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日之铁血征程》第74章


在晋绥军军官像看戏一般看着八路军和中央军对峙的时候,周副主席也和老西交锋了一会,驳斥了南京方面借刀杀人,和老西试图让八路军为其卖命,让刚刚进入山西的129师和116师摆放在忻口战场正面的计划。
虽然老西就像说书般,把八路军尤其是116师的战力,吹上了天,什么以一当十,什么能征善战的劲旅,主力军。不要钱的表扬不断的砸向八路军,当然也不乏做戏给中央军看的意思。
不过周副主席岂是那么好糊弄的?不动如山,死守底线,满脸微笑,就像移动公司的服务员一般,但却没有丝毫的退步,反而在不经意之间占你的便宜!
周副主席喝了一口茶之后,然后力陈道:“阎长官,卫将军,想必你们都知道,我们八路军擅长于打游击,打伏击,正面的阵地战除了我八路军高大全所部之外,其他师一点也不熟悉,这就更不用说刚刚调到山西前线,对于地形地貌,人员都十分不熟悉的刘伯承的129师了!
将我们装备低劣的八路军和日军打阵地战,是避其所长,扬其所短,实属不智!不仅不能为友军分担重任,还要受到不必要的损失,所以我部还是迂回到日军后方,打伏击,断其后勤线,再现平型关一役,晋绥军和八路军精神团结所得到的赫赫战果!”
面色凝重的卫立煌,略微深思也点头赞同。周副主席所讲的那些积极主动的战略战术,都是十分好的,无论是从侧翼迂回包抄,还是潜入敌后伏击,切断后勤线,都是中国古代战争史上千锤百炼出来的优秀战术。
不过卫立煌却甚至,自己对于这种战术办不到行不通,这不是他个人的能力所局限的,实属是中央军和晋绥军战力有限所致!正面对敌,只要援军不断,后勤不断,即使是再差的部队,还是能够顶住敌人一段时间,直到将敌军消耗得精疲力竭,然后一鼓作气,溃敌于千百里。
但是中央军和晋绥军的能力也仅限于此,这两部军队组织能力实在是底下,连八路军的十分之一都不到,就连当初北伐时期的北伐军的一半也不到!长官没有普遍的牺牲精神,士兵缺乏长官的督促,不能奋勇争先。长官一阵亡,部队就散了架子,这远没有八路军还是红军时期的时候,那种即使到了最后一个人也要坚守阵地的信念!
所以这种只能打顺风顺水仗的部队,一旦到了敌后,恐怕立马就要散了架子!而且国军部队里面后勤单位极多!又加上吃空饷,远没有那么多实实在在的编制,一个战斗部队,能有十之七八就已经算是精锐之师!而且这也仅限于中央军!至于晋绥军等地方部队,卫立煌就不敢有过多的想法!
会后,高大全对卫立煌不屑一顾的首先离场,甚至没有等周副主席等人!看在眼里的阎锡山觉得这似乎是一个可以拉拢高大全的机会,能得此虎将,还有那么多精兵强将,阎锡山轻飘飘的在天上飞一般。
在作战会议两天之后,忻口前线汇聚中央军,晋绥军的第十四集团军,第14军,第9军,以及晋绥军的35军,61军,15军,19军,第二预备军,17军以及五个独立旅约十万人,要是再加上八路军进入到敌后准备游击作战的部队四万余人,总计十五万人!而日军也在忻口前线和娘子关一线,分别展开第二十一旅团,第一,二,十五独立混成旅团,总计五万与人的部队!
大战一触即发!
大家觉得这个分段方式还舒服吗?要是舒服我以后就一直这么弄了
要是不舒服,我还是按照以前那么弄
明天正式开始忻口会战
华北最重要的一战
毙伤敌军2万余人的大战哦
大家拭目以待!
不过日军一共才五万人,全歼是不大可能的!
第一第八十一章 血染的风采2
为了给忻口会战以充分的准备时间,不过万余人的空架子军,晋绥军第十九军奉命在淳县(现山西淳阳)坚守到19月10日!而十九军面对的将是日军好几万人的精锐之师!
这如何不让因为是阎锡山的五台老乡而备受宠信的实权人物王靖国感到恐慌!自己家的孩子自己知,什么依城野战,什么坚守十日再现晋绥军光辉。虽然军长王靖国和参谋长梁培璜也十分想当高大全一般的战斗英雄,享受万众瞩目的骄傲。
可是晋绥军的部队一向都是编制大兵力少,拥有三个旅的19军其实不比中央军一个师的兵力多多少。至于战斗力方面就更不用说了,晋绥军在山区地带坚守或许还行,但是在平原地区,面对日军飞机坦克大炮的狂轰乱炸,疯狂突击。除了用人命去填补日军火力的优势之外毫无办法!
