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六月份,耶律贤挥师南下至今,已经过去了十多天的时间了。
本来照着骑兵的脚程,辽军的前锋早就该到了,甚至说是过了河间府才对。
但是,赵德昭探听到的情报上却显示,辽军现在才刚刚过了燕京府,离着河间府还有老长一段路了。
这速度,几乎和步军的行军速度没什么区别了。
这完全不像是辽军一贯的风格,他们向来都是以来去如风着称,最喜发扬自己的高机动性优势来击垮对手。
赵德昭很快就意识到了,这是辽军那边有人在刻意的压制军队的行军速度。
而这个人,就是耶律贤。
或者说,这是来自于耶律贤和萧燕燕、耶律休哥等人共同商议的决定。
至于这么做的目的,便是为了不让前中后三军之间出现太大的间隔。
毕竟现在谁都知道,燕王赵德昭在局部战场上的非凡武力,以及他手底下的,不在少数的精锐骑兵。
这要是还像以往那样,骑兵和步从军只见拉开太大的距离的话,保不齐就会给赵德昭以可乘之机。
此战乃是关乎到他耶律贤的皇位稳定,以及辽国的面子,必须要赢得光彩才行。
万一因为轻敌大意,让赵德昭如当初攻克大同府一般偷袭得手一次,那出师不利的辽军,以及作为皇帝的耶律贤只怕就会为人所耻笑了。
所以,这一仗,耶律贤恪守一个原则:
求稳。
这三十万大军,再加上暗中联系的南唐军队,只要不出意外的话,覆灭宋国那就是板上钉钉的事情。
耶律贤非常清楚这一点。
所以,耶律贤一点都不急。
而且,这些天下来,耶律贤还发现了这样的慢速行军带来的一个意料之外的好处:
以势压人,不战而屈人之兵。
要知道安排奸细渗透敌国这种事,并不只是赵匡胤和赵德昭做得好的。
在这方面,辽国可以说是前辈了,只不过近些年才被赵匡胤后来居上了而已。
不过,自从萧燕燕接手通事局之后,她便加大了对于宋国的渗透力度,每天都有雪花片一般的情报消息从宋境传到辽国。
就连现在也是如此。
或者说因为大战的开启,这些情报传递的频率比以往还要高了许多。
正因如此,耶律贤哪怕是在行军途中,也可以知晓自己对面的宋国都发生了些什么事情。
可以说,他得到的几乎都是好消息。
从通事局探子们给出的回信来看,耶律贤这一次的缓慢进军,正好在宋国内部制造出了巨大的压力。
大河以北的各个州府,尤其是挡在耶律贤进军路线前面的那些个府县,几乎都出现了大规模的百姓逃难潮。
除了寻常百姓之外,那些宋国的官员将士们大多也都是蠢蠢欲动。
不少和通事局有往来的官员们甚至都开始主动联系辽国这边了。
只等辽国大军一至,啊不,甚至可能都等不到辽国大军抵达,这些人应该就要改头换面,向耶律贤俯首称臣了。
那样的场面,耶律贤想想都觉得浑身通泰。
只不过,现在还有一个问题横梗在耶律贤的面前。
那就是那个一直待在河间府,如同定海神针一般的燕王:赵德昭。
正是因为赵德昭一直在河间府没有挪窝,所以很多心思动摇的宋国官员们也都不敢轻举妄动。
现在的局面看上去,赵德昭如果继续留在河间府的话,只会身陷绝境。
如果赵德昭是个聪明人的话,这时候就应该后撤自保。
正所谓: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大家都是这么想的,也都是这么认为的。
可偏偏,这个赵德昭就是不走。
许多宋国的地方官员们都是忍不住的在心底哀嚎起来:
“你倒是快走啊!你不走?我们怎么走啊?”
这一切的一切,耶律贤都从通事局发来的情报上看的清清楚楚。
于是,耶律贤对于赵德昭越发的恨之入骨。
就在大军抵达拒马河畔,准备渡河进入宋境的时候,耶律贤下令全军休整一日。
“你想做什么?”
