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慎参与的是立法工作,这项工作保密性颇强,日常都是深入简出的,外人不知端地,无从揣度。而李兆先早在数月之前,就已经东渡倭国,这就给人留下联想的余地了。
“非也,非也,翁兄此言差矣。”赵远志一口喝干杯中奶茶,将杯子推回柜台,打了个手势,示意厨子再来一杯,待续杯完成后,这才心满意足的笑了笑。
“小弟从未见过侯爷,那位大人气度究竟如何,也是无从得知,不过,据小弟所知,包括李公子在内,倭国的一干人,将来可都是要大用的。”
“此话怎讲?”
赵远志美美的喝了口奶茶,悠然问道:“诸位可知,李公子等人赴倭所为何事?”
“听说是倭国君臣前番来朝,其意甚诚,远不似从前般桀骜,于是,龙颜大悦,许之结为父子之邦,特遣一干学子赴倭,支援倭国建设……总之,众说纷纭,颇让人有些无所适从的感觉。”
在这个时代,会关心海外事的士子甚少,纵有,也多半在江南,又或是身在朝堂的。对赵远志的这个问题,众人也只能以民间传闻作准了。
对于这项决策,多数人都觉得无所谓,比起从前的回赐制度,这次不过是出了些人手,遣了些商人,看起来不算什么。当然,也有不少自认有识之士者,觉得将天津经验复制到倭国,有养虎为患之忧。
“呵呵,不懂经济学,就不知道其中博大精深之处……”赵远志冷冷一笑,笑容中带了一丝讥嘲之意。“表面上看,侯爷随意在天津、旅顺建了些工坊,造了些船,又招募了些人,然后天津就繁荣起来了。”
“可实际上,自正德元年开始,侯爷就已经开始布局了。有了军器司的积累,才有辽东的兴旺,没有辽东的钢铁供应,天津又怎么可能那般一帆风顺?有了书院的人才,天津才有那些干吏,政是善政,可若用的是大明原先那些官吏,天津还不是一样的乌烟瘴气?”
“所以说,那些自以为很懂的人,其实都是半吊子,工业也好,经济、文化也好,都是成了体系之后,才能平稳前进的。似倭国那般,不划分基础工业,不研究经济规律,也没有技术、人才的积累沉淀,只是丢几个工坊下去,然后就全面推行纸币……总有一天会吃到苦头的。”
他这番理论,李兆先当日也曾对李东阳说过,当场就将曾经的首辅给震住了,有多高深,自是不言而喻,这时几个士子也是被震得七晕八素的,好半天才回过神来。
“理论是不差了,可是,以如今大明的实力,对付一个小小的倭国,又何须这般曲折啊?”
“唉,我刚刚不是说了吗?经济学是很深奥的,侯爷留下的教材只能算是启蒙的,离精髓还远着呢。大明现在发展的这么快,相应的规制也必须得跟上,经济学是重中之重,倭国就是最好的试验点。”
他一脸憧憬的说道:“今后,朝堂上的布局不会发生什么变化,六部都还在,不过,各部的具体职责,和从前就大为不同了。你们看着吧,不出五年,户部就是那些赴倭学子的天下了。”
!@#
''
' '
第801章 做太监的压力好大
huaixiu第801章做太监的压力好大
一进到龙凤店,谢宏正好听到了这一番谈论。
龙凤店特殊的环境,加上这样的话题,着实勾起了他的回忆,前世上大学的时候,他也经常会在快餐店,跟几个死党高谈阔论,指点江山,心中满怀的,未尝不是对自身前途的憧憬,以及让国家变得更好的热情。
“谢兄弟,这件事应该是机密吧,这样在大庭广众之下就……要是给倭人探知了,岂不是糟糕?”谢宏不怎么在意,反而露出了缅怀的神情,胖子看在眼里,却是甚觉担忧。
胖子现在依然是东厂提督,而随着朝政的变革,厂卫也在与时俱进。
首先就是重心的偏移,锦衣卫原本就有收集军事情报的职能,在对安南、对北虏的战争中,都曾大显身手过,现在根据国策的变化,锦衣卫正在努力的转型之中,和后世的军情局越来越相似。
而东厂则开始返璞归真,回复本来的面目。东厂的设立始于永乐十八年,成祖的目的,到底是担心锦衣卫势大难控,还是担心其为文官所渗透,后人已不得而知,但总而言之,东厂就是为了制衡锦衣卫而设立的。
初设时,东厂的侦缉范围虽广,不过他们只有监视、抓人的权力,抓到的犯人须得交给北镇抚司审讯。在谢宏看来,永乐年间的东厂跟后世的联邦调查局很像,都是直接受最高领袖指挥,同样是什么都可以插一手,同样只针对案件。
一边慨叹着古人智慧之高,谢宏一边将东厂的旧制翻了出来,略加完善后,重新推行开来。所以,谷胖子需要管的事儿比从前要多了不少,这也让他有些神经质。
大明跟倭国,才刚刚恢复交流,依照常理,大明是不大可能有倭国细作的,事出突然,后者根本也来不及布置。而且倭人与明人的外貌虽是大体相似,可细节上却有很多不同,倭人想遣细作入中原,也是很显眼的。至于投倭的汉奸……
想想大明海商在倭国的待遇就知道了,有那种念头的人应该少之又少才对。
不过,若是倭国有深谋远虑之人的话,想布置谍报网还是很有机会的。如今,京城的风月场所中,充斥的都是倭女,很难说这些人当中有没有奸细,本着小心无大错的原则,谷大用提出了顾虑。
在酒楼能说的,在青楼一样能说,这几个士子都是才来京城不久的,拾人牙慧就能一语道破谢宏的对倭攻略,那倭人想探知这项计划,岂不是很容易?
