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在唐人街》第317章


大晚上的,居然同意了史柱的见面请求,还说马上就赶来的楼盘这边当面详细谈。
这块楼盘数百套房子,半个月下来就买三十多套,面对巨额贷款压力,最近一直担心房子最后砸在自己手里,遇到这种财大气粗,一上来就要全包的豪客,哪里会拒之门外……
大半夜,到处都是黑漆漆的,看不到多少霓虹灯光。
黄埔江上船来船往,夏季天亮得比较早,苏木被时差困扰着,夜里醒来好几次,迷迷糊糊真正清醒时候,已经是十点多钟了,没人来打扰他,无论是九洲集团的人还是史柱都一样,这家伙忙活到夜里四点多才赶回来。
苏木见到他时候,史柱正躺在走廊拐口的沙发上睡觉,见到这幕后哭笑不得,光看这种精神,就是位肯为了成功而吃苦的。
没有打扰他睡觉,先去餐厅吃早餐,边吃边看报纸。
其他客人总会往苏木这边看几眼,有实力能找这么多老外保镖,还敢如此招摇,怎么样都不会是普通人。
有不认识他的人,从别人口中得知居然是身价三、四百亿美元的世界首富,在华夏的资产就高达好几百亿,忍不住看了又看……
第420章 互联网市场
等到史柱醒来,发现苏木就坐在对面,还没等缓过神,一下子就坐了起来。
伸手在脸上抹了把,还有残留的口水,刚刚他做了个梦,梦到自己有钱了,住在最棒的房子里,就在云层上面,走到哪里都有人为自己欢呼,闪光灯一刻不停。
很显然,史柱先生做梦都想要的那些,苏木都差不多已经全部实现,只等江对岸那栋大楼建好,阴天时候肯定在云层里面。
正在翻阅华夏官方报纸的苏木,脑袋都快大了,每个字他都认识,但组合在一起后却不认识了,完全想不明白,明明可以用通俗易懂文字表述出来的意思,为什么非要花里胡哨到让人看到脑袋疼,翻看这些东西,最能弄明白一个国家的意图。
从报纸上来看,改革开放的方针没有动摇,深化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也要进一步加快,这是在为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发展经济扫清障碍,这一刀子割下来,连苏木这位旁观者都觉得疼,无数人就这样突然失业了,社会处于巨大迷茫期。
不过,假如不果断一些,慢慢悠悠去处理,不知何年何月才能完成,苏木赞同它的目标,但却觉得过程有些粗暴,有些老一辈员工都快退休了,工作说没就没,也缺乏了些补偿方案。
说到底还是不富裕,这种时代浪潮被几个月后,即将到来的香江回归庆典遮掩,文字当中处处都透露着“含蓄”,具体的失业人数苏木无从得知,只知道假如不大力发展私营企业,这帮下岗工人想要养家糊口都会成为问题。
单靠个人力量,哪怕是以苏木这种身价,都只能帮上一点点小忙,他的工厂就那么多,招聘不了太多工人,而且年纪大了点的那些人肯定不会要。
收购过好几家国营企业,深知内部弊端有多大,“朝十晚三”上班是常有的事,管理层的能力也很值得商榷,绝大多数人都在偷懒,缺乏积极性,从长远角度来看,对发展经济而言绝对不是件好事。
擦干净口水,还悄悄用手从眼角抹过,担心有损形象,然后……史柱顶着一头乱糟糟的发型,语气尴尬开口:“苏先生,昨晚我跟那个楼盘的大股东聊了聊,把收购价格压到两千四百四一平方,总共八百多套房子没卖掉,全部接手价格为两亿五千三百万人民币,房子面积从六十七到一百一十平米不等。
请朋友调查过,开发这个楼盘,他们就花掉两亿两千万左右,价格低了大股东不愿意卖,宁愿再等等,赌以后房价会涨。”
也就是说整体卖给苏木,开发商只赚三千多万人民币,这个年代房地产还不是暴利行业,也没有坑人的公摊面积,内部面积多少平,就写多少平。
开发商自己没掏多少钱出来,地也是前两年便宜拿到的,开发资金主要是从银行贷款,一来一去回报率在百分之二十五左右,还要怎么心黑?从眼前的形式来看,房子明显不太好卖,刚好有人愿意接手,卖了也行。
史柱匆忙间准备的文件不算详细,许多都是用手写出来,足够让苏木了解到那个楼盘的大概情况,无论是从投资角度考虑,还是从积累经验的角度考虑,都值得试一试。
没多少钱,换算成美金才三千万美元左右,最近人民币兑美元的汇率跌了,八点二几比一,苏木当即就拍板说:“嗯,把详细楼盘资料,还有官方批文都带给我,如果顺利,我今天就能付定金,算是把那个楼盘交给我们卖,盈亏都跟对方没关系,反正我会把那两亿多给他们。
我这家九洲集团的现金流足够,旁边就是银行,你能信得过我吧?”
