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忠武公传奇》第34章


谓是非的躯壳。而比你小的虾米们却都认为你金口玉言、舌灿兰花,一句能顶一万句。还有,缺钱的想你发钱。求官的望你封官。经商的要你免税。总而言之,只有等到你不堪重负被痛苦的绳索绞杀之后,大家才一齐放松一口气,给你开个追悼会,用一篇溢美之词去糊弄你的老婆孩子,然后再意气风发地去捕杀你的后任。就算你成了一个江洋大盗,也难逃伐鞑,这家偷的好,那家不该偷,各执己见。等你金盆洗手时,大家才心满意足一轰而散。
忠武公这么说,是有切身感受的。建武三十年以前,他过的才是真正的人过的日子,等他被封为“忠武公”之后,真正的痛苦也随之而来。造成这种痛苦有内因也有外因。内因是自认为实要符名,县长有全县人民看着,省长有全省人民看着,忠武公自然是全国人民都关注,你必须要自觉。外因就比较刻毒,谁叫你是“忠武公”呢?那对不起,你老老实实地按“忠武公”的框框来,如果你敢踩线,那就用口水淹死你。
口水也是一种刑具,用口水溺毙囚犯是古代的一种刑罚。刑具就是口水加一口杀猪盆。当然,这种刑罚在《汉律》《唐律》中是找不到的。这是一种特殊的刑罚,有一个逐级审批的程序。这种刑罚细分为清水溺毙、海水溺毙、苦水溺毙和口水溺毙四种。但不管用哪种水,囚犯的家属都是要交行刑的水费的。据历代刑事法学专家们考证,在被溺毙的囚徒中,被处以海水溺毙是最幸福的,因为那个时候有饱饭吃的人并不多,海水咸咸的、口感好。被处以口水溺毙是最痛苦的,因为行刑的口水都是无数的苦大仇深的闲人自愿捐献的。捐献口水的人都有一种气冲霄汉的正义感,一听说是用于行刑便十分踊跃。而且,出于对刑法的敬畏和对犯罪分子的憎恨,只要是广播里播刑部接受口水捐献的通知,他们便激动万分彻夜难眠,天还没有亮就跑到刑部门口排队,不约而同地要把没漱口、没刷牙的第一口口水捐献出来。还有些人举着“我是肺痨患者”或“我是胃糜烂患者”的牌子,有这种牌子的可以插队优先。因而,一般情况下,囚徒接到溺毙判决书后,都会带条子给家属,让家里给刑部送钱好用海水行刑。但如果你是重刑犯或钦犯,判决书上就会加一个括号,括号里特别注明“口水溺毙”,这就没有办法了。
因为忠武公不想受口水溺毙之刑,更不想辱没“忠武公”的封号,所以他的生活在五十岁之后便十分地痛苦。首先应怪罪于秀哥的那份封公诏书。封公诏书上是这么写的:
兹有太学毕业生余最,少有大志。卧底长安,为革命倾尽家财;不畏艰苦,勇挑重担,宣抚西域,垂败不馁,未费兵卒而拓疆域万里;临危受命,深入不毛,履职武陵,恩威并举,敦睦南蛮而解民众倒悬;天下甫定,洞若观火,破解土地革命难题,实现中兴,功勋盖世。可谓德唯忠君,能可平寇。故顺天意而遂民愿,敕封忠武公。卿恕九死,子孙而三。
秀哥的用意自然是无可厚非。秀哥自泰山封禅之后,便渐感力不能支,想当年兄弟六人,除光哥纵情山水无须挂牵之外,也只有这个最小的最弟没有安排妥贴。想自己将不久于人世,对最弟的安排自然是竭尽全力。于是,在禹哥的鼎力支持下,力排众议,敕封余最为忠武公。特别是在封公诏书的拟写过程中,秀哥亲自把关,可谓是字斟句酌,最后八字用心良苦。
这份封公诏书不是一份普通的诏书。说它不普通,首先是它的制式不同,它既不是帛诏更不是纸诏,它是一份铁诏。其次是它的份数不同,以往诏书只有两份,接诏者一份备证,下诏者一份存档。而这份封公诏书除前述两份之外,三省六部均有备份,以便查索。实际上这就是“丹书铁劵”的最初原型。忠武公也幸亏有了这份丹书铁劵,否则的话,自明章二帝之后,他不知已经死了多少回。
小丕立魏之初,他自以为自己是个读书人,所以还是那么道貌岸然,始终就不承认自己是个夺权者。礼部对外的宣传口径都说他是德昭天下,堪比周公,受命于危难。在正式的受禅仪式之后,小丕还特意诏见了忠武公。
小丕对他说,余前辈,你不畏强暴,舍身护玺,可敬而可佩啊。
忠武公不屑于回答他,盘腿而坐,没有作声。
小丕又说,我专门调看了你的档案。前辈十五岁蛰伏长安,是革命的红小鬼。三十宣抚西域,四十治理武陵,功勋卓著啊。特别是主持土地改革,为维护社会稳定作出了突出贡献啊。
忠武公仍然不为所动。
小丕干笑两声又说道,晚生立魏,并非反汉也。我的祖父食汉家俸禄。我的父亲食汉家俸禄。我兄弟二十余人哪个又不是食汉家俸禄?而今汉室衰微,余心忧焚。立魏只为顺天意、应民心,犹药之换汤耳。汉室凡四百又二十六年,据太公《预知歌》推,气数尽矣。此天意谁可逆之?
