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体育人》第542章


服的海报。
耐克的Air Force 1的初代六人组非常成功,不仅帮助耐克卖出了大量的球鞋,还让耐克的品牌价值大大的提高,于是乎匡威便学习耐克,在1986年推出匡威Weapon篮球鞋时,也搞了一个六人组,这六个人分别是以赛亚·托马斯、魔术师约翰逊、凯文·麦克海尔、拉里·伯德、伯纳德·金以及马克·阿奎尔。匡威毕竟是曾经的美国第一运动品牌,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所以匡威这六人组的含金量,明显要超过耐克的那六人组。
阿迪达斯也不甘寂寞,签下了不少的球星,最出名的当然是阿迪达斯的经典五人组,吉尔伯特·阿里纳斯、蒂姆·邓肯、特雷西·麦克格雷迪、昌西·比卢普斯以及凯文·加内特。
未来的NBA讲究球星抱团才能拿冠军,而卖球鞋也讲究球星抱团才能有好的销量,陈强对这种营销方式当然非常熟悉,所以早早的便用了出来。反正四十年代的球星代言完全是白菜价,稍微给点钱,球星就屁颠屁颠的在代言合同上签字了,所以这种球星抱团式的广告,成本也非常的低。
但是这种广告方式的宣传效果真的很强,当你看到一位运动员穿某个品牌的鞋子,或许会不以为意;当你看到两位运动员都穿同一个品牌的鞋子,可能就会对这个品牌有所印象;当你看到五个运动员都穿同一品牌的鞋子,那你会觉得有必要知道一下这个品牌;而当你看到十几个运动员都同一个品牌的鞋子,那么你本能会觉得,这个品牌应该非常好,所以才会有这么多运动员选择这个品牌。
请一大群明星来做广告代言,所起到的效果绝对不是简单的一加一等于二,历史上也有过很多经典的广告案例。百事可乐当年请了一大群当红炸子鸡,包括刚刚晋升小天王的周杰伦、热爱摄影艺术的陈老师,平淡无奇的古天乐、全班最丑的郭富城等等,所有人都给头发染了个纯蓝的葬爱家族色,这波宣传让百事在国内的品牌价值大增,明星们带来的效应,也让百事可乐也成了很多年轻人的首选。
可口可乐也不遑多让,请了好几位国内顶尖的运动员,搞了一个“奥运星阵容”,以应对百事可乐的宣传攻势,“奥运星阵容”中包括当时还是球员的姚主席、尚在巅峰期的刘翔、郭晶晶等世界冠军,中国乒乓球的“一哥”王励勤,只能站在宣传海报的最边缘。
……
陈强的这一波广告攻势很成功,即便是那些不打算买运动鞋的人,也都知道了耐克这个品牌,而打算买运动鞋的人,也都将耐克一号放在考虑范畴当中。
与匡威这种庞然大物相比,耐克仍然是一个小品牌,已经发展了三十多年的匡威,早已经是美国运动鞋领域中的霸主,不是刚刚成立一年的耐克能够挑战的。
好在这个时代的匡威还不懂得广告营销,匡威的老板是一个典型的实业家,就是老老实实的进行生产销售,在生产和销售的过程中一点点的改良自己的运动鞋,让运动鞋变得更好,他哪里有陈强这么多的花花肠子!
