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业板》第11章


其实就你也可以。
如果你愿意的话就更好了。
“老板,您要的糖油饼卖完了!前面那人要了一大兜,就在我面前眼睁睁没的!”
门被大力推开,小关总的后半句淹没在程序员的大嗓门里——像是大海里一片纸糊的小舟,晃晃悠悠半天眼看着好不容易终于靠岸,结果一个浪花打过来,就没了后文。
许文没想到病房里还有别人,一抬头就见小关总沉了一张脸冷冰冰盯着他,活像他刚抄家伙挖了对方祖坟。
许文退出去两步,半个人躲到了门外:“不好意思,打扰了,我读个档重来。”
被许文一嗓子打断谈话,梁北川也没太听清刚关渠说的话:“小关总刚想说什么?”
关渠勾唇笑了下:“凯源OA系统正在升级,设计方案出来我看了半天也没找到什么创新点,程序员就缺像他这样有想法的。”
小关总平常不怎么爱笑,何况这笑比起“见到机灵的程序员小关总欣慰地笑了起来”更像是一声冷笑。
梁北川:“这您可高抬贵手吧,公司里没几个程序员,其他人都木木讷讷,也就他还能帮忙做点行政。”
关渠:“合同签完,相应的助理和高管都会帮你安排上。”
梁北川敬谢不敏:“这点小事我自己来就好。”
关渠:“你要是不信任我,或者对这份合同的效力存疑,我现在就可以帮你叫找律师事务所的过来。”
梁北川:“不瞒您说,自打三年前那回被您请出董事会,我专门去恶补了公司法,连资格证都考上了。”
关渠:“如果是三年前考的,我个人建议你再去读一读法条——上个月刚出了修正案。”
梁北川就没其他话好说了。
关渠:“还是那句话,你可以慢慢考虑,合同在这周结束之前签了就行。有什么问题随时联系我。”
里面交谈声落下许久,许文才小心翼翼走了进来。
程序员把手里的粥摆到了梁老板手边的茶几上,小声跟自家老板咬耳朵:“我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见到小关总,是不是该上去要个签名?”
梁北川:“我没意见,他签名应该还挺值钱。”
小关总一言不发站了起来。
梁北川以为他终于要走了,总算能还病房一片清净。
关渠拿起了今天带过来的第二样东西——文件夹旁边的保温桶,摆到了茶几上,横插一脚,直愣愣竖在梁老板和那份粥的中间。
小关总:“医生说上了年纪就要多补钙,我给你煲了汤。”
这逻辑梁北川就不明白了,一般人送汤送吃的不是该放在最前面吗,小关总先是在医院等了老久,见了面又在这跟他掰扯半天就不怕汤凉了吗?
事实证明,小关总的保温桶跟小关总一样高端大气上档次,是会自动加热的。
小关总仿佛一朵张牙舞爪的霸王花,态度明晃晃往那一杵,梁北川要是拒绝对方好意,未免太不给面子了些。好在这骨汤虽然放的时间久了点,味道倒是没的说。
梁北川夸奖道:“手艺不错。”
小关总眼神柔和不少,露出一个浅浅的笑来:“你要是喜欢,下次来我们家,我给你做新鲜的。”
原以为是关渠家厨子做的,听到这话,梁北川惊讶了:“小关总还会做饭?”
关渠:“在国外生活的时候学的。”
在关渠的注视下,梁北川解决完晚餐。两个人又聊了几句无关紧要的,小关总心满意足地离开了。
小关总一走,房间就安静下来。
梁北川身体还没好完全,今天折腾这么一出也是够呛,这会儿头晕的不行。他按了按眉心,问许文:“科博会的展厅排下来了吗?”
一年一度广贸科博会算是广贸万惠最主要的几个项目之一,汇聚海内外来宾,旨在展示高精尖产业最新研究成果,通过主要分为展览展示、推介交易、论坛会议三个部分,连接投融资双方,促进创新创业。
今年的科博会三日后在S市举行,梁北川半年前就砸钱租了个人工智能区展厅。
许文:“上周就排下来了,一直没来得及跟您说——这广贸也真能赚钱,多大一点地方三天就三百多万。话说回来,我们又没东西展示。”
梁北川:“把具体位置发我一下,请几个引导员,差不多布置一下。当天排不上展厅的给他们免费借用。”
许文惊了:“三百多万的展厅啊老板!您就这么免费借出去了?!”
