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人》第132章


王阳明转头一看戚继光同样英气逼人的古铜色脸庞,爽然笑道:“用人不疑,疑人不用,本帅还是知道的,而且元敬也不曾替本帅出手阻止啊?”
两人又是相顾一笑,瞬间默契感大生,彼此更加钦佩对方,从此开始了一代枭雄和一代名将之间亲密无间,又神鬼莫测的默契合作。
也就不到半盏茶的功夫,邓子龙便铁马金戈地带着一千死士,威风凛凛地来到了王阳明身前。
“吁”一声,邓子龙轰然下马,抱拳跪膝向王阳明禀告道:“元帅,一千守兵已经带到,请您下达指令。”
“好,起来。”王阳明微笑着扶起邓子龙,然后把一双犀利的眼睛扫向了一千雄姿英发,排列整齐的车骑关守兵。
“果然是精兵。”王阳明不由赞叹道。
戚继光领兵多年,见博识广,见状也不由对邓子龙夸奖道:“武桥之一千精兵,可抵禁军一万矣。”
禁军是保卫皇帝的精兵,是从全国各地抽上去的百战之兵,可是身经百战的戚继光却称赞这守卫着小小车骑关的一千士兵强过禁军十倍,由此可见此一千士兵的实力有多么厉害和恐怖。
邓子龙听王阳明两人连番夸奖,不禁憨厚一笑,得意道:“那是当然,这一千守兵是末将从一万民兵抽调组成,而且已经被末将整整训练了五年光阴了。”
戚继光见邓子龙面露骄傲之色,急忙打住道:“好虽好,却是还缺少实战经验,需要磨砺。”
戚继光的话说得非常正确,就像一个没有杀过人不能被称之为杀手一样,一支没有打过仗的军队,自然不能被称为一支军队,只能算是一个队伍。
王阳明闻言,心中叹服,史书上说戚继光是抗倭第一名将,此言着实不假!
“武桥,一千守兵中,有多少骑兵?”王阳明向邓子龙问道。
邓子龙听王阳明称呼自己的字,心中顿觉一阵温暖,沉声回答道:“元帅,有五百。”
“附近可还有精壮战马?”王阳明突然问道。
“禀告元帅,末将听说李庄养马五百匹,此刻应该还蓄养在农庄之上。”邓子龙恭敬地答道。
“好,带上五百骑兵,外加三百精锐步兵,奔赴李庄。”王阳明一声令下,八百士兵便蠢蠢欲动了。
第一二二章 元帅风范
到了李庄,王阳明向李时珍等五人介绍了邓子龙,随后便向大家说出了他近期的打算。
“各位,宁王已经把我们诬陷为强盗,那我们就是强盗,而且我们还要做流寇。”王阳明所说的每一个字都铿锵有力,细针般钻入了七个人的耳中。
宋应星年轻,也比较莽撞,便第一个问道:“元帅的意识是?”
王阳明诡异一笑,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了看戚继光,那意思是让戚继光代他回答宋应星的疑问。
戚继光不愧是沙场老手,唯一沉思,便理解了王阳明的意思,侧过身,拱手对宋应星解释道:“长庚,元帅的意思很简单,现在我们虽然多了武桥手下的八百精兵,可毕竟只有八百,比起宁王百余万的大军,还是太过渺小。我们只有不断地移动,采取声东击西的游击战术,才能避免被全歼的命运。”
王阳明听完戚继光的分析,微微颔首,补充道:“当然这也是暂时的,一旦我们有了足够的实力与宁王相抗衡,我们就会采取步步为营的策略。”
宋应星毕竟不是武将出身,戚继光的话他只听懂了一部分,不过即便如此,他也对戚继光滔滔不绝的分析给折服了,拱手道:“卑职听凭元帅调遣。”
王阳明闻言哈哈一笑,豪气万丈地继续说道:“为了配合游击作战,本帅决定打造一支纵横捭阖,所向披靡的骑兵。”
“元帅,只有八百人?”李时珍为人成熟稳重,闻言失色确认道。
没等王阳明进一步解释,邓子龙就发话了:“八百人怎样了,末将的八百士兵,就足以把宁王的百万之师吓回南昌去。”
王阳明急忙喝止,他不能让手下还没打仗就骄傲自满。
“住口,东壁(李时珍字)是武桥的长者,不得放肆。”王阳明雷霆一怒,给在场的所有人一种百兽之王,人中之龙的震慑感觉,人人心中凛然。
邓子龙吓得急忙下跪,赔礼道:“晚辈知错,请李大人原谅。”
