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公传奇》第47章


佩,记得刘酒仙仙逝之时,他还曾亲往凭吊,到如今怕有四十多年了,怎么还是一座新坟呢?正在纳闷之间,就听见一声锣响,随后是一声开道唱喝,闲杂人等回避,礼部侍郎谒祖。忠武公循声望去,一顶八抬大轿已落在刘伶墓前。轿里走出一位三十多岁的后生,一眼看见忠武公,便作威作势地问到,老者何人呐?
忠武公上前一揖,老朽是刘参军故友。
跟班的下人喝道,见了刘侍郎还不跪下?
那后生用手势压住跟班,犹疑地问道,你说你是我祖父刘参军的故友?不知姓甚名谁呀?
忠武公应道,姓余名最。
那刘侍郎像酒精中毒后遗症一样,两眼上翻,白多黑少,痴疑了半天,才拍了拍自己的脑门,哦,听我父亲说过,你就是先汉光武帝义弟,敕封忠武公?
忠武公点了点头,正是老朽。
那刘侍郎便伸手打了一个响榧,摆酒。
立时,一桌丰盛的酒席就摆在刘伶墓前。席间,忠武公得知刘侍郎是刘伶的嫡长孙,现任前赵礼部侍郎。这刘侍郎的酒量和他的祖父刘伶好有一比。忠武公不擅饮,他便一碗接着一碗地对着刘伶的墓碑跟他祖父干,喝着喝着,话就多了起来。他一手端着酒碗,一手指着刘伶的墓碑说,我祖父他太蠢呐,那么大的酒量,一生混个建威参军还被人给撸了。这年头,酒量就是能量呀,酒瓶就是水平呀。你看我,酒量还没我祖父大,我都能喝出个侍郎来。我要是有他那个酒量,我非要喝出个丞相来不可。我祖父他无能呐,一生爱酒却不知道酒道,把家里的地喝没了,把家里的房子喝没了,把我奶奶的首饰都喝没了,最后喝得自己只剩下一条短裤了。你看我,先喝出个侍郎来,不但酒越喝越好,还能喝出钱来,喝出美女来。瞧这老爷子,这新坟都是我喝出来的。
原来,大晋败亡之后,各地政权雨后春笋一般,各国外交任务都十分繁重。各国之间,为了扩大地盘,要不就是野地里打仗,要不就是酒桌上拼酒。前赵为了在外交宴席上也能致对手于死地,便在全国公开选聘专门负责外交接待的礼部侍郎,这小子在公开选聘会上,一连喝倒了十八个酒鬼,成了试用的礼部侍郎。在试用期间,他又一连喝死了十个来访的礼部尚书,这可比用箭射死用刀砍死对方文明得多呀。皇上高兴得不行,立刻下旨提前转正。这还不说,更长脸的事还在后面。皇上看到他酒量这样大,便又有了主意,只要看哪个人不顺眼,就摆下御宴请大家喝酒。酒席之上,皇帝便对刘侍郎说,刘爱卿,请代朕敬某爱卿十碗酒。看见对方还不曾倒地,就会再说,刘爱卿,请代朕再敬某爱卿十碗酒。直到把对方当场喝死才罢休。当时,朝野内外便有“不怕皇上笑,不怕皇上跳,只怕皇上把酒倒”的真诀。满朝文武更是把刘侍郎奉为上尊,唯怕他抱着酒坛子跟你喝酒。所以说,当时尽管他只是个副部级的侍郎,但是,连正部级的尚书对他都要高看三分。礼部尚书更不待说,工作上有什么事,名义上是找他商量,实际上就是跟他汇报。这个刘侍郎,官阶虽然只有三品,实际上过的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生活。
忠武公想,自己真是不能与时俱进呐。现如今,酒喝得好也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未必说国家还要开设一门酒科来专门取仕?罢罢,眼不见而为净吧。只是不知道这九泉之下的酒仙刘伶作何感想啊。忠武公想,要是老友刘伶在天有灵,知道他的嫡长孙如此深谙酒道,毫无疑问,他会把《酒德颂》撕得粉碎。
又有一天,羊再次止步不前。忠武公睁开惺忪的睡眼,看见路边一棵高大的古樟,树荫下有两个人在弓身锻铁。他顿时感到似曾相识,仔细一想,呀,这不是当年嵇康和向秀的铁匠铺子吗?忠武公近前一看,果然看见樟树上钉着一块招牌,上书“嵇向铁业公司”。看见忠武公远远走来,两人立刻放下铁锤迎了上来,其中一个热情的问道,老人家,是锻枪呀还是打刀呀?我们可是祖传的手艺啊。我是嵇康嵇中散的曾孙呐,这位是向秀向常侍的曾孙。一百年前我的曾祖父和向常侍就是在这颗古樟树下打铁呀。老人家,不管你要打哪样的兵器,保证价钱合理,质量上乘,终身保修。说话间,向秀的曾孙已拿来两张名片和一本《嵇向铁业公司产品名录》。忠武公接过名片一看,嵇康的曾孙的名片是这样印的:
