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山夜话》第33章


分匦路囊还蚁牖故怯幸庖宓摹?br /> 南陈和北崔
在中国画史中,各个时期的南北画坛上,都不断地出现过许多有代表性的画家,形成了各种不同的画派。把这些画派的画家及其作品加以比较研究,找出不同的特点,这是继承和发展中国画传统的一个重要方法。
当我们研究中国人物画的时候,大家就很注意明代人物画方面流传的所谓南陈北崔的说法。
何谓南陈北崔呢?先说南陈,这指的是明末江南大画家陈洪绶。他是浙江诸暨人,字章侯,号老莲。明清以来,人们一提到陈老莲的人物画,没有不赞赏的。他留下的作品较多。不但在明清小说等木刻本子上,我们常常可以看到他的插图;并且在各地博物馆以及北京琉璃厂等地,我们也还可以发现他的原作。据清代姜绍书的《无声诗史》载:“老莲工人物,衣纹圆劲,设色奇古,与北平崔子忠齐名,号南陈北崔。”
那末,崔子忠是什么样的人呢?他的作品为什么几乎看不见呢?他的名声似乎也不象陈老莲那么响亮,这是什么缘故呢?
我们生活在北京的人,对于崔子忠自然会发生一种亲切的感情,一定想知道他的身世和为人,也很愿意看看他的作品,研究他的思想和艺术成就。清代孙承泽的《畿辅人物志》和孙奇逢的《畿辅人物考》差不多相同地写道:“子忠字道母。顺天府学诸生。文翰之暇,留心丹青。居京师阛阓中,蓬蒿翳然,凝尘满席,莳花养鱼,杳然遗世。”看来崔子忠在当时社会中,要算是十分孤癖高傲的人了。
当时山东莱阳有一位学者,名叫宋继登,他是崔子忠的老师,他的子侄,宋玫和宋应亨,与崔子忠也有交谊。宋玫是天启年间的进士,官至兵部侍郎。宋应亨是宋玫的族兄,官至礼部员外郎。因为他们都有强烈的封建势利观念,所以崔子忠很看不起他们。据《畿辅人物志》和《畿辅人物考》载,崔子忠“少时师事莱人宋继登,因与其诸子同学,而玫及应亨尤契合。应亨官铨司,属一选人,以千金为寿。子忠笑曰:若念我贫,不出囊中装饷我,而使我居间受选人金;同学少年尚不识崔子忠何等面目耶?玫居谏垣,数求画,不应,强索之,即强应之,终碎之而去。”你看这是多么倔强的性格啊!
还有一件事情,更足以表明崔子忠具有幽燕豪侠的气概。孙承泽和孙奇逢都曾记述这件事情的经过是:“史公可法自皖抚家居,一日过其舍,见肃然闭户,晨饮不继,乃留所乘马赠之,徒步归。子忠售白镪四十,呼朋旧,轰饮,一日而尽。曰:此酒自史道邻来,非盗泉也。”他对于史可法的馈赠没有当面拒绝,那是因为他尊敬史可法的为人;但是,他毕竟是要自食其力的,所以决不肯依靠别人的馈赠过日子。
崔子忠的一生都在贫寒中度过,即便当他画画的时候,目的也不在于卖很多钱来维持生活。然而,他却勤奋创作,非常认真对待自己的每一件作品。他用了许多笔名,有的人虽然喜欢他的画,往往因为不知道他的笔名而错过了机会。正如《无声诗史》所记,崔子忠“初名丹,字开予,又字道母,号北海,又号青蚓。善画人物,细描设色,能自出新意。与诸暨陈洪绶齐名,号南陈北崔,更以文学知名。一妻二女,皆从点染设色。性傲兀,凡以金泉请者,概不应。”他的作品所以特别可贵,原因也就在此。
现在我们能够看见的崔子忠作品,可惜已经太少了。曾见一幅《葛洪移居图》,可算得是崔子忠所画的精品。人物的衣褶和姿态刻画,充满着一家骨肉亲切动人的生活实感。这比起陈老莲笔下的和尚、道士之流,不食人间烟火,拉着一副长脸的那种怪样子,显然要高明得多了。在这幅画的上端,崔子忠自题一诗曰:“移家避俗学烧丹,挟子挈妻老入山。知否云中有鸡犬?孳生原不异人间!”他画的虽然是葛洪的故事,而实际上这恐怕就是崔子忠自己的写照吧。
除了绘画以外,崔子忠的学问还很广博。据《畿辅人物志》、《畿辅人物考》说,崔子忠“生平好读奇书,六经无所不窥,尤深于戴礼。发为古文诗歌,博奥不逊李长吉。”到了甲申以后,他“潜居委巷,无以给朝夕,竟以饥死”。总观他的一生,可以称得起是一个在文学艺术上造诣很高的有骨气的大画家。这是值得我们在中国画史和北京史上大书一笔的。
