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可不是一件小事情,而是一个伟大的标志,标志着工业革命的新时代。历史是欧洲工业革命就是以蒸汽机的发明开始的。机械动力也一切工业生产的必要条件。
蒸汽机是一个能够将动能转换为功的热机。泵、火车头和现代轮船曾使用蒸汽机驱动。蒸汽机在工业革命中起了基本的作用。今天人们还使用蒸汽涡轮发动机来发电。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heroofalexandria)于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aeolipile),是蒸汽机的雏形。
约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逃离他的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约与此同时萨缪尔·莫兰也提出了蒸汽机的主意。
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他们对蒸汽机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16世纪末到17世纪后期,英国的采矿业,特别是煤矿,已发展到相当的规模,单靠人力、畜力已难以满足排除矿井地下水的要求,而现场又有丰富而廉价的煤作为燃料。现实的需要促使许多人,如英国的帕潘、萨弗里、纽科门等就致力于“以火力提水”的探索和试验。
诸葛均等人来到了成都郊外的研究院。工程师们早已经做好了准备,就等着国王来验收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大唐铁路
随着一阵轰鸣声,蒸汽机平稳地运转着,实验成功了。
工程师们一阵欢呼,众人也是一阵赞叹。
诸葛均望着这台大唐发明的蒸汽机,心中无限感慨。
诸葛亮望着弟弟诸葛均,有种高山仰止的感觉。
黄月英是个行家,她激动地说道:“有了这个动力,生产能力至少可以提高一倍。”
诸葛均笑道:“配套一些传动装置,合理利用这个动力,生产能力的提高,可不止是一倍的问题了,十倍甚至更多都有可能。”
蒸汽机很快应用到了各个行业,极大地提高了大唐的劳动生产率。随着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大唐工业生产能力也大大提到,商品流通问题就成了关键。而影响流通的最大因素就是交通问题了。
汉朝的运输主要靠马车,耗费时间不说,成本太高,一路上人吃马嚼加上工钱,就是一笔不小的开销。
诸葛均下一步要解决的就是运输问题,他首先要做的就是修铁路。
轨道车火车和铁路在今天是一对分不开的“兄弟”。?火车头,即蒸汽机车是英国发明家斯蒂芬逊于1825年发明的。有了火车头,才有火车。可是你知道吗,说起铁路的发明,比火车还要早半个多世纪。
早在16世纪中叶,英国的钢铁工业兴起,到处都搞采矿。可是,当时矿山的运输还很落后。铁矿石全靠马拉、人背,劳动效率很低。有个公司的老板,为了多运铁矿石,想了一个法子:从山上向坡下平放两股圆木,让中间的距离相同,一根接一根地摆到山下。当装满矿石的斗车,顺着两股圆木下滑的时候,山上的**声喊叫着:“注意,车下来啦。”山下的人也大声回答道:“车到啦,好!”这就是初期的木头轨道。
木头轨道制作简单,由上向下运送重物也很省力,一时受到欢迎。不过,如果在平地上使用木头轨道效果不大,省力不多。而且,这种木头轨道不耐用,磨损大。
到了1767年,有人试着拿生铁来做轨道,以取代木头轨道。人们便称呼为铁路了。铁轨比木头轨道的体积小许多,它直接放在地面上,斗车的轮子也是铁制的,推起来当当直响,运煤、送货也省劲。但是,斗车内装的东西不能过重。
