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枝词》第86章


水荷忧心冲冲地来了,进门便道:“姨娘,奴婢觉着,大少爷方才走时,面色不大好看呢。”
池玉抿抿唇,叹了一口气,道:“自是不好看的,是我得罪了大少爷,这回怕是不大妙呢。”
不过大少爷到底是来干什么的?只为了问她一句原因,那也用犯不着翻脸就走吧,先前不是说有什么事的吗?摇摇头,她索性不再多想。
水荷顿时脸色大变。
池玉又道:“你去打开箱子,把里面的银钱都取来。”
水荷一怔:“取钱做什么?啊,姨娘您是想打点大少爷身边的人,让他们在大少爷跟前为您求情么?那也用不着全都取来。”
“去吧。”池玉摆摆手,却也不多说。
水荷一肚子纳闷,只得将打开箱子,将里面的钱匣子取了来。
虽然说,上次回齐家庄,池玉已经把大少爷赏的那几件珍玩都带了去,但她手上尚留有卖那件玉佛手的银子,虽说办桃花宴花去不少,但剩下的也不少,她平日花用又不多,便是打点吃用,月钱也够用使,因此这钱匣子还剩下将近百两银子。
略作清点,池玉便将这些银子分了分,各自用红绸裹了,然后才对水荷道:“当初我曾答应过,让你将来嫁得如意,只是承诺不及兑现,我怕要先你而去了,这二十两银子你拿着,或自赎了身让你爹娘为你寻户好人家,或拿去补贴家用,都随你。”
“姨娘……”水荷大惊,并不去看那份银两,只惶然道,“姨娘,何至于如此?大少爷并非无情之人,您赔个罪便是……”
池玉摇了摇手,道:“这事不要再提了,若赔罪管用,我也不会丧气至此。银子你拿去,咱们主仆一场,好聚好散,你若不愿赎身出府,有了这些银两,打点一下管事媳妇,不难再寻个好差事。成了,不必再多说,去把让芙蓉叫进来。”
水荷还想说什么,但见池玉脸色虽不大好看,却是神情坚定,知道自己再说什么也无用了,只得接过银两,转身出去叫芙蓉去了。
不大一会儿,芙蓉进来,却是一脸哭相,一进屋就扑到了池玉的脚下,道:“姨娘,您这是怎么了?为什么要赶奴婢们走,是嫌奴婢伺候得不好吗?”
池玉知道水荷已经给她透了口风,不由苦笑,道:“芙蓉,你先起来说话。”
“奴婢不起来,姨娘您不可赶奴婢走,奴婢不走,不管姨娘您去哪儿,奴婢都要跟着您。”芙蓉哭道。
池玉哭笑不得,硬将她拖起来,道:“哪个要赶你了。”
芙蓉哭声一顿,瞪圆一双杏眼,道:“不赶奴婢,您分银子做什么?”
“只是防个万一罢了,若明儿我真个被转卖了,好歹给你们几个留点体己,不能让你们几个白白地伺候我一场,反正到那时,这些银子我也带不走,分给你们几个,总比被别人昧了去强。”池玉无可奈何地解释道。
芙蓉更加吃惊,急问道:“姨娘,您说什么?大少爷为何要转卖您?您可是正经的姨娘啊,又不曾犯什么错儿。”
池玉暗自撇了一下嘴角,什么正经的姨娘,卖身契还捏在夫人的手上,自己如今又犯了大忌,转卖只怕还是她最好的下场呢,若大少爷狠狠心……想到这里,她猛地一个哆嗦,又暗暗摇头,大少爷待人虽然冷漠,但却并不心狠,不过是心思重,又不肯表露罢了,只是自己这次实在是挂落他的脸面大发了,是个男人都忍不得,她便是想赔罪怕也挽不回什么了,眼下早做安排才是正理。
想了想,她才将银子塞进芙蓉手中,道:“这银子你只管拿着,若真不想要,便当是替我收着,若我真被大少爷转卖了,你想法子把银子送回我堂兄手中,让他赶去赎我。”
这话她也只是一说,让芙蓉把银两收下罢了,普通大户人家的丫环,都不能随意离府,更何况是齐家这样的侯府,芙蓉又只是个小丫头,又不是家生的,未嫁人前,根本就没可能出府。
芙蓉不知其中关键,只听池玉说得在理,若姨娘真遭了难,自己手中把着一些银两,到时也能帮手一二,这才一抽一泣地收了银两。
“把眼泪擦擦,将月秀、木樨叫进来吧。”
第 104 章