宛平大小米
在谈论北京的原史和文化传统问题的时候,我们应该提到十六、十七世纪之间的两位大书画家。这两人就是明末清初宛平的米万钟和米汉雯,当时号称大小米。他们祖上是陕西关中的人,后来落籍到顺天府宛平县,所以他们自己和后人都公认为宛平人。
提起大小米,人们往往会联想到宋代的米芾和米友仁。他们两人也被称为大小米,而且也都是有名的书画家。不过,米芾和米友仁是父子两人,是湖北襄阳人氏,并且生在宋代;而我们说的宛平大小米则是祖孙二人,又生在较近的明末和清初。这就使我们不能不对宛平的大小米感到更加亲切一些了。
米万钟是一位很有学问也很有骨气的人。他的生平为人确有许多值得称道的好处。他出生于明代隆庆四年,即公元一五七○年。刚刚二十五岁就中了进士,当时是万历二十三年。第二年他就被任命为江宁令尹。不久以后,他奉命改任江西按察使。据称,米万钟为政清廉,关心民刑和文教事业,所到之处,颇受中下层人民和文士们的称颂。但是万历皇帝死后,光宗在位不到一个月也死了,在宫廷混乱的局面下,丑迹昭彰的大宦官魏忠贤乘机把持了朝政,许多正直的官员陆续遭到陷害,米万钟当然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的打击。
由于米万钟平日鄙视魏忠贤及其同伙,并且屡次评议时事,他就成了魏忠贤的眼中钉。特别是魏忠贤的走狗倪文焕极力诬陷好人,当时被他陷害的有几十人,重的严刑拷打致死,轻的则被削籍夺职。米万钟也受到了削籍夺职的处治。这是天启五年,即公元一六二五年的事情。过了三年,到了一六二八年,即崇祯元年,明朝最末的一个皇帝,思宗朱由检上台的时候,魏忠贤及其走狗倪文焕等论死,米万钟才重新被任命太仆少卿。不幸他刚刚上任,就在这一年去世,当时他的年纪只有五十九岁。
他的生平,除在政治上参与了反对魏忠贤的斗争以外,一般地说,别的没有非常突出的表现。但是,他却有两种特殊的爱好。第一是喜爱书画,第二是爱玩石头。这两大爱好,使他获得了精神上很大的安慰和愉快。
爱玩石头,尤其是遇见各种奇石,他一定都要收蓄。如果有人要问:他有多少财产?那末,就可以回答说:他的最大宗的财产,就是奇形怪状的各种石头!正因为这样,所以他自己又起了一个名字,叫做“友石”,当时的人们也都称他为“友石先生”。在这一点上,他与宋代的米芾是有共同爱好的。米芾生平也收藏了大批奇怪的石头。
然而,他们的更重要的共同爱好却是喜爱书画。米芾是一个大书法家和大画家,米万钟也是这样。我们现在还可以看见米万钟的许多墨迹。例如他在一幅白绫上写了一首题《烂柯山》的绝句,笔墨飞舞,毫无馆阁气味。他写道:“双丸阅世怪他忙,为羡仙翁岁未央。假尔片时成异代,人天却比洞天长。”这一首绝句的意思是什么呢?这显然是反映他对于明代政治上风云变化出人意外的心情。至于他的画,虽然也是一种标准的“文人画”,但是他并不师法于元代的倪云林画派,而师法于宋画。即便在细小的部分,他同样是一笔不苟的。我们看他的字和画,可以想见他为人的严肃认真而又有打破成规的创造精神。
他的孙子米汉雯,是清代顺治辛丑进士,在一六六八年前后,历任河南的长葛、江西的建昌两县知事,康熙十八年荐举博学鸿词,授翰林院编修。他由于家学渊源,继承他祖父的衣钵,书画也都有专长。现在我们还比较容易找到他的作品。
过去各地方编辑地方志的时候,照例要提出一批所谓“乡贤”的名单,然后收集资料,分别立传。我们现在如果要编辑北京志,那末,显然也应该考虑给宛平大小米以适当的地位。
米氏三园
好几位同志看了《宛平大小米》以后,颇感兴趣。有的很热心查访米氏故居和各种遗迹,有的还寄来了有关的文物拓本,并且提出若干问题,要求解答。这就促使我不能不再写这篇短文。
米万钟在北京历代人物志中,应该占什么?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