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岳、卫立煌、孙连仲,可都不好对付,而且哪个手下都有十万以上的兵力......再说,他们在抗战中都有重大贡献,如果现在将他们打掉了,那岂不是帮了鬼子?”,李卫华不禁眉头深锁,在之前的战斗中他都是先挑那些抗战中拖累友军的无能胆怯之将下手,这样做既容易取胜,也变相为将来的抗战作出了贡献,但时间一长李卫华却发现,他这么做等于是帮**优胜劣汰了一遍,剩下来的都是能打的将领,至于损失的二十几万兵员,对于控制了半个中国的老蒋来说,很快就可以得到补充(老兵的损失是个遗憾,但战术水平的提高与将领的优胜劣汰足以弥补,历史上抗战后期的**大部分都重建过几次,但与rì军作战的交换比却反而rì益好转,就足以说明这一点。),因此李卫华等于是挖坑将自己给埋了......
“看来,只有离开杭州了,好在最重要的物资已经都搬得差不多了......”,李卫华叹息道。
李卫华现在已经十分清楚,只要红十五军继续呆在老蒋最为看重的沪宁杭地区,老蒋就肯定会将他视为头号大敌,甚至超过zhōng yāng红军和地方军阀,红十五军再能打,也会被杀不完的百万**彻底淹没。而放弃杭州后,以老蒋的习惯,却肯定会分出一部分军队进驻,那时红十五军的压力多少会有所缓解......
情况比李卫华预计的更好一些,大概是被李卫华这次弄怕了,老蒋居然解除了薛岳的指挥权,将他率领的二十万**jīng锐中的大部分都留驻沪宁杭地区以防红十五军再次来犯。这样一来,“进剿”红十五军的**就只剩下卫立煌与孙连仲这两支部队了,总兵力不到三十万,而且两人比起薛老虎来,将才也都稍逊一筹,红十五军如果依托苏区进行内线作战,未必就不能取胜,红十五军中上至粟裕、毛泽覃、下至普通战士,无不战意高昂,但李卫华却再次显露出他过人的见识,“打赢或许不难,但打赢了又怎样呢?以我们的实力,消灭敌人的速度不可能赶得上敌人征兵的速度。这里离蒋该死的核心统治区域太近了,他们很容易就可以调来大批的军队,将我们活活耗死。我们只有将主力跳到外线,将战场拉到远处,才能有更好的发展机会。而且,在政治上,我们北上抗rì也比在江南和国民党反复纠缠要有利得多。”
这次李卫华是真的下了决心马上北上,但话是这么说,可渡江却连一向胆大的粟裕都有些畏惧,当年湘江之战大家虽未亲历,却都有所耳闻,一条湘江就牺牲了四万多人才艰难地渡过,何况是有着“天堑”之称的长江?而且现在红十五军的非战斗人员数量已经激增到五万多人,这无疑会进一步增加渡江的难度。尤其那些科学家可都是李卫华心里的宝贝疙瘩,留在条件简陋的苏区他们就废掉了,可要是带走,渡江的时候万一被敌人的飞机干掉一两个,李卫华还不得心疼死?在船上遇到飞机轰炸,可是连躲都没地方躲的......
思来想去大家也没谁有什么十拿九稳的方案,但有一点倒是达成了共识,那就是要去长江上游,一方面上游江面较窄,通过的速度要快得多,另一方面远离老蒋的统治中心,敌军调度起来也远没有在长三角一带灵活快速,红十五军也因此有了打时间差的可能xìng。只是那些非战斗人员,却并不都肯乖乖地跟着继续上路,尤其是部分科学家,而他们的理由竟然是不愿离开苏区......
这一方面是因为苏区群众昂扬向上的jīng神风貌与党员干部的清正廉洁感染了那些来自国统区的知识jīng英,但更重要的是,其中部分技术人才在这里搞出了呆在国统区的大城市里只能存在于脑海中的成果,而对一个真正的科技工作者来说,待遇甚至是尊重,都比不上科研出成果更有吸引力......
而李卫华虽然只是提了一些点子,而没有时间亲自参与科研和生产,但他的贡献也绝对不可忽视。举例来说,对于身为弹药与火炮世界级专家的李卫华来说,钨这种特殊金属的相关知识他实在是太熟悉不过了,自然也知道怎样从钨砂中将其提炼出来,可要将其投入工业化生产,却绝非一个人所能做到。而培养相关领域的技术工人和冶金专家却需要不少时间,李卫华忙于军务、部队又准备北上抗rì,他一度不得不放弃这方面的工作。但获得了那批主要来自浙大的科技人才和不少“先进”(相对于苏区原有的而言)的机器设备后,原来的难题顿时迎刃而解,其中国内第一流的化工专家(这个时期科学的专业分类还不似后来那么细)李寿恒更是居功至伟,在他的领导下,苏区在短短十几天的时间里先后生产出钨jīng矿、钨jīng粉和致密钨锭样品,并确立了工业化生产的一整套流程,从此结束了中国作为世界钨矿储量与生产的第一大国却只能生产最低级的原料产品净钨砂的尴尬历史,一举赶上了世界先进水平。当第一炉试生产的钨jīng粉出炉后,已经年近不惑的李寿恒激动地与助手相拥而泣,从此对李卫华更是佩服至极,由于他在浙大的崇高地位与学术上的高深造诣,他的态度转变影响了很多人,令李卫华渐渐得以不太费力地领导这些轻易不服人的科学大牛们。但就在眼下,李寿恒却坚决不听李卫华的劝说,坚持要留在苏区,直到炼钨厂建设完成。
李卫华知道李寿恒的想法也并非全无道理,如果这些专家一走,缺乏技术指导的苏区能否按照规划将炼钨厂顺利完工并成功投产,实在是不太好说。可是苏区科研条件很差,李卫华绞尽脑汁想出的几项要求较低的课题研发完成后这些专家就没多少事情可做了,留在苏区岂不是浪费资源?但李寿恒等人却坚持说可以等李卫华找到了更好的科研基地后再把他们接过去,实在不行甚至可以坐飞机,虽然有点危险,但并不比跟着李卫华上路更大,毕竟谁知道他能不能在短时间内找到条件更好的根据地?
