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奸臣之女》第460章


?只要得益人足够多、力量足够大就行,现在他拉了许多勋贵来,必须说,《氏族志》诱惑比杞国公许下其他诺言都大得多了。
他知道池脩之会犹豫,但是,只要池脩之不坚决反对,他就能创造条件让池脩之不得不应了。退一万步说,就算池脩之不愿意,到时候形势所迫,也只好走定条利益最大化路了。
次日,杞国公一系果然舀出准备许久弹章,既攻击了沈氏,又捎带上了推荐沈氏子弟世家亲戚们,慷慨陈词,认为这些人藐视法纪,居然还敢称世家,应该整顿,把这样人留在一个“举国重之”名单里“意欲何为”,要求重订《氏族志》。
勋贵们摩拳擦掌,大声嚷着要重订,并且还要按照官职来定,世家嘛,世卿世禄之家,已经败落了还称个p世家!们当初定谱学时候,可是按照官职来。
由于勋贵们势头太凶,而且在这件事情上舆论对世家比较不利,连旁听萧复礼都觉得世家这样做确实是挺藐视皇家权威。沈氏连着前荣安长公主,与里通外国似乎都有关系哩!政事堂不得不同意了勋贵所请。
李神策没想到自己会被将军,难得被气坏了。郑靖业头天晚上就接到了女婿汇报,已经想好了对策就是不让女婿回来。刺史虽然没有规定任职期限,不过按照惯例,大约是三年倍数,池脩之连一个三年都没呆满,还是老实在司州继续干活吧。
池脩之也灵醒,飞快递了一道司州新规划折子,内有办学校、兴水利、劝课农桑等诸多条款,希望能够放手施行。郑靖业飞快地批准了萧复礼年纪小,还没新政,国家大事,郑靖业能做一半主。
那边大家已经在为谁来主持给死磕上了,明摆着,自己人主持最好!世家方面推荐顾益纯、李神策、楚椿、赵静等人,勋贵方面推荐庆国公、成国公、池脩之等人,郑靖业装死反正这事儿他得不了利,女婿也被他在五分钟前决定下朝就陛辞赶赴司州工作,这事儿他不搀和了。
池脩之首先发言,表示自己已经参与过一次了,而且司州事情太多,他得赶着回去,这次他就不参加了。
这跟想不一样,杞国公愣了一下。李神策转转眼珠子就知道杞国公想什么了,暗道池脩之又不傻,怎么会留下来?能许给他什么呢?能许,他都不需要,真,如果有需要,咱们也能给!慢半拍,李神策也想明白了其中关窍,一扬眉毛,心里有了定计。
朝中且把什么立后事给扔一边了,先吵起《氏族志》来。
若大一个国家,每天发生事情数以万计,能让中央讨论,少则数件,多到数十,其余各部要处理公文加起来也要成百上千。最大事情原是立后,现在变成《氏族志》了,其他事情也在进行着。
比如,没有定下池脩之做编纂官,他就跟萧复礼告辞,飞快地回司州去了。临行还拜托岳父大人:“阿琰在家不容易,知她辛苦,还请岳父多多关照。”别让流氓给调戏了!
他这一走,就是表明了立场:爷不伺候了!与杞国公家便生了间隙。连带杞国公家对郑琰也有些不冷不热,只有徐莹,觉得郑琰所托非人,倒还待她如旧。又碍于父母,活似个夹在婆媳间丈夫,实是让人哭笑不得。
郑琰倒觉无所谓,翻脸就翻脸,who怕who啊?!咱又不是家奴才,说了咱就得做!说来池氏夫妻也有生气理由,哪怕自家没有让女儿竞争皇后打算,这种防贼似防着,又威逼利诱,也着实可恼。
敌人已经够多了,杞国公家此时还不敢与郑党翻脸,彼此就不冷不热地处着,转而把眼睛放到编纂官人选上了。踩骂,谁都不合适。最后定下人选时候已经是过了正旦,由李神策与庆国公总领,顾益纯、楚椿、成国公等亦列其间。
郑靖业父女只管过自己日子,反正这《氏族志》与他们无关。郑琰很是忧愁地重复着她八岁时杜氏状态:这么个闺女,哪个男孩子也制不住她,肿么办?
还有,她爹快要退休了,她想送她爹一处宅子做礼物,想做一处“水晶宫”,顾名思议,是埋水里,用玻璃做墙、做屋顶,四周养鱼。玻璃她有,问题是玻璃能承受这么大水压么?真是头疼啊!
