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之心》第582章


这些事情毫无问是触动了谈晓培的底线。而他也意识到,当初自己的女儿说的没错,现有的官僚机制,现在的武将和文官的关系,将来是必然要出问题的。那些士子们没有专业素养,根本不懂前方地情况……东平需要大量可以治政的文官,却不需要那么多只能空谈的士子。但是,现在地情况,谈晓培也只能两手兼顾:一边打压那些借着清流之为自己捞好处的家伙,一方面想方设法培养符合要求地官吏。但首先,他得先打,打得足够狠……
叶韬也没真的怎么在乎聂锐到底准备怎么干,只是心里稍微有些悬罢了。至于真地动起手来,到底对他来说是好是坏,到底是引来更多恶评还是解决了那些弹章的问题,他也不在乎。真正打动他地是聂锐所说的,他可以不在乎,但他手下的人在受委屈……
叶韬也没多少工夫来管这些事情,既然聂锐说他来解决,那他乐得放手。叶韬很快就投入到了新的作战准备中去了。随着夏收开始,已经占领的地区已经巩固了下
一步的作战立刻就要展开。但这一次,却不是之前进的打法,而是几个方向轮流出击,使得当面之敌应接不暇。而飞艇队也得以集中力量,每次伴随一路攻击,其余地点只要辅助进行侦查搜索就可以了。在先前的作战中,大家都体会到了飞艇集中使用的好处,这样的安排虽然会让飞艇队比较辛苦一些,但能故取得的战果应该很客观。
这种战法需要的后勤辅助非常繁复,飞艇毕竟要比一般的军械复杂太多,而集中飞艇进行作战还意味着复杂的地勤和空中指挥系统必须完善,要不是停下来修整了颇长的时间,他们不可能做好那么充分的准备。
而与此同时,他还得协调已经在北辽东北方打开了局面的谈玮然、池雷所部的动作,还得不时给北辽国内施加压力,尽量争取能够不至于付出太大的伤亡,让北辽自己投降那是最好。作战、联络、谋略,各种工作积攒在一起,可是相当庞杂繁复,相当让人挠头的。
不过,不久之后叶韬还是知道了聂锐到底准备怎么对付那些御史和士子了。就在丹阳一年中最热闹的时节,情报局在一次诗会上抓捕了一名御史和两名在礼部帮忙的太学学生,两天后抓捕了在太学学习的两名春南学生,并且立即递解出境……随后,在短短几天内,又连续抓获了不少潜伏在丹阳的各方间谍,其中有几个,都是朝中重要臣工身边的仆役之流。情报局这一次,每抓捕一人,必然都公布罪名、罪证,一个个都是铁证如山,不容任何人反驳。而不管别人怎么求情,谈晓培对聂锐的这些举动都无动于衷,这本身就是一种表态。
而在所有抓捕中,有一批人压根没什么看起来合理的罪名,不管是谈晓培还是聂锐,似乎都故意留着这个让人攻击的口子。但朝中那些人可都是人精,自然能发现这些人都是弹劾北疆经略府搞得最凶的那帮人。其中甚至有两个人,每天就拿这种奏章当作练笔,一天不写还会觉得不爽。这些人,大家都明白,就是冲着名声去的。叶韬绝对不会和这些人纠缠,但只要和他们在奏折里提到的事情相关,只要朝中对叶韬有任何调查或者控制的行为,那他们就算是出名了,毕竟,他们是“肇始者”。这些人,朝中那些有脑子的人都觉得有些看不过去了。朝中重臣的确有不少觉得北疆经略府和叶韬让他们看不过眼,有的是治国理念的区别,有的是缺乏了解,有的是担心叶韬的权势太大,有的是觉得一个国家应该政令一致,不能有这种国中之国的事情……种种想法不一而足。不少人相隔几个月都会就北疆事务上个持批判意见的奏折,但多数情况下还是为了提醒叶韬,提醒谈晓培,而这些人私下里和叶韬保持着通信的也还有好几个呢。纯粹为了弹劾而弹劾,这种事情,有脑子的人是不屑于做的。抓捕了这批人,谈晓培的处置也不过是夺官职,永不录用而已,但大家却看到了谈晓培的鲜明态度:他相信叶韬,他重视叶韬,叶韬不在乎这些人胡闹,但他看不过去了……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朝中关于北疆的议论似乎上了正轨,不管是好是坏,只要是就事论事,谈晓培仍然是乐于见到的。
