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手(大内)》第619章


体上天的频率——请注意,这个频率并不是非常高,如果太空电梯使用广泛,有可能每天发射三到五部舱体上天,即便按照一天一部的发射数量,预计缆绳的使用时间也不会超过二十年,而采用扁平型缆绳设计方案,使用寿命保守估计在四十年到五十年左右。”
今天设计部这边又开了一场讨论会,这种讨论会几乎每个星期都有,侯林涛的发言没有留丝毫的情面,实际上与会者都已经习惯这种发言了,两种方案的拥护者的发言非常激烈。
与侯林涛争锋相对的另外一派人,则是以萧炎松为首。
萧炎松便是复合式柱状滑轮滑轮缆绳的忠实拥护者,萧炎松脸色非常轻松,这种辩论虽说针锋相对,但实际上在天梯公司内部的工作氛围非常好,例如萧炎松与侯林涛私底下就非常聊得来,但是交情归交情,学术上是揉不得一点沙子的,大家都是为了争取到最完美的方案,没有利益纠葛。
“根据昨天的最新消息,已经确定NASA的太空电梯技术,是利用复合式柱状滑轮缆绳作为主材料,虽说并不是米国如何做我们就该如何做,但是米国既然肯采取这种技术就充分说明这种材料的稳定性,扁平型缆绳也不是什么新概念了,早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就已经被提出来过,优势肯定是有,但是劣势也同样明显,刚才侯林涛说大项目需要一个稳定的解决方案,这一点我深表赞同,就是因为需要稳定,所以我们需要运用现有的技术,而不是拿一项新技术来冒险!”萧炎松说到。
萧炎松发言完毕,高波却又站了起来,说道:“萧先生,关于米国的缆绳所用的材料技术,我觉得现阶段还是不要相信的好。”
在场对米国的NASA最了解的还是高波了,高波说道:“除非能够亲眼看到米国使用柱状缆绳,否则不要亲信NASA公布的方案,对于他们来说,想要更改方案并不是很困难的事情,只需要在最后澄清缆绳方案有巨大地缺陷就可以了。”
高波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他判断这极有可能是米国释放出来的烟雾弹。
这种烟雾弹的伎俩,是米国最常用的伎俩之一。
上个世纪冷战期间,米国就是一直在宣传航母无用论,结果自己国家的航母一艘接一艘的制造。事实证明,在现代远距离海战之中,航母早就已经是不可获取的武器。
“我的建议是,两种方案的抉择再等等,其实按照我在NASA时期的想法,我赞成侯林涛的方案,如果萧先生觉得有什么不妥,可以建议再等等,我们申请一下,将建造缆绳的项目往后面延后几个月,等到米国的方案真正出台之后,我们在做决定,咱们天梯公司也不是没有其他的事情要做。”
天梯公司的事情确实很多,今天的这个会议曾良君没有参加,只是让助手将会议记录之后呈报给他看,现在曾良君不用去了解会议上面关于技术上面的问题,他只需要确定会议会选择哪种方案,今天会议没有讨论出方案,只是高波打上来了一个申请,请求押后。
曾良君看了一眼之后,谈了一口气,随后批准了高波了延迟申请。看样子项目还要推迟一段时间,现在唯一能够开工的就只有平衡锤项目了。
相对其他项目,平衡锤是最简单的一个项目,毕竟平衡锤只是起到一个平衡作用,难点就在于将平衡锤发射上去。
发射的问题暂且不用操心,但是平衡锤作为一个重大四百吨的东西,既然发射在宇宙中,肯定不仅仅只是当做平衡的用途。
四百吨重的平衡锤设计图已经出来了,这个平衡锤被分解成了若干等分,每一分里面都有相当的空间,它们都设计有组合舱门接口,并且配备了动力系统,能够在太空中互相进行对接。
由于这种设计是华夏独立完成,所以组合成的平衡锤将比国际空间站好看得多,国际空间站经历了数次组合之后,现在已经变成了一个形状奇怪的四不像。
第五百三十五章 技术赠送
平衡锤的制造成本并不高,即便这些平衡锤按照准空间站的结构建造,并且配备一定的动力系统,实际成本相对太空电梯的建造费用也不过是九牛一毛罢了。