“小点声,吵得我头疼。”梁北川喝了点水,程序员一嚷嚷他就耳鸣,“这笔生意做好了,赚得可不止三千万。”
许文小声嘟囔:“要是做不好了这钱可就打水漂了,您可真敢赌。”
“属于未来的很多事情我们控制不了,谁也控制不了,但做好准备总不会错。”梁北川想起了什么,长叹一口气,“我刚毕业那会儿,胆子也大,跑出来创业,四处碰壁,磕的头破血流了。后来运气好,误打误撞跟了一个师父学做生意,他教了我很多东西,当年畅达的半壁江山都是他教我打下来的。”
许文八卦之心顿起:“当年您公司那六个创始人,不说别人,就周总一个都够厉害了,这师父得多厉害?”
“当年他在临塘开卷烟厂,是个老厂长。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的卷烟厂利润高,中央直属企业,宋老身上是有行政级别的。后来烟厂越办越大,最辉煌的时候一年解决了N省三分之一的就业。那时候的宋老不管去到哪里,各省的省委书记、省长都要接见他,级别再低一点的,想见宋老一面都要经过安排。”
许文被吊起了兴趣:“后来呢?”
梁北川声音淡了下去:“后来,因为贪污受贿,自首进了监狱。”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 ghost、净杏食 投雷~
献上粗长一章(x
第14章 锒铛2
二十年前。
临塘,莲花山。
那是一栋朴素的三层楼,外墙刷了一层白漆,大门被漆成了朱红色,时间久了,墙根隐隐约约蒙了一层灰。这栋楼跟边上住户的小洋楼没什么差别,甚至要更古旧一些。
要说唯一有什么特别的,大概是门口多了两个警卫员。
早晨八点,一位貌不惊人的老人,从那扇朱红的门后走了出来。他穿着朴素,一双灰黑布鞋,黑裤子,搭配一件灰白衬衫。他身后跟着一位保健医生,一位秘书,还有两个警卫员。
驾驶员早已等候多时,躬身替老人拉开车门。
每个月的第一天,老人依惯例会去莲花山上看一看,跟烟农们聊聊天。十五年前,老人被中央委派为临塘烟草厂厂长来到这里的第一天如此;十五年后,老人离开临塘自首前的最后一天也是如此。
梁北川前一天就来了临塘,早上六点,天还没亮就上了山。等到下午两点,才在烟农搭建的木屋里见到了宋老。
比起喊他厂长,宋世豪更喜欢别人喊他宋老。
梁北川殷勤起身,给宋世豪倒茶。
宋老瞧着这位后辈,笑着接过茶杯,呷了一口:“小梁啊,我知道你有冲劲,有胆识,前途无量。要是来临塘办烟厂,有点浪费了。”
梁北川笑道:“宋老哪里的话,您可是纳税大户,共和国的大功臣。”
宋老叹了口气:“小梁,我知道你聪明,有些话不用说太多。我手里有签字权,看着像是把尚方宝剑,但这一座山不是我的,这临塘的烟草厂也不是我的。”
梁北川明白宋世豪立场,算来两人认识了也有一年半载,也就不再兜圈子,直言道:“不瞒您说,我也有自己的想法。我看互联网发展前景一片大好,正好身边有几个同学跟我想法不谋而合,想一起弄个互联网企业。”
宋世豪和蔼道:“年轻人新潮的东西我不懂,也没别的能帮你。前两天我去S市那边,跟谢老坐了会儿,他说沿海那块明年出高科技企业的优惠政策。要是今年能申上公司,明年年初还能赶上一波。我手头没什么钱,启动资金我给不了你,倒是能给你找几个投资人试试。”
梁北川心中感激无比,却苦于嘴拙,不知道说什么好。只能深深鞠了一躬:“您已经帮了我天大的忙。”
这就是畅达建成的最初。
宋老对梁北川是知遇之恩,是栽培之情。
可以说,是宋老点拨,才让梁北川年纪轻轻乌鸡变凤凰,创造出了未来的畅达。
宋世豪说:“这个点回去太晚了,不如来家里坐坐。我姑娘刚完婚,回来看看我们老两口,说来你们还没见过。”
那是梁北川第一走进那扇朱红的大门,里面繁华得仿佛另一个世界。
时过境迁,五年后,他再次推开同一扇门,里面冷冷清清,已经没了多少人气。
屋子里没开灯。
中秋节,风光了大半辈子,将近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