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唐]公主为帝》第107章


她驻足片刻,转身便去了东宫。
今日太子登基,却没有来得及收拾出新的寝宫给皇帝居住,所以太子、太子妃、太子侧妃孺人等等,一概都还在东宫居住。等到过两日太上皇移居别所之后,才会让新皇住到正殿去。太平沿着长长的青石阶,一步步缓缓地往上走去,耳旁隐隐传来争吵的声音:
“你这是在挑衅我阿娘!”
“挑衅?我不过是在为阿耶谋一个官职!”
争吵声断断续续地有些听不清晰,却隐约可以分辨出是一男一女。太平脚步停了一停,思忖片刻,又慢慢地往上头走去。东宫外间的小黄门眼神极好,看见太平公主到来,一溜烟地跑到里头去通禀新皇和皇后。又过了片刻,里面的争吵声停住了。
太平缓步走进东宫,遥遥施礼:“妹令月参见圣人、皇后。”
许久的静寂之后,宫殿深处才传来一声干巴巴的“免礼”。
太平直起身来,朝宫殿深处望去。她眼神极好,可以看清李显神色尴尬,似乎是涨红了脸想要和谁争辩;新任的韦皇后赌气坐在一旁,背对着李显,气鼓鼓地不说话。在她的手边,放着一卷崭新的册书,似乎是刚刚刻好送过来的。
李显转过头来,再次干巴巴地说道:“是妹妹啊。妹妹来得正好,过来劝劝你嫂子,她实在是……咳,你们女子和女子之间,话题总是要共通一些的。”
他说着,远远向太平递了个求救的眼神。
太平轻笑出声,缓步走到韦后跟前,轻轻唤了一声皇后。
她对这位韦皇后,心态可以说是颇为复杂。别人或许不清楚,但她却清清楚楚地记得,韦后曾经明明白白地同她说过,她想要像武后一样称帝,当女皇。
那时韦后还在和武三思不清不楚,在张易之、张昌宗两人死后,这种念头更是到达了顶峰。但是在那时,韦后空有武后称帝的心思,却没有武后称帝的手段,直到后来……
直到后来,宫廷争斗到达了顶峰,太平亲自对韦后出手了。
这些事情回想起来,还真是……造化弄人。
太平收回乱飘的思绪,垂首说道:“方才阿耶命我过来,和哥哥嫂嫂好好说一说话。”
这番话说得含糊其辞,韦后猛然转过头望着太平,眉心深深地拧了起来。
太平望着韦后,一字字轻声说道:“既然哥哥也在这里,那我不妨实话实说。阿耶阿娘看起来是动了真怒,也不知道是为了什么……”
“这可如何是好?”李显急得团团转。
太平停了一停,继续说道:“我听阿娘的意思,似乎是为了皇后的册书,还有皇后的父亲,韦玄贞韦公。”
韦后脸色倏然变了一变,有些不耐烦地说道:“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过是给我阿耶晋一晋位罢了。再说了,新皇登基,自然要有一些朝臣更迭。”
太平俯身在韦后耳旁,轻声问道:“嫂嫂是想自己扶起一批官员,把持朝政么?”
韦后面色倏变,但还没等她来得及说话,太平已经悄然退开半步,笑吟吟地望着韦后说道:“我晓得哥哥素来没有什么坏心,也很听嫂嫂的话。所以这一回,我想要提醒嫂嫂一句话。”
她望着韦后,一字字地说道:“皇后好自为之。”
太平的目光清清冷冷,向这边扫过来时,几乎能将她的心事看个对穿。韦后神色微微一变,继而笑出声来:“太平果真是好心,竟然来提醒嫂嫂这样一番话。但不知太平公主身居高位,食邑五千,辅佐朝政,能不能担得起这四个字?”
她虽然是在笑着,但眼中的警告之意却丝毫不减。
太平低低唔了一声,点头承认道:“关于这一条,我倒是从来不曾否认过。”
她转头望着李显,低低地说道:“太平言尽于此,至于日后该如何行事,妹妹无论如何都不会插手了。但妹妹今夜到这东宫来,总归是想要提醒哥哥嫂嫂一声:阿耶已动了真怒。”
她说完这番话后,便又深深施了一礼,退出东宫之外。
外间的夜色比先前更加浓郁了,那一轮明月有些不大圆,却依然显得皎洁透亮。太平沿着漫长的宫道,慢慢地走回到自己的寝宫里去,然后从空间里蓐出几十株瑶草,命人送去给薛元超。
如果她没有记错的话,再过些时日,薛元超便要称病致仕了。
等她沐浴盥洗过后,外间忽然递过来一张小小的纸条:公主心中究竟如何做想?
