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
“我知道,你们中的大部分人是从普通士兵中选拔出来的,既然你们愿意将自己的热血献给军队,那么你们就自然应该得到奖赏。原来分给你们的中原土地依然是你们的,而一旦你们又立新功,那么在不久的将来,你们将得到更多的土地和金钱,当然,还有永远跟随着你们的荣誉!”
“如果你们干得好,那么你们将被提拔为军官。不要担心你们的土地,因为在中原以外的地方,军官也可以拥有大量的土地,甚至比中原的土地更多!……”
林清华口沫横飞的讲述着自己心中所想到的所有东西,虽然也许有些凌乱,不过却也还算条理清晰,当他讲完了所有的话后,这场短暂的授勋仪式宣告结束。
“立正————!全体向右转!按照顺序出去!”
“跟我唱,‘狼烟起,江山北望……’预备————唱!”
“狼烟起,江山北望……”
随着军官整齐铿锵的号令声,士官生们一边按照各自的顺序走出礼堂,一边高声齐唱军歌,不大一会儿工夫,刚才还热情高涨的礼堂顿时变得空荡荡的。
上校军官走到林清华跟前,敬了个礼,随后说道:“报告!本校第七批士官学员全部顺利结业!”
林清华回了个军礼,并颔首道:“辛苦你们了!”
秦侃望着门外那渐渐远去的学员,忽然问那上校:“他们还是按照老规矩再在球场上打最后一场蹴鞠吗?”
那上校答道:“那部分去南洋的因为要赶船,因此马上就走,剩下的那些人才能打。”
秦侃跃跃欲试的挽起袖子,对林清华说道:“元帅,若不反对,我也去试试?”
林清华笑道:“秦将军请便。”
秦侃口中打了个呼哨,随即转身离去,礼堂中就只剩下了林清华与他的卫兵,还有几名军校的教官。
虽然江南的春天来的早,不过,这个时候还是比较冷的,因此林清华便将刚才脱下来的手套又重新戴到了手上,随后问那上校军官道:“这个蹴鞠我以前也曾听说过,不过详细的一些规则却不知道,你给我讲讲。”
上校伴着林清华走出礼堂,一边走,一边说道:“这个比赛最开始的时候是由海军军官学校的学员们玩儿起来的,据说是为了训练战术和配合能力,后来便推广到了所有的军校中。此蹴鞠与古时的蹴鞠不大一样,此蹴鞠的场地面积极大,为一直径近百丈的圆,在球场的东南西北各有一个小球门,一共四个球门。比赛队伍为两队,每队各为一百零二人,各守两个球门,每个球门各由一人把守,利用一些灵活多变的战术来进行比赛……”
当林清华走回学校的门口的时候,上校还没有将这种比赛的详细规则介绍完,不过,林清华还是耐心的听他讲述完毕,方才登上马车。
林清华将头从窗户中伸出,吩咐卫兵队长道:“留下三十名卫兵,三十一匹马,等秦侃将军玩儿够了,就把他给我安全的送回南京城里。”
一名卫兵舍了战马,翻身跳上马车,坐到了马车夫身边,随后马车便缓缓调转车头,向着来时的路上奔去。
林清华将车头的一个小车窗打开,对那正在赶车的马车夫说道:“不回南京城,直接到城外长江边的北码头去,我要去接船,根据昨天晚上从江阴传来的消息,南洋送亲使乘坐的‘岑参号’将在中午到达。”
********************************************************************************
噼里啪啦的鞭炮声终于停息下来,喧天的锣鼓声也早就沉寂,唯有那浓烈的酒香味儿依然在刺激着人们的嗅觉。
今天的南京城里格外的热闹,因为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今天是大明天下兵马大元帅林清华的大喜的日子,就在今天,就在这个初春的黄道吉日,楚国公林清华与靖海公郑森的妹妹郑玉姬正式结为夫妇,这场将天南海北的两股强大势力结合在一起的婚姻确实非同一般。
南京城里,皇宫东侧,大元帅府。
张灯结彩的大元帅府外依然戒备森严,虽然是大元帅的大喜日子,不过,这里的防备却一点儿也没有放松。
与外面的紧张气氛相比较起来,大元帅府内却是一片欢歌笑语。除了戒备同样森严的内院之外,整个元帅府中到处都摆满了酒桌,而那围在桌子边大快朵颐的人们脸上的笑容则更增添了喜悦的气氛。
众多宾客中,即有林清华的亲信大臣,也有与他同生共死的军中将领,既有从南洋前来的郑森的弟弟郑仇,也有来自一些藩属小国的使者,除了这些人之外,还有一些人则是林清华亲自请来的知名人物,除了大儒还有商贾,虽然他们中的一些人仍旧严守着各自的礼数规矩,不过,就在刚才,在新郎林清华的煽动鼓惑下,大部分人已经不分贵贱,不分等级的坐在了一起,除了那些专门为女眷预备的偏席之外,到处都是乱哄哄的一片,劝酒声,划拳声,碰杯声响在一起,以至于引得一些大儒不得不摇头叹气。
虽然外面依然是闹哄哄的,但新郎与新娘所在的那间不大的新房之中,却是另外一番景象。
虽然这里没有燕语呢喃,但却有外面传来的喧闹声,间或还夹杂着几声北方大汉的粗犷笑声,这或许也算得上是别有一番意境吧。
身穿一身红衣的林清华将身上一直挂着的那个大红花艰难的卸了下来,并扔到了桌子上,随后一边不怀好意的搓着两只手,一边轻轻的走到那端坐在绣床边的新娘身侧。
当来到离新娘的膝盖仅有两尺远的地方时,林清华停下了脚步,犹豫片刻,终于伸出手去,轻轻捏住新娘凤冠上盖着的盖头,深吸了一口气后,一把将那盖头掀了上去。
一张熟悉而陌生的脸立刻出现在了林清华的眼前,虽然依然有些消瘦,不过,脸色却已比前些日子红润了许多。
凤冠下的那张脸依然是那样的娇羞,就象是一颗红透了的石榴一般。
林清华将手中的盖头扔到了床角,随后坐到了郑玉姬的身边,并伸手将她搂在怀里,俯下身去,在那娇羞不已的脸蛋儿上亲了一口。
屋子中立刻变得热情似火,甚至比屋子外面的酒宴还要让人疯狂。
激情虽然没有消失,不过还是渐渐的减弱了些。
林清华轻轻问道:“我以后是叫你郑玉姬呢?还是叫你全玉姬?”