;
小说推荐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
- 《重生抗战之军工强国》作者:那年那兔第一章 人间地狱“好冷.咦?怎么有血腥味,胡卫东迷迷糊糊地推开压在身上的重物,缓缓睁开了眼睛,有些费力地爬了起来,却看到了一幕惨绝人寰的景象“这儿是地狱吗”只见胡卫东的脚下横七竖八地躺着数十具尸体,污血染红了他脚下的土地,而在前方的一棵银杏树下,吊着一个半身*的女
- 最新章:第571章
- 抗战之临时工
- 《抗战之临时工》作者:不打内战[正文 第一章 穷游族穿越了]2013年9月3日,青岛,黄昏。长途汽车站一家民工旅馆里面,大学生冯全正在请卖假证的老乡小黄喝酒。小黄端起一杯散啤,和冯全碰了一下“全哥,上个月你去哪干活了,好久没见你了“找了个小饭店刷了一个月的碗,说好干一个月就把钱结清,最后老板只给了我
- 最新章:第381章
- 抗战之风流特工
- .作者:云雨风声1.第一卷 太原风云-第001章 新的身份奔逃在虚无寂静的黑暗空间里,四面八方不断撕扯身体的压力无处不在,强忍着肉体慢慢崩溃、瓦解的痛苦之余,还要费尽心神躲避那毫无规律的空间风暴。当体力耗尽、灵魂中再也压榨不出一丝一毫的灵识,只能充满绝望的让空间风暴一点点将自己撕裂成碎片,心里唯有暗
- 最新章:第23章
- 抗战之第二元勋
- 《抗战之第二元勋》作者:食神如来作品相关如来的道歉公告如来作品即将进入战争阶段,各位书友敬请关注!本书作品注:抗日不会是终结!各位书友帮帮忙各位书友帮帮忙,如来打算过断时间申请上架。糟糕的是收藏还差了不少,希望各位兄弟姐妹伸出你们的援助之手,在看书的同时,轻轻的点击一下加入书架。这就是对如来最大的支
- 最新章:第341章
- 抗战之红色军神
- 作品:抗战之红色军神作者:心上雪《军神》一书,从上传伊始,就得到了网站及编辑们的肯定,国王也是认真码字,力求给读者一个好的印象。然而,一些俗事总会干扰国王的精力。最初停更是因为周六和周日加班监考,考公务员那种的,两天累下来,不但无心码字,还导致身体出现了病变 这是一件小事情,但紧接着有一件大事,就是
- 最新章:第82章
- 抗日之特战军魂
- 简介:特战教官,意外陨落,魂落南京。看,无数百姓,惨死鬼子之手!望,泱泱华夏,将沉沦于鬼子铁蹄之下!血性男儿,拿起手中钢枪,抛颅洒血,勇杀日寇,扬我华夏军威!敢犯中华天威者,虽远必诛!龙刃欢迎你的加入:101138第1章 少爷)一九三七年,十二月十七日,南京“啪“哒哒哒“轰”自从十二月八日,日军攻进
- 最新章:第680章
- 抗战之天下第一军
- 简介:一现代人魂穿抗战。殚思竭虑,只为减少同胞伤亡。自淞沪会战始,参加十大会战,部队十次扩编。第一步兵营,第一近卫步兵营,第一突击步兵营,第一步兵团,第一近卫步兵团,第一突击步兵团,第一步兵旅,第一近卫步兵旅,第一突击步兵旅,第一步兵师。丘吉尔说“不可否认,除了装备,这支部队丝毫不弱于德国陆军。斯大
- 最新章:第100章
- 抗战之铁血杨家军
- 作者:小乔的爸爸第1章 误作绑票秋天特别的清朗,一望无际的天空飘着几朵白云。阳光煦暖煦暖的,洒在望不到尽头的大山上。林木密密地生长着,树叶黄的、红的、绿的一丛丛。远处的鸟鸣声、流水声,让这里的寂静增添了一些生气。闭着眼,雨青想到了她。她现在在哪呢?如果此时与她一起看风景该多好啊“啊”雨青突然感到肚子
- 最新章:第209章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
- 抗战之中国远征军远征士兵 著前言前言“救我”张驰正嘶声力竭的叫着,突然就不知道被谁一脚踢在屁股上,呼救声随即就转变成呼痛声“救你姥姥”还没等张驰反应过来,就见一名戴着军帽的八字胡像老鹰抓小鸡似的一把将他揪了起来“敌人还没影呢,就喊起救命了?这要是扰乱了军心,小心老子毙了你“敌人?扰乱军心”张驰迷迷糊
- 最新章:第917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