事实上在那个时代,大多数的企业家都是这样的,我们更应该称呼他们为“实业家”,而不是“商人”,他们是一群真正想要做出好产品的人,比如福特汽车的福特老爷子,梦想是做出好的民用车,而不是卖出好多辆汽车;在比如西屋电气的威斯丁豪斯老爷子,平生之愿就是把交流电推广到千家万户。这有点像乔布斯时代的苹果,虽然产品卖得死贵死贵的,但是用户却能够感觉到满满的诚意,不像是现在的苹果,产品索然无味,全靠换外壳颜色坑钱。
然而事实却证明,光去钻研产品是不够的,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就必须要有出色的营销,特别是进入到互联网时代以后,信息传播更加迅速,一次好的营销,效果顶的上一个百年积累出来的品牌。
陈强深知营销对于品牌的重要性,所以他愿意花大价钱去做广告,若是仔细算来的话,陈强卖出的这三十万双耐克一号,不赚钱不说,甚至还要亏本,因为陈强为此付出的广告宣传费实在是太高了。
不过陈强本来也没有打算利用耐克一号赚钱,这种简单的帆布鞋,制作成本低,售价也便宜,因此利润也低,赚钱全靠走量,靠薄利多销。
陈强真正打算赚钱的产品,是下一个产品,抄袭阿迪达斯Superstar的篮球鞋,这才是真正高利润、高附加值的产品。
第三五零章 泼脏水
耐克的制鞋工厂当中,很大一部分制鞋女工都是从欧洲逃难来的难民。
厂长贾里德本来就是从波兰逃难来美国的,他很同情那些从欧洲来的难民,所以在招募员工的时候,也刻意的多聘用了一部分欧洲难民。
另外一个原因便是制鞋属于劳动密集型的产业,制鞋工人的薪水并不算高,很多土生土长的纽约人嫌钱少,未必肯做这份工作,而那些没有一技之长的欧洲难民,为了能够生存下去,并不在乎工资低,有份工作能养家糊口,他们就已经满足了。
陈强本以为,欧洲战争结束以后,会有一大批制鞋工人选择辞职,回到欧洲家乡,这必然会影响到工厂的生产。但是让陈强意外的是,选择辞职的制鞋女工只有寥寥几人,其他都继续待在制鞋厂,安心的工作。工厂的生产也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这个结果超出了陈强的意料,不过仔细思考后,陈强才发现,原来错的是自己,自己用中国人不能用中国人的观念去思考欧洲人的行为。
中国的传统观念讲究一个落叶归根,那些海外游子离家万里,老了以后都想回归故里,即便是活着的时候不能回去,也希望死后可以葬在家乡。若是在中国的话,那些乱世逃离家乡的人,在世道太平以后十有八九都会回老家的。
欧洲人显然没有这种观念,他们是既来之则安之,反正人都已经来美国了,那就老实的待着吧,更何况美国的生活水平要比欧洲好一些。
早在一战之前,美国人的生活水平就已经与英法等国不相上下。美国地大物博,资源丰富,工业发达,可以生产各种工业产品,在那个物资供给并不丰富的年代,充足的食物和工业产品供给,就意味着更好的生活水平。
欧洲工业同样发达,但没有那么多的资源,但是英国和法国都有着庞大的殖民地,殖民地源源不断的向着英国和法国本土输血,也使得英国人和法国人可以享受到丰富的食物和各种工业产品。
第一次世界大战并没有波及到美国的本土,而欧洲各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都有所削弱,此消彼长下,美国人的生活水平逐渐的反超欧洲。1929年经济大萧条后,罗斯福推行新政,修建了大量的基础设施,在罗斯福执政期间,美国的道路是新的,建筑物是新的,城市也是新的,与之相比欧洲那些老旧的建筑物和街道,就要比美国差了一个档次了。
大家的物资供给都很充沛,但是美国的基础设施却要更好,因此在二战之前,美国人的综合生活水平,已经超过了欧洲。
第二次世界大战仍然没有给美国的本土带来伤害,而欧洲很多国家却被打成了筛子,欧洲大陆的很多城市都已经沦为了废墟,欧洲强大的工业体系也遭到了破坏,这个时候的欧洲,工业产品的供应肯定是不足的,很多地方甚至出现了饥荒,生活水平比南美洲还要低几个档次。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欧洲难民不愿意离开美国返回欧洲,在美国吃喝不愁,有正式的工作,想买啥就能买到啥,回国的话一切要重新开始不说,运气差一点可能还得挨饿。
……
华盛顿,中国驻美大使馆,魏大使面色阴沉的望着一份表格。
“那个陈强,还真的一分钱的债券都没有买!”魏大使语气中充满了阴冷。
“您上一次所邀请的人,多多少少都买了一些债券,唯有这个陈强,真是一毛不拔的铁公鸡!这看来这个陈强是故意跟您过不去啊!”旁边一下属开口说道。
“他这不是跟我过不去,他这是跟宋部长过不去!宋部长马上就任行政院长了,这次的战争债券,就是宋部长所主持的!只是我没想到,这个陈强竟然如此不识抬举!”魏大使冷哼一声,语气中充斥着不满。
下属明白了魏大使的意思,立刻开口说道:“这个陈强还真以为在美国有了些产业,就把自己当成是人物了,竟然对宋部长如此不敬,大使,我们是不是应该教训教训这个陈强,给他点颜色看看!”
“对宋部长不敬,自然就是对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