忠武公沉吟片刻,说道,君既知太公《预知歌》,那么“四十年来又一变,相传马上洞无伴”当作何解?我都二百二十多岁了,还是让我退休吧。
嘿嘿。小丕面露愠色,干笑两声,应道,你一生为大汉呕心沥血,历十四朝而不辍,从堂堂的一品大员做到从九品的黄门侍郎而无怨无悔,德高而望重,国之宝器呀。虽享龄二百余,然身强体壮,思维敏捷,人中之瑞也。大魏初立,求贤若渴,先生不可以置晚辈于不顾呀。先生应该像辅佐光武先帝一样辅佐晚生。还是回来做我的常侍吧,以便晚生就尊请教。说完之后便大声宣旨,赐宴!就把忠武公拖到酒桌上去了。
小丕再封忠武公为常侍,其实是有歹毒的用心的。此后,小丕不管做什么,总是要忠武公不离左右。在朝堂之上,无论大事小情,拍了板后还要洋洋自得问一句,余常侍,你意如何啊?外出考察和检查工作也总是带着忠武公,隆冬时节大雪纷飞,他自己坐在轿车里,却要忠武公捧着笔砚跟着轿车奔跑,满头满脸溅满了泥水。吃饭喝酒也要忠武公侍立一旁,还要故作姿态地向地方官介绍说,这是光武先帝义弟,敕封忠武公余常侍。
还有两件特别无耻的事,气得忠武公在朝堂之上就和人扭打起来。一件事是小丕立魏之后,要开会讨论对逊帝刘协的处置,一些媚上而弱智的武将便纷纷叫嚷,杀了算球!一时间朝堂之上像开锅的粥一样,杀声一片。
小丕便问忠武公,余常侍,你意如何啊?
忠武公正是怒火中烧,便朗声叱道,满朝的文武,谁人不是食汉家的俸禄?帝已逊位,如此落井下石,道义何在?
又有弱智的莽夫叫嚷,一并杀了这老贼!
闻听此言,忠武公便一步上前,操起笏板,对着那个莽夫劈头盖脸地打将起来。
小丕便假惺惺地喝退那个莽夫,最后拍板,余常侍此言极是,逊帝尚唐尧之德,禅位于朕,我若杀之,不为世人所耻笑?我大魏何以立德于世,取信于民?这样吧,封逊帝为山阳公,天下之珍,吾与山阳共之。
另外一件事更是无耻。黄初二年,小丕要纳献帝的次女和三女为嫔,这件事拿到朝堂上一议,那帮附势的小人个个都像打了鸡血,欢呼雀跃。如果我们把曹刘两家的关系捋一捋,这小丕就简直是猪狗不如。献帝之后是小丕的亲姐。献帝之妃是小丕的亲妹。献帝之女是他小丕的亲外甥女。但他竟然无视人伦,纳自己的亲外甥女为嫔,而且还一纳就是一双。附势的小人为什么欢呼雀跃?夺人皇权还要幸人爱女,这不是比“杀了算球!”还要歹毒吗?小丕就是那样厚颜无耻,而且还要在朝堂之上故作正经地问忠武公,余常侍,你意如何啊?
忠武公骂道,禽兽不如。
那帮附势的小人便一轰而上,围着忠武公就是一顿暴打。小丕再次喝退众人,不可放肆,余常侍乃光武先帝义弟,敕封忠武公,可恕九死,何得如此无礼?转身又对忠武公故作严肃地说道,余常侍,你也是个老革命了,我们办事要讲组织原则呀,少数服从多数,就这么定了。气得忠武公一头撞向廷柱,顿时昏死过去。
但是,歹毒的小丕并不肯放过忠武公。他请来名医华佗给忠武公疗伤,要太医院安排特护病房,用上好的云南白药。他自己还几次提着水果罐头亲临太医院探视。忠武公刚刚痊愈,他就以案牍堆积为由,要忠武公赶快上班,因为他还要继续做猫玩老鼠的游戏。
忠武公伤愈后上班的第一天,小丕坐在龙椅之上牵着他的手对大家说?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