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哥是诸葛亮》第181章


他没有直接找诸葛均,而是先找诸葛瑾商量了一下自己的工作。,以诸葛亮的才能,他肯定是要独当一面的。诸葛瑾帮助他分析了一下大唐的现状:长安前线现在与曹操停战了,没有什么施展的空间。汉中地区有徐庶在,将领们也熟悉徐庶,诸葛亮再去也不方便,更何况还是与刘备作战,多少有些尴尬。
诸葛瑾觉得最适合诸葛亮的地方应该在中亚,那里地域宽广,人口众多,掌管兵权的又大部分是赵云的部下,正好可以发挥诸葛亮的才能。
诸葛亮自己很想统军与曹操作战,但是诸葛瑾说的是实情,他也觉得目前最能发挥自己才能的地方只有中亚地区了。
诸葛亮回到家里,征求黄月英的意见。黄月英说道:“具体怎么做,你就直接和小均商量。想这么说就这么说,不用多虑。”
这天,诸葛瑾、诸葛亮和黄月英来见诸葛均。
诸葛均见大家一起来了,就问他们什么事。黄月英就说是为了诸葛亮的工作来的。
自从诸葛亮来到大唐之后,诸葛均感到一阵轻松。对于诸葛亮的才能,没有人会怀疑,诸葛均就考虑过让诸葛亮分担自己的责任。他是个懒散的性子,不愿意承担太多的责任,他也想脱开繁杂的事务,专心研究一下科技的发展。然后就是和自己的神仙妻妾们享受天伦之乐。
他忽然产生了一个想法,就与孙尚香和小乔商量,二女说无论他如何选择,她们都支持。他又问了曹静,曹静也说支持,但是她认为他办不到。
诸葛均又考虑了几天,觉得是个好主意,正好诸葛亮他们来了,他就提出了自己的想法。他说道:“大哥、二哥,嫂子,我正好有一个想法要说呢。二哥的才学,那是天下少有,小均我又是个懒散的性子,我想辞掉大唐国王的位子,让二哥来当,我就专门研究科技,帮助嫂子工作。”
此言一出,不仅仅是诸葛亮,在场所有人都吓了一跳。
大家全都看着诸葛均,只见他满脸真诚之色,完全没有开玩笑的意思。
诸葛亮首先想到小均是不是在试探自己。
诸葛瑾觉得不合适,毕竟大唐现在所有骨干都是诸葛均的铁杆支持者。
黄月英却了解诸葛均,知道他性子懒散,不愿意承担太多的责任。
曹静说到:“均哥是认真的,他早就说过,自己不愿意担任国王,我们姐妹也不愿意他太辛苦了。都支持他。”
诸葛亮心里迅速分析了这件事的可能性,形成了否定的意见。他立即推辞道:“这怎么行,大唐能有今天的成就,全靠你的领导。这件事绝对不行。”
黄月英说道:“绝对不行,大唐离开谁都行,就是不能没有小均。我坚决反对。”
诸葛瑾也说道:“这件事不要再提起了,否则你二哥就没法在大唐待下去了。”
众人都相信他是真诚的,但是都表示反对。
曹静说到:“均哥,我就说过不行,没有人会同意你让出国王的,百姓多希望你带领大家过好日子呢。”
诸葛均十分郁闷,说到:“二哥的才能比我强多了,干嘛非要我来干?我实在是不愿意操这份心。”
黄月英说道:“小均,嫂子了解你,你是没有雄心大志,性子也懒散,但是大家都支持你,有大家支持,你就负责领导,具体的事情由大家帮着你做,不是很好吗?这几年不都是这样过来的吗?不要再提此事了。”
诸葛亮说到:“那就说说我的事情吧,小均你说我干点什么好?”
