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在火星上》第174章


“这是什么?”唐跃注意到老猫拿回来的东西,是个塑料盒子,盒子里有一只巴掌那么大的有机玻璃培养皿。
唐跃把培养皿从盒子里拿出来,捧在手里好奇地端详,培养皿底部有一层透明的胶状基质,像是无色的果冻,果冻上布满了五颜六色的不规则斑点,最大的有成年人拇指那么大,独占一方,呈一个规则的椭圆,小的则像是散落的米粒,有些还生着细细的绒毛。
“发霉的果冻?”
“我培养的菌落。”老猫扭头看了一眼,“我总得给这个世界留下一点生命的种子不是?”
“什么意思?”唐跃问,“这些细菌就是生命的种子?你要把它们播撒出去,让它们进化成高等生命么?”
“这有什么不可能?”老猫仔细给番茄们灌溉浇水,“别忘了你们曾经也是这种简单的生命,只要给它们足够的时间,终有一天,它们也会创造奇迹。”
“但我们花了三十亿年。”
“宇宙会给它们三十亿年时间。”
“这些细菌来自哪里?”唐跃问。
老猫转过身来,用下巴指了指唐跃,意思是“整个火星除了你哪里还有第二个污染源?”
“我用压缩饼干与堆肥提取物作为营养物质,琼脂作为培养基质,细菌基本上都来自你身上,这里的菌落包括表皮葡萄球菌,金黄葡萄球菌,链球菌,韦荣球菌还有大肠杆菌。”老猫走过来,接过培养皿,对着窗外的光观察,“它们分布于你的皮肤,呼吸道和肠道。”
“肠道?”唐跃一惊,下意识地捂住屁股。
“你趁我睡觉时对我做了什么?”
·
·
·
“在火星上待的时间长了,连细菌都觉得可爱。”唐跃撑着脑袋,另一只手慢慢旋转着培养皿,“这里面有多少种不同的细菌?”
“有多少种不同的菌落,就有多少种不同的细菌。”老猫回答,“那些淡黄色或者白色,圆形的小菌落是葡萄球菌,另外那些不透明灰绿色的圆形菌落是韦荣球菌……我把它们放在室外,测试它们对火星环境的耐受能力,结果绝大多数细菌都挂了,只有少部分厌氧菌坚持了下来。”
在地球环境中种植菌落是个颇为复杂的工作,需要严格消毒防止污染,但在火星上做这个就要简单得多了,老猫只要离开昆仑站,远离唐跃的生活区,那么它就能避免几乎一切干扰,火星上随便找一块地方,论洁净程度,都远超过地球实验室中紫外消毒的超净台。
唐跃盯着培养皿中的菌落,这些微生物的生长情况其实并不乐观,大部分菌落都处于消亡的边缘,可能是老猫自制的培养基质营养不足,也有可能是火星环境过于恶劣,但它们仍然在竭力扩张,努力占满培养基的每一个平方厘米。
“如果它们真的可以扩散出去,那么最终形成的生态圈和地球上的肯定截然不同。”唐跃说,“这里能生存下去的只有厌氧菌,那么以后所有的生物可能都将不需要氧气,那将是全新的生命形式。”
生命的外在形态在根本上由最基础的能量利用方式决定,地球生命绝大多数都要依赖呼吸作用提供能量,呼吸是个氧化反应,将葡萄糖分解为丙酮酸再转换为三磷酸腺苷,这个能量传递链条几乎存在于所有生物体内,所以有了呼吸系统,有了循环系统。
“那么你就是创世神了。”老猫说,“这是盘古开天辟地,女娲造人那样的宏伟神话……但谁能想到,所谓神话,只是某个平淡无奇的下午,某个男人从自己口腔里刮了一丁点唾液,然后涂在了培养皿里。”
“再重大的历史转折也只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唐跃说,“毕竟生活没有BGM。”
他抬起头,觉得历史的巨轮从自己头顶上隆隆而过。
“这听上去很传奇,但实际上这是不可能的。”老猫说,“你真的以为这培养皿中的菌落会成为下一个文明的源头?即使这些细菌不依赖氧气,它们仍然是地球环境中演化出来的产物,火星上缺乏足够的有机物,人体中的异养菌群是无法生存下去的……在这鬼地方生存,需要的是自氧细菌,比如硫化细菌或者某些古细菌。”
唐跃皱眉。
“那你刚刚还说这是生命的种子?”