郑玉姬的眼睛依然紧紧的闭着,片刻的犹豫,片刻的沉默,终于睁开有些发红的眼睛,说道:“在没人的时候还是叫我全玉姬好了,要不直接叫我玉姬。”
林清华再次俯下身去,在全玉姬樱唇上轻轻一吻,随后直起身子,将全玉姬从腿上搂了起来,与她并列坐在床沿儿边。
林清华看了看那桌子上的红蜡烛,随后叹道:“我们又在一起了。”
全玉姬没有说话,只是低着头,心中思绪已无法用语言来表达。
沉默良久,林清华才再次开口,说道:“其实我还欠着你东西,我曾经答应过你,将把朝鲜国王交给你处置的,不过,现在却不能做到。”
全玉姬身子微微一颤,随即将身子靠到林清华身上,说道:“不过,这样也算不错了,朝鲜将军的叛乱已经让他们李氏王朝毁灭了,他们今后也只能象狗一样活下去了。”
林清华抱着全玉姬,说道:“我答应过他们,只要他们将王位让出来,我就保证他们全家的生命安全。你……你不会怪我吧?”
全玉姬抬头望着林清华那充满了歉意的脸,说道:“我不怪你,也许你说的是对的,在有些事情上,人真的是身不由己的。假如你的那个朝鲜族的将领真的可以比李朝的国王更听话的话,那么朝鲜就能成为你真正的藩属了。”
林清华将全玉姬眼角的泪水拭去,说道:“你变了。”
全玉姬伸手擦了擦眼泪,说道:“你也变了。也许时间真是可以抹去一些东西,只要能够在你的身边,我就再也没有别的要求了。”
两人搂在一起,久久无语。
不知过了多久,林清华才站起身来,走到桌子边,拉开一个抽屉,从中取出一个小盒子,随后拿着这个小盒子走回全玉姬身边,并将盒子递给她。
全玉姬将盒子打开,却见到了自己的东西————那个挂着小小的铜制钥匙的项链。
林清华将项链替她戴在脖子上,并说道:“婷儿特意叮嘱过我,一定要将这项链还给你。”
“婷儿……”全玉姬有些尴尬的看了看那个空空的盒子,说道:“我……我对不起她。”
林清华将盒子扔到床上,说道:“你的意思我明白,其实你完全不必自责,虽然今天只有你我二人成婚,不过,在我的心中,今天是我跟你们四个人同时成婚!”
“什么?”全玉姬有些意外的望着林清华那张充满怪异表情的脸。
林清
小说推荐
- 易中天中华史卷十六:安史之乱
- ︱田︱田田╬版 权 归 原 作 者【春风拂槛露华浓】整理附】内容版权归作者所有!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6:安史之乱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年6月ISBN:9787533945534所属分类:图书>历史>中国史>隋唐五代十国史编辑推荐安史之乱后,只能梦回盛世大唐。华清池没了杨
- 最新章:第29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1ISBN:9787533941437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第十一卷《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
- 最新章:第23章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ISBN:9787533942786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和分裂之后,中华大地在隋唐两代重归一统。从此,中华帝国进入鼎盛期和成熟期,一气呵成而为唐宋元明清
- 最新章:第28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3:奠基者
- 易中天中华史:奠基者武王砍下了纣王的脑袋,不等于拔掉了殷商的根子。生于忧患又偷天换日的周人,必须证明革命的合理性和政权的合法性。第一章生于忧患胜利者的惊悚据说,殷纣王是自焚而死的。据说而已,并无证据[1]没人知道他当时怎么想,也没人解释周武王为什么能在一片火海和焦土中找到纣王的尸身,并把他的脑袋割下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6:百家争鸣
- 易中天中华史:百家争鸣当孔夫子对学生宣讲自己的主张时,当然想不到这将开启一个思想文化的黄金时代。第一章 这世界有救吗孔子感慨万千地说:天下如果太平,我又何必东奔西走?天子剑庄子一身剑客装束,大步流星走到了王的面前。赵王按剑以待。王问:先生求见,打算用什么来教导寡人?庄子说:剑。王问:先生之剑如何?庄
- 最新章:第22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八:汉武的帝国
- 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作者:易中天内容推荐《易中天中华史:汉武的帝国 他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他礼遇知识分子,用法律震慑豪强,厌恶贵族,偏爱草根 他定下的官吏制度沿用上千年,皇权达到巅峰 他的军队攻无不克,匈奴人丢盔弃甲逃亡大漠 他的政府制霸西域诸国,丝绸之路畅通无阻 他最开放,也极霸道 他说,犯我
- 最新章:第24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