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传奇》第229章


胃母镆氤晒Φ墓丶故窃诶糁危珳旰钪员阍谟诖耍氲秸饫铮钤露偈本鲆簧砝浜梗铱飨尢锪蠲挥胁执偻瞥觯裨蛟诶糁尾磺宓那榭鱿拢厝换嵩斐裳现氐暮蠊K挥伤嗳菹虻谖彗ど硇坏溃骸坝慝暪鹩裰裕钤滦闹忻恰!?br /> 这段时间李豫心情颇好,先是中原的大片土地重归自己控制,然后在松州大破吐蕃后,终于使吐蕃主动来求和,李豫遂谴鱼朝恩、杜鸿渐与蕃使会盟于兴唐寺,正式承认了目前两国的实际控制区。然后便是三百万贯盐税解京以及五十万石米的运来,京中燃眉之急得解。正当李豫准备盛大欢迎自己亲弟来京时,两份关于李月密报却坏了他的心情,其一是李月竟擅自给百姓授勋,僭越自己的权力;其二是李月准备在江南推出限田令,也居然没有事先向自己汇报。这一切都让他暗暗恼怒不已,他究竟把自己放到何处?李豫想到这,便向一旁的宰相韩端木问道:“韩卿以为吴王送米来京,该如何表彰?”
“皇上,微臣以为这是他份内之事,本来不收江南东道税赋就是不智之举,至宝应元年以来,关中几乎是三年二灾,去年收粮仅八十万石,百姓税赋已从一亩两升增至一亩六升,若按上月第五大人所奏的效古法十取一,其实便是接近一斗,这样百姓的负担实在太重,臣测算过,普通一户若种粮十亩,按每亩收一石算,两年三熟,共得粮十五石,交田赋一石五斗,若是佃农还要交佃租六石,再卖些粮换钱买油盐和交青苗税,或许还能剩四、五石,真是这样的话一家人也勉强够糊口了,但实际上一户十亩也是开元时的情景,现在根本就没有那么多,一旦遇灾,后果微臣想都不敢想了,唯一的办法便是减租,可减租后国税怎么办?那只有从各地调粮,但江南东道一地的不收导致江南税低,百姓自然流去,相应也就降低了其他各地的产量,这是其一;吴王是皇上亲弟,更应从严要求,可现在朝廷准他不交粮,田承嗣和李怀仙就是以此为借口也不向朝廷纳粮,长此以往若别地也纷纷跟着效仿那可该如何是好?”
李豫听他说得刺耳,不由更添了几分恼怒,便恨恨地说道:“田承嗣飞扬跋扈,李怀先又不听话,也不见你们说他们的坏话,他们的割据天下皆知,谁都不替朕想想法子,全部靠朕,吴王替朕拔掉李希烈和田神功,你们反而看不得他,他送来粮食和钱替朕解忧,这难道不该嘉奖?你说宝应元年以来关中三年二灾,难道是在影射这都是朕的责任?朕也知百姓疾苦,为此朕已经节衣缩食、遣散宫女,连皇后都亲自在宫里纺织,这还不够吗?难道真要朕不吃不喝你们才满意吗?”
李豫越说越气,吓得韩端木和几个服侍的宫人都伏在地上,大气也不敢出一口,李豫一气说完后,觉得心里好受了很多,他看了看地上的韩端木,不禁叹了一口气说道:“韩爱卿起来吧!朕知道你是忠心,说的也是实话,是替朕着想,只是以后说话要给朕留点面子。”
韩端木闻言,两眼含泪叩头说道:“皇上能体谅微臣一片苦心,臣死而无怨,只是臣闻江南东道的人口已突破百万户,在遭灾后又安置灾民,现在居然还能拿出二十万石粮食,可见其民间殷实,安史之乱后百姓明显流向东南,若不从江南取些税赋,我大唐财政实在堪忧啊!”
“可朕已经答应吴王,怎叫朕说话不算!”
“微臣倒有一法子,让吴王心服口服。”
“你快快说来!”
“臣闻去年河南大灾,仅流向江南东道就有近五十万人,皇上可以河南无税为由,让吴王将这些百姓遣回河南,吴王必不答应,那时他自然会主动提出向皇上交粮!”
“好!好办法!不愧是老臣,姜还是老的辣啊!”
“皇上过奖,另外皇上不妨再笼络一下吴王和金陵府的人,这样从感情上他们也不好拒绝皇上了。”
“朕知道了,你先回去,好好准备一下迎接吴王的事吧!,其他朕自有主张!”
