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老二还是不断地听到关于自己的流言蜚语,每当这个时候,苏老二已经不像以前那样纠结了,不再生气了,不再震惊了,他从“眼镜道理”的道理中寻找到了自己生活的价值了。之所以还有人说这说那,那是因为这些人的人品问题;是这些人不自信的问题,总是想用别人的所谓缺点掩盖自己的缺陷;是这些人无聊的生活所在;是这些人有着非分的企图和希望;事实上还真的有一点“木秀于林·····”的意思。
苏老二经过了许许多多这样的事情,他坚信,“这种人”看似侮辱“别人”的言论,往往会给“别人”提供意想不到的前进动力。要想成就“别人”,就让“别人”遇见“这种人”;要想成就“别人”,就叫“这种人”给“别人”以这样的奇耻大辱;要想成就“别人”,就叫“这种人”心怀鬼胎地给“别人”这样的冷嘲热讽······。
这时,苏老二往往会首先想起薛老喜的那个女人嫩粉来。
嫩粉姊妹6个,她是老一。她小时候,一家七八口人就住在一个草房子里,米面瓦罐也都并排放在床头床边。她们姊妹几个半夜黑了老饥,都会偷偷的到那瓦罐里面去抓生面吃,往往清早起来都会被没抓生面吃的人揭发,他爹他娘知道这件事,就会挨个的问是谁在晚上偷吃那瓦罐里的生面了······。
这里面有一个原因,就是他们姊妹六个人就盖那一条薄被子,凡是被窝里发生的事情,是会很容易被别人发现的,那时,她家根本没有第二条被子可供她们分铺另睡。
冬天里,他们姊妹六个只有两件可以遮羞的棉裤,那便是要谁出门谁才能穿的,在家里的人要么盖在那一床被子里头度日,要么衣不遮体的守在家里。那一年冬天,嫩粉当之无愧的穿着那件棉裤随着大人串亲戚,回家的路上,因为那件棉裤时间长了,缝衣的线就变旧变糟了,她的一个箭步下来,那条棉裤便开了缝。这下。她不但冻得支架不住,并且她连站的勇气也都没有了,就连忙坐在了地上。前面走路的人见她那样,就拐回来到她的身边,问她是什么情况,她一时竟说不出口来。
有人看出了问题的所在,就在路边一块儿庄稼地里抱过来两梱儿玉米秸,几个人凑合着用一根绳子捆起来,一前一后搭在嫩粉的肩上,就用那两捆玉米秸半遮半掩着她的那两处羞回到了家里。
后来很长一段时间,有人给他起了一个外号叫“搭柴火的小姑娘”。
苏老二时常想,按照中国人的传统美德和文化,这样的“羞”是不会传下来的,一旦传下来,便有两种情况,其一是作为对后人的励志,这种方式对当事人是一种敬仰和崇拜;其二,便是嫩粉的这种情况。随着年龄的增长,她总做一些很有“意义”的事情,例如把薛老喜从大学里赖回来,嫁到苏家屯以后和薛老喜狼狈为奸,助纣为虐,流沟子,拍马屁,以和康家有“交情”为荣,而趾高气扬,目中无人。每当她这种目中无人的做派涉及到某个人的时候,那人便会把她的这种过去的“短”拿出来安慰自己一番。
就像嫩粉对待苏老二,千不该万不该,你嫩粉是凭啥问康素贞:“你是图他苏老二的啥”?还又对康素贞说:“苏老二家连一床像样的被子都没有·····”。
像这样的话,还有多少传不到苏老二的耳朵里呢?传到了苏老二的耳朵里,像苏老二那种“鬼”,还有他们搜寻不出来你嫩粉的这些“短”吗?
因此,嫩粉这种住在“灯台”下,只看见别人而看不见自己的人,他们的这些“短”也就这样在苏老二们的口口相传中保存了下来。
“寒门出贵子,白屋出公卿”,那可是相对的,那可不是说凡是“寒门”和“白屋”都会出现“贵子”和“公卿”的,那可是需要人的付出,忍耐,执着和宽厚的呀,你嫩粉配吗?
