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花狱》第62章


不住长长叹了口气.
朱舜水在榻下听了,心想,这《千钟粟》写的是建文皇帝的事,弘光他喜欢这戏,显然是从建文帝没落的身世,看到了自己黯淡的前景.看来坐上龙椅的,心里手里也有本难念的经.倘若自己此时出去,说不定还能说动他,做一番象样的事业来.
于是他便突然从榻下钻出,立身起来,站到了殿下.
朱由崧和望湖见了他,都大吃一惊.望湖惊叫道:"李渔先生,你到底是人还是鬼?昨天怎地一眨眼就跑没有了,眼前一下子又从皇宫的地底下冒了出来?"朱舜水笑道:"承蒙赵小姐相救,朱某这里谢过了.至于如何脱身的事,恐怕那是天意,不然在下今晚也到不了宫中."
朱由崧打量一下朱舜水道:"你是谁?居然胆敢擅自闯进朕的寝宫?!来人,快把这狂徒给朕拿下了."
朱舜水冷笑道:"陛下最好还是不要惊动旁人为好.今晚我本是来行刺你的,后来无意中在你这榻下,听了你方才说的几句稍微有点象样的话,便改变了主意.当此国难之时,不知陛下是想做个中兴的英明之主呢,还是想落得个跟建文皇帝一样的收场,到时再从这皇宫下的地道中逃出去?!"
朱由崧听他居然以这种的口气跟他说话,正要大发脾气,只见朱舜水冷冷地看着他,目光如刀,便一下子软了口气,道:"你如何敢这般唐突对朕?!朕想做什么样的君主,心里自有主张,用不了你来指点.你到底是谁?"
朱舜水道:"在下朱舜水,不过是市井中的一介草民而已.我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倒是你这个皇帝.你想过问一问自己没有?你应该是谁?如今国家有难,天下万民百姓苍生,都在看着你一个人.你现在是一国之君,当此危急存亡之际,却无所做为,终日沉溺于酒色之中,只怕到时下场比建文皇帝更惨."
朱由崧口气松软下来,叹道:"不瞒朱卿家,朕也不是不想有所做为,只是宥于马士英他掣肘在侧,也是无能为力."朱舜水道:"事在人为.眼下史可法大人兵困扬州,亟待救援.如若扬州一失,则江南危矣.马士英他不发兵救援,一是想借刀杀人,除了史可法.二是他想保存实力,于乱世之中,求得自保.而皇上你如不能保得住东南半壁,到时谁都可以投降满洲人,就是你不能!皇上想过没有,那时你的出路在哪里?"
101 密诏
101 密 诏
朱由崧听了这话,让宫女先带望湖下去,道:"其实这些事朕也想过,担忧到时无家可归,有国难投.不知朱先生可有良策?"
朱舜水道:"眼下当务之急,一是剪除马士英及其党羽,二是解扬州之围."朱由崧道:"愿闻其详."朱舜水道:"只有先歼灭马党,皇上方能控制应天府京畿一带,随之发江南之兵,解淮北之困.而后布施大政于天下,登高一呼,兴师北伐,凡我大明臣民,莫不影从."
朱由崧听了,有点兴奋起来了,道:"这扬州之围如何解得?"朱舜水道:"皇上可草拟一道密诏,遣派一位心腹之人送到芜湖黄得功处,要他即刻出兵破解扬州之急,许以成事之后委以高官要职.这黄得功虽然也是马士英的同党,但为人还算正直.前些时阻挡左良玉东下就粮,便是出于大局.他若能出兵,扬州一定,则可以回头来收拾马党了."
朱由崧叹口气道:"不瞒先生,朕身边俱是马士英耳目,哪来心腹之人可供派遣?"朱舜水道:"既如此,草民愿意到芜湖,凤阳走上一遭,给陛下送去诏书."
朱由崧大喜,便叫宫女笔墨伺候.
这时修流自暗道中出来,神色沮丧,见朱舜水正跟皇帝说话,却没对他下手,不禁愣住了.朱由崧诧然道:"这年轻人可是朱先生的同行?"朱舜水道:"他是先帝朝吏部尚书周献的遗孤周修流."朱由崧道:"原来是节公的后人.听说扬州城里有位骑虎将军周修流,是个神射手,想必便是他了?"朱舜水点了点头,心里笑道:"看来皇上对江北局势并不是一味的糊涂."
修流道:"朱先生,我在暗道中等了良久,却不见马士英的人影."朱由崧道:"原来你们也认得那暗道.马士英他每次有秘事要见朕时,必从暗道入宫,回府时却都是从正宫外朝门回去,那里早有行仗在等着他.这正是他的狡诈之处."