“哪里的话,才这么点钱,你要是掏不出,那谁还能掏得出来?”史柱连忙回道,得到了肯定的回答,脸上笑容抑制不住,还要赶紧把资料准备好,生怕苏木反悔,继续说:“那你先忙,我去联系对方准备准备?”
“嗯,跟我去趟公司,找几个懂地产业务的人跟你一起去……”
这桩异常随意的生意,就算是被敲定下来了,只能双方的人谈妥,要说放心,苏木不至于傻到对一位只见过两次面的人完全放心,于是派人跟他跟对方商谈。
史柱隐约明白苏木的意思,但他心里没鬼,爽快答应。
**************
说起苏木在华夏的产业,目前总共分为几个项目,分别为家电制造、酒水饮料、食品加工、地产、互联网、投资等主要方面,从没想过要在华夏的证券交易所上市,在他看来目前规章制度压根不成熟,很容易让好好的公司出现问题,何况他不缺钱,最近从美国的那些银行里贷了上百亿美元出来,就是为了投资。
每个项目都有人负责,他抽时间去各座工厂、参股的企业考察,先在沪市看了看,等到跟那个楼盘的开发商签订好协议之后,就撒手交给了史柱,既然这方面经验,不如交给懂行的人来,尽管史先生也手忙脚乱,但各种大张旗鼓,弄得还挺不错。
坐车出了沪市,又去折江那边的工厂考察,对于华夏当地的互联网产业市场,苏木相当看好,人多意味着市场大,不足之处在于官方的支持力度太小,各种配套设施更不上,网民数量也极低,这跟电脑的售价过高有关系。
华夏的食材比美国便宜一大截,可美国人能够负担得起的电脑,在华夏绝大多数居民们看来就是很大一笔开销了,这不是降价就能解决的事,关键在于得到官方提倡,正计划捐赠五万台电脑给大约五百到八百所学校,配置不用高,主要作用是让更多人了解到电脑。
一批最早接触互联网的年轻人,有些已经用上苏木让程序员们专门针对华夏市场进行开发的两款产品,分别是聊天程序以及浏览器服务,微软公司的桌面操作系统在这边被广泛盗版,以至于OWO浏览器不需要多推广,架设服务器,提供服务就可以,官方早已授权了……
第421章 涨价!
苏木去了燕京,在那边有一场会议等待他去参加,召见具有影响力的华人同胞是传统,对方都找上门来了,他总不能强行拒绝好意,刚好算是去旅游。
沪市这边。
九洲地产公司跟那个名为“君王府”的楼盘开发商们签订好售房协议后,先支付了一半的钱,尾款将在三个月后打给对方,主要是怕工程质量或者手续有什么问题,压着一半的钱,就算到时候对方推卸责任,谁怕谁还不一定。
美国的三角债挺少,那边的商业发展两个多世纪,早已形成完善的规章制度,更加尊重契约和法律,信用体系也早已建立起来,不是苏木手底下的员工们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而是坑实在太多,不多长几个心眼可不行。
就比如一家空调外壳生产商,约定时候是一种品质,真正送货过来时候又是一种品质,变成用手就能戳破的那种,不愿意签收,对方竟然还上门耍无赖。
主要是因为违法犯罪的成本太低,要是跟美国一样采用带有惩罚性质的法律判决,这帮商人们肯定不会再敢明目张胆地去偷工减料、以次充好。
因为一次管理不当,被罚到破产的美国企业不在少数,使得商人们都小心翼翼,力求将最完善的产品推广到市场里。
而这边,明知道是犯罪,但可能赚到一千万,事后只需要罚款两百万,如此恐怖的利润,谁还管是不是犯罪了?
这个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