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唐传奇》第224章


“禀报殿下,我想如果贸然把他们送到地方,若是遇到一个好官,或许是他们的运气,但若遇到一个不体谅百姓的官,他们就成了案上之鱼肉,所以我在送走他们之前,尽可能的告诉他们我江南的一些税赋情况以及遇到冤情时如何告状,故而迟缓了一些。”
李月闻言点点头说道:“这便是你的‘授之予渔’吧!果然不错,我看你写的策论在律法方面颇有心得,我打算把你放到法曹事或监察室,你看如何?”
韦应物迟疑了一下说道:“一般而言,我是没有选择的权力,但如果可能,我希望到贫瘠一点的地方去,在哪里或许更有我挥洒的天空。”
“说得好!既然你有志,我就让你去我江南最贫瘠的县,衢州的双溪县去任县令,你看如何?”李月赞许的说道。
韦应物大喜,倒头便拜:“多谢大将军成全!”
随着船来船往,江北岸上的灾民一天天的减少,当载着最后一批灾民的船驶向对岸之时,历时一月的灾民大营救已接近尾声,就在这时,河南的李希烈内部也发生的激烈的争吵。河南因大灾,再无力支撑李希烈的十万大军,李希烈便决定以防止灾民造反为由,欲南下取淮南道乃至江南东道等富庶之地,但谋士吴应礼却主张取山南道,理由一是山南道原本就是李西烈曾管辖之地,比较熟悉,易于管理,其二是因李月已领江南东道,若取淮南道,李月绝不会坐以待毙,肯定会出兵,一旦交锋,朝廷必袒护李月,在政治上恐对李希烈不利,其实更主要的原因是吴应礼看出江南人心向着李月,而李希烈的残暴必然会激起更强烈的反抗,无法久治,但这却不能明着告诉李希烈,否则依他的性子必杀自己。
而李希烈手下的将领都强烈主张取淮南道,大将陈寿以为现在的李月已裁兵到三万,已远不能和己军的十万大军相抗衡,再加上有江南西道节度使陈少游的策应,拿下淮南道乃至江南东道都应该没有问题。李希烈在深思后,毅然同意军方的意见,先取淮南道。
广德二年九月,李希烈以流民造反为由,派大将陈寿和沈清分兵两路取徐州和寿州,徐州驻有田神功一万军,在丝毫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被迅速击溃,随即寿州也失守,部署在寿州至徐州一线的五万田神功部全线溃败,田神功被迫收缩到光州、申州一带。十月,李希烈前锋又攻陷楚州,楚州刺史崔铣逃到扬州,发八百里加急到朝廷,告李希烈谋反。唐廷早在九月便接到了田神功的求援,但很多人以为这不过是两人间的狗咬狗罢了,任何一方被削弱都是朝廷的福气,最好两败俱伤,所以朝廷一直保持着观望的态度,直到楚州被陷,李豫这才知道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命令相州的田承嗣南下攻李希烈的后路,但田承嗣却开出天价,要朝廷拿出二十万石军粮和二百万贯军饷方才出兵。这时李希烈的前锋刘展军已渡过淮水,占据宁陵,切断运河漕运,夺取了市舶使骆奉先准备运往长安的三百万贯盐税。李豫大怒,一方面宣布李希烈为叛逆,另一方面命李月火速北上迎敌,并暂时放开他三万军的上限。
为安置五十多万河南灾民,江南官府大量购粮,正是因为购粮过多,江南的财政收支开始出现赤字,处处捉肘见襟,连李月内府的日常开支也缩减了一半,在财政最紧张的八月,各州要求开征青苗钱和人头税的呼声不断高涨,但李月以军令严禁任何一县开征青苗钱和人头税,否则杀无赦,为应付财政危机,李月几乎捐出了全部的家产,才勉强维持过了整整的一个夏天,终于等到了秋天的到来。
江南.金陵,北雁南归,转眼又到了收获的季节—金光灿烂的十月,到处是红色和金黄色。温和的清晨中,田埂边飘满着的怡人薄雾,仿佛是被秋天的仙女信手而抹。凝重的露水使整片田野像银缎般在闪闪发光,在那长满银杏树的小径上,形成了一条条黄色的树阴,路边到处都是凋谢的褐色小草,一堆堆沙沙作响的树叶轻快地飞来奔去。空气中弥漫着的熟果的香甜气息,让江南的孩子们心潮澎湃,欢天喜地朝田野或山谷里奔去,整个江南都沉浸在丰收的喜悦之中,在此时的百姓眼里,战争似乎是一件非常遥远的事。
第十八章 痛击
“禀报殿下!蔡明德将军已进驻扬州,吴昊将军部和林衡将军部都已部署完毕。”
“那各地的地方军都集结完毕了吗?”
