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金时代》第315章


等他们走了,我的晚饭也耽误了,主要是糊掉的西红柿炒鸡蛋没法吃了,我把江东西接回来之后,我们到快餐店吃了一顿。
一家三口,心情好,吃什么都是香的。
晚上躺在床上的时候,姜西突然跟我说,“我今天又接到闺女班主任老师的电话了,说江东西的成绩一直上不来,拖了班级的后腿了,上次叫我不要着急的那个当老师的妈妈,人家孩子的成绩在今年突飞猛进了,不再是最后几名了,可能因为人家是老师,在家里会辅导,我们怎么办呀?”
本来挺开心的一张脸,姜西说着说着就一脸愁容了。
江东西已经上三年级了,如今再说成绩没关系,便有点自欺欺人了。
“咳!”我也愁了,不知道该怎么安慰姜西。
我又听姜西声音有些哽咽地说,“我最近给江东西梳头的时候,发现江东西头上有一撮‘鬼剃头’”。
我愣了一下,“什么东西?”
姜西一脸忧愁地说,“就是有一撮头发没了,有大拇指那么大的地方秃了。”
“啊?”我不懂这些事,但是一听,就觉得有点可怕,“怎么回事呀?严重了会不会整个脑袋的头发都秃了啊?”
我这样一问,姜西更愁了,“咳,我也不知道啊,我上网查了一下,有的说是什么营养没跟上,我觉得我们家的营养没问题啊,有的说是人压力太大了,就会出现这种鬼剃头的症状,所以,我怀疑江东西虽然每天‘呵呵咧咧’地笑,但其实她心里下意识也是有压力的,她又不傻,自己每次的考试成绩她看着能不闹心吗?”
“这可怎么办呀老婆?”我的心里真的愁坏了,很心疼我大闺女。
“咳,各种班我也给她报了,该逼的也逼了,我也不敢过分逼她,免得她变成咱们老邻居张诗雨那样不就完了吗?”
“这个当然了,孩子的健康第一重要,不能把孩子逼出心理疾病了,要是出点什么事,咱俩一辈子都不能原谅自己。”我紧张地说。
“是呀!是呀!”姜西若有所思。
“再想想办法,看怎么解决这件事!”我脑子也在不断地思考。
“其实,我已经想到一条路了,就是怕你不同意。”
姜西突然说这话,真的让我一愣,说了半天,她的重点都在这之后吧?
“到底什么路啊,老婆你就别卖关子了,急人!”我焦急地催促。
姜西看着我说,“因为你一直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以及江东西的成绩上不来,她自己也辛苦,我就抽空跟孙政东的爱人多聊了聊。”
她一提孙政东,我便想到她说的路是什么了,我没有打断她,让她继续说。
“孙政东去新西兰之前,雅思还是没考过,但是这并没有成为他们去往新西兰的阻碍,中介帮他报了一个奥克兰大学的语言培训班,报了语言班,就会有一个短暂的学签,而非常幸运的是,他在读语言班的期间找到了一份适合他的工作,因为IT在新西兰是紧缺人才,所以,他顺利拿到了雇主给他申请的一年正式工签,他有了工签,他的孩子就可以在新西兰免费读书了,她爱人也能打工了,这条路,他们除了吃喝、语言上有一些困难之外,似乎走得非常顺利,我就想,我们现在面临的状况,是不是也适合走他们的路呢?”
我听下来,觉得孙政东他们的路走得真的是很顺利了,别人家想移民得费老大劲了,他这简直一步就登天了似的。
可是,我不认为我也会跟他一样那么幸运。
我说,“老婆,孙政东擅长的技术跟我不一样,我不觉得我也能像他那样,那么容易在新西兰找到工作。”
姜西说,“这一点,我也跟孙政东爱人交流过了,她说,在中国四十岁左右的程序员是被嫌弃的,但在新西兰,因为国家不允许加班很晚,所以,并不需要年轻人拼体力,新西兰的公司更看重技术,越是有经验的程序员,他们越优先录取,听说很多公司还有六十几岁的程序员在上班,还有七十几岁的程序员被返聘的呢,这在中国很难想象,当然,新西兰那种国家,工程师跟修水管的工人一个月的工资差距并不大,那边缺人,所以人工费很贵,而IT行业又是最缺人的行业,所以,我觉得,我们去了应该也不会很差吧?”