即使一开始还有那么一点高涨的士气,可是王靖国却深知,面对携带突破内长城余威的日军,士气这种东西来的快去的也快,新兵蛋子们面对纷飞的炮火,呼啸的子弹,漫天的血雨腥风,自己战友残破的身躯,临死的嚎叫,不临阵溃败都已经算好的了。
更不用说组织能力极差的晋绥军,一旦长官阵亡或者退却,那么整个部队也即将溃败。未战先失锐气,王靖国清楚地明白这个淳县是守不下去的!
战至五日,十九军即将城外全部阵地丢失,六日混战一日,十九军已经伤亡过半,丧失作战意志和胆量的十九军立马就溃败的逃出城外。七日淳阳县城丢失,原平彻彻底底的暴露在日军关东军独立第二和第十五独立混成旅团面前!
姜玉贞少将带领的196旅,这一晋绥军中的杂牌将以不到四千人的武装,抗衡日军两万多人的进攻!
本是山东菏泽出身的山东大汉姜玉贞,虽然1917年就加入了晋绥军的行列,而且还是中央军校将官班毕业的高材生,可是在本土气息十分浓厚的晋绥军里面,却混得十分的不好,是杂牌中的杂牌!不仅武器装备上远差于其他部队,就连部队里面也遍是老弱残兵,新兵占了部队的近一半。
后勤补给的保障上面就更不用说了,每每看到运往淳县的雪白面粉还有送到自己手上的黄色的玉米面,还有灰色的杂粮面,看着士兵们羡慕和愤恨的眼神,总有一种说不出来的苦楚,不过这也越发坚定了自己打出军威打出国威的信念!:“虽然老子什么都比你们差,但是老子打小日本却比你们好!抗战的事情一点儿都不含糊,兄弟们不怕死,比你们这堆看见小日本的坦克就吓得魂不附体的人好得多!”
十月初的夜晚虽然是寒气袭人,但是白天的天气还是十分舒适的,尤其是有太阳的时候。而十月一日姜玉贞少将带领的196旅也恰恰好赶到原平镇。
1937年的原平镇还只是一个千余户近万人的大镇子,远没有后来几十万人口一个中型城市的规模。镇子的周围是平坦开阔的汾河谷地,地里面种着高过头顶的红高粱。同蒲铁路还有公路在西关外2。5公里处并行的通过,镇子的东面是一条由北向南的公路。
平坦的大地上唯一障碍就是镇子周围,那并不高大的土堡,也许是明末清初,也许是清末的乱世让这个镇子修起了这个土堡,在风雨几百年的剥蚀之下,已经不过两人之高,这是原平的最后一道屏障,而原平也是十五公里之外的忻口的最后一道屏障!
身材高大威武的姜玉贞,一脸粗犷的络腮胡。此刻的他面色凝重的在会议室的作战办公室里面沉思着。虽然姜玉贞治军有方,作战勇敢,在中国军界小有声誉,但是此次以老弱之师面对残暴凶狠,战斗力火力强大的日军,胜负之间要打上一个大大的问号。
自从上午接到阎锡山死守平原七天的作战命令之后,侠肝义胆的姜玉贞就向部下下达了,:“虽剩一兵一卒,也要死守原平七天!”
再将村镇里面的妇孺撤离之后,两千多满脸毅然的原平的青壮男子留了下来,没有过多的话语,没有一丝胆怯,大家都明白要是不能守住原平,那么自己也将把自己的祖先的坟地丢失,将自己祖祖辈辈传下来的土地丢失。
腰粗的原木被从山岗上一颗颗的砍伐下来,修筑工事缺乏沙袋,居民就将自己家中的木箱装满泥土送到阵地前线,将自己家门口的基石送给部队,将自己家的门板送来给部队遮盖战壕。构筑阵地,扫清射界,标定距离,构筑防空洞防炮洞等零零碎碎的杂活都是在种地好手的农民帮助下完成的!
这就更不用说那些家有余粮的父老乡亲,将自己家中最好的白面送到军中劳军!这无一不让196旅的士兵,感受到最为诚挚的敬意,很多老兵油子都落下热泪,晋绥军将他们当杂牌看待,可是无数的百姓却因为他们努力抗战,因为他们的不扰民而如此对待他们,几十年没遇到过的情景,怎能让他们,不以热血报之!
按照姜玉贞?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