这种整顿也只是谈晓培的整个构思中的一部分而已。他早就给朝中足够重要的一些人吹过了风,这次是要好好整顿一下了,不能放任士子、御史拖前线将士们的后腿,为东平大业造成不必要的困扰。朝中对此也是一片平静。而当大片弹章、奏折再次上来的时候,谈晓培才发动。他召见了为被抓捕的人请愿的那些御史,狠狠训斥了一顿。而第二天上朝的时候,他宣布了御史台的改革方案。先前御史台是一个很古怪的机构,身份地位最高的几人,都有在朝堂上参与朝会,协助决策的资格,那几名御史,多数是朝廷需要他们的意见,却又没有合适的职位让他们足以参加朝会而特设的。其余的御史虽然多有各种名目不同的官职,但一直都是以个人身份提交奏折和弹劾,风闻言是,很少有调查取证工作,而且,御史台也没有调查权。
谈晓培下令御史台改组,设总督御史一人,协理御史四人,御史十四人,以及书办、属吏四十人左右。任何弹劾,不能仅仅是随便听来的事情,随口胡说不担责任了。
……(本卷结束) ……
作品相关
⒈⒈《时光之心》第一集的第一版
……我想说,最好别看,或者等第一集正式版结束了再来看。 ============================================================== 第一章宜家 自从十五年前东平国大将韩平章以三万飞骑突袭郇山关得手,并在10万步兵和不下20万支援后勤的民夫的支援下苦守郇山关几近一年,并屡屡抽空突袭,前后共歼灭西凌国不下40万军民之后,一面临海3面环山的东平国终于将所有通向其他国家的道路掌握在了自己手里,再也不用频频受到其他国家的侵袭了。而东平国也从此形成了一都三州四港九关的格局。虽然只是个效果,但在两代国君在这十五年里兢兢业业之下,东平国的繁盛兴旺让百姓都津津乐道,而聚集起来的财富更是让周边列国虎视眈眈。 宜城,是东平国最东北的梁州首府,地处洛水入海口,有一个天然良港,距离北面的壶关仅仅只有二百余里,而且,宜城还是东平国都城平阳的北面屏障。虽然东平国一直和北方邻居韩国交好,但国家之间的关系永远是说不准的,假如壶关一旦被破,宜城这个处于壶关和平阳中间的城市就要承担绝大的压力。正是如此,宜城这个城市显得有些不伦不类,城里城外一共有近十万驻军,其中更有一万四千精骑,港口内更是有大大小小的军舰五十余艘,几乎是整个东平国水师的半数。而宜城却又同时是个商旅繁茂的通衢大驿,往来的大大小小的行脚商人终年不绝,跑内陆商道的和跑海运的商人基本上各占一半。也正是因为如此,宜城人口簿册上虽然只有二十五万人口,但整个城市里,各种各样的人加起来从来没有少于过七十万。那多处来的四十五万人中,绝大多数是当地驻军的家属,由于东平国的军属随军只称寄籍而不入常住人口簿册,这部分人倒是成了宜城最主要的人口基数。而其余的,除了商人之外,挑夫,镖局,戏班和工匠都不乏其人。虽然宜城不如都城平阳的气势恢弘,但在全国乃至列国眼中,毫无疑问,宜城要远远比平阳有钱途。 而在这个很有钱途的城市里,这4年来却有一家人慢慢冒了出来。宜城叶家虽然还不算巨富,但奇怪就奇怪在这里,几乎宜城每家人家里都或多或少有一些叶家的铺子里买的东西。而叶家的铺子的名字叫做“宜家”。 宜家的诞生还要从10年前叶家的长子叶沧怀谈起。在叶沧怀出生时,叶家也只不过是个普通的木匠世家,叶老根虽然家学渊源,一手木工活出类拔萃,堪称宜城第一,但他并不善经营,靠着帮人打打家具,制作一些木器,修补一些建筑上的木构过活。虽然家里不穷,却很难攒出多少钱来。但叶沧怀却不同,叶沧怀出生的时候,没读过书的叶老根给他起的名字是叶波。小叶波从会走路开始就对父亲的木器作坊非常有兴趣,每天不哭不闹就躲在木器作坊里看父亲做各种各样的东西,4岁的时候,叶波就很自觉地能做一些简单的木工活了,给父亲和几个师兄们打打下手已经没有问题。而到了5岁的时候,改变叶家命运的时候来到了。叶波设计制作了一套很不起眼的东西?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