“已经在江宁集结完毕,等候殿下的调配。”
“好!命荔非元礼率一万地方军火速向庐州进发,要求他务必三天内赶到庐州,另外命张杰在三十天内将各地归农的退伍士卒重新集中,分别暂驻在越州、苏州和金陵三地。”
“是!”王元楷转身出去传令。
“大将军,三十天是不是太晚了一点?”一旁的段秀实不由忧心地问道。
“我也知道这一点,但各地正忙着秋收,三十天已经是极致了。”李月无奈地说道。
这时萧隐问道:“殿下,我听说扬州大量百姓又往南涌,朝廷命我们江南接纳,我们是接还是不接?”
李月闻言不禁头大了几分,可此事又不能不问,只得问萧隐道:“现在我江南粮价如何?”
“现在米价为二百四十文一斗,秋收后,估计会降至二百文左右。殿下,扬州过来的人不象河南灾民,大多为中、大户人家,颇有资产,并不需我们耗费钱粮,若接纳过江,反而会对我们有利,我以为还是接纳的好。”萧隐知道李月的忧虑,便出言宽慰道。
李月这才微微放心下来,对萧隐说道:“此事就拜托萧大人全权负责了,我可再让韦大人协助你。”
说完他又对段秀实和韩滉说道:“你二人可和我一起参赞军务,就由我三人组成临时军机内阁,政务就由萧、韦二位大人暂管,大家看这样可好?”
众人闻言一齐躬身说道:“属下遵命!”
待众人都离去后,李月低声对即墨说道:“你去把严明给我找来!”
刘展军占领了宁陵后,本来是要直取扬州,但一件事情的发生却把原定的计划给改变了,他们在占领宁陵递场时抓获了一名宦官,从他口中得知:江淮一带征缴的三百万贯盐税,已经汇聚到了扬州,即将用漕运押解往金陵,刘展随即改变计划,引军伏在运河两岸,专等押解盐税的船到来。三日后,一支由几百艘船组成的船队押解着三百万贯钱和二十万石粮食,在两千唐军骑兵的护卫下缓缓驶来,埋伏在运河岸边的二万李希烈军一声呐喊,从四处包围过来,与护卫船队的两千唐军骑兵展开了殊死的战斗,率领唐军骑兵的是一名偏将,名叫尚永忠,原是蔡明德的手下,他见敌军铺天盖地的杀来,知道自己中的埋伏,在战与逃之间,他毅然选择了战,正是这二千骑兵的殊死拼杀,为船队的自沉赢得了时间,待刘展军杀尽了唐军,漕运的船只已有大半自沉于运河,刘展最后只得到了粮食和数十万贯钱,刘展在暴跳如雷之下,杀光了所有运送粮船之人,又命四处征集民夫,断河以捞取沉船,就在这时,有斥候来报:“蔡明德率五千军已进驻扬州,离我们不到二十里。”
刘展闻言不禁大笑:“我有二万人马,他只有五千军,四倍于他,我又有何惧?”
当即命令士兵暂停断河,整顿半日后便直向扬州杀去,并传言众军:“破扬州后,按老规矩可放假五日。”刘展自起兵以来,连破数十城,均未遇到过象样的抵抗,警惕性已渐渐麻木。
蔡明德军早在一个多月前便已渡江,在他的西面部署了吴昊的五千铁骑军,蔡明德率五千军三过扬州,成功的骗过了对方的斥候,当他第四次只率一千军进驻扬州后,对方的斥候习惯性的误以为五千军又回来了。而此时唐军的主力正静静的埋伏在离扬州不远的运河边上,等待着李希烈军的到来,在西面,吴昊的五千铁骑军也已悄悄穿过田野,直插刘展军的后背—宁陵县。
刘展的二万军分两路沿运河直扑扬州,当他的左路军进入唐军的伏击圈后,唐军主将南霁云一声令下:“射!”
高坡上突然涌出数千唐军,人人手执强弓向敌军万箭齐发,沿河而行的李希烈军顿时乱成一团,纷纷中箭倒下,在混乱中又有无数人被自相践踏挤下运河淹死,刘展知道中了埋伏,不禁又惊又怒,指挥右路军欲渡河支援己军,但这一带的桥梁皆被拆毁,数十艘可以搭成浮桥的小船也被唐军用火箭引燃。他只好在对岸眼睁睁的看着己军和唐军厮杀。
在一阵惊乱后,损失过四成的李希烈左路军在将领的指挥下已慢慢恢复了秩序,开始向高坡上的唐军发动了进攻,由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