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我死去的爱说再见》第114章


“呈上来吧。”康熙淡淡吩咐道,“你先退下,朕有事再叫你。”
“嗻。”李德全把茶盏放在康熙地右手边,倒退着离去。
康熙慢慢将茶盖揭开,茶盖和水面皆有一层薄雾,将茶盖送至鼻端,轻轻闻闻缭绕的薄雾,菊花茶的清香便慢慢浸入心扉。再用茶盖刮刮水面,将些微泡沫集中于碗边,轻轻一吹,泡沫立即散去。
康熙微微一笑,一手托船,一手捂盖,水面即便浮有一两片茶叶,也被挡于盖内,不致浸入嘴中,影响了品茶地兴致。
又想起她的脸,小小的,倔强的,雀跃的,委屈的,不甘的,迷醉的,有她相伴,每天忙于案牍之事,却不觉得的劳累。她离开的日子也够久地了,本以为会将她忘记,可她却像是手中那一杯清新的菊花茶,不经意的舒展着自己地美丽,那一抹淡淡的幽香沁润心脾,让人回味无穷。
仔细回想,后宫里并没有和她相似地女子。研墨时,她温婉如玉,浅笑娉婷,悠然似池中青荷濯涟。温婉如玉的女子,是一幅韵味幽远的山水画,朦胧的意境让人迷醉不知归途。添香时,她纤尘不染、素净恬然,一点不混浊、不憔悴、不萎靡。补衣时,她柔慈娴淑,安闲自得,像暗夜里温暖的烛光,虽然微弱,却坚韧,穿透了阻碍,到达朕的身边。轻歌曼舞时,就好像她从遥远的海岛踏雾而来,像微风吹动的丝绸,像袅袅皎月,像悠悠秦筝,像飘逝的一叶扁舟……
第二卷
第一百五十七章 孰轻
怪的是,在她面前从不需做作。而她也是纯粹而敏尽心思去琢磨她,她的想法得似汪清泉——一眼便能看穿。正是因为这样,才会在那个夜晚把她嵌进身体里轻怜重惜,却不曾占有了她。并非任何一种姿色都闪耀着泪光,含着着颤抖的蕊,她是清晨那花蕊上的晶莹的露珠。
或许她不是完美的,她不美丽、不柔弱、不坚强,她多愁善感、才华横溢、博闻强记……也许第一眼看见她时,就好像在一个辉煌却不见生动的枯槁岁月,用一点凉润,便能朕关于美好的所有记忆。
她逃离开朕,却更想真切的知道,她的思想,她的精神,她的改变。每当坐在南书房或者乾清宫的时候,总会不自觉的想起那碗她洋洋得意亲手做的面条;总会意外的听到她皱着眉头哄朕开心的朗朗背书声;总会想起她委屈的看着脚面,却不知道是朕想让她穿上为她特制的鞋;总会回忆亲手为她穿耳洞,戴上为她悉心挑选的耳坠子……
但是这种幻想有一天遽然而止,当弦突然断裂的时候,朕不想再伤感唏嘘,因为,是她该回来的时候了。
第二天。
在朝堂上,康熙终于宣布,年后即刻启程南巡。此次南巡的主要目的,是治理黄河。康熙第一次南巡时,曾亲临工地,视察河务,了解“河势之汹涌漫,堤岸之远近高下”,命令河臣加固河堤。此次南巡他也要亲乘小舟,不避水险。各处周览,亲上堤岸,观察测量。
另一个重要目的是咨访吏治民情。要在曹寅的府上接见一些甚有名望的江南汉族士大夫。沿途还要谒孔庙,拜禹陵,祭明太祖陵。
按照前两次南巡地,康熙要求本次南巡依旧简约仪卫,卤薄不设,扈从者三百余人即可。一路上,不设营幄,不御屋庐。一切供应,皆令在京所司储备,不滥取之民间。
刚有大臣出言反对。康熙便厉色告诫臣下,南巡是为百姓阅视河道,咨访闾阎风俗,非为游观也。所以严禁地方官吏布置供帐,科派扰民。一旦发现假借天子难寻名义滋扰百姓者,严加惩处。
这是第一件事情,由八阿哥胤禩主理。
第二件事情。侦办江南粮案。所有高价卖粮危害江山社稷黎民百姓的商贾,如果把差额退还朝廷内库,并且捐粮赈济,则酌情减免刑罚;否则,抄家流放,决不轻饶。这件事情,由四阿哥胤禛主理,即刻启程赶赴江南。
此话一说,大阿哥胤眩成偈毖┌祝睦镂岛蠡诿挥刑嗣髦榈慕ㄒ椤3迷缡帐郑庀屡率且饬朔蛉擞终郾?br />
胤禟倒是不慌不忙,他一个月前就叫自己手下地把粮食屯起来。就等着这次救急,好让皇阿玛看看他和八哥的本事。
