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胡烽火录》第268章


在他走后的数个月里,汉国的臣民发疯一样的修建自己的堡寨。他们明白一场规模巨大的国战即将开始,这是一场不死不休的战斗,拼搏到最后,只有一方倒下才算胜利。为了不让自己倒下,他们将自己的屋堡建的又厚又高,这场疯狂建堡的活动,倒使得滑轮、起重机这些设备迅速普及。
“战争,比十所大学更容易推动生产力的发展,”第二天,高翼看着连夜赶来汇报的五相,感触万千地说:“圣贤之言,诚不欺我。”
“圣贤?哪位圣贤?”这里面就陈婴读的圣贤书比较多,他还不了解高翼那喜欢胡言乱语的毛病,所以讶然的问。
高翼避而不答,他拿起那份建设报告,兴致勃勃地说:“如今各地都以屋堡为生活中心,早晨出堡劳作,夜晚回堡安歇。我有意推广这种‘屋堡行政’。”
“怎讲?”黄朝宗问。
“就是把屋堡全部升格为城。一城为一邦,以城邦制管理百姓。一郡设数城,城中准许居住农民、匠师、士兵、行政官及其家眷,而各城交易则在城下町进行。百姓平常围绕着城市生活,一旦遇到入侵,则退后城内,居城而守。
城外,我们禁止闲杂人员建房居住,若有违反规定者,则房屋推平,人判为奴隶,以劳作赎罪。这样,我不不许通过特别的通知,就能做到坚壁清野。
还有,城市居住人口过多,怎么办?那就再建一个卫城。卫城建好后再分流人员,我们用连续的城堡构成‘石头长城’,让燕军来了,什么也得不到!
行政么,各城设立城守,主管军事;设立司法官司法警,主管治安;设立城主,主管民政。实行封建包税制,由城主负责经营城市。城市税收的十分之二归城主,士兵薪水由兵部核发,司法官司法警薪水由刑部核发。税收官,市政官由城主负责发薪,城市经营得好则税收高,税收高则城主及其属员收入高。
弹劾,弹劾体系也要搞好,我们承续西汉体制,各地由乡老组成议政监察体系,但也要改变一下,比如:乡老也有人数限制。每百户准许选则一位乡老代表民意。人口有两百户的城堡准许选两位乡老,以此类推。
此外,乡老也非固定不变,每五年由百姓来次推举,凡无从军经历、无文化者不能参加推举。也就是说,只有退役军人与退职官员才有资格参选。而不足百户者,准予合推一位长者。这样一来,城堡中年龄最大的人会自动当选乡老——不管其是否识字。“
晋代是中国最黑暗的时代,后人很难想象这时代汉人所经历的苦难与折磨,但晋代也是中国最接近世界先进政体的时代。在这个时代,中国跨上了城邦文化的边缘——坞堡政体。同时,中国也开始了重返封建制的尝试。
可惜,紧接而来的、一浪接一浪的“民族大融合浪潮”,让中国许多好传统完全丧失,而得到中国传承的倭国,却在一个荒凉的岛上,从结绳记事开始,一点一点接近文明。而其后,承继了残存魏晋文化的隋唐文明,却开出了民族最璀璨的花朵。
现在,高翼所做的一切,就是把中华文明重新拉回正确传统的怀抱。
他能完成这一切吗?
没有人知道?
“现在我们谈一谈备战吧,”金道麟耐不住了,他打断了高翼关于政体的探讨:“据闻,燕国打算集结60万大军西征,我们该如何应付?”
第三卷 荒诞时代 第174章
“60万……”高翼苦涩地咀嚼着这几个字。
金道麟不满地看了高翼一眼,晃着脑袋,悠悠地说:“其实,我汉国百姓何止40万?如今大难临头,殿下何必迂腐?”