“随口胡扯的。”老猫说,“我可没想过用细菌培养出下一个文明,我的寿命可没那么长,这只是我之前做的一个小实验,测试火星环境辐射对人体菌群的影响。”
它走过来,把桌上的培养皿拿起来,眯起一只眼睛,把基质上的菌落一个一个地指给唐跃看,“喏……你看,这些葡萄球菌已经快死光了,菌落正在衰退,昨天它们的分布面积还是这个的两倍大,二十四小时就死了一半,链球菌也快挂了,这个颜色不健康,还有马拉色菌,菌落已经看不见了,很显然是死绝了。”
“那么这个呢?”唐跃伸手指了指培养皿中间的一块黑色菌落,它是所有菌落中不是面积最大的,却没有丝毫衰退的迹象,相当有活力,“这个长得就非常好。”
老猫久久地凝视那个椭圆形斑块,摩挲下巴。
“这是念珠菌?还是单胞菌?不对……不对……”
老猫缓缓地摇头。
“嗯?”唐跃问,“怎么了?”
“变异,应该是变异了。”老猫最后判断,“这是个变异菌株。”
………………………………
第三百二十六日(2)成群结队的阿米巴
“变异菌株?”唐跃从老猫手中接过培养皿,“你的意思是它们变异了么。”
“细菌是连完整细胞结构都不具备的原核生物,其DNA的稳定性相当脆弱,在火星充满辐照的环境下,变异是常见情况……这些细菌我养了有一段时间了,我敢说它们每复制繁殖一次,就会出现变异个体。”老猫点头,“只是绝大部分变异都走向了死路,基因突变是蒙着眼睛射箭,能命中靶子的少之又少。”
唐跃好奇地观察培养皿中的突变菌种,菌落是深色的椭圆形,表面光滑,他不知道这是哪种细菌的变种,但这是他发现的第一种在火星环境中诞生的生命——尽管它们的亲本仍然来自地球。
麦冬在这个时候睡醒了,在频道中听到了唐跃和老猫的对话。
“猫先生,你们种植了菌落么?”女孩很好奇。
“是的。”老猫回答,“这些细菌是我养的小宠物,我刚刚把它们从室外的辐射暴晒下取回来,发现其中一种细菌——可能是某种杆菌发生了突变。”
“你为什么要把它们放在外头暴晒?”
“这不是很常见的宠物饲养方式么?”老猫回答,“你们会遛狗,我只是在遛细菌。”
“变异让它们适应了火星环境?”麦冬问。
“称不上适应火星环境。”老猫摇头,它对这些变异菌株兴趣不大,转身又接着照料番茄们去了,“它们仅仅是适应了培养皿中的环境,如果你打开盖子,把它们倾倒在昆仑站外头的沙子上,我认为它们活不过二十四个小时。”
“我还指望它们能衍生出下一个文明呢。”唐跃凑近了培养皿,透过有机玻璃的盖子凝视着菌落,培养基上的细菌正在繁殖扩散,但它们肯定不知道头顶之上有一双眼睛正在望着自己,“我虽然对成为创世神没什么兴趣,但是我想知道一个全新的生态圈会是什么样子。”
“想想硫化细菌的生存模式,比如说厌氧的红硫细菌,如果它们能成功演化成高等生物……”老猫遐想,“那么可能会是某些身体庞大,行动迟缓的生物,长得可能会类似阿米巴变形虫,身体透明,匍匐着趴在地上蠕动前进,不过它们的体型会比变形虫大得多,体长可能会超过好几米。”
老猫的描述让唐跃立刻想起了鼻涕虫。
“它们成群结队地游荡在火星荒原上,长着铲子一样的口器,边移动边挖掘土壤,它们靠吞噬火星荒原上的沙土为生,因为火星土壤中富含亚铁离子,这些超级蠕虫通过把亚铁离子氧化成高铁离子得到能量。”老猫接着说,“它们透明的身体内有巨大的滚动的液泡,液泡内充满了硫酸,因为硫酸是它们氧化硫化氢的产物,除了硫酸,氧化反应还会产生硫单质,所以它们会一边移动一边排泄硫磺,沙漠上长长的硫磺条就是它们的活动痕迹。”
“它们的身体为什么是透明的?”唐跃问。
“因为要透光。”老猫回答,“它们的能量一部分来自光合作用,所以阳光是必须的,这些生物的体内充满了酸性的光合色素,液泡中的硫酸就能提供酸性环境。”
?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