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下来,就有人问扎哈罗夫:“参谋长同志,我们手里的关东军俘虏有一两万人,不知该如何处置他们?”
“我接下来要谈的,就和此事有关。”扎哈罗夫说:“根据远东总司令部的命令,我军所俘虏的关东军将悉数送往西伯利亚服苦役,负责砍伐树木、开采矿藏,解决远东地区劳动力不足的问题。”
“那什么时候可以把他们送走呢?”那人又问道:“要知道,我们不得不抽调出一定的兵力,来看管这些战俘,防止他们突然作乱,给我军造成巨大的损失。”
“您说的没错,这么多的关东军战俘的中间肯定有不安分的人,一找到机会,他们就有可能发生暴乱。”索科夫听到这里,忍不住插嘴说道:“我军刚占领索伦的当天,就发生了战俘和侨民暴动事件。”
战俘和侨民暴乱事件,由于索科夫处置得干净利落,除了索伦城内的驻扎的部队,以及方面军司令部的几位指挥员知晓外,其余的人对此事根本没有听到任何的风声。此刻听到索科夫提起此事,大家顿时来了兴趣,纷纷要让索科夫介绍一下是怎么回事。
如今随着关东军放下武器,战争已经结束了,索科夫觉得这件事就没有什么保密的必要,便大大咧咧地将当天所发生的事情,向在座的指挥员们详细地讲述了一遍。最后还特意强调了自己采用“十一抽杀律”的原因:“小鬼子的性格就是欺软怕硬,你的实力比他强,再表现得强势一些,他们就会对你俯首帖耳。如果一味地迁就、纵容,他们就会变本加厉。如果当时不是采用严厉的手段,对他们进行了弹压,我估计这段时间还会发生几起类似的事件。”
索科夫之所以要向众人解释自己做此事的初衷,就是担心万一其中某人的圣母心发作,谴责自己处决叛乱的战俘和侨民,是违反日内瓦公约的行为。但等他说完,却发现是自己多虑了,在场的人没有一人站出来指责他,甚至还对他的这种做法表示了赞同。
“如今各部队都有数量不少的战俘,假如让这些人整天闲着没事,肯定会有人兴风作浪。”扎哈罗夫等索科夫说完之后,继续说道:“因此在他们被运送到西伯利亚之前,我们必须给他们找点工作来做,以消耗他们多余的精力。”
“扎哈罗夫将军,”柳德尼科夫好奇地问:“不知您打算给他们安排什么工作?”
扎哈罗夫拿起手里的一叠纸,对众人说道:“这是远东司令部给部队印发的工作手册,上面详细地标明了你们近期要拆卸的工作。拆卸机器可是一项危险又费体力的活,我看可以交给你们手里的战俘去完成。”说完,他将手里的纸放在了桌上,“各集团军司令员来领取你们的工作手册。”
柳德尼科夫离那堆纸近,随手就抓过几张,仔细地查看起来:“这是第17集团军的,这是第36集团军的,这是我们集团军的……米沙,这是你的。”说着就将几张纸递了过来。
索科夫接过那几张纸,开始快速地浏览上面的内容。
纸上写的是铁西区工厂拆卸设备一览表:“满洲三菱机器株式会社、满洲住友金属奉天工场、日满锻工株式会社、满洲日历制作所、东京芝浦奉天工作所、满洲富士电机、满洲电线株式会社、满洲增岛工作所……”
看着一个又一个工厂的名称,索科夫的心都在滴血:即将拆迁的都是东北最新型的工厂和机械设备、发电和输变电设备、电动机和实验设备等等。这些设备被拆走,至少让东北的重工业发展倒退了三十年。
索科夫有一刹那的冲动,很想把这些纸都撕成碎片,然后义正言辞地告诉扎哈罗夫:“只要我还是第53集团军司令员,那么铁西区的一颗螺丝钉都别想拆走。”