“经济学只要学了个基础,再是个愿意思考的人,很容易就能窥破其中的道理,这一点都不复杂,何况还有书院的知事会加以提点呢?不过没关系,日前马兄传信回来,说倭国进展顺利,除了大阪特区之外,已经开设了六处口岸,有此意向的大名更是不计其数……”
拍拍胖子的肩膀,谢宏深有感触的说道:“倭人已经得到了甜头,那么在短期内,他们就肯定不会考虑长远了,毕竟眼前的利益是实实在在的。你要知道,从无到有建设起一个工业体系到底有多难,不说其他,单是冶炼,就是他们难以跨越的难关。”
他晒然一笑,神情中尽是讥嘲:“没有足够的钢铁,想建立工业体系,只不过是痴人说梦罢了。也许有人会看出经济体系的问题,但是在倭国,有这等见识的人,身份肯定低不了,看到国家危机的同时,他定然也能看到自己可以在其中获得的利益……”
“一样的道理,谷老哥,想想那些士大夫是怎么做的?你,难道还不明白吗?”谢宏最后一句提示,对胖子来说,有如醍醐灌顶,他一下经醒悟了过来。
“难怪万岁爷前阵子总在念叨阴谋阳谋的,让人看着坑,却只能眼睁睁的往里面跳,这就是阳谋啊!厉害,太厉害了。”
“不过是仿人故智罢了,算不得什么,咱们还是快点去见皇上吧。”取出怀表看了一眼,谢宏皱了皱眉头,“这个时候……皇上不会又在厨房吧?”
“肯定是了,万岁爷说开店要低调,不能让人看破了行藏,所以一般都是在后厨,只有在生意火爆的时候,才会去楼上,说什么要欣赏成果。”谷大用苦着张胖脸,像是个大号的苦瓜,他感觉自己跟正德的代沟是越来越深了。
一个破饭店,生意再火爆,还能有大朝会时,太和殿前面的人多?比那个场面壮观?咋就那么有成就感呢?胖子实在理解不了,因此非常郁闷。
龙凤店的布局就很有现代感,到了后厨,这种感觉就更强烈了,这次不是因为布局,而是因为某项设备,没错,就是后世夏天最常见的那种设备……
三片桨叶转得飞快,给人以浑然一体的错觉,不过,‘呼呼’吹着的风将厨房的烟吹得乱飘,让人的视野变得清晰了不少,同时也在提醒着观者,这桨叶是在飞速转动着的,嗯,这玩意就是电风扇。
“大哥,你来的正好,我跟你说,这铁板烧真是很受欢迎呢,一大清早就卖出几十份了,等到了中午,几百上千份也是有的,好,太好了,大哥你说,这东西我是不是应该注册个专利啊?”厨房很闷热,可正德还是那么精神,当然,那边电风扇主要是对着他吹的。
“专利还是算了吧,这玩意根本就没技术含量啊。”谢宏撇撇嘴,这么简陋的吃法,大明人才不会看在眼里呢。从前之所以没有这东西,主要还是客观条件的限制。
在民间,肉食可是相当奢糜的东西,这时代没有玉米和饲料,猪长的是极慢的,所以屠夫一般也比较牛,范进中举的故事中,范进的老丈人就是屠夫,在范进还是秀才?