萧燕燕几乎是在命令刚下达的时候,就找了过来。
耶律贤露出了一个恰当的笑容,说道:
“我想,多给那个黄昭一点考虑的时间。”
黄昭这个名字,是耶律贤从萧燕燕那里知道的,然后他便一直以此来称呼赵德昭。
在耶律贤看来,这种妄改自己姓名的行径,是非常不齿的,他就是要用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赵德昭的蔑视。
萧燕燕听完,皱眉道:
“大军的行军路线是早就定好的,胡乱改动,影响甚大,而且这个赵德昭,绝非常理所能揣度,我担心拖的久了,会有变故。”
耶律贤一皱眉:
“变故?还能有什么变故?宋国的消息你比我清楚,那个赵匡胤因为你的一纸书信,直到前几天才收拢了人心,他就算派出援军,以宋国的军力,步军根本赶不过来,骑兵数量不足为惧。”
“话虽如此,可是…”
“没什么可是。”
耶律贤打断了萧燕燕的话头,说道:
“你也看到了那些情报了,这个黄昭现在就是宋国的一根支柱,有他在,宋国北方各州府就倒不下去。”
“我要做的,就是把这根柱子给他压倒。”
萧燕燕看着耶律贤认真的脸色,咬了咬嘴唇便告退了。
等到萧燕燕离开之后,耶律贤独自眺望南方,心中暗暗发誓:
太宗,你未能达成的心愿,我一定会替你完成!
我大辽,定要重新入主中原!
耶律贤不是耶律璟,只想着契丹祖上的那一亩三分地,精通汉学的他想要建立的,是一个如同汉唐一般的庞大帝国。
而目前他要做的,就是要把眼前这块名为黄昭绊脚石给一脚踢开。
耶律贤在发着自己的宏愿,萧燕燕则是在安排着通事局的工作。
她再度加大了对河间府的渗透探查力度。
冥冥之中,萧燕燕总是对赵德昭有些恐惧。
这个做事总是让人感觉不着调的家伙,却偏偏好像又把一切都握在了手心里。
萧燕燕担心,赵德昭是不是还有什么可以翻盘的底牌。
……
而被耶律贤和萧燕燕所率领挂心的赵德昭,此时此刻正在端详着手里的小东西。
若有所思。
他记得,前世的网上有个很知名的问题:
是什么让游牧民族变得能歌善舞的?
答桉便是他手里的这个小东西:
火药。
曾经,赵德昭在刚穿越过来的时候,就调配出了一点火药,用以装神弄鬼。
那时候的赵德昭还很穷,所以做出来的火药不多。
而且还很粗糙。
现在呢?
赵德昭作为燕王,冠军大将军,辖大河以北各州府军权,统来登二州政事。
西北的折府军,太原府的杨继业,大同府的荆嗣、党进,都可以算得上是他的朋党。
如此巨大的权势,用在一个明确的目标上的时候,便能产生惊人的效率。
半年,数万斤黑火药。
这便是赵德昭为辽国南下所准备的礼物。
要不是为了严格保密,这个产能完全可以往上再翻几番。
至于说火枪火炮什么的,以目前的冶金技术,根本造不出合格的钢材来。
所以,这数万斤黑火药,赵德昭都是拿来做了炸药包和手榴弹这种简单易操作的家伙。
接下来,赵德昭要亲自用这些小可爱们去告诉这个世界:
时代变了!