因此,苏老二早就从此得出了一个经得起推敲的结论,那便是:“说嘴,说嘴,最后落个鳖嘴”。
长这样嘴的人,农村人有一个专有的称呼,叫他“咬蛋虫儿”。
更是苏老二坚信的是:越是在这种艰难困苦,百般凌辱下,越是要忍辱负重,砥砺前行。
“美好”永远属于那些实干的人,上进的人;当别人咬你一口,你要憨子一样,顾不上再还他一口,而只顾开拓进取!
要是放在前几年,苏老二一定是会和对方“对骂”的,但他现在不那样做了,就让人们那样说开去。他坚定地认为,最后的结果肯定是两种,一种是人们说着说着都没有劲儿了,自动不说了;另一种,对方越说的多就越表明对方心理越不平衡,时常心理不平衡就会内分泌失调,失调着失调着就会出现异常了······。关键是自己要持之以恒地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对得起自己,对得起大众,越是自己持之以恒,对方就会越失衡·····。
要知道,有的时候时间是最无情的,同时也是最公正的,它会让水落石出,它会让“浪淘尽千古是非曲直”·······。
苏老二给这种解决问题的办法取了一个名字,叫做“时间解决问题法”。
每每这时,苏老二往往会不由自主地笑一下,他很严正地告戒自己:保持清醒的头脑,最重要的是认清自己!真正地认清自己!脚踏实地的干好每一件事情。
心,不用慌,没有必要慌。
这时,他也会片刻地怨天尤人,天为什么总给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呢·····?
所以,把有限的时间用到人生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去,这才是人生的最大价值。退一万步说,“留口气儿暖暖自己的肚子,也比总是心里失衡的去说东道西有意义的多······”。
也不知道为什么,在这件事情上,苏老二忽然又对自己的出身展开了追思,他强烈地意识到,在苏家屯,在小黄镇,在他苏老二的身边,那里有什么人的高低贵贱之分?简单地说,“高贵”的人只是人势重,经济基础好了一些,他们便说话底气足,做事胆子大,穿戴整齐鲜艳,公众面前他们落落大方,随时又看不起那些经济基础不好的人;那些经济基础不好的,所谓“贫贱”的人,时常是唯唯诺诺,做事没底气,在大庭广众面前抬不起头,说不得半句的豪言壮语,甚至“难堪”和“丑态”百出·······。
苏老二更清楚地认识到,这种所谓的“贵人”和“贱人”是可以经过努力奋斗相互转换的,在努力奋斗,实现相互“转换”的过程中,那些“丑态”,那些“难堪”,尤其是那种“奇耻大辱”,绝对是实现由“贱人”到“贵人”相互“转换”过程中的“助推剂”和“润滑剂”。
所以,有一句至理的名言,苏老二记得特别清楚,那便是:“******,卑贱者最聪明”。
每一个朝代和每一个国家,为了使人类的进步和社会的前进,他们都煞费心思的制定了每一个人在奋斗的过程中所需要的平等的客观条件,每一双父母也都在孕育新生命的时候,“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的付出,为每一个新生命的出人头地,转换成“高贵”的角色而赋予平等的肉体和智力。只可惜有好多的后生不敏感,在其“高贵”的时候不知道珍惜,急功近利的把福享尽,结果很快地转为“下贱”的人;反而,那些“下贱”的人,有的自暴自弃,没有奋斗意识,经不起挫折和打击,结果一辈子永远都是“下贱”的人了。
小说推荐
- 狐家屯的孽事儿
- 作者:山水魂第1卷 利刃斩孽根第1章磨刀嚯嚯斩孽根黄老六,我操你妈的!你糟蹋了我妹妹,现在又霸走了我媳妇,我不把你变成太监,我誓不为人!胡双十心中的仇恨和愤怒在呼啸着。他一边在一块磨刀石上磨着一把本来就曾明瓦亮的杀猪钦刀,一边把牙齿咬得咔咔直响。之后,他脑海里又闪过自己媳妇孙娟那狐媚的面孔,心中的另
- 中国小说的历史的变迁
