,直接把对手踢开?未战先怯。韩国围棋这七八年来好不容易积攒起来的那点儿心理优势就全成了流水了。至于日本,呵呵,以他们这次在三星杯上的表现。好意思说什么吗?反正都已经出局,就算不让王仲明参加后边的比赛,他们的棋手也不可能后续递补,顶上那个位置,既然如此,当然要支持王仲明继续参战了。”张学斌分析道。
“呵,别那么阴谋论好不好,让你那么一说,天底下简直没好人了。”黄德志笑着说道。
“好人?有那么多好人吗?害人之心不可有,防人之心不可无,不说别的,那个韩国记者是在一个多月前就知道王仲明的身份,为什么那时不把消息公布,而是一直忍到昨天才发出来?他难道就不担心给他关键资料的孙浩突然醒过神来,抢了他的独家消息?要知道独家或者非独家对媒体的分别极大,在这个行业,消息早与读者见面哪怕只有十分钟,对销量的影响都是决定性的。所以,我反正是不信赵林昌是直到前天下午才得到消息,依我看,那个记者肯定是老早就把自已的发现告诉他,而他考虑到如果把消息公布的时间放在八强赛比赛期间可以对棋手的心理造成强烈的冲击,所以才让记者把消息压下,直到昨天才见报,而他呢,就是前天赶到三星研修院,然后假惺惺的装作知道消息的第一时间后便向你通风报信儿。”张文斌哼了一声然后说道。
“真的吗?”挠了挠后脑上的短发,回忆着当时赵林昌的反应,黄德志将信将疑的自言自语道,心想,如果那是真的,那赵林昌的演技实在是太好了,就算去拿奥斯卡奖也够用了。
“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这种事儿还是往坏的方面想的好,不然我很难理解,一个得到了独家消息的记者怎么能忍那么久?总之,幸好王仲明的心理素质够好,没有因为身份突然曝光而造成情绪波动,没让他们的招术得逞。”张文斌还是坚持自已的看法。
“嗯,这一点儿我比较支持张副院长的看法,韩国人对胜负的态度要比咱们激进的多,为了取胜,比赛中使出盘外招的事儿又不是一次两次,这方面咱们吃过的亏也不是一次两次。”孙文东的记录写完,停下笔来,他也发表自已的意见,想起不久前的冬奥会上,韩国选手为了确定已方队员夺冠,仗着进入决赛的韩国选手多而故事犯规,将最强的中国选手直接撞倒,虽然过后受到处罚,但终究还是让另外一位韩国选手拿到了金牌——这样的性格,到底应该称为是好胜,还是输不起呢?(未完待续。。)
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为难
“好吧,少数服从多数,咱们就不讨论这个问题了。”发觉大家的讨论有跑题的倾向,黄德志笑着说道——就他个人而言,倒不觉得赵林昌在这件事儿上有耍什么花招,不过他似乎也没必要在这种问题上太过较真,谁知道成见这种东西出现可能只需要一瞬间,而要解除却可能花上一辈也办不到,谁让以前中国棋手在这方面曾经吃过韩国人的亏,张学斌和孙文东用阴谋论的角度分析问题倒也无可厚菲。
“嗯。。。。。,问题三吧,在韩国报纸曝料之前,咱们是否已经知道事情的真相。“在统计表上找出另外一个问题,孙文东念道。
“我肯定是不知道了。”张学斌想也不想的马上就答道——这倒是实话,不然他也不会昨天在新闻发布会上被人逼问得胡说八道了。
“呵,问题是咱们对外的口径要一致呀,不能这个说知道,那个说不清楚,一个人一个**,那样岂不是会让人看笑话吗?”黄德志笑道,他知道张学斌是在怄气,不过都是成年人了,知道什么是轻,什么是重,不是有那么一句话,‘一个蹩脚的司令胜过两位聪明的将军’吗,这个问题的重点在于‘棋院’是否事先知情,翻译成白话文就是‘棋院的领导层是否事先知情。张学斌所讲的固然是实情,但那样的回答岂不是很人以‘棋院管理高层不合谐’的感觉?