小说推荐
- 大明崇祯第一权臣
- 简介:张斌意外魂穿明末,附身一个年轻的县令。不愿做亡国奴的他决心拯救大明。但是,一个县令,要救大明,貌似很难。因为,权力太小,没人鸟。在明末,怎么快速上位,手掌大权呢?根据史料记载,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吹。学圆嘟嘟,学东林党,使劲吹!要想一步登天,先得把自己吹上天。张斌:我一年就能平定东南匪患。皇上:
- 最新章:第846章
- 明朝第一人
- 作者:金誉第一章 穿越到明朝 王扬名,浙江余姚人,家住在龙泉山旁,现在是在校大学生。今天是国庆节的最后一天,所以原本在杭州读书的他放假回到了家中,却在前一天晚上做了个离奇古怪,却又非常真切的梦,这让他困惑不已“状元郎,王某”王扬名努力回忆着梦境,回忆着梦中白衣人所说的话语,希望从中得到些线索。王扬名
- 最新章:第162章
- 明朝第一驸马
- 《明朝第一驸马【1】护送任务朱友亮原本是某特种部队十九连上尉,退伍之后在一家跨国公司担任高级安全顾问。这家名叫天地人禾的集团公司主营农产品,全世界七成以上的粮食交易和生产都有它的份。用当时人的话说,天地人禾控制着全世界人民的米袋子。这次,朱友亮负责一次秘密的护卫任务,把一种公司新研发的小麦种子晕倒位
- 最新章:第291章
- 明朝第一国师
- 《明朝第一国师》作者 鲈州鱼第1章 涅盘嘉靖初“接下来要播报的是国际新闻”电视里,圆润的女声带着一丝莫名的兴奋,随后画面一转,漆黑的夜空中,一道巨龙般的闪电横跨天际,直直劈在了一座高耸的电视塔塔尖上“昨天夜里,一道闪电击中了多伦多电视塔,多伦多电视塔是世界第二高的建筑,始建于”接下来是对那倒霉的高塔
- 最新章:第238章
- 明朝第一公子
- 作者:方景第一卷豪门世家第001章庄公梦蝶前尘往事,南柯一梦。静卧在床榻之上的孩童缓缓睁开眼帘,脑海间兀自昏昏沉沉,苏醒之前的风尘碌碌,似乎至此再无半点干系,顷刻间灰飞湮灭,杳然无踪。突兀的抬起一只手臂,在半空中胡乱挥舞,但即使想尽全力去抓住那如走马观花,飞快逝去的模糊梦境,也根本是徒劳无功,很快,
- 最新章:第393章
- 明朝第一闲妃
- -明朝第一闲妃作者:李羲然局势中原:明正德十五年,武宗于江苏淮安泛舟取乐时落水染病,次年三月武宗朱厚照去世。死后,单传的武宗没有留下子嗣。后宫皇太后和内阁首辅杨廷和决定,由最近支的皇室,朱厚照的堂弟,朱厚熜继承皇位,第二年改年号为嘉靖。嘉靖帝朱厚熜继位之初,发生了明朝最著名的政治事件“大议礼之争”朱
- 最新章:第32章
- 明朝第一道士
- 《明朝第一道士》作者:半蓝第001章 没死明朝,嘉靖年间,江西省广信府贵溪县。一位二十出头,长相干净,身材中等的年轻男人是一脸茫然的坐在停尸板上面,而他眼中看到的一切似真似幻。耷拉着脑袋的他是一言不发,想要从中找到合理的答案。对于自己身上所穿的古代服饰,从开始的特别诧异变成了逐渐的接受。自rì出开始
- 明朝第一道士(半蓝)
- 作者:半蓝 明朝嘉靖年间,一名死于车祸,却拥有高明医术和懂得气象学的魂魄,穿越并附身于没落家庭的死者李文轩身上。打起道士的旗号,既不搞封建迷信,又不当江湖骗子的他,开始了一段结婚生子,治病救人,匡扶社稷,开山立派…最终,他把一个曾经衰弱的家庭发展成为了一个天下间极其富贵而繁盛的大家族。第001章没死
- 最新章:第451章
- 明朝第一国师(鲈州)
- 作者:鲈州鱼小道士?遗腹子?老爹居然还是那个传说中的正德帝?老娘则是刘凤姐?这乐子当真不小。不过这也是命中注定,不然咱怎么会有这么奇葩的名字?朱同寿…且看,天才魔术师,穿越嘉靖朝!既来之,则安之,混迹官场是我所愿,玩转朝堂也不稀奇。考科举只是副业,扮神棍才是主流;忽悠皇帝是咱的特长,左右逢源那是业余
- 最新章:第242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