但最后理智战胜了冲动,他心里很清楚,如今战争已经结束,自己这个集团军司令员就变成了可有可无的存在。如果真的在这样的会议上发作,恐怕自己马上就会被解除职务并关押起来,不但于事无补,反而会让事情变得更加糟糕。
“拆卸工厂的设备,可是一项大工程,不但辛苦还存在一定的危险。”只听扎哈罗夫继续说道:“你们要使用战俘来完成这项工作,至于在拆卸工作中,是否会出现伤亡的情况,就不在我们的考虑范围之内。反正他们都是我们的战俘,能留下他们一条性命,已经是我们格外开恩了。”
把小鬼子当成牲口来使唤,索科夫对这一点倒是不反感,他甚至还在想,回到奉天之后,仔细想想还有没有什么工作需要大量人手的,可以让小鬼子去从事这些繁重的工作。至于拆卸工厂的设备一事,可以放在后面来做。假如上级催得急,自己再让小鬼子战俘们加班加点地抢进度,如果在工作中出现了伤亡,自然是求之不得,在索科夫的心目中,小鬼子死得越多越好。
会议结束后,索科夫起身走出了会议室,在外面与雅科夫和卢金等人汇合。
“米沙,”看到索科夫完好无损地站在自己面前,卢金也暗松了一口气,他对雅科夫说:“刚刚在会场上,我还担心你为了拆卸工厂设备一事,与方面军参谋长他们发生争执呢。”
索科夫听后不禁苦笑一下,随即说道:“副司令员同志,我刚刚的确冒出过这样的念头。但转念一想,这是上级都定好的事情,就凭我一个小小的集团军司令员,想改变上级的决定,那是根本不可能的。”
索科夫来到停车的位置,问迎上来的警卫连长:“上尉同志,我们开会期间,有没有什么电报?”
这次来新京开会,索科夫不知道要开多长时间的会议,因此专门携带了一部电台,以便和司令部留守的参谋们保持联系。
“有的,司令员同志。”警卫连长回答说:“是一份很长的电报。”
“一份很长的电报?”索科夫听警卫连长这么说,心里不禁咯噔一下,连忙向对方伸出手:“把电报拿给我看。”
接过警卫连长手里的电报后,索科夫就开始浏览起来。
电报是第57军军长丘马科夫发来的,电报里说,第232师师长法秋申上校,随着一支炮兵部队继续向南推进,途中与一支奇怪的部队遭遇,这支部队中有的人穿着灰色军装,有的人穿着关东军的制式服装,所携带的武器也是五花八门。当法秋申上校发现这支来历不明的部队之后,立即命令炮兵部队停止前进,并做好了战斗准备。并派人前去与对方进行交涉,想搞清楚他们到底是什么部队。
索科夫看到这里,心里猛地冒出一个念头,难道是关内的八路出关了?连忙继续看下去,看到底是怎么回事。
后面说道:法秋申上校派出的联络员,虽然懂得中文,但对方说的部队番号,他却是一无所知,根本无法搞清楚对方究竟是友军还是敌人。就在双方剑拔弩张之际,对面的队伍里居然有人用中文唱起了《国际歌》,这一下误会解除了,原来对方是来自关内的友军。他们的任务,有两个:第一,攻克山海关,为后续部队进军东北打开通道;第二,顺利完成战略侦察任务,为后方派部队进军东北,提供决策依据。
双方合兵一处之后,对山海关展开了进攻。虽说坚守山海关的关东军进行了顽强的抵抗,但在联军的猛烈攻势下,还是很快就被消灭了。如今该部队的一部分约两千余人,越过山海关之后正朝奉天前进。
看完电报的索科夫知道来的部队,是曾将军指挥的部队,他们的目标除了电报里说的两点外,还有一点,就是在短时间内接管东北大片土地,为主力部队争夺东北抢占先机。
索科夫把看完的电报,递给卢金、雅科夫等人传阅。
雅科夫看到电报上的内容之后,不禁皱紧了眉头,他望着索科夫问道:“米沙,这支部队不是来与我们作战的吧?”
