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孀》第232章


当袁世凯正陶醉于在天津小站练兵的岁月,正陶醉在士兵们的练歌声中,可是,那练歌声却突然变成了讨伐他的滔滔巨浪:打倒袁世凯!打倒洪宪皇帝!洪宪皇帝袁世凯快滚下来……
袁世凯猛地惊醒,猛地睁开双眼,惊惶失措地环望着眼前,看到长子还俯坐在自己身边轻轻地握着自己的手,看到拥挤在他周围的众妻妾、众儿女和众家人,心里才长舒了一口气。可刚才讨伐他的巨浪口号,却让他实在悲愤。他也实在想不明白,自己有什么好讨伐的呢?不就是反对自己当皇帝吗?反对自己当皇帝可以提出来呀!自己可以不当呀!还可以做民国大总统呀!这是可以商量的呀!何必掀起如此翻天覆地地滔天巨浪来讨伐自己呢?国民怎么能如此的多变呢!多变的就像以孙中山和黄兴为的革命党一样,一会儿这样,一会儿那样。可也不知到底想怎么样……
袁世凯因为不明白,便想:都是让孙中山和黄兴给挑唆地,这国民怎么如此经不起挑唆呀!
一想起国民是被以孙中山和黄兴为的革命党所挑唆来讨伐自己,袁世凯气就不打一处来,真是后悔没有对革命党斩尽杀绝。于是,他示意长子和周围的人扶自己坐起。
袁世凯只要坐起,他身的力量和元气,也似乎在一瞬间,回到了身体里了。于是,他的双眼,又立时炯炯不神起来,像两道来自深渊的电光一样炯炯;他的表情,又多变起来,像是有千军万马在衰弱的身体里奔腾不息。他脸上的表情,彰显着他似乎有千言万语要说,可他哆嗦地嘴唇,又彰显着他一时不知从何说起。
当这复杂交织的情绪稍稍稳定了些,袁世凯终于张口说话了:“一步错,前功尽弃。我袁
去之后,恐怕是要背上百年的骂名呀!可是,我袁这些天,一直是闭门思过,一直是千思万想,可袁世凯除了称帝之外,一生之中也并无大的诟病呀!至于说告密维新六君子和出卖光绪皇帝一事,那也是迫不得已。试想一下,连当时皇帝的亲信都背判于他光绪皇帝,连协办大学士、军机大臣,也就是光绪皇帝地老师翁同和,都被罢职了,朝野大臣们一个个疏远他光绪,连隆裕皇后都落井下石,我袁世凯如果不顺时势而行,下场恐怕与湖南巡抚陈宝箴一样,早被慈禧太后给赐死了。这两派相争,我择起重而行,我有什么错?连傻瓜都不会把命运前程和那个傀儡皇帝绑在一起,更何况我袁世凯?就更不会了,换上谁也不会那么做。至于说《中日新约》的签订,东北在民国之前,在日俄战争之后,已是日本的口中之食,我袁世凯再让他吐出来,岂不是与虎谋皮。再说了,这弱国无外交,可当初日本提出的二一条与签订的二十一条,完全被我袁世凯在谈判桌上给改变了,把危害中国最大的条款去除了。我虽有所答应了几点,便凭借我袁世凯地聪明,日会自会有办法把安变成没有答应一样。至于说日本在民国之前没有得到的,我袁世凯是辎铢必较。要不是我袁世凯与日本斗志斗勇,软磨硬抗,贪得无厌的日本人怎么会主动降低要求呢!”
尽管袁世凯形体衰弱,可他讲话的力量和底气,仍然字字清晰,句句流畅:“可就那样,我袁世凯签过二十一条之后,仍是多天神志不宁,失魂落魄,也让参政议员丁佛言撰写了一本叫《中日交涉失败中》,印刷了五万份,密存于山东监狱,希望后世之人还我袁世凯一个公道。话又说回来了,他乱贼孙文,为了让日本支持他在中国重新成立新政府,在我袁世凯因为签订二一条而痛心疾时,他孙文却秘密会见日本陆军参谋长上原勇作,如果日本支持他成立中国新政府,他将向日本人承诺:中国新政府可以以东北三省满州的特殊权益,全部让给日本。日本人年年增加,东北三省地辽阔原野适于开拓,日本本来资源贫乞,而满州,则毋庸质疑,富于重要资源,日本瞩目斯土,乃当然之国策。对此,我中华革命党员能予充分谅解,故可以满州作为日体特殊地区,承认日本移民和开拓的优先权。”
袁世凯说到这里,情绪开始激动起来:“我袁世凯虽说没有在科举中领秀,虽说是投军从戎出身地,可我袁世凯对国民的贡献,哪一点不如他乱贼孙文,啊?任直隶总督期间,我联合当时地湖广总督张之洞,两广总督岑春煊、两江总督周馥等会衔,奏请停办科举,推广学校,废除了千年的科举制度。何他乱贼孙文除了会造反,他为国民做了什么?啊?”
袁世凯一提出孙中山,怎么也难以压抑自己地愤慨,在长子克定的轻轻抚拍胸背之下,在呷了一口妻妾端来的茶水之后,情绪才稍微稳定,为了不再气喘吁吁的激动,他便不再提及孙中山,语句缓慢而吃力地说:“在中国的历史上,历代改朝换代的强,都把灭亡的王朝斩草除根,斩尽杀绝,而我袁世凯却以仁慈而为,劝其退位,并给予至高的礼遇。别说远的,就连他载做了摄政王,立即对我袁世凯下手,欲置我袁世凯于死地,可我袁世凯复出之后,尽管执撑朝野大权,虽撤了他载沣的权限,可仍对他摄政王以礼相待,给予他优厚的养老待遇。唉!我袁世凯任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期间,大力筹措办学经费,大力兴办新式学校,大力培养师资力量,让直隶的学堂盛于全国之中,我振兴了直隶的实业、商业,我在河北保定设立农务局和农式试作场,购买农业机械,请人指导种植,又附设农业学堂,教授桑蚕种植和糖酒制造。可清政府竟然让我明升暗降的调离直隶,让我回京任军机大臣,外务部尚书。可回京的第二年,慈禧太后和光绪竟在一天之内,双双归西,他摄政王载一上来就致我袁世凯于死命,幸亏……幸亏我袁世凯平时的人缘好,拈回了一条命。可是……可是,拈回了一条命,就安心养老呗!为什么……为什么还要复出呢!并且,还是……还是迫不及待的想复出,都怪革命党的武汉义,要不是武义,这一切都不会生……”
袁世凯说着说着,语句已经是断断续续了。他好像把他生命之中仅存的一点力量和元气,都用在了这番讲话之中。连他自己都不知道他为什么要不停地讲,但他却知道这番话不是讲给家里人听的,因为家里不懂,可他是讲给谁听的呢!不管讲给谁听,他就是想讲出来,只有把心中所有不甘和迷惑全讲出来了,他好像才能安心一样。
尽管是断断续续,可他仍然在说:“武汉义之后,他孙文归国,匆匆忙忙就搭建了一个如草台子似的……不堪一击的临时政府。如果当时,不是我袁世凯因为别有用心的执迷不悟,把它给接管过来,那现在……一个大中国早就四分五裂了。”
袁世凯好像是再也没有力气说话,于是,他慢慢地闭上双眼,喘息了一会儿,经过稍微的养心体息,他好像突然恢复了元气,猛地睁开双眼。那双眼里的炯炯光芒,仿佛是从另一个世界里穿刺而来的。望向长子,缓慢而不容拒绝地说:“笔墨。