唯一要考虑的问题是,平衡锤的个体重量。
按照最开始的设想,华夏的火箭运载只有八吨的载荷,那么四百吨的平衡锤将会被分成五十份,这样相对每个平衡锤组件中的空间就将会被压缩,现在这个方案被去掉了,只要索蓓蕾的大火箭研发成功,届时平衡锤能够被分为十份,每个平衡锤也就达到四十吨。
不过按照现有的设计,每个平衡锤组件并不一定需要四十吨,实际上控制在二十吨左右就可以了,原因是火箭的运载重量虽说上来了,可是空间并没有太大的变化,大火箭的直径仅仅只有七米左右,在大火箭运用了反重力物质填充在大火箭四壁后,内部空间将会被进一步压缩,受到空间的限制,平衡锤组件也将会被压缩成为一个个的细长条。
曾良君将组件的方案定下来后,就将资料交了上去,再通过罗丛进行审核,当然,罗丛的审核不过是形式上的审核罢了。
等到罗丛将审核通过之后,就开始进行公开招标。
按照公司的财务估算,平衡锤组件的造价将会在六十亿到八十亿左右,要求工期在一年之内完成。如此大的工程,对于任何一家企业都是肥肉,不过想要吃到这块肥肉可不简单,一般的企业都不在考虑的范围内。
不过国内现在的一些大型机械企业的实力也不容小觑,有实力建造这种平衡锤组件的企业也不在少数。
当招投标的公告通过网站挂出去之后,各种招标意向书就像雪花一样,往天梯公司里面涌进来。
伴随着招标意向书而来的,便是各路人马。按照国内招标的惯例,必须是通过各种手段,弄到标底,打通关系,疏通人脉,这些人都是有着丰富的大型招标经验的,但是这一次他们发现自己的方法在天梯公司这里无法灵验。
曾良君已经下达了死命令,在招标会展开之前,所有相关人员必须在公司就位,没有报批严禁挖出,衣食住行全部都在公司里面,就连一切通讯手段都被切除了。
曾良君自己也是以身作则,这一切都是为了绝对的公平。太空电梯太重要了,任何一环都出不了一点马虎,一点出现问题,曾良君的责任可就大了,他可不想背负一辈子的骂名,所以他就只能够在这一环进行把关。
出乎曾良君的意料的是,曾良君发现在参与竞标的企业中,出现了韩国与霓轰国的一些企业,很快曾良君就想明白了,国家并没有限制其他国家参与太空电梯的建造。
这段时间国际政治风云变幻,韩国与霓轰国一反常态,并没有对米国的太空电梯项目进行支持,反而对华夏十分温情,一直散步各种对华夏有利的消息。
这倒是一件并不是难理解的事情,韩国与霓轰国虽然相当于米国的附庸国,可是太空电梯计划他们也是想参一脚的。
米国那边他们显然是指望不上,就是指望的上,多一项选择也是好的,况且霓轰国与韩国距离华夏的距离,可是比茫茫太平洋要近多了。
对于韩国与霓轰国的投标,曾良君到没有其他多的想法,既然他们想参加,他也不会硬生生的拒绝,况且两个国家的工业体系就是以稳定而著称,将这两个国家的长处吸引过来未尝没有好处。
秘书将所有的投标资料都收集起来,作为招标方要准备的东西很多,自然不需要曾良君亲力亲为,自然有人打点这一切。
就在招标会前两天,曾良君又接到了电话,听电话那边的声音,中文比较生硬,听到自我介绍之后,曾良君才明白对方是一个霓轰人。
“我叫宗田一郎,曾先生,我也是你们天梯公司的竞标者之一。”
曾良君回想了一下,此次参与竞标的霓轰国企业有六家,其中三家在国际上都是鼎鼎有名的大企业,他倒是没有留意具体的投标人是谁。
“我所任职的公司是小林株式会社。”宗田一郎还是客客气气的说道。
小林株式会社,听到这个名字,曾良君瞬间就想起来了,他对这个名字倒不是很陌生,也不是说这家公司特别出名,相比霓轰国的那些著名企业,小林株式会社这种企业根本就是一名不文。
可是霓轰国和华夏的企业完全不同,霓轰国的大大小小的企业数量都不算多,小中型企业基本上都被那些大的企业财团给吞并了,这么多年下来,能够在霓轰国生存下来的企业要么就是加入了大财团,要么就是有什么特殊的方法能够在大企业中的夹缝中生存。
而小林株式会社就是这么一家企业,这家企业之所以不出名,原因便是他们生?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