有一回,一辆车子装货多了,把铁轨压到了地面里,结果车翻货出,差点压伤了人。
怎么办?看来,必须解决地面的承受力问题,同时还要考虑铁轨的长度问题。就是在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中,逐渐产生了后来的铁路。火车很重,有人说如果把这个重量分散到枕木上,再由枕木分散到“道床”上,道床所受的力再均匀地分散到路基上,这个力量就变得小了许多。经过这样的传递过程,接触面积逐渐增大,单位面积的压力就相应降低,路基就不会被压坏了。
这个设计的思路是很科学的,可以说,今天的铁路仍然是根据这个道理建成的。
火车(train),人类的交通工具。1804年,由英国的矿山技师德里维斯克利用瓦特的蒸汽机造出了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车,时速为5至6公里。因为当时使用煤炭或木柴做燃料,所以人们都叫它“火车”,于是一直沿用至今。1840年2月22日由康瓦耳的工程师查理礠里维西克所设计的世界上第一列真正在轨上行。
蒸汽机有了,距离火车就不远了。诸葛均一面给研究院的工程师们画出来火车的外形图和结构图,讲解了火车运行的原理,让研究院建立了课题组,研究蒸汽机车车头。另一方面开始筹建铁路。
赵洪山是诸葛均家的老家丁,一直从事建筑行业,现在是大唐公路局长,诸葛均又给他布置了建设铁路的任务,成立了铁路局,有他统一管理。
铁路建设可不是个简单的事情,他牵扯到了大唐工业的方方面面。比如钢轨,目前大唐的钢铁加工工艺,就生产不了标准化的钢轨。诸葛均首先将蒸汽机引用到了钢铁行业,建造了大型的轧钢机。诸葛均就以建设铁路为基准,铁路建设需要什么,就研制什么,带动了许多相关行业的发展。
可以说,大唐铁路运输的建成,将标志着大唐的科技进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
诸葛均为了协调铁路运输建设,成立了一个指导组,他亲自担任组长。
在铁轨建设标准上,他综合考虑了方方面面的因素,觉定采取窄轨。轨道之间的距离为1米。
现在国际上通行的火车铁轨距离是1。435米,如果你要问为什么是这个有角有楞,是不是通过科学的严格计算??我告诉你吧,这个绝对是没有,并且还是一个很荒唐的理由而来的!
英国人最先发明铁路的,所以铁路轨道以前没有人计算应该是多少,英国火车制造的时候找来英国做马车车轴的人来制造火车的车轴。那个做马车车轴的人就按照马车做了一个更坚固的火车车轴,所以火车车轴是1。435米的时候,当然火车铁轨的距离也一定要这个数字啦!
请问英国马车车轴为什么是1。435米呢,因为英国当时的道路基本上就这么宽,道路上压出两道深深的车辙,所以马车车轴也必须按照这个尺寸做出来才能更容易在道路上驾驶,所以英国的马车车轴都是1。435米!!
你要问我为什么英国道路上有两道深深的车辙,其实那时一千年前就留下的深深车辙,那是罗马人统治英国的时候,修的路留下的车辙。罗马人撤走之后,道路留下来了,道路上深深的车辙印也留下来了!
你要问我为什么罗马人留下来的车辙印是1。435米,因为这个是罗马人建造古代高速马车路的时候,路上跑的马车基本上都是两匹马拉一辆马车。两匹马体肥膘壮驾辕的时候不能太挤距离又不能太远,所以决定的是两匹马的马屁股之间距离不能超过一个拳头,也不能低于一个拳头,这样的两辕马车的车轴距离就是1。435米,所以罗马人的车轴是1。435米。
两匹马的马屁股是1。435米宽,所以罗马车轴是1。435米,所以英国的车辙印也是1。435米宽,英国的马车车轴也是1。435米宽,英国火车车轴是1。435米宽,英国火车轨道距离也是1。435米宽,世界火车都是从英国引进的,所以世界上大多数大多数国家的火车轨道距离是1。435米。罗马的马屁股决定今天火车轨道距离是1。435米!