我沉默着不吭声,在思考姜西的话,可是我觉得我想不清楚,某些时候,我有选择困难症。
想象一下,如果我们举家移民新西兰了,假如混得不好,过不下去,再回来,孩子的学习跟不上了,高考不能参加了,我的技术跟国内脱节了,工作更不可能再找到了。
现实,就是这样残酷!出国、移民,对于携妻带子的中年人来说,实际上是一条开弓没有回头箭的路!
姜西接着说,“你的工作是一方面,最重要我想出国是因为江东西,孙政东的爱人说,她家孩子上的小学非常轻松……”。
“到底有多轻松呢?三年级也轻松吗?”我问。
孩子的事,当然是父母心中最重要的事。
第194章 决定出国
姜西点了点头,漂亮的双眸湛亮地说,“对!孙政东的爱人跟我说,小学一直到六年级都没有什么作业,他们每天就是各种活动特别多,什么保龄球、橄榄球、舞蹈、足球等等,然后他们小学一到六年级都没有课本,他们背的书包每天装得东西主要就是饭盒”。
我微微蹙了蹙眉头,“那他们这样还能学到知识吗?”
姜西说,“上课方式不一样而已,他们时常是坐在草地上学习的,学习知识,不一定要在课堂里正经危坐才叫学习,你说是不是?”
我点了点头,确实很有道理,如果能让孩子在轻松的环境下成长,还能学到需要的知识,那真的才是最成功的教育方式了。
“除了孩子的学习问题,你的工作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在新西兰四十岁的程序员还挺吃香的,在中国……不言而喻,假如你在中国一直找不到工作,我担心你的精神会消沉下去。”
“老婆,你觉得我们去新西兰真的行吗?”
我内心被她说得蠢蠢欲动,可是我又没有信心可言,虽然我出差经常去国外,可一家三口,异国他乡生活,我真的有点胆怯,最重要我怕我在国外找不到合适我的工作,国外的消费比国内要高一倍都不止,那样的话,吃老本,很快我们那点底子就得被吃空,到时候要是再回国来,那可就真的什么都没有了,还不如在中国吃老本,至少我跟姜西现在的财产,吃到老,吃到江东西长大,也不会饿着。
我就是一个受传统思想教育长大的人,凡事求稳,因此而缺少魄力和勇气。
要是光我和姜西两个人,我也不怕,可是我们有孩子,无论任何时候,我们不能让孩子跟着我们冒险。
姜西却比我有信心多了,她说,“我最近建了一个群,就是把那些都想去新西兰的人,以及已经在新西兰生活的人召集在了一起,互相交流经验,已经有一百多人了,我待会把你拉进来。”
“这……这就建群了?你从哪找得这些人?”这速度,也太快了吧?
姜西笑着说,“只要是我想做的事,又有几件是难的呢?我一开始跟很多中介请教出国的知识,中介都很热情,但是他们说得话有水分,不能全信,所以,我会在中介的群里跟群友们聊天,聊得还不错的,或者感觉有用的人,我就会加好友,单独拉进我建立的群里,然后其他群友觉得我建立的这个群聊起来比中介建的群可以更放的开,便也往我的群里拉志同道合的朋友,就这样,不到三天就一百多人了。”
我不禁向姜西竖起了大拇指,“你真牛!”
姜西不以为然地说,“这算什么呀,无非是有心就能办成事而已。”
“那你交流到什么了?”我问。
姜西说,“这个群里一半是非常想去新西兰的,一半是已经在那边生活一段时间的人,非常想去的人,总是会把新西兰幻想的哪哪都好,已经在那边的人,大部分都说生活很不错,因为他们就是想去过那种生活的,还有一少部分人,也就是经济跟不上消费的人,觉得那边东西太贵,警察不作为,生活比较艰难,还劝我不要去。”
我想了想说,“新西兰是个很小的国家,所以发展有限,工作也没那么好找,我们要不要考虑一下其他国家”?
姜西说,“其他国家我也都想过,美国,一方面很难留下,另一方面我也不喜欢,觉得太躁动了,我想去给人安静和安逸的国家……”。
“那澳大利亚和加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