朱舜水道:"这样也好,免得杀了他后打草惊蛇.拱卫京畿的兵马都是他的手下亲信,马士英一死,这些军兵群龙无首,鼓噪起来,必成祸乱.只等扬州之围解了,再回头一一肢解收拾他们."
修流参见过朱由崧后,说道:"皇上,扬州现下危在旦夕,城里守军如今多是病号,粮草几乎殆尽,若再不出兵救援,只怕撑不到明年开春了."
朱由崧叹道:"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军权掌在马士英手中,朕这皇位还不是虚摆设的!"
朱舜水道:"皇上起好密诏之后,草民今晚便赶去芜湖黄得功军营,游说他出兵救援扬州.修流你明日便上扬州去,将今日之事告知史大人与刘不取,以便安抚淮扬守军军心.倘若一切顺利,估计十日内援兵便会赶到."
朱由崧指着笔墨,便要朱舜水草拟诏书.朱舜水道:"草民右臂中了毒伤,不便握笔行书.皇上可让修流代笔."朱由崧端起酒杯喝了两口,想了一会,自语道:"说什么呢?以前诏谕都是马士英代朕拟的,今日亲口授谕,反而煞费苦心."于是想了想,说道:
"奉天承运,大明皇帝诏曰:"
朱舜水道:"皇上,这是密诏,毋须这些格式,只拣要紧的口授."朱由崧便简要叙说了一下京中困境,要黄得功以大局为重,驰援扬州,免致遭满洲人各个击破.又示意说扬州解围后,请他入京以清君侧.最后说道:
"愿将军以中兴重臣为勉,效仿郭汾阳,力挽国祚,朕置樽以待佳讯,班师之日,与三军将士做倾江鲸饮.弘光元年十二月---"
朱舜水提醒他道:"今日是十二月廿七."朱由崧道:"原来已近年关了,朕都忘了与民同乐这茬了."
密诏拟好,便要盖上玉玺.朱由崧了犹豫一下,看了看朱舜水两人,便到榻上枕头下,翻出一个锦盒,打了开来,在红泥盒上按了,戳盖在诏书上.他收好玉玺,将诏书授与朱舜水,道:"朱先生此去,关系重大,若有闪失,马士英绝饶不过朕.你们务必要小心行事."
朱舜水接了密诏.修流道:"皇上,这密诏之事,你切莫跟旁人道及,即便是那杨公公也不能说.另外,方才那位望湖姑娘,皇上要好好待她.她就是脾气大了些,出口没些遮拦."
朱由崧笑道:"朕没多大出息,说到怜香惜玉,却不让于陈叔宝,李煜."朱舜水听了这话,忍不住皱了下眉头。
朱由崧要传人送他们两人出宫去.朱舜水谢绝了,道:"从正门走,必然引起马士英在宫中耳目的疑心.我们还是从暗道出去."
朱由崧看着两人一前一后爬进榻下,呆了半晌,心道:"没想到做了皇帝,还要受人摆弄.御榻之下,又冷不防冒出两个江湖上的草莽人物.这皇帝做得实在没半点趣味."于是便拍了两下巴掌,外面进来一个宫女.朱由崧道:"快召赵爱卿进来陪朕."
朱舜水两人回到马府,出了秘室,仍照原路从后院翻墙出去.修流一直送朱舜水到长江边渡口,两人别过了.朱舜水道:"流儿,有句话不知该不该说.扬州之围如果万一不能破解,你务必要与史大人,刘不取全身退回江南.如史大人不退,你与刘不取俩也一定要活着回来!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
修流有些意外,问道:"先生如何说这种话?"朱舜水叹道:"你们只要有一线希望,便须活下来,以图来日再举.做忠臣也没有必要一死了之.切记此言!"
修流听了,觉得此次北去凶多吉少,心下万分惆怅.他一直站在江边,看着朱舜水乘坐的小舟,渐渐随风往西飘去,而后消失在淡绿色的晨雾中.这时,天上突然下起了小雪,雪片在空中潇潇飞洒着.修流陡然觉得一股寒意,渗入骨中.
他沿着江边,向东走去,一路来到燕子矶下.上次他与断桥一起去扬州,便是在这里搭上老船夫的船,然后再顺江飘流而下,到得瓜州渡的.当时那老船夫说的“你们小夫妻俩年纪轻轻”的话,似乎还在耳边。只是不知断桥现在身在何方?
此时江边停靠着一条小船,修流看了,觉得有点眼熟,便走上前去.只见船头上坐着一个船夫,竹笠箬衣,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