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之浮华年代》第100章


“部属高校是不假。可是,我们毕竟是教育部和上海市联合管理的。必要时候一定要给市里面子。”校长助理解释道。
“现在我们学校的形势很不好。”校长助理叹了一口气,“建国之初的时候,我们学校和清华、北大、复旦、南开、中山并列称为六大名校,然而经过几次专业调整、大学合并,我们学校却开始慢慢的走下坡路了。现在只是堪堪全国前二十名而已。开始的时候,我们还可以称为上海老2,现在,别说老2了,连老三都有上海大学和财大跟我们抢。其实,我们和交大相比,最大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每年拨给他们的经费比拨给我们的多那么多?饮水思源啊饮水思源,这个道理,连学校里的普通学生都懂,你没道理不懂的啊”
“不就是我们上面没人嘛”
“对啊,庙堂上的事情,有的时候就是讲究一个人脉。而我们学校,近十年来,又有多少显赫的人物在中央呢?”
“打压一个胡菲菲,就能改变这个状况吗?我才不信。”
“当然一个小小的学生是无足轻重的。可是,在这个节骨眼上,反而能够表明学校的态度和立场。”
“节骨眼?”
“是啊。据小道消息,我们的校长有可能调到部里边去。”
“是吗?那太好了”
“低调啊低调啊。所以,在这个节骨眼上,这些琐碎的小事,就不要麻烦校长了,我们处理了就可以了”
刹那烟花 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父母心
第一百零七章 天下父母心
清明节后的一天,胡菲菲的父母毫无预兆的来到了上海。
“爸爸,妈妈,你们来怎么不跟我提前打声招呼。我现在很忙的。”胡菲菲去火车站接站,一边接过父母手中的箱子,一边半是埋怨的说道。
程远芝和胡清华神色凝重,互相对望一眼,却没有说话。
“怎么这么重?”胡菲菲估计错了箱子的重量,在搬箱子下楼梯的时候,不小心摇晃了一下,箱子摇晃了几下,从半空斜斜落下。胡菲菲用力去抓住把手,箱子却仍然有继续下落的趋势。“小心,轻拿轻放”胡清华大惊之下,连忙接过箱子。
“里面到底是什么啊?”胡菲菲很诧异爸爸对箱子的郑重神色。
直到到了胡菲菲租住的房子,胡清华才小心的打开了箱子。
“箱子里面是我们家乡的玉雕。一颗白菜,两只笔筒,几只玉镯。”程远芝一边打开箱子里大大小小的盒子,小心的用湿布擦拭玉器,一边解释道。
“你们买这些东西干什么。我已经说过了,想买东西来上海嘛,这边什么东西买不到。”胡菲菲叹气说道,“一路上坐火车这么远,何必这么辛苦呢?”
“你懂什么?有道是千里送鹅毛,礼轻人心重。何况玉雕是咱们家乡的特产,黄金有价玉无价,无论送给谁,都不会辱没了身份。”程远芝说道。
“送给谁?你们要送给谁?”胡菲菲问道。
胡清华叹了口气,在沙发上坐下:“菲菲,这次我们其实不是来旅游的。是你的大学班主任通知我们来的。”
胡菲菲听了好笑又好气,隐隐还有一丝不祥的预感:“他通知你们来,为什么不经过我?我又不是得了病或者联系不上,直接通知你们算什么意思?”
程远芝面色沉重,眉间泛着淡淡的倦意:“菲菲,眼下这事情是瞒不住你了,你听了一定要沉住气,不要伤心,不要难过,好吗?”
胡菲菲点了点头:“放心,不管是什么样的坏消息,我都抗的住的。”
于是程远芝看着自己的女儿缓缓开口:“校方这次让你爸爸和我来,有可能是想通过我们劝说你,放弃在校生的资格。”
“可能?”胡菲菲很敏锐的抓到了关键字眼。
“对的。是可能。你的班主任只是提了目前有媒体针对你高考身份大做文章的事情,然后又说你心情不好,让我们来上海多劝劝你,然后又说学校也要见我们,有事商量。根据我们推测,有可能校方希望我们劝说你放弃。”
“放弃?为什么要放弃?”胡菲菲冷笑。
“这件事情据我和你爸爸推测,大概是这个样子的:学校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你的高考资格是非法操作,但是社会反响太大,很有可能为了平息争议,劝你主动退学。前几年那个什么韩函的事情,不也是闹得沸沸扬扬,后来韩函不就退学了吗?”