诸葛均说到:“二哥,你就随便挑,只要你愿意,什么都行。”
诸葛亮见诸葛均如此信任自己,心里感动。说到:“中亚那边薄弱一些,不行我就去那边。”
诸葛均说到:“你要是愿意去,就担任中亚地区的总督吧。不过,这件事得嫂子同意,嫂子责任重大,无法离开这里,你们又要分居两地。”
黄月英理解诸葛亮的远大抱负,就支持他去。
诸葛亮想想中亚那庞大的地盘和数百万人口,心中充满迎接挑战的快感。
最后决定,诸葛亮担任中亚地区总督。
诸葛亮提出,为了更好地控制中亚地区,他要将驻守博格达揿的覃兵的第一军的第三师带走,另外再从国务院挑选部分工作人员和他一起去。
诸葛均同意他的要求,并且批准大唐军事、政治学院各抽调1000名学员,也交给诸葛亮。
诸葛亮提出,由于通信手段落后,他有临机处置的权利。诸葛均也答应了。
诸葛亮十分满意,能够在这么大的一个平台上,几乎无所掣肘地施展自己的才能,一直是他梦寐以求的。比在刘备那里强上百倍。
诸葛亮事业心极强,没过多久就前往中亚上任去了。
诸葛均十分高兴,有诸葛亮这个人品和才学俱佳的妖孽人物主持,中亚的事情以后再也用不着他操心了。
至于汉中的战事,有徐庶统领着50万大军,诸葛均也完全相信,一定会捷报频传,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诸葛均一面享受天伦之乐,一面把精力投入到科技发展上来。
这天,他来到黄月英的办公室,与她探讨加大科技投入的事情。黄月英正好也有这方面的事情要向他汇报。她说到:“现在大唐太缺有文化的人才了,学校的建设还要加强,你上次列出的九所学校都已经建成开学了,我感到师范学校还是薄弱环节。是否再建设一个?”
诸葛亮离开博格达揿时,带走了一部分师范学校的学生,诸葛均就感到一所师范学校真是太少了,他下决心要加大这方面的投入。他说道:“嫂子说得对,你看这样好不好,咱们在中亚建一所师范学校,在武威也建一所,就地招生,不更好一些吗?”
黄月英同意这个意见。说她会尽快安排。
谈完正常的公务,诸葛均拿出一张图纸,给黄月英看,黄月英眼中露出了惊奇的神色。
第二百五十章 电力和蒸汽机。
诸葛均拿出一张图纸,上面的东西引起了黄月英的好奇。这是一张蒸汽火车的图纸,黄月英看不明白,就问道:“小均,这是什么?”
诸葛均说到:“这叫火车,它的速度快如奔马,一辆火车的载重量,可以抵得上100辆马车的。”诸葛均给她讲解了火车的原理。黄月英大感兴趣。
科技发展离不开动力,只有强大的、稳定的动力,才能促进科技飞速进步。诸葛均首先想起了蒸汽机。
世界上第一台蒸汽机是由古希腊数学家亚历山大港的希罗(heroofalexandria)于1世纪发明的汽转球(aeolipile),是蒸汽机的雏形。
约1679年法国物理学家丹尼斯·巴本在观察蒸汽逃离他的高压锅后制造了第一台蒸汽机的工作模型。约与此同时萨缪尔·莫兰也提出了蒸汽机的主意。
1698年托马斯·塞维利、1712年托马斯·纽科门和1769年詹姆斯·瓦特制造了早期的工业蒸汽机,他们对蒸汽机的发展都做出了自己的贡献。1807年罗伯特·富尔顿第一个成功地用蒸汽机来驱动轮船。瓦特并不是蒸汽机的发明者,在他之前,早就出现了蒸汽机,即纽科门蒸汽机,但它的耗煤量大、效率低。瓦特运用科学理论,逐渐发现了这种蒸汽机的毛病所在。从1765年到1790年,他进行了一系列发明,比如分离式冷凝器、汽缸外设置绝热层、用油润滑活塞、行星式齿轮、平行运动连杆机构、离心式调速器、节气阀、压力计等等,使蒸汽机的效率提高到原来纽科门机的3倍多,最终发明出了现代意义上的蒸汽机。
说起蒸汽机的原理,诸葛均说到:“嫂子。咱们烧开水时,壶盖会被蒸汽顶起来,就是这个蒸汽的力量,蒸汽机就是控制蒸汽的力量,将它转化成动力。”他详细地为她讲解了蒸汽机的工作原理。
黄月英说道:“如果解决了动力问题,那可就解决了大问题,生产力就可以大幅提高了。”她有些遗憾地说道:“小均,看来你说得有点道理,当国王真是太占时间了,你的精力要多用在开发新产品上。不过这也是没有办法的事情。没有一个团结强盛的大唐,一切都无从谈起。”
诸葛均说到:“这样,我以后规定,上午处理公务,下午就研究新产品。”
搞科学研究,靠一个人是不够的,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将这个项目交给了科学研究院。同时交给他们的还有电力研究。
在中国,古人认?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