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帝王生涯之南明新传》第275章


弘光帝就是喜欢长子这个稳重劲,比之当年的自己可强多了,“你此次去福建是协助赈灾,象征性大过实际意义,但是朕会给你一道秘旨,必要的时候你可以插手任何事务,你以前学到的东西,现在才有机会实践,不要辜负朕的期望。”
“父皇放心,儿臣一定尽力做好,为灾区用心办事。”感觉到父亲的关爱,朱慈燊心中很是温暖,另一方面他也知道,父皇肯定也给了四弟同样的秘旨,父皇对他疼爱不假,但不会太偏袒于他,这次四弟怕是被摆在了和自己比较的位置上,这让朱慈燊觉得有点压力。
“朕会让嵇宪挑几个侍卫保护你的安全,你现在去跟他们母女俩告个别吧!”弘光帝说着想到在苏州的老四慈烨,手心手背都是肉,相信庄家肯定会全力协助慈烨保护慈烨,反倒是慈燊,在外面可没有任何助力,让他有些担心。
朱慈燊和母亲妹妹告别后,回到楚王府,刘喜已经准备的妥妥当当,“爷,就等着您回来了,我们现在就走吧!”
朱慈燊等弟兄十五岁之前都在皇家军学院接受军事化的训练,因此骑术很是了得,虽然江南多河道,但眼下还是骑马快当一些,检查了一下,没有任何遗漏后,朱慈燊和刘喜以及四个大内侍卫起程赶赴灾区。
朱慈燊等人先是骑马出城,然后从运河坐船到杭州,随即乘船出海,台风过后的海面很是平静,一路很平安的到了福州。
朱慈燊听说过福州港口的繁荣,可他站在船上看见的是一片破败景象,被台风摧残过的港口已经看不出丝毫传说中的繁华,如果没有很多人在收拾,只能用荒废来形容。
刘喜看着眼前的景象,嘴里直啧啧,“爷,我们要去巡抚衙门吧?看这个样子,估计巡抚衙门也好不到哪里去。”
朱慈燊一思虑,“我们先在福州看看,不看看实际的情况怎么能行呢!先找一家客栈住下。”朱慈燊在福州找了一个看起来还算完好的客栈,留下刘喜看护印信等物后,他领着两个侍卫来到了街上。
福州城内设立了两个比较大的赈灾地点,以粥场为中心,灾民们呈环散状各寻地点栖身,看着这个场景,朱慈燊首先想到的不是这里,而是城外,乃至农村,不知道哪里的情况怎么样。
跟随朱慈燊出来的四个侍卫分别是董平、薛霸、李贵、楼青。此时在朱慈燊身边的是董平和薛霸,董平挤进粥场走了一圈来到朱慈燊面前,“爷,小的问过了,粥场每日早晚各舍粥一次,说是粥,但很干爽,跟米饭差不多,可见其中没有虚头。”
【诸王夺嫡】第4章 乡梓为念
【诸王夺嫡】第4章 乡梓为念
朱慈燊不管怎么说,被加封为楚王后在宫外接触社会的机会比其他兄弟要多一些,他让董平花钱买了三套普通百姓的衣衫,装扮成受灾人士,出了福州城向闽江上游查看。
董平等人日常都是护卫弘光帝的安全,平时也鲜少出南京,看朱慈燊这样的举动,董平朝薛霸一使眼色,意思是咱们万岁爷这个长子,楚王殿下还真不赖,能够做到这一点,就比开国以来,除了皇上的任何皇帝强百倍。
薛霸点点头,心说楚王殿下将来很有希望继承皇位,当今皇上就够务实的了,没想到楚王殿下更有过之,真是百姓的福分啊!
出了福州城二十里左右,朱慈燊看见的可就不是城内看见的那一幕了,哀鸿遍野来形容所见,一点都不夸张,由于台风肆虐,海水倒灌,闽江沿岸都被狂风暴雨撕的粉碎,连一间像样的民房都看不见。
董平和薛霸看看比城里凄惨百倍的景象,也是吃惊不小,要不是楚王提出来城外看看,他们还以为所见都像城里那样呢!
朱慈燊来到一个村镇前,台风应该是一个月之前肆虐过的,这都一个月过去了,还是如此惨象,一具腐烂的尸体散发的难闻气味让他的脸立即沉了下来,记得福建巡抚是才上任不到一年的老臣武大有,按理说从政经验非常丰富,怎么会处理成这个样子呢?难道城内所见是做样子?