众人齐齐颔首称是。高翼沉吟不决。
金道麟说的是:汉国尚有数十万的雇员,以及近十万奴隶。这些都是汉国潜在的战争能力。他劝高翼在危难当头时,不要拘泥于固守律法。
汉国劳动力缺乏,尤其是这一年,为了筑路筑城,汉国从南方雇佣了大量的劳力,而北方各游牧部族贪图丰厚的薪水,或由部族酋长组织,或由牧民自己出面,接受汉国承包商的雇佣,投入到建筑大军中。
这些雇工在领取到汉国薪水的同时,亲身感受到汉国百姓收获的富足,并且体会到汉国简单高效的官吏体系,对国民不遗余力的护短与纵容。
汉国对自己国民的优裕待遇缘于体制的必然。因为在封建体制下,领主的对领民采取庇护制;而在奴隶制下,领民只是猪狗,压榨宰杀随意,无须照顾。
中国不封建有近千年了,百姓已不知道用“封建”思维来考虑事情,现在,他们骤然接触到这种古老的“先进制度”,顿时感受到受庇护的乐趣,于是,雇工中掀起申请入籍的巨大浪潮,他们希望也能享受“国民待遇”,“领民资格”。
此前,高翼一直执着于坚守严明的规则,他为汉国制定了严格的入籍手续,包括识汉字,懂汉律,知汉议,以及纳税几年等等。他不希望为后人创下一个不受规则的先例,所以,汉国在册国民人数,增长极其缓慢。
而金道麟所表达的意思是,危难当头,事急从权,否则,国亡了,规则也将不存,何必继续固执。
高翼也不是偏执的人,他需要一个既不违反入籍规则,又能缓解兵力缺乏的策略,稍稍考虑后,他口气松动了:“我们领内共有多少雇员?”
黄朝宗立刻像变戏法似地掏出一个厚厚的卷宗,快速翻动着,从它的熟练程度上看,对这件事他早有预谋。
“连续两年纳税的雇员,年底到了入籍标准,这部分人有3万7112人,其中七成为青壮男子,三成是年轻女子——都是坊内的熟练女工。这些人可以算作提前入籍,国势危难,我们不能在年底举行入籍宣誓,所以在年中举行。
一年期雇工,我们有12万5632人,这些人大都是青壮。因为从那年起,我们开始接纳邺城妇孺,所以坊内对女工的需求不大。这些人——恩自上出,殿下可以特许他们入籍,名目么,可以算‘恩籍’,酬谢他们为我们筑路修城挖矿。
一年不到的雇工,现有23万人,这个数字比较粗疏,因为雇员工作没满一年,坊主无法确定是否继续雇佣,所有有些房主并未给他们登记。这些人最好,他们不是坊内的熟练工,许多只是干体力活,收纳他们对房主没有印象。
我建议,对于没满一年期的雇工,授予‘军籍’,准许他们以参军年限抵偿纳税年限,一旦受训合格,服务两年,便直接获得国籍……“
高翼一个激灵,禁不住对古人的智慧啧啧赞赏,这不是美国人的做法吗?参军给国籍,退役才开始学美国话……哈哈,这样一来,瞬息之间就可凑出10万大军,还不影响当地生产。
“发文告,按你说的办,”高翼一摆手,面向金道麟继续说:“立刻开始征兵训练,我要在冬季之前得到10万大军。我希望,在明年春季,他们虽不能上阵,但至少可以守城。”
“筑路的都是青壮,”金道麟建议说:“我们至少可以凑出15万大军,何必这么小气呢?他们训练不足,燕军的训练就足么?我们至少有一套完整的预备役整训制度,可燕国不会有。
他们有60万大军,虽然只是群会拿刀的农夫,但我们用训练不足的10万迎战,殿下,再征点吧。我们征足20万军队——汉国的仓廪充实,够养活20万军队了。“
“筑路民夫还有用,”高翼冷笑着说:“我打算在滹沱河入海口修筑一座棱堡,名为天津堡。另外,在鲍丘水入海口也修一座棱堡,名为天宁堡……”
金道麟不理解:“鲍丘水直通蓟京,恐怕燕人不会让我们修……滹沱河入海口?那可是一片沼泽,夏季无法出入,冬季结冻后才可以走动,却正利于燕军骑兵攻击,似乎意义不大。警戒么?我们也似乎没必要警戒那两个入海口。”
高翼默然不语,金道麟看到高翼神态冷峻,不敢再说下去,只好问:“殿下需要何时完工?”
“派出最熟练的工人,用最好的材料,在冬季前完工——燕国正忙着迁都,称帝,他们没心思管那些海滨小事,乘他们没注意,你立即筑完两座城堡,我要在燕国留两扇小门,我任意出入的小门。”
“好,我每地发两万民夫,争取30天内完工。”
“30天,要不了,我要住的城堡墙不高,3米左右,不过,墙体呈波浪形,让堡墙拐来拐去,像摊开的八爪鱼。墙不高但要厚。围起来的地方可以不太大,但每年都给它添上几只脚,逐渐向外?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