芙蓉抹去眼泪,转身就去了,不大一会儿,月秀、木樨来了,池玉也没多说什么,各给了她们五两银子,也不管她们一头雾水的表情,打发了出去,接下来却没有再叫人了。虽说院里还有两个老婆子,但那两个老货惯会装聋作哑的,平日里也没伺候她什么,她便是心再好,也没的把银子到处乱洒的道理,只在首饰里,捡了几样不常戴的,约值个二、三两银子,让水荷送了过去。
最后还剩下一个花鹤,这丫头是她自庄子中带来的,虽说后来涤尘帮着办了契书,但那契书却是在她手中捏着,池玉只把契书给了花鹤,又赏了几件不穿的衣裳。花鹤与旁人不同,她是庄中来的,自己在府中待不下去,她也必是要被打发回庄中去,万一自己运气好,真能赎身回庄里,手中钱财就不能露了白,平白让一些人惦记了去,所以不是她吝啬,故意亏待花鹤,实在是不能给。不过花鹤签契书时,已经得了五两银子,那些衣裳虽是自己穿过的,但料子都是上等,若花鹤勤快些,拆了做些香囊、荷包之类的小物件去卖,也能小赚一笔。
数数钱匣子还剩下约莫三、四十两银子,池玉却又小心收了起来。反正若大少爷真要把她转卖了,这些银钱她也带不走,留着到时打点经手之人,寻个有信誉的人牙子,先把花二十两银子将死契变成活契,再托人牙子挑个宽厚待人的主家,做个三、五年就能重新得回自由身,总比落到不知什么下三烂的东西被卖到青楼瓦肆那等下贱地方的好。
心里虽是盘算好了,但终不知大少爷到底会如何发落她,方才的想法也只是一厢情愿,池玉还是不免露出几分心焦之色,可怜她还在禁足,便是想去大少爷那里探个口风,都没法子。
倒是水荷得了她好处,又是真心待她,舍了脸面,连着好几日在园子里四处寻人说话,也不管是高的低的,还是老的少的,倒真让她带了些外头的消息回来,但却都是关碧姨娘腹中孩子的。
辛姨娘的流产了,眼下府里只有碧姨娘肚子里的那块肉最重要,夫人加了一万个小心,身边四个得力的大丫环,竟一下子派去了三个守在碧姨娘的院子里,又加派了人手,甚至还舍了面皮,托了英王妃的关系,请了一位致仕在家的老太医在侯府里暂住着,更不用说请了三十里外普济庵里的清远尼来府中做法事,热热闹闹念了三天经,更不知添了多少香火钱。
听到这里,池玉倒奇//。345wx。怪了,道:“夫人不是一向请净尘尼念经做法事的吗?”
自家庵中便有一位佛法精深的比丘尼,为什么舍近求远去找那什么清远尼?
水荷倒是哼了一声,道:“那什么净尘尼,怎么能跟清远尼比。姨娘您不知道,清远尼出自康王府,虽说是庶出的,但真正是位贵女,当年康王爷随太祖皇帝征战沙场,也不知是不是杀孽造得太多,康王府一直子嗣艰难,不说嫡子,就连庶子都没一个能长到十岁上的,就连女儿,也只活下这一位庶出的,原以为康王一脉自此便要绝嗣,谁料到这位庶出的女儿,却在十五及笄那一年,不插笄,反绞了头发,自号清远,愿以身奉佛门,长念菩提,以赎康王爷早年犯下的杀孽。也是她心诚,隔年康王爷的一位侧妃,竟有了身孕,十月怀胎,产下了小世子,康王爷大喜之下,竟在小世子的百日宴上活活笑死了。”
池玉听得目瞪口呆。
水荷却更有兴致,缓了一口气,继续道:“康王府没有绝嗣,事情传了出去,大家都说是清远尼有佛缘,一身福气,因此京城里那些贵人们一有什么小灾小病的,就请清远尼去念经做法事,说来也是奇了,凡请过清远尼的人家,一年内必有男嗣出生,如此一来,来请的人家就更多了,清远尼烦不甚烦,索性离开了京城,四处云游,后来在普济庵里落脚挂单时,与庵主圆音师太相谈甚欢,又见普济庵坐落在妙华山上,风景秀丽,地方僻静,干脆就留在了普济庵里。这桩事情,知晓的人也不多,咱们夫人算一个,若不是这次实在急狠了,也不敢去打扰清远尼的清修。”
池玉这会儿有些明白了,净尘尼虽然佛法精深,但她来历不明,只是在定慧庵中挂单,更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佛迹,而清远尼出家前身份是贵女,又有那么一桩天大的佛迹在身,恰恰还是跟子嗣有关,正应了侯府中眼下这光景,所以夫人才舍近求远?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