李时珍本就是个大度的老人,见邓子龙虽然年轻,却也晓得知错就改,便早已忘记了邓子龙刚刚的无礼,急忙上前扶住邓子龙道:“武桥年轻,老夫岂会一般计较。”
不过邓子龙并没有因为李时珍的搀扶,而轰然起身,他在等待王阳明的态度。他也不知道自己是从什么时候开始,便已经把王阳明当成了心中的偶像,虽然他比王阳明还要大几岁。
王阳明见状,微微一笑,朗声道:“武桥下次注意变好,勿弗了东壁的好意。”
“是,元帅。”武桥这才倏然而起,恰如一棵山松,再也一动不动。
众人心中凛然,谁都看得出邓子龙是个暴躁鲁莽,且不太服人的粗人,但是在王阳明面前,一只桀骜不驯的老虎匪夷所思地变成了一只温顺恬静的小猫。
“东壁,”王阳明见众人有点走神的样子,不由打破寂静继续说道,“本帅的八百骑兵,可不是一般的骑兵,他们会拥有大明朝最好的装备,再加上最好的骑术和身体素质。”
“这会是一直多么恐怖的队伍啊?”戚继光的心已经不由自主地飘向不久之后的战场上去了。
“利教士。”
“在。”利玛窦站在最后,闻言身体微微一震,恭敬地聆听着王阳明的询问。
“请问当今欧洲最先进的便携式武器是什么?”王阳明问道。
利玛窦稍一思索,便答复道:“鸟铳。”
“鸟铳?”宋应星就站在利玛窦旁边,闻言略感惊讶,不由惊问道。
王阳明知道宋应星对一切新鲜东西都感兴趣,而鸟铳之类的武器正是他最擅长的,不过即使如此,他的见识也远远比不上利玛窦,因为他一个人对抗的是整个欧洲的先进文明。
“利教士可细细讲来,让大家都听听。”王阳明吩咐道。
“是的,元帅。”利玛窦稍微清了清嗓子,便缓缓讲述了起来,“鸟铳由枪管、火药池、准星、枪柄等部件构成,长不过一米,重小于四斤,相比于禁军所用的火铳,鸟铳的命中率更高,也更轻便。”
“攻击范围有多大?”王阳明在乎命中率,也在乎威力。
“两里。”利玛窦回答得很干脆。
“两里!”戚继光有点惊讶。
“元敬可有什么话要说?”王阳明笑着向犹自惊愕的戚继光问道。
戚继光微一拱手道:“元帅,据末将所知,一般骑射兵的弓箭射击范围只有一里,如果鸟铳的攻击范围真有两里之远,即使命中率差一点,其威力也足以打退千军万马的进攻了。”
王阳明哈哈一笑,只有两世为人的他和利玛窦知道鸟铳真正的威力,道:“我们一起拭目以待。”
“长庚,本帅需要你尽量配合利教士的工作,同时还要打造一些马蹄铁出来,增加战马的稳定性和速度。”
宋应星虽然有些不情愿,但是在绝对的先进技术面前,他只得低头屈服:“是,元帅。”
这时,徐光启上前汇报道:“元帅,卑职有事禀告。”
王阳明朝徐光启深邃的眼眸看去,不由心中暗暗赞叹道:“好一个明朝有名的科学家啊。”
“子先(徐光启字),请讲。”
“卑职刚在在李庄闲逛时,发现农场上有四五百匹骏马,还在农庄后面的一个大屋子发现了一个锻造室,卑职猜测应该是李庄原来的主人用来打造农具的吧,希望会有用处。”徐光启有条不紊地汇报道,凸显出了他过人的缜密思维。
“太好了,”王阳明闻言不由大喜道,“如此一来,三百步兵就有匹配的战马了,而且长庚也不用花大力气重造一个铁器锻造室了。”
说到这,王阳明突然推测道:“偌大一个农庄,肯定存储有大量粮食,武桥现在就可派人四处找找。”
“是,元帅,末将这就去。”武桥轰然一抱拳,风一般走出了李庄大院。
王阳明猛然发现徐光启脸有意思,微一揣测,便说道:“子先,这段时间我们不会选择驻扎,所以就委屈一下子先,负责一下八百骑兵的粮草等后勤问题,不知子先意下如何?”
其实徐光启刚才想的不是自己的特长难以得到施展,他想的是自己还未整个团队做出一点贡献,因此心中有点惭愧和内疚,现在一听王阳明给他安排了任务,不由心喜应允道:“卑职领命,请元帅放心。”
人一旦融入了一个团队,无论是战绩如何,心中都会萌生出做点贡献的愿望,这是因为人?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