“是!微臣告退。”韩端木退出御书房后,才发现自己的后背已经全部湿透,他不由苦笑一声,径直去了。
待韩端木走后,李豫想了一下,断然下令道:“召崔焕即刻来见朕。”
第二十三章 问辩
李月的到来受到了李豫的盛大欢迎,李豫率领百官亲自到朱雀门迎接,远远的他就张开臂膀将弟弟拥入怀中。
“想不到去了江南,迎春反倒清减了很多。”
“不当家不知柴米贵,以前只管带兵打仗,现在从政了,方知理家的艰难,我现在可一点也不羡慕大哥。”
“哈!哈!哈!要不要我让你官复原职,做一个清闲的东宫六率府大将军?”
“大哥说笑了!”
“来!随我上车。”李豫说完将李月拉上了龙撵,在禁军的护卫下浩浩荡荡向大明宫开去。路上,李豫望着气象万千的宏伟宫殿,感慨的对李月说道:
“这原本是无比强盛的江山,可现在却千创百孔,每天无穷无尽的灾难都让我疲于奔命,什么时候才能让我象太宗皇帝一样啸傲天下,接受万邦的臣服呢?”
李月亦受其兄感染,动情的说道:
“现天下已太平,正是大哥一展宏图的大好时机,虽然大唐体肤暂且虚弱,只要励精图治,我相信大哥总有一天会重振我大唐雄风。”
李豫扭头看了看弟弟,微笑着拍拍他的肩膀说道:
“有人告诉我,放你去江南必然会割据一方,不顾朝廷和天下百姓的死活,可现在看来完全是一派缪论,你可知道,今回你送来的钱粮可让关中的多少百姓可以不用卖儿卖女,连母后也连连夸奖你识大局,自己困难还想着大哥。”
李月不知大哥说此话的用意,便岔开话题问道:
“母后身体可好?”
“尚好,只是一直较忧郁,正需你好好地劝劝她。”
说话间,龙撵便进了玄武门,来到大明宫前,有宫人扶李豫下了龙撵,当天,李豫麟德殿举行盛大的宴会替李月接风,众人将李月灌得酩酊大醉才肯罢休,夜里李月便歇在了宫中。
“殿下醒来了!”
一名大宫女见李月醒来,急忙命人服侍李月洗漱。
“太后有旨,让殿下酒醒后速去见驾。”
李月认出她便是一直服侍母亲的大丫鬟思月,随即心中一惊,暗暗责怪自己饮酒过量让母后担心,立刻简单梳洗后随思月去见太后,明德皇太后(即李豫的生母秦氏)住在大明宫绫绮殿,有关先皇肃宗的傧妃皆被李豫迁到太极宫居住去了,有子的,待子长大后便可倚子出宫开府,无子的也只能老死深宫了。
太后见到儿子,虽再无做王妃时的那样搂住痛哭,但欢喜之情却溢于颜表,拉住他的手问长问短,自丈夫死后,她便一直郁郁寡欢,虽已尊贵为皇太后,却再无从前的闲情雅性,李月见母后一年间仿佛老了十岁,心中十分难过,便对她说道:
“母后若愿意,可随我一同去金陵散散心,小敏她们都十分挂念母后。”
太后笑着抚摩爱子的头说道:“难得你有这份孝心,或许我真会去江南散散心,只是……”说到这她欲言又止,向思月使了个眼色,思月立刻将左右侍奉的宫女和太监领出宫外,并关上了大门。
“月儿,我虽居深宫,很多事倒也明白,你大哥虽是皇室嫡传,但他毕竟非先帝亲出,所以总有那么一股不小的势力在反对他,你去年上元夜大闹一回,倒也帮了他的大忙,现在战乱虽平,可百姓生活已经十分困苦,你大哥是个好皇帝,勤政爱民,但很多时候他也没办法,先皇留给他的底子太弱,我一生就你们两个亲生儿子,我希望你们兄弟俩能互帮互助,这次你能送钱粮给你大哥,我非常欣慰,我希望今后你也能象今天这样,在他最困难的时候帮助他,这是为娘对你唯一的希望,至于你大哥,你放心,只要为娘在一天,就不许他动你一下。”
李月默默的点了点头,他已经明白大哥在龙撵上对他说那些话的用意了。
下午,李月的述职在含元殿内进行,依照惯例,李月先向李豫递交了象征江南十五州的十五份泥土和所产农作物各一样以及各地户册副本,然后又将各曹事的书面述职报告提交给相应各部,在一系列的各种象征性的活动后,李月的述职仪式才告以结束,随后李豫正式对金陵府众人在平定李希烈叛乱和安置河南灾民的过程中所有表现给予褒奖,并定下了金陵府官员的品佚,但李月知道,重点并不在这里,而在即后进行的述职问辩上,问辩在含元殿的偏殿进行,由皇上主问,左右丞及尚书省左右射仆旁听。
果然,在这次问辩中,李豫提出了江南东道对朝廷的年贡问题?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