落款是,薛元超。
太平揉碎了纸条,将它丢到炭火盆里,看着烈火将纸条吞噬干净,许久都没有说话。
☆、第89章 惊人之语
“来人。”太平扬声唤道。
一位女官服色的宫人匆匆忙忙走了进来,朝着太平遥遥下拜:“公主。”
太平站起身来,吩咐道:“预备车马,我要出宫。”
宫人惊了一惊,下意识地劝阻道:“公主,这是违律!长安城宵禁严苛,入夜之后来往于坊街之间者,轻则送官重则……而且这个时辰,宫门已经落钥了。”
她隐晦地提醒太平,就算她是朝中身份最高的公主,也容不得放肆妄为。
太平淡淡地一眼扫来,缓声说道:“我岂不知道长安城中有宵禁。依永徽律,恶疾寻医者不在宵禁之列。你持我的手书去找长安令,让他给我放行——此事重大,切莫耽搁。”
宫人犹豫半晌,才垂首道:“此事还要垂询天后定夺。”
太平沉吟片刻,缓缓点头:“我晓得了,你去罢,记得动作快些。”
宫人持着太平的印信手书,领命而去。
太平静静地坐在矮榻上,望着眼前忽明忽暗的烛火,心中隐隐有些焦躁。薛元超不会无缘无故递来一张纸条,更不会无缘无故地询问她的想法。如果她没有料错的话……
“公主。”方才的宫人去而复返,身后跟着两位年纪颇长的女官。
“公主,天后说了,既然公主身有恶疾,她便应该派出贴身的女官随侍。”宫人逐字逐句地复述着武后的话,“所以,请公主安安心心地前往‘就医’,莫要牵挂宫中之事。”
太平一怔,随即深深地垂首说道:“多谢天后垂怜。”
公主的车驾很快便出了皇城,又按照太平的吩咐,朝三省公办的衙邸驶去。车辇走到一半,便碰上了相府的马车。她心知这是薛元超派出来的人,便没有避讳,而是一路跟着相符的人,来到了三省公办的衙邸。
此时已经是华灯初上的时辰,衙邸内一片灯火通明,朝中大半的要员都聚集在了这里。
太平透过厚重的车帘,望着里头来来回回的幢幢人影,心中那抹挥之不去的焦躁愈发浓郁起来。她定了定神,等车辇停稳之后,便扶着女官的手缓步走下马车,见到了大唐宰相薛元超。
薛元超看起来比上回更加苍老,神色间也满是疲态。他向太平遥遥拱一拱手,笑道:“没想到公主竟亲自过来了。方才臣等还在议论着,等明日一早,该如何向公主禀报此事才好。”
太平脚步一顿,微微侧过头去:“向我禀报?”她上头还有个皇帝李显呢。
薛元超有些讶异地说道:“臣以为公主已经知道了。”
太平一怔,然后不动声色地说道:“阿娘与我略提过一些,有关于皇后亲父的事情。”
薛元超慨叹道:“正是如此。”他将太平迎到堂中,又同她说道:“太上皇禅位匆忙,圣人即位更加匆忙,所以皇后与诸位妃嫔的册书,俱是连夜赶制出来的,难免有些疏漏。”
太平缓缓点头,示意他说下去。
薛元超推开案前杂乱的公文,翻拣出一本墨迹崭新的奏章,摊开在太平跟前。太平凝神望去,整份奏章文辞华丽,笔法考究,看起来是下过一番功夫的。但这份奏章从头到尾只有一个意思:将朝中大大小小的官员们,或升迁、或贬谪、或平调,至少要替换掉一大半。
而那份奏章最初的名字,赫然便是韦玄贞。
“此奏章的抄本已送往大明宫,公主明日一早便可见到了。”薛元超一面解释,一面指着那封奏章说道,“公主请看,这封名义上说是‘新皇新政’的奏章,背后所隐含的意味,却是很深。”
那封奏章上被替换掉的官员,基本都是些无关紧要的虚位;而替换他们的人,却有九成都是东宫属官。大唐官制:东宫属官的官员品级配置,赫然就是一个小朝廷;这一路替换下来,明显就是要将东宫下辖的那些官员,全部塞到朝中去。
太平持着那封奏章,渐渐地笑了:“韦皇后所图不小。”
“公主!”薛元超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