“韩函退学是自动自愿的,完全没有人强逼好不好?”
程远芝摇摇头:“你怎么知道?”
胡菲菲一时无言以对。是啊,她怎么知道的?她能说,是韩函几年后接受记者访谈,谈及这段经历,主动告知的?当然不能这么说。所以,她只好沉默着低下了头。
程远芝轻轻抚摸女儿的头发,一如在胡菲菲很小的时候吹口所谓的“仙气”骗她睡觉一样温柔。“菲菲啊,你还小,曾经发生的很多事情,你都没有经历过。有的时候,并不是所有的事情都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规则来办的,所谓的法律,条文是如此如此,艰涩难懂,然而在实际执行当中,有可能换了一种解释口径,这个操作口径和度的把握,从来都不是我们这种平民百姓能够知道并且理解的。你只说按照法律和政策,你是合法的,但是谁知道教育部会怎么解释这些法律和政策呢?”
“我不信。教育是基本国策,所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嘛怎么可以说变就变,暗藏陷阱?”胡菲菲叫道。
程远芝叹了口气:“菲菲,其实你早就知道的,只是你自己不愿意承认罢了。你爸爸妈妈何以在老家当了八年农民,你难道忘记了吗?”
“不,我没有忘记。”胡菲菲咬唇回答,“那是因为国家突然取消了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来选拔人才的方法,改考试上大学为推荐上大学。爸爸妈妈在初中毕业以后就没有再好好上高中,妈妈连数学几何也没学过,一直在农村老家里挣工分,换粮食。如果不是一九七七年国家恢复高考制度,那么爸爸妈妈就不会在大学里面相遇相识,我胡菲菲这个人就不会出现在这个世界上。所以我一直很感激当时的国家领导人。”
程远芝语重心长的说道:“高考制度都可以说改就改。菲菲你那么依赖政策法律干什么?政策法律是死的,而人是活的。”
“可是那个时候是特殊时期,全国上下文斗武斗成风,一片乌烟瘴气。现在不同了。拨乱反正这么多年了。道德经里说‘治大国若烹小鲜,’小鲜就是小鱼嘛,翻炒过多的话,小鱼是会碎掉的。我们这么大一个国家,政策法律岂能说改就改?”胡菲菲争辩道。
“菲菲,不要倔强了。人在屋檐下,不得不低头。再说,你再怎么有名气,也不过区区一个学生而已。招生政策的细微修改根本就不会惊动国家。你想这些年标准分改原始分,大文大理改大综合,不还是省教育厅上报方案,国家教育部批准就可以了?大事尚且如此,你这件事情,估计学校或者上海市教育局轻轻发一句话,便可一锤定音。”
“轻轻的一句话,就可以影响我未来几十年的命运吗?”胡菲菲喃喃自语道。
“不管怎么说,我们都要做最坏的打算。菲菲,万一学校逼你退学,你可愿意跟我一起重回梅溪高中,再扎扎实实的学上一年?凭你的聪明和基础,再学上一年,考入二本大学易如反掌。当然,一本也不是没有拼一下的实力。”程远芝神色凝重,说道。
“妈妈,这个时候谈这个事情,是不是有些为时过早?说不定学校只是让你们来,商量一下解决方案呢。”胡菲菲抱着一线希望,这样说道。
“那是。但是我们要做两手准备。”胡清华深深的望了胡菲菲一眼,说道,“女儿,我们都会尽力的,我们会尽力不让你先前的努力白费。成事在天,谋事在人了。”
很快胡菲菲就知道,成事在天、谋事在人这句话所包含的艰辛与曲意逢迎。
胡清华和程远芝没有来过上海。这里对于他们来说人生地不熟,他们甚至连地铁都没坐过,连公交车也不习惯坐。——淯阳城市小,他们平时靠电瓶车和自行车代步,加上生活节奏慢,等到站了公交停稳后,做足各种姿态,再缓缓从座位上站起来也不迟,而上海就完全不一样了,生活节奏快,公交从上一站启动时候就要开始准备下车,好容易挤到门边,真正下车的时候还要腿脚利索,一不留神,人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