大唐研制的蒸汽机动力有限,钢铁加工工艺有限,其他相关科技水平都不很成熟,建设窄轨铁路就
小说推荐
- 诸葛亮
- 作者:罗周第一部分第1节:像北辰星一样亮(1)第一章像北辰星一样亮1坐落在隆中的一处小山丘,原本是没有名字的,后来人们称它作伏龙山或乐山,是因为那个名叫诸葛亮的人的缘故。东汉建安五年,诸葛亮二十岁了“二十”是男子成年的岁数,按惯例,他除了“名”以外,还得有个与之相配的“字,以便别人更亲密、随和地呼唤
- 最新章:第71章
- 诸葛亮传
- 作者:李元悌诸葛亮生平 诸葛亮,字孔明,公元181年出生于徐州琅琊郡阳都县(今山东省沂南县。他的先祖诸葛丰在汉元帝时曾任司隶校尉,诸葛家族在当地属于名门望族。诸葛亮的父亲诸葛□任太山郡丞,但在诸葛亮八岁时就过世了。诸葛亮和他的哥哥诸葛瑾、弟弟诸葛均以及两个姐姐从此都靠他的叔父诸葛玄抚养成人。诸葛亮的
- 最新章:第18章
- 诸葛亮必败
- 中国伪智慧的宿命:诸葛亮必败 作者:剑歌中国经济出版社 出版《诸葛亮必败》编辑推荐 我们总盼望能遇到一个“三顾茅庐”的主子,结果等到老,也没有“刘备”光临《三国演义》使我们成了幻想主义者,我们的主动性和创造力却在等待中逐渐丧失了 我们总想做只动口而不动手的点子大王,所以特别羡慕那个“运筹帷幄”的军师
- 最新章:第28章
- 诸葛亮日记
- 作者:迟双明第一章 起点决定终点前几天出了一趟门,其实也没什么事,就是消谴消谴。跟我那几个狐朋狗友开车到北边的水库钓钓鱼、划划船,又到西边山上的庙里抽了一签。那个仙风道骨的庙长说我这一签非同小可,有贵人来访、卧龙飞天之兆,硬跟我要二千文铜钱。啊呸,简直是敲诈,我丢给他50文了事。1 我在考虑出路问题
- 最新章:第31章
- 诸葛亮大传
- 作者:朱大渭第1节:引言(1)引言千百年来,诸葛亮的形象通过各种传播媒体走进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生活。湖北古隆中,奉节白帝城,成都武侯祠,岐山五丈原,勉县定军山…诸多历史遗迹以自己的存在,向人们默默地讲述着诸葛亮一生中各个历史时期的故事。一部《三国演义,使诸葛亮的大名传遍了祖国的神州大地。马连良的传统京
- 最新章:第45章
- 丑女要嫁诸葛亮
- -丑女要嫁诸葛亮第一章 人为食亡周末,又是美好的周末,方悦莹高兴的在床上蹬蹬被子,透过窗帘的缝隙看出去,五月的天空湛蓝宜人。她满意的伸了个懒腰,翻个身,又闭上了眼。几秒钟后猛然跃起,快手快脚穿好了上衣。转头间不经意看到床头的书,她随意拿过来,翻看起来。再看窗外,已然阳光明媚到了烂漫的地步,方悦莹看了
- 最新章:第107章
-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
- 作品:走下圣坛的诸葛亮 作者:朱子彦 内容简介 诸葛亮北伐的真正目的是什么?其是否真的鞠躬尽瘁、忠于汉室?关羽真的是大意失荆州吗?魏廷脑后有反骨吗?吕布是英雄还是小人?司马昭之心究竟如何?赤壁之战中曹操失败的关键何在 正文 走下圣坛的诸葛亮 三国历史以其特殊的魅力素为国人所喜爱。历年来,无论是通俗性
- 最新章:第45章
- 从诸葛亮到潘金莲
- 作者:王溢嘉*古典今看第一部分“历史的孔明”确实是个难得的贤相,这个“英雄,用现代术语来说,是个“体制内改革者“右派的保守主义者,而他的“坚持法统”与“汉贼不两立”立场,正是他这种思想与人格的总结。外在的环境与内在的心性,决定了他的格局和命运-自序古典世界里的散兵游勇 我的闯入中国古典文学领域,可以
- 最新章:第39章
- 野心家诸葛亮
- 诸葛亮和历代的辅佐大臣一样,表面对君主忠诚,内心怀着巨大的野心本书是专门讲述《三国志《三国演义》故事外的故事诸葛亮的先祖本来就是奴隶,原性葛,后被县官逼改复姓诸葛诸葛亮八岁就是失去了双亲的孤儿,由叔父抚养长大诸葛亮少年求学屡屡被名人狠整,进不了书院(相当今天的大学)去读书,差点儿废了他的前途诸葛亮为
- 最新章:第350章 卧龙归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