袁世凯为了让微弱的力量尽量消耗得缓慢些,所以他讲出的语句简断而明了。
他的长子知道父亲有话要留下,立即吩咐人取来笔墨纸张,并让家用用木板做铺垫。而他自己则慢慢地扶起父亲。
袁世凯好像用尽了最后一点力量,接过笔,在面前的纸张上写了一副耐人寻味的对联:“为日本去一大敌,看中国再造共和。”
袁世凯写完最后一个字,他手里还湿润的笔,便无声地滑落了下来;他眼里炯炯光芒,瞬间消散,变成了一层湿润的迷雾,又由湿润的迷雾,突然凝固成了两滴浑浊的液体。很快,那两滴浑浊的液体,便顺着他的小眼角,无可奈何的滚落出来;可他的脸上,仍然遗留着不甘和悲悔他就这样离开了人世,带着不甘和悔恨离开了人世,带着悲痛和绝望离开了人世,带着迷惑不解离开了人世。(未完待续,如欲知后事如何,Www。paoshu8。Com。章节更多,支持&;泡&;书&;吧中文网&;!)
第165章:刘氏族无恐,欺青霞

天高云淡的深秋,青霞应孙中山和宋霭龄的妹妹宋庆龄之邀请,正在上海莫爱路29号公寓里做客。
在阳历19166年,这已经是青霞第二次来上海了。
青霞第一次来上海是今年春上。来上海的原因是:孙中山因宋教文之死声讨袁世凯之后,因为战败,他不得不逃往日本,躲避袁世凯的锋锐。可是,孙中山先生得知袁世凯将要称帝的消息之后,立即派遣陈其美、居正、胡汉民、于右任等人,悄悄返回国内,成立中华革命军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