“呵,回答这个问题的确是要谨慎些,说事先知道,会让人们觉得咱们别有居心,厚黑加腹黑,抓了一把同花顺装成杂牌和人家玩梭哈。而说事先不知情,也是在看到韩国媒体报道后才知道的,又会被人质疑棋院的管理能力太差。因此。按照‘两利相衡择其重,两害相衡择其轻’,与其被误解为能力不行,不如承认腹黑加厚黑好了。”孙文东建议道。
“嗯。。。。。,有道理,虽然免不了被人非议,不过总好被人说成无能。”想了一想,黄德志对孙文东的建义表示赞同,同时把目光再次望向张学斌的脸上,想要听取他的意见。
“呃。。。。。。同意。”迟疑了一下儿,张学斌点头道,他是中国棋院的副院长,在其位,谋其政,必须得维护棋院的利益,正如孙文东所说的那样,两害相衡择其轻,由于消息是被韩国记者抢先报道。棋院随后无论怎样的表态都会被人拿来说事儿,既然如此,那自然是找比较不那么严重的那么来认头了,想起一个外国的小笑话——在一个风和日丽的下午。一个老头拿着一把长柄雨伞在车站等车,这样的造型引来许多人的讥笑,以为这个老头精神上有问题。一个好心人于是上去问他为什么,那个老头的回答道“人老了。腿脚不好,这把伞不是为了挡雨,而是用来当拐杖。”。‘为什么不直接使用拐杖呢?”好心人不解的问道,“我宁肯让我说我愚蠢,也不愿意让人说我老了。”老头儿答道。现在的情况不是和笑话里的情景很相似吗?只不过那个老头把‘老’看的很重,而黄德志则把工作能力的高低看得更重罢了。
“好,那就这样定了,记得把整个过程都整理一下儿。”张学斌既然也同意了,这个议题就算解决了,只不过从怀疑到接触再到证实中间的过程张学斌都不知道,所以黄德志吩咐孙文东把资料整理归纳一下儿,这样大家的回答才能做到一致,不至于出现自相矛盾的情况。
孙文东把黄德志的指示都记下来,“怎么解释知道了却又不公布的问题呢?”写下后,他抬起头来接着问道。
“这个。。。。。,只能推到王仲明身上了吧?”黄德志想了想答道——是王仲明自已个人的想法,不愿意过早的曝光,棋院方面是尊重棋手的选择,所以才装聋作哑,没有向外公布,这样的理由,应该可以得到棋迷们的谅解吧?
“可能这是最好的方案了,只不过需要王仲明的配合。”张学斌说道——现在这种时候,当事人的说法远比官方可信度高得多,网络论坛上不是有那么一句话吗,‘官方机构不辟谣还不知道真假,一辟谣才敢肯定是真的’,假如王仲明说他没有那方面的意思,而棋院表态说是应棋手本人的要求才保密的,毫无疑问,棋迷们相信的肯定是王仲明而不是棋院。
“王仲明的确是说过类似的话,他应该会配合的,等会儿我再给他打个电话把事情落实一下儿。”孙文东答道。
“那样就再好不过了。不过话说回来,他既然肯复出参加比赛了,为什么还不肯公开自已的身份呢?如果当时他肯公开身份,我想直接得到三星杯的外卡也很有可能。”张学斌提出疑问。
“这个很好解释,因为他是一位真正的棋手,也是一位有实力的棋手,他不想利用过去的名气在三星杯中得到特殊待遇,而是要靠自已的实力从预选赛一步步的向前挺进。”孙文东马上答道。
“呵,你是王仲明肚子里的蛔虫吗?他还没说你先就知道了?”张学斌笑着问道,看这意思,孙文东大有想当王仲明的经纪人的架式了。
“呵,解读嘛,当然是往正能量那边靠了,换成您大概说的比我还要慷慨激昂呢吧?”孙文东笑着反问道——娱乐圈需?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