朱慈燊一连走了三个比较大的村镇,一直到天黑之前才回到城里地客栈。刘喜以及李贵楼青发现回来的王爷脸色阴沉。一点笑模样都没有,都有些诧异。
董平和薛霸冲三人轻轻摇手,示意不要打扰殿下。也难怪朱慈燊不悦,城外是开设了粥场,可那粥场跟城里的根本没法比,一勺子下去,里面的米粒都能数出来;再一个。灾民多的超出想象,报上去的说是福建广东受灾人口二百多万。但急需救治的不超过五十万,但从城外所见看来,和报上去地严重不符。
刘喜端着热水来到朱慈燊的卧室,“爷,您烫烫脚吧!走了一天,肯定累坏了。”听薛霸说王爷走了一天,刘喜赶紧命掌柜地烧了热水。
朱慈燊正想着明天见了武大有应该怎么办呢!现在看来明显的是救灾不力。虽然天灾无法抗衡,但其中的**怕也不能避免,他一边烫着脚一边问刘喜,“你没一直在客栈里吧?”朱慈燊知道刘喜是个闲不住的人,在南京的时候还好些,出了门,更活跃的没边了。
刘喜嗯了一声,“因为有两个侍卫大人在客栈里。印信等物不会有失,小的就在街上转了转。”
朱慈燊哦了一声,“街上都什么情况?”朱慈燊就在粥场附近转了转,还真没来得及看其他地地方。
刘喜一听王爷发问,就把所见所闻一一道来,以刘喜的眼光来看。福州城内的恢复比较好,坐卖行商的已经都正常了,米价也没大的波动,刘喜专门问的是他认为朱慈燊比较关心的方面,倒是省了朱慈燊不少的心。
一夜好睡,朱慈燊算是解除了劳顿地乏累,他和刘喜以及四个侍卫来到了福建巡抚衙门,董平上前一招呼,衙役们一边向里通报一边把朱慈燊等人让进衙中。
朱慈燊昨晚睡前想了很长时间,父皇改革吏治后。大大精简了行政的环节。知县直接对一省长官负责,沿袭千年的九品官制也变成了五品官制。而其他的衙门各司其职,跟直接的行政关系不大,如果说救灾不力,那么问题不是出在巡抚身上,就是出在知县身上,断不会扯到地方法院港务衙门等有司衙门。
让朱慈燊颇感意外的是,福建巡抚武大有在台风中受了伤,双腿到现在还行动不便,他只好前去内宅拜见这位一省之父母官。
武大有地运气也是背到家了,台风来袭的那天他在港务衙门办理完公事回自己的衙门,半路上遭到台风袭击,被一根从天而降的碗口粗的木头杆子击中了轿子,砸伤了双腿。
武大有见过朱慈燊几面,看见朱慈燊进来,他苦笑,“臣有伤在身,无法拜见王爷,望王爷见谅啊!”
朱慈燊连道不妨事,先是询问了一下武大有的病情,知道在逐渐康复中,他才放心,“武大人,您一直有伤在身,不知委派了何人负责赈灾事宜?”朱慈燊原本以为救灾不力是武大有的问题,现在武大有根本走不出衙门,事情就有套头了。
武大有愣了一下,“王爷也看见了,臣有伤在身,连衙门口都出不去,因此把救灾的事情都委托给了福州港务总督王正中。”巡抚是地方行政长官,但却管不到港务这一块,各地的港务都是朝廷直辖,按品级来论,和巡抚平级,只是各管一块而已,武大有行动不便,把救灾事宜委托给平级的港务总督王正中,也不犯毛病。
朱慈燊知道武大有和内阁总理大臣王铎地关系,他对武大有这个人虽然不深为了解,但也清楚他绝不会给王铎脸上抹黑,就把在福州城外地所见所闻讲了一遍,“武大人,原本本王还以为是大人救灾不力,现在看来,是本王错怪大人了。”
武大有一听,也顾不得腿上有伤,从床上坐了起来,“**了,王正中这厮阴我!”武大有本是武将出身,一听朱慈燊地话,情急之下显露出武人的粗俗一面。
朱慈燊等武大有的情绪稳定了一下,“武大人,本王初来乍到,对福建的事情都不清楚,皇上也只是让我协助赈灾,一切还得指望地方,而现在武大人又行事不便,这倒是让本王为难了。”
武大有人不傻,他发了一通脾气也冷静下来了,摸摸胡子,“王爷,您这么一说,下官也摸出点门道来,王爷也知道下官刚上任没多久,不怕王爷笑话,下官在这个地方当官,与其说是当官,还不如说是来受气呢!”
朱慈燊被武大有的话弄的也有些发蒙,“大人何出此言?大人乃是福建一省之首脑,哪个敢给大人气受?”
武大有叹了口气,看看朱慈燊,半天才说,“想必王爷也有耳闻,江南向来是文人当道,而且比较排外,我不但是个武夫,说的好听有点出将入相的意思,说的?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