大魏王朝武帝之嫡孙女婿、竹林首贤、中散大夫(正三品)嵇康之嫡曾孙
大晋王朝侍中、革命烈士忠穆公(谥正二品)嵇绍之嫡孙
大晋王朝兵部武库司库部郎中(正五品)
大秦王朝兵部武库司库部郎中(正五品)
大魏(北)王朝兵部武库司库部员外郎(从五品)
大燕王朝兵部武库司库部员外郎(从五品)
大凉(前、后)王朝兵部武库司库部员外郎(从五品)
大秦嵇向铁业公司(隶属兵部)总经理
嵇铁匠
忠武公再看向秀的曾孙的名片,也是大同小异。向秀的曾孙又把《产品名录》一页一页地翻给忠武公看。老人家,你看,这是关老前辈的青龙偃月刀。这是张老前辈的丈八蛇矛。这是卫老前辈的镔铁方天画戟。这是刘皇叔的龙泉鸳鸯剑……所有的兵器的锻造都是祖传的技艺,原材料来自昆仑山,锻打三百次以上再用小母马驹的尿淬火,锋利无比,可穿甲三十余层呐。老人家,东晋冉魏,前秦后赵的军队都是用的我们“嵇向铁业公司”的兵器呀。我们生产的兵器还出口远销契丹和高句丽呢。据用户反馈,那杀起人来就像切瓜剁菜呀。怎么样老人家,要是你批量采购,我们公司还有丰厚的回扣呢。
忠武公想,这是何等可悲呀。想当年,他们的曾祖父嵇康和向秀的品格是何等的高尚。那嵇康虽然是正宗的皇亲国戚,而且官至中散大夫,但他不事权贵,不近奸人,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特别是一封《与山巨源绝交书》,抒情明志,若孤松之独立,若玉山之危耸,世人交口称赞。还有得势的钟会,艳服华盖,宾从如云,肆意炫耀,嵇康和向秀却埋头打铁,视若无人,最后只回了一句“何所闻而来,何所见而去”的嘲讽。当他的朋友蒙受不白之冤的时候,嵇康挺身而出,拍案而起,结果被当权派定下不赦之罪。忠武公还清楚的记得,在那个赤日炎炎的夏天,嵇康一身囚服,项戴枷锁,脚束镣铐被押赴刑场。刑场外,三千多名国子监太学生举着血写的横幅,齐刷刷地跪在地上要求朝廷赦免嵇康。可见嵇康的人格魅力何等振撼。最后,这个一生只打镰锄,不锻刀剑的铁匠,在充满激情地弹奏了一首《广陵散》之后,从容赴死,成就了一段真正的魏晋风流。
还有向秀,人如其名,谦谦君子也。他与嵇康一样,不好名利,一个掌锤,一个鼓风,只为农民兄弟打些锄犁来换些柴米,二人相交默契,自得其乐。嵇康被万恶的旧政府杀头之后,一篇《思旧赋》情真意切,悲凄悱恻,对友情的眷念与执着力透纸背,世人无不为之落泪。即使是无奈为官,也是效仿徐庶,不谏不议,沉默是金。想不到嵇中散和向常侍的曾孙,也是背离祖训,还要用两位先贤的牌子来开公司,做贩卖军火的生意。
忠武公十分伤心,故意问道,两位师傅,能给我打一把锄头吗?
闻听此言,嵇康的曾孙惊愕不已,什么什么?打一把锄头?老人家你发高烧吧?如今五胡乱华,中原大乱,大家要的都是刀枪,我们哪有时间去打锄头呀?向秀的曾孙又跑回去拿出一摞纸来扬了扬,你看看,你看看。老人家,我们手上有多少军火订单呐,谁还会去打锄头呀,费力不挣钱的营生,还要秋后结帐。
可是,你们的曾祖父是从来只打锄犁不打刀枪的啊。忠武公说,你们不是说都是祖传的手艺吗?文人小说下载
嵇康的曾孙说,我们才不会像他们那样蠢呐,去给农民打什么劳什子锄头,赚不到几个钱不说,还要赊账到秋收。打刀枪这个钱才来的快呀。嘿嘿,也不瞒你老说,这几十年来,我们从来就没有打过锄犁。我们只会打刀枪。也不光是我们,怕是全世界的铁匠都不会打锄犁了。因为现在各国需要的兵器太多了,所有的铁匠铺子都在日夜加班,还是忙不过来。锄头和犁是什么样子我们差不多都忘记了,哪里还打得出来呢?
闻听此言,忠武公老泪纵横,愤怒难抑,冲上前去就要掀翻那铁匠炉子和风箱。那两个孽障的手脚更快,一起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