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贤梁师》第131章


地面上从远处跑来了上百的妖兽,抓起吕布就跑,张梁已经法力耗尽,只能看着妖兽扛着吕布跑掉,他转头对远处空中的几个邪修道:“留下两人看守元杀子,其余人去杀了妖兽的头领!”张梁现在只能指望这几个邪修了。
残余妖兽的速度极快,带着吕布跑向了东城门,一路上的士兵奋力击杀,可是妖兽皮糙肉厚,只杀死不到三百头,就被妖兽冲破城门跑出了长安。
四名邪修紧随而去,张梁提着嫣儿落回城头,把她交给张辽让他好好的看管,张梁还有问题想从嫣儿口中知道。
城外的西凉军残部很倒霉,他们本来见到城门打开,就像冲进城去,结果先是百姓堵门,数十万百姓为了活命冲出城门,竟然把想入城的西凉军冲散,当百姓撤退完以后,西凉军正好撞上了带着吕布逃跑的妖兽,几万妖兽对几万普通人,那会是什么结果?
妖兽跑掉以后,只在城门留下了一地西凉军的尸骸,能活下来的不到一千。被后面跟上来的张辽部队俘虏。
长安之战算是结束了,这次吕布和张辽控制的军队损失惨重,只剩下五万的洛阳军,长安城也被妖兽大潮毁了大部分,其实对长安造成最大毁坏的还是张梁,尤其是西城已经变成一片荒地,城中的皇宫也被夷平,只留下一些外围的建筑废墟,张梁身处这个时代,也没觉得如何,但转念一向,自己毁坏的这都是古迹啊,让他这个历史系的高才心痛不已。
最惨的还是长安的百姓,长安宽阔的街道上,到处都趟满了死尸,整个长安一片哀鸣,家家都有人披麻戴孝,一场妖兽洪潮让他们妻离子散,活下来的百姓在洛阳军的帮助下收敛尸体进行焚烧,百姓的尸体大多被妖兽撕碎和啃咬得面目全非,妖兽也是百姓变异而成的无法分辨。最终无奈之下只能一起烧掉,尸体实在太多了,根本没地方埋葬。
张梁站在城头对贾诩道:“文和先生,现在我们只有五万的兵力,等被骗出城的西凉军回来必然要围城攻打我们,还有函谷关的西凉军也会撤兵回来,我们是继续守住长安还是该离开呢?”
“我们必须要守住长安,等候洛阳的联盟军来支援。长安城坚壁厚是个很好的防御堡垒,如果让西凉军占据,再想夺回来可就要大费周折了,而且西凉军就算回来,失去了长安的庇护,又没有董卓的带领,西凉军没有粮草的供应,围城也围不了多久,国师不必担心。”听了贾诩的精确分析,张梁连连点头称是。
且不提贾诩和张辽在城中安顿百姓,张梁收服的四名追杀吕布的邪修这个时候回来了,经过半天的追杀,他们垂头丧气的返回了长安,看着张梁平静的脸色,几人心中忐忑起来,妖兽实在是太多了,吕布藏在妖兽群众根本不好寻找,妖兽跑出城就钻进了大山里,山中多有洞穴峡谷,几人只是杀掉了一些妖兽就寻不到吕布的踪影了,又在山中搜索了半天,最后只能返回。
张梁并没有怪他们,他是担心吕布和上万的妖兽,他已经询问过了元杀子,得知了一个可怕的消息,妖兽是会自己繁殖的,虽然出生率不高,但是终究是个祸害,可是眼下张梁手上的事情极多,根本无法顾及妖兽的问题,再过不久函谷关的西凉军就要返回了,这些事情还不够张梁烦恼呢。
张梁派出了一名护教军带着自己的书信去联盟军,要袁绍曹操配合,一旦函谷关的西凉军撤退,就大举起兵跟上,绝不能让西凉军有机会来攻打长安。
第四十二章 暂时的和平(手打版
张梁疲惫的回到房中,他应长安百姓的请求,为长安死去的亡魂超度,张梁那会什么超度亡魂啊?为了让百姓安心,张梁无奈之下只好搭了个祭坛,站在在上面装模作样的比划比划。
被骗出城外的西凉军终于返回了,但是出乎张梁的意料,这五万西凉军并没有*近长安,而是绕道返回了西凉。
而三天后从函谷关快速撤退的十万西凉军也绕过了长安,直接逃回了西凉,不知道率领这支军队的张济叔侄和李儒是怎么想的,不过这样也好,张梁也不用发愁长安的安危了,在联盟军的部队抵达长安后,这次讨伐董卓的战役算是基本胜利了,西凉军再想南侵就没那么容易了。
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后,各路诸侯纷纷向张梁请辞,张梁也没有反对,他也管不了诸侯的决定,与其让他们成天钩心斗角,还不如放他们各自回自己的领地,有什么矛盾自己解决去好了。
现在的大汉朝廷是由张梁袁绍和曹操三人组成的,虽然现在两人跟张梁的关系十分融洽,两人对张梁也非常尊敬,平日处理政务也是井井有条。
张梁不想让他们因为有了自己的地盘,而产生独立的想法和野心,所以张梁以两人已经任职朝廷的大将军和丞相为理由,把两人留在了兖州,不许他们回到自己的地盘,张梁也是借这件事来查探两人有没有野心,没想到两人竟然痛痛快快的答应了下来,倒让张梁深感意外。
这个时候的曹操和袁绍的确没有什么野心,就是对权利有点热衷,与其到小小的冀州和青州当什么州牧,那有在朝廷内当大将军和丞相的权利大?虽然失去了自己的部队,但是他们却获得了更多更大的权利。
其实也正是有张梁的存在,他们才不敢有异心,张梁现在拥有近五十万的精兵,作为一个道教的领袖,又是大汉的国师,以他太平道的号召力,随时征召上百万的军队都不是难事,而且天下的百姓也大多信奉太平道,曹操和袁绍还敢有什么想法?