- 本篇系鲁迅一九二四年七月在西安讲学时的记录稿,经本人修订后,收入西北大学出版部一九二五年三月印行的《国立西北大学、陕西教育厅合办暑期学校讲演么,中国当然不会在例外。但看中国进化的情形,却有两种很特别的现象: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又回复过来,即是反复;一种是新的来了好久之后而旧的并不废去,即是羼
- 最新章:第8章
- 5301-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
- 有人在谈论自由主义的终结,又有人在谈论自由主义全球化的最终胜利,人们不禁怀疑他们说的到底是不是同一种自由主义。自由主义在概念上的混乱已经有点使人不知所云了,它可以和保守主义、激进主义、资本主义、社会主义,甚至乌托邦都搅和在一起相提并论,定义含糊不清。许多学者将柏克视为保守主义的鼻祖,而哈耶克却称他为
- 最新章:美国自由主义的历史变迁-第24章
- 历史上的中国 中国疆域的变迁
- 1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本书要讲的,是历史上中国的疆域的变迁过程,因此首先必须讲清“历史上的中国”的含义“历史上的中国”是不是就是现在的中国呢?当然不是。因为如果这两者没有什么区别的话,它们的疆域也就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只讲现状就行了。可是事实并不是这样“中国”这个词最早见于西周初年,到春秋时已经用得很普
- 最新章:第22章
-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 中国历代疆域变迁 原著:佚名迄今为止,中国所发现的新石器时代遗址有六、七千处,遍及全国。反映了中国原始社会后期人类活动的范围。这些分散的原始氏族和部落,经过长期的战争和融合,形成了2个主要的部落联盟:一是活动于黄河中游的夏人,一是活动于黄河下游的夷人。以后夏人部落不断扩展,与东部夷族相融合,成为最大
- 最新章:第7章
- 亲爱的千黛可屯
- 作者:古灵楔子北宋靖康二年(西元1127年,宋徽、钦二宗,以及其妻孥三千馀人、宗室四千馀人、贵戚五千馀人、诸色目三千馀人、教坊三千馀人,分七起被金人押解北上,全部成了金人的俘虏。在宗室之中,只有两个人幸免,一个是宋哲宗的废后孟氏,另一个就是当时尚出使在外的康王赵构。之後,康王赵构於应天府登基,重用主
- 最新章:第25章
- 北平往事:我和三里屯的男人们
- 简介:母亲消失几天后,突然带着同母异父的哥哥出现…寒冬里赤身裸体跑来的疯女人,被半大的男孩子…讲述那段关于老北平的岁月。我们那一代人,吃不饱穿不暖,却从不抱怨。北国新作,经典再现121431第001章 屯子里的疯女人)我六岁那年,屯子里突然来了一个衣衫不整的女人。那女人蓬头垢面,衣不蔽体,白花花的臀
- 最新章:第121章
- 快穿手札:撩个神君苏苏苏
- 简介:曲粟本是神界的浔灵神君,因犯下滔天大罪而被天帝派往三千世界去完成各路人马的心愿。而她的“系统”是一条千年的鲤鱼。鱼生:半路乱来这样真的好吗?曲粟:助攻使我快乐。执元:助人为乐就是我们的基本原则。男女主在一起之后以小世界人物完成心愿为主,不喜勿入。152768第1章 豪门小姐(1“浔灵,你可知错
- 最新章:第215章
- 家的蜕变
- 本作讲述80年代末,一对普通父母带着独生儿子,与弟妹因为生活拮据,只能省吃简用地过日子,祸不单行,父亲因为体制改革被迫下岗,他失业在家,可是天无绝人之路,借助改革开放的东风,曾经的同事在深圳竟然开起了工厂生活过得富足,出于好心邀请他过去,随后,他家境开始改变,在家里人不断挣扎努力,而实现梦想,并获得
- 最新章:200.功成名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