小说推荐
- 太政大臣传之昭德将军
- 作者:神剑武林客第一回下贱之人和海盗时间2011-4-1118:10:08:56991551年的秋天,九州罕见的没有被海啸和台风袭击,农户们在金黄的稻海里忙的不亦乐乎,渔民也看着满仓的活鱼乐的合不拢嘴,佐嘉城附近100里的商人町皆举办了大大小小的集会,他们一掷千金,好像对着上天炫耀自己的财富,他们大
- 最新章:第468章
- 一千多年前的荣辱是非:大宋的人大宋的事(选载)
- 第一章 从夹马营开始的历史 不寻常的夜晚(1 后唐天成二年(927)二月十六日的夜半,赵匡胤出生在洛阳夹马营 据说,在他降生时有种种不寻常的事情发生,首先是有红光笼罩宅院,屋内一片光明,还有就是胞衣形状奇特,像一朵大荷花的花蕾,而且异香缭绕,居然三日不散 就是因为体有异香,他的父母给他起了个乳名叫“
- 最新章:第53章
- 重生之华年昭昭
- 《重生之华年昭昭》作者:翡翠虾饺皇沈宁,前世一路顺风顺水,嫁入皇室做了太子妃,后来又做了皇后。偏偏摊上一个不守诺言的丈夫,让她心情郁结难产而死。老天给了她一次重生到幼年的机会,她只想将前世的遗憾尽量挽回,顺便避开那个说话不算话的男人。可是谁能告诉她,为什么那个人也重生了呢?翡翠虾饺皇说:年华昭昭,重
- 最新章:第232章
- (德)邓尼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 作者:卡尔·邓尼茨 译者说明 纳粹德国全面崩溃前夕,希特勒临死时,指定邓尼茨作他的继承人。自1945年5月2日至22日,邓尼茨充当了二十天的纳粹德国临时政府首脑。1946年9 月,在纽伦堡国际军事法庭上邓尼茨被宣判为战犯,监禁十年,释放后居西德 邓尼茨曾任德国潜艇司令
- 最新章: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海军战略-第40章
- 君心意昭昭
- 作者:山有嘉卉文案:小时候得不到的糖,长大后凌如意就再也不要了。是她的终究会是她的,比方说霍昭远这个人。不求自得,却是一生一世,清甜入骨。霍昭远参加某综艺节目,主持人问“理想伴侣是什么样的”某人描述得非常仔细“一米六,长发,右手食指有刀疤,喜欢手表和灌汤包,医术精湛”粉丝甲“说得那么详细,感觉有猫腻
- 最新章:第112章
- 大昭女相
- 简介:在局势动荡、家国飘摇之际,昭国的宫廷里出现了一位面目清秀的“少年”首辅,她文弱的外表之下究竟藏有多少本事、多少秘密?一个关于成长和前世今生的爱的故事(已有数本百万完结作品,坑品有保证,欢迎跳坑)95630上架感言)亲们,在经过了两个月的努力和大家的支持后《大昭女相》终于要在今天上架了,作者君一
- 最新章:第497章
- 昭昭日月
- 昭昭日月作者:红尘紫陌盗贼入室广宇清寒,朔月当空,寂寥的疏星乱点天幕,寒辉万里。重重庭院夜阑人稀,遍地青光,乍看去白蒙蒙一片疑是满地玄霜。两点豆灯光徐徐移向凤州大驸马府金库的方向,如暗夜潮涌中漾动的两颗璀璨耀眼的晓星。那是丫鬟手中两盏别致的琉璃狮子绣球宫灯,灯压得很低,映亮脚下残雪未尽的碎石小径,步
- 最新章:第130章
- [全职]昭昭
- [全职]昭昭》作者:夏越澈文案是这样,你的一辈子,是很好的一辈子。爱与被爱,无有辜负。阅前提示:1、谈感情,讲琐事,没什么内涵,为苏女主而写。2、服于第一条,不讲理。3、厚着脸皮说是个原著向,大框架不变,具体内容拐了山路十八弯。4、理想是把我心里的总攻三角一网打尽,具体情况参见“其它关键字。前后两段
- 最新章:第146章
- 天下昭昭
- 天下昭昭作者:如笑春山1第一章盛夏时节,烈日炎炎,幸而官道两旁的绿树成荫,为赶路的行人送来了清凉之意,减轻了些夏暑之苦。不过越往前走,绿林就越稀疏,刺眼的阳光不时从纷杂的枝桠中射入,带来丝丝灼热之感,但赶路的行人不但没有为之焦躁,反而振作了精神,加快了赶路步伐。因为密林一出,前方不远一定会有城池。时
- 最新章:第83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