胤禛脸上还是那副冷冷的神色。不惊不喜,不哀不怒,无嗔无念,无欲无求。这个差事,如果放在其他任何时候,他都是乐得其所的,唯有此时,他不想去。一切都是徒劳,化不化解。都是徒劳。无心世界,字已成灰。
最近。他正在坐静禅,因为“八风”最能磨炼性情。最上乘论》有言:“五欲者色声香味触,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此是行人磨炼佛性处。”上师也说过,定者对境无心,八风不能动。八风者,利、衰、毁、誉、称、讥、苦、乐,是名八风。若得如是定者,虽是凡夫,即入佛位。
心与空相应,则讥毁赞誉,何忧何喜?身与空相应,则刀割香涂,何苦何乐?禅心一任蛾眉妒,佛说原来怨是亲。雨笠烟蓑归去也,与人无爱亦无嗔。
什么都不能做,他去了又有什么用?这一趟……办好差事就早早回来……过年吧。
第三件事情,便是京都刺杀案。
“时限已到,为何仍未破案。”康熙面色难看,正怒目而视盯着刑部尚书和九门提督。
“臣已加紧破案,奈何布置的人极其诡诈。臣亲自带手下出京追截,按照脚印,先是向东追截,不过到了寨墙后,踪迹已经消失。到了此时臣方才醒悟中了声东击西之计,然后率众又返回向西,奈何行了数十里竟然踪迹全无。难道飞了不成?无果之下,不再搜索,只好吩咐诸人加紧戒备,以防有人趁机混水摸鱼。”
“然后呢?”康熙一脸不愉冷言问道。
“然后……”九门提督紧张地跪在地上不敢用手帕去擦额头上的汗,“臣把他们追丢了。”他如捣蒜般的磕了下去,只磕的额头流血,乞求康熙的饶恕。
明珠立刻站出来,认为九门提督辜负皇恩,应该撤职查办,随即明珠也出言相和。两个人一致认为,应该把九门提督和刑部尚书撤职查办。
而索额图和明珠的争论主要集中在,到底该用何人接任九门提督和刑部尚书地位子。索额图认为,应该从京官里挑选有经验的能臣接任九门提督,而明珠则坚持从西北大营调回剿灭噶尔丹的得力干将接任九门提督。
两人各执一词,争得面红耳赤。
用脚指头也想得到,索额图非要从京官里选一个,无非是因为太子的门人大多都是京官,外放得官员除非是封疆大吏,否则根本无法入得太子和索额图的法眼。至于明珠要西北大营地得力干将,自然是因为只有这样他才能为大阿哥借着调派官员的机会捞到好处。如果只是从京官里选,就算他也有几分势力,但是不握军权,腰杆不硬,而且何人担任九门提督,那就是掌管着京畿的安全,位置实在太过重要了。而刑部尚书,也不是个清水地差事。
第二卷
第一百五十八章 吉服
两个人在朝堂之上,公然这样争吵着要如何分赃的事这个皇上当成摆设一样,完全不放在眼里。
康熙听他们争吵,也不予阻拦。这两个人是他提拔的,为的就是让他们在争斗中平衡朝廷的各方势力。因为觉得无趣至极,于是他开始用眼角的余光打量群臣的表情。
殿上皇子们,一个个都气定神闲,居然每一个都隐隐有些从容不迫的风范。群臣们有的诚惶诚恐,有的得意洋洋,有的小心盘算,有的如丧考妣……想做官,做高官,可以。只是,做谁的官,那却是必须要确定的事情。
“住嘴,看看你们争闹不休的样子,成何体统!”康熙在震怒下,撤掉原来的九门提督,换成了隆科多;左都御使吴琠擢升为刑部尚书,原来的刑部尚书告老还乡。而明珠和索额图举荐的人选非但没用,他们两个还在朝会后被康熙单独叫到南书房分别训斥了一番。
值此,大阿哥和太子又一次正面争斗,以康熙乾纲独断大获全胜而告终,而索额图和明珠提出的人选,无一不在未来的几年内受到康熙严密的监视和调查。
本电子书由。。提供下载
日子总是在不经意中匆匆而逝。
康熙的旨意到江南的时候,我顶着“凤竹”的面孔,带着璇玑在杭州城里四处奔走,筹备冥追与我的婚事。老祖宗虽吩咐下来说是不愿让我一个人操劳,可这毕竟是我两世以来唯一的一场婚礼,我只想没有任何遗憾的完成我身为女孩最甜蜜浪漫的梦想。
上一世,总是不喜欢中式地婚礼。满眼的红色喜庆而热闹。我却觉得嘈杂,那?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