此时,池脩之已经在司州卷起袖子大干一场了。司州经过兵祸,对当地世家是一次极大冲击!池脩之正好在此基础之上推广考试做官之法,上书请在司州举行考试“以笼士庶之心”。同时他出身世家,潜意识里对上进世家子也是赞同,也鼓励世家子弟参与考试,以期同化。多一个做官机会,世家也不会放过,只是向池刺史要求:考试时候,希望安排座位不要跟土鳖安排得太过接近,嫌他们身上气味难闻。
池脩之真想抽他们,也只能忍气答应了。
此时京中正在吵架,沈氏、叶氏剔除出去引发了极大争议。叶氏本来算是协从,沈氏大家大口,分作好几房,论起血缘已经很远了,有些人诛九族都诛不到。勋贵们心理略有点小变态,一方面对世家很推崇,另一方面有一个推倒世家机会也很兴奋,下死力攻击。什么沈氏这个不好那个不好,什么叶广学与魏王害死萧令先。
李神策其实也挺没下限,没下限李神仙都听不下去了,冷哼了一声:“诸位倒是一副忠臣相,当初魏逆为乱,也不见挺身而出。后宫尚肯相殉,们呢?”
说得勋贵不言声了,终于松了口,不再说什么追究,却也把叶氏给剔了出去,沈氏降为末等。
勋贵们顺势想再夹私货,又把诸如谷氏等“名实不符”世家剔一剔,再把自家塞一塞。世家却要求严把质量关,于是一方提议,另一方必然反对,直从京城吵到熙山再吵回来。那股子热烈劲儿,不知道人差点以为这朝廷只有这一件事可做了呢。
这才说到正题:勋贵要把外戚徐氏也列进名单,最好是头等,第二等也可以。
李神策暗道,来了!
前面说了,李神策也挺没下限,他提出:“池氏可入名籍。”池脩之不在京里,可他凶残老婆还在,他岳父还在,郑家是根本没希望了,池家可不一样!老牌子世家,池脩之虽然“年轻时犯了一点儿错误”,但是比起徐氏,世家绝对乐于接纳池氏!
勋贵:“……”卧槽卧槽卧槽!池氏要入了名籍,那他闺女岂不?这是要反对呢还是不反对?世家这是什么意思呢?杞国公,怎么看?
杞国公也傻了,妹李神策!
郑靖业是个中立派,敢得罪他吗?不说首相了,就说帘子后面那一个,当着她面攻击她婆家试试!她能弄残,信不信?!
头一回,勋贵和世家达成了共识,让池氏,回来吧。
此时,距池脩之把自家扔出世家仅仅过去了十六年而已。十六年时间,一个小小少年成长为封疆大吏,娶了如花美眷,生了满屋馨儿,他又携家带口地回来了!
池脩之接到郑琰书信,仰起了头,眼泪还是从眼角滑了下来。
京兆池氏回归了,徐氏加入世家事还在扯皮,但是有勋贵支持,终于在池脩之再次回京之后听到了徐氏被列入三等消息。
池脩之不禁莞尔:“这回徐氏也算是名门了,徐家女也算是名门淑女了,可做皇后了。”
郑琰也笑了:“咱们且看。”世家早该反应过来了,别人不好说,李神策、蒋卓都是明白人,韦知勉虽老,也不算很糊涂。还有得磨呢!
235太妃的逆袭
老天爷赏脸;立在朝上的笨蛋并不多;开始说重订《氏族志》的时候还有很多人被晃了眼;待徐氏也要变成世家了;绝大多数人已经回过味儿来了,老狐狸如郑靖业等是早在一开始就看懂了徐家的盘算。郑靖业是极乐意对所谓世家搞一回大清洗的,不清洗;等他老人家退休了,就要给晚辈留下一个不太好对付的局面;也会给日后子孙上进增加难度。
李神策只有破口大骂的份儿;他再有本事也改变不了土鳖日渐崛起的大趋势。他能做的,就是在朝堂上努力地压制土鳖妄想完全按照现有官职、爵位大小来编写世家排名的企图!亏得有他在努力,否则单凭楚椿、赵静、顾崇这些人;还真拦不住勋贵们。饶是如此;还让勋贵们达成了一半的目的,至少徐家入了世家。
李神策也不是吃素的,他用力把徐氏给按到了末等,同时把京兆池氏重新给请回了世家排行,虽不能给个第一等,也放到了第二等。这一下,杞国公慌了!重订《氏族志》这件事情,他真是“我猜到了开头没有猜到结尾”,谁会想得到京兆池氏重新回来了呢?本来池春华已经算是土鳖家的闺女了,李神策神来一笔,足以让她的资格够得不能再够了。
怨不得池脩之跑得那样快!
怨不得自己提的条件不能打动池脩之!
原来你们已经勾搭上了!池脩之,你年纪?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