“雅沙,你多虑了。你没有看到丘马科夫将军的电报里,说他们与我军先头部队解除误会的方式,就是唱《国际歌》么,这说明他们是我们的友军。”索科夫担心雅科夫不明白自己的意思,还特意补充说,“他们和第88国际旅的同志是一家人。”
“哦,原来是这样。”如果索科夫要按照正常的思维向雅科夫解释,不知要费多少的唇舌,但一说出了来的部队和第88国际旅是一家人,雅科夫顿时就秒懂了:“我们是不是要派人去接应他们?”
“让冯上尉和陈中尉他们去吧。”索科夫笑呵呵地说:“毕竟他们和来的部队是一家人,由他们去接应,无疑是最佳的人选。”
“时间不早了,我们出发吧。”卢金在一旁说道,“如果司机开快点,我们也许能在天黑前返回奉天。”
车队出发,沿着公路朝着新京城外驶去。
眼看着快要出城了,索科夫忽然听到窗外传来一阵哭喊声,连忙抬头朝外面望去。
只见前方不远处有一座军营,高高的围墙上拉着铁丝网,墙的里面还有一座木头搭建的警戒塔,上面有一名全副武装的鬼子兵,他正扶着栏杆朝门口的方向望去。
顺着他视线的方向看过去,索科夫看到门口的位置围着一群人,基本都是老百姓,哭声就是从他们的中间发出来的。他们似乎想进入军营,但门口执勤的四名士兵却拦住了他们的去路。
索科夫见状不禁怒了,关东军都放下武器投降了,怎么这里的军营里还有作威作福的小鬼子?他连忙吩咐司机:“在前面的军营门口停车!”
“米沙,”卢金听索科夫这么说,诧异地问:“你要做什么?”
“我去看看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随着索科夫乘坐的吉普车停下,后面的几辆卡车也纷纷停下。而雅科夫乘坐的吉普车和另外两辆卡车,见后面的车辆忽然停下后,也倒车回来了解情况。
索科夫刚下车,雅科夫就从前面急匆匆地跑回来,迫切地问:“米沙,你停车做什么?”
索科夫朝那群被鬼子兵拦住的老百姓一指,说道:“我看到这些老百姓被小鬼子拦住,想看看是怎么回事。”
“我说米沙,这里又不是我们的防区,你停车来多管闲事,算怎么回事?”雅科夫好言劝说道:“你不如给柳德尼科夫将军打个电话,让他派人来处置就是了,我们还是继续赶路吧。”
“雅沙,反正车队都停下了,我过去问问是怎么回事。”索科夫对雅科夫说:“如果没有什么大事,我们就继续赶路。要是我处理不了,再给柳德尼科夫将军打电话也不迟。”
“好吧。”雅科夫无奈地点点头,叫过一名懂中文的参谋,吩咐他说:“你去问问,那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
卢金在参谋的帮助下,从车里出来,坐在了自己的轮椅上。对雅科夫说:“参谋长同志,我觉得柳德尼科夫将军对新京的战俘似乎太宽容了。你瞧瞧,虽说他们已经成为了战俘,但手里依旧拿着能杀人的武器。万一这些还拥有武装的战俘进行暴动,会带来什么样的严重后果,简直是不可想象。”
“是啊,这的确是一个问题。”雅科夫挠着后脑勺说道:“奉天城内协助我们维持治安的关东军官兵,手里拿着木棍巡逻时,我都担心他们可能会给我们惹麻烦。没想到这里居然对战俘如此宽容,居然允许他们继续携带武器。”
索科夫没有做声,只是静静地望着那名去打探消息的参谋,他挤进人群之后,就和一名上了年纪的老人打招呼,似乎是向对方询问这里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情。而那位老人的情绪显得很激动,似乎发生了了不起的大事。
小说推荐
- 燃烧的莫斯科
- 燃烧的莫斯科红场唐人 著楔子朋友安德烈走进店铺的时候,我正和国内的一个朋友在电话里聊天,说近期莫斯科森林大火的事情。看见他进来,我冲他点点头,用手指了指旁边的椅子示意他坐下,然后继续对着电话里说.你说写里》这首歌的人是不是曾经穿越到这里,看见莫斯科被森林大火包围,才写出‘让红sè燃烧莫斯科,记忆涂抹
- 最新章:第2321章