而且张梁的为人也非常豁达,不会拿自己国师的身份去制衡两人,他在朝廷中尽可能的放权,从来不干预朝廷的政务,只有一些重要的军国大事才会跟两人一起商量,曹操和袁绍在朝廷中大展身手,把政务处理的极为出色。虽然如此,两人还是时刻谨记着头顶上还有另一片天。
曹操和袁绍的确是人才,在郭嘉荀彧等人的帮助下,把冀、兖、青、司,四周治理的井井有条,随着战事的结束,各地的有志之士也都回归故里,为朝廷凭添了许多的助力,诸侯私底下虽然暗流涌动,但还算是老实,不过朝廷对各地诸侯的控制力已经微乎其微,诸侯之间又矛盾重重,发生战事是早晚的。
可是张梁并不担心,现在他拥有四州的人力和物力,虽然经过了黄巾之乱和讨伐董卓的风波,可只要经过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很快就能建立起一个东汉最强的势力。
到时候那个诸侯敢挑起战端,张梁就可以名正言顺的出兵平乱,张梁要用自己的规矩建立起一个新秩序的大汉。
短暂的和平,张梁把手中的事情推给别人,跑去当他的逍遥国师了,天天带着黄尸虎和典韦,还有护教军保护在小皇帝刘协的身边,刘协已经封张梁为太傅。
因为张梁的“德高望重”朝廷里也没人反对,与其让那些成天读死书的腐儒来教导刘协,还不如让张梁这个“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国师来呢。
第一个同意张梁身兼太傅之职的竟然是曹操,他曾经跟张梁相处过一段时间,对张梁的广博见识推崇备至,甚至把自己的儿子曹昂送到张梁的身边,张梁毕竟早就收了曹昂为弟子,跟皇帝一起读书学习也能培养一下君臣的感情。
跟其他大儒比起来,张梁懂的可就多了,他对两个孩子的教育完全开放式自由化,以兴趣为起点,孩子喜欢什么他就教什么,除了固定的学武外,其他教的很是繁杂,但是就是因为针对个人兴趣,曹昂和刘协对知识的学习更是扎实,而且只要是孩子能提出的问题,基本上张梁都可以回答出来,有时候他上课的时候,一些奇闻趣事能把很多大人都吸引过来,如果是一个普通人说那些闻所未闻的故事,肯定会被人嗤之以鼻,引为歪门邪道,可是张梁在人们的眼中是法力无边,会飞天遁地的半神,说出一些不可思议的东西,常常能引得人们思考。
在经过朝中大臣的多次听讲后,张梁的才名不胫而走,很多学馆私塾都邀请张梁去讲学,一夜之间,张梁这个道教的领袖竟然成为了士人界的大学者。不少仗着才名的大儒心中对张梁不服,跑道兖州来找张梁,结果无不灰溜溜的离开。
张梁还斥资建办了很多的学堂,可以让贫苦的百姓的孩子也能上学,张梁虽然不管朝廷的政务,但是在民间的声望绝对无与伦比,一个结合了宗教领袖、学者大儒、教育家为一体的张梁,顿时成为了大汉最炙手可热的名人。名气之大已经盖过了那些隐居深山故作清高儒士。
论起鼓动人心,炒作宣传,谁能是张梁的对手,张梁显示出的神迹在百姓的口中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