- 我成了马斯科.莫拉蒂
- 内容简介 类别:足球幻想 足球场上的比赛将成为点缀,俱乐部的经营和发展将成为主题!整个足球世界、体育世界将成为主角的舞台 第一卷 入主国米 第一章 我成了马斯科·莫拉蒂“砰”萧华狠狠的把啤酒瓶丢到了墙上,骂道“我靠!TMD怎么跟中国足球一个样啊!火大 旁边的一个男孩说道“萧华,没必要吧,你这样丢瓶子
- 最新章:第350章
- 我成了马斯科·莫拉蒂
- 作者:叁明第一章入主国米第一节 我成了马斯科·莫拉蒂“砰”萧华狠狠的把啤酒瓶丢到了墙上,骂道“我靠!tmd怎么跟中国足球一个样啊!火大”旁边的一个男孩说道“萧华,没必要吧,你这样丢瓶子可要出人命的!你看看玻璃渣都弹到我身上了“md我实在是受不了了,每年都满怀期望结果确年年失望透顶!你说这个国米怎么就
- 最新章:第340章
-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
- 《莫斯科三次公开审判》作者:康春林文案 Page 3 Page 4 Page 5-关键的人犯,这种作法有掩盖真正的罪因之嫌。可以说明这一点的,还 有法庭审讯尼古拉耶夫时对实物证据的轻蔑态度。对尼古拉耶夫住所进 行搜查时,得到了他的日记、上诉信件,其中记叙了他的不满和绝望 领导人的不公正、家庭生活的困
- 最新章:第116章
-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 犁不开的冻土—莫斯科保卫战 第一章画在纸上的和平一、乌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 1939年3月14日下午,德国驻布拉格公使馆不附加任何解释地通知捷克斯洛伐克外交部:要求哈查总统和契瓦尔科夫斯基到柏林去 3月15日凌晨一点钟,纳粹选择这个人类抵抗力最弱的时刻,带哈查—这位者态龙钟、年大体衰的总统去见希特勒
- 最新章:莫斯科保卫战-第43章
- 莫里斯
- “阿伯特小姐,你不用为我担心。有些人生来就不是做事的。如果我说出以前有过的经历,你也许会大吃一惊。昨天与你一起去歌剧院,现在能这么自如地跟你交谈,我真想不出还有其它什么事可更令我高兴了。我注定不会跟这个世道抗争,也不会想法去改变它 当然我也没法说明这种命里的注定是好或是坏 我不会堕入情网。其他人或许
- 最新章:第49章
- 红色三部曲之红色的起点
- 最近,作家叶永烈就他的“红色三部曲《红色的起点《历史选择了毛泽东》和《毛泽东与蒋介石》回答了编者的提问。问:你为什么要写《历史选择了毛泽东?答:起因是我在前几年经过多方采访,写出了关于中国共产党诞生的三十多万字历史长篇《红色的起点,在建党七十周年前夕印出,二十多家报刊加以连载、选载或摘载。朋友们建议
- 最新章:第92章
- 莫比乌斯
- 莫比乌斯作者:楼海文案已经厌倦平淡的记者生活,一心想要解甲归田的顾川,接到了社里有关某个战后国家重建的报道任务。原本被顾川认为是“退休”之前安全妥当的一次任务,却被队里初生牛犊不怕虎的新人生生给破坏了。顾川的理想是D罩杯,但现在的人生就是飞机场—直到某一天遇见了苏童。内容标签:都市情缘 业界精英搜索
- 最新章:第90章
- 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 教会你最基本周到的宝宝养育方法:西尔斯亲密育儿百科 作者[美]威廉·西尔斯 等著 邵艳美 唐婧 译目录(1)第一部分 踏出第一步:育儿基础 第 1 章 什么是亲密育儿法 养育你自己的孩子 亲密育儿七法 1 让分娩成为一种情感纽带—及早与宝宝建立亲密关系 2 宝宝哭声中的学问—分辨和回应宝宝发出的信号
- 最新章:第3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