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篡唐》第602章


反倒是沈光很快在都棱镇打开局面。
他使得一手好剑。折服了都棱镇团头虞排军,两人俨然如兄弟一般。无话不谈。
这虞排军说起来也是有故事的人。
据沈光说,虞排军说的一口流利的洛阳话,和沈光是一见如故。
“公子,我留意了一下,虞排军虽只是个团头,但却饱读诗书。此人应该是行伍出身。而且混的还不错。
只是我不太清楚。他为何会流落到都棱镇,当起排头。有几次我想要套他的话。都被他马上岔开话题。而且,他身边有几个亲信
沈光犹豫了一下,轻声道:“我觉得,似乎也是经历过疆场搏杀的锐士。”
偏僻的岭南,如同江湖一样的都棱镇,一个似乎很有故事的团头。在加上一些锐士”
这个虞排军。似乎真的有些意思。
李言庆想了想,“他可知道你的身份?。
“我只告诉他,是陪公子前来收获。
至于公子的身份嘛我用的还是张家的身份。不过我能感觉的出来。虞排军似乎对张家有些排斥。但又不是完全排斥。反正,他和我很亲热,却好像又有些隔阂
“那他对宣被”。
“他对宣化应该非常了解。”
淀光正色道:“我听人说,这虞排军在宣化还有一个结拜兄弟。也是当地的团头。而且还是在衙门里做事,颇有几分实力。不过我不敢问的太深,以免被他怀疑虞排军?
李言庆沉吟许久。突然问道:“能不能想办法,让他和我见上一面?”
“见面?”
李言庆点头道:“我觉得,这个虞排军应该不是普通人。
从你之前和我说的事情来看,他未必真是对张家排斥,恐怕是对张家辅佐隋杨排斥。
这样吧。你再和他勾连一下,探探他的口风。
先不要和他说起我的事情。就说请他吃酒”到时候我就权作偶遇。自然不会引起怀疑。”
沈光不明白,李言庆为什么会对虞排军的事情这么感兴趣。
不过既然李言庆吩咐,他自然不会拒绝。
就这样,沈光继续和虞排军联络,寻找合适的机会。而李言庆,依旧耐心等待着马斗的消息。
眼见除夕就要到来。
这一日。李言庆正准备出去,柳青匆匆忙忙跑来。
他气喘吁吁的说:“公子,刚才沈大哥让人带话回来,他中午和虞排军在酒楼饮酒,让我给你告个假
这话一出口。李言庆顿时明白过来。
这是沈光觉得机会来了,让李言庆自己决定,是否过去和虞排军见面。
虽说沈光没有说是在哪一个酒楼,可都棱镇就这么大,能被称之为酒楼的,也就那么一家。
李言庆想了想,立刻就拿定了主意。
“既然如此,那咱们也走一趟”柳青。去叫上马掌柜,就说我请他去酒楼吃酒。”
最近事情实在是太多了。
篡唐得了个小奖。要准备出版。所以每天忙着修改稿子。
家里逼着相亲,看见我待在家里就不顺眼,横挑鼻子竖挑眼的,
且再熬过这两日。老新把手头的事情弄好了。一定认真更新。
第廿二章 都棱镇(五)
酒过三巡后,他不无愧疚的说:“公子,非是马某不用心,实在是情况有些复杂。
自十天前,钦、邑各地就下令封山。
我这边消息送不到山里,山里面的消息也传不出来。马某几次尝试派人进山,却都是无功而返情况有点不正常,以我看,如果公子不着急的话,何不耐心等待?这都棱镇虽比不得中原繁华,可要说玩的乐的,一样不少,不比中原差。”
也许,在马斗看来,李言庆就是个纨绔子弟。
他一边说笑着,一边安慰。
言庆蹙了蹙眉头,也没有表示反对。
日当正午,酒楼里变得热闹起来。
马斗还操心着他那铺子。于是告辞离击。既然暂时无法和山里的俚人联系,那就老老实实的做自己的生意。这马斗倒是分得很清楚,虽然有心赚取外快,但并没有忘记了老本行。
李言庆也没有挽留,送走马斗之后,思索着他带来的这些消息。
先是查封,现在又开始封山!
如此频繁的动作,说明麦子仲和宁长真会有大动作。可是,他们的目标又是什么?
“公子,沈大哥到了!,小
柳青走进来,在李言庆耳边低声道了一句。
言庆蓦地抬起头,整了整衣衫,“走。咱们出去!”
他来的早,又是在一个雅间里喝酒,故而外面的情况,是由柳青盯着。沈光既然来了,说明那个虞排军也到了”这次来酒楼吃酒,马斗说穿了就是个龙套。
李言庆真实的目的,还是想要拜会一下虞排军。
因为,李言庆有一种直觉:这个都棱镇的流氓头子,应该不是个普通的角色。
而且他的兄长,是宣化的团头。
据说那个人还在宣化衙门里做事,这手眼自然活络。
能和虞排军搭上关系,想必会有意想不到的好处。即便起不到作用,认识这么一个地头蛇,对李言庆来说,也是一件好事。于是,李言庆做出一副悠闲的模样,和柳青溜溜达达,走出房间。
都棱镇的酒楼,名为南天门。
共分为三层,差不多五六丈高,也是这都棱镇里最高的一座建筑。
都棱镇本身就是作为集市存在,而且还是粤西地区最为重要,也是唯一一处成规模,被官府认可的集市。或许,这里比不得洛阳坊市个更不冉说长安两卓的耸华,都棱镇甚至连荣阳治下的一座小镇都比不得,可毕竟是商业重地,相对而言,也算热闹。
就整个粤西地区而言,李言庆名义上治下的五十四州县,人口不过一二百万人。其中这俚人和夷僚就占居了一半。听上去,这人口似乎也不算少。但在偌大的粤西地区,一百多万人撒进去,根本不起眼。哪怕是邑州治所宣化县,也不过三万人而已。
可是都棱镇,几乎就占居了四分之一的人口。
酒楼三楼,是雅间。
一般的客商,多是在二层用饭。
至于一层,基本上是供给一些脚夫苦力使用,提供的食物也非常简单。
李言庆从三楼下来,一眼就看见沈光和两个魁梧壮汉,正准备在一张食案旁坐下。
两个壮汉,身高约有八尺开外。
在粤西地区身高普遍矮小的人群中,显得鹤立鸡群。
“那穿黑衣者,就是虞排军。”
柳青在李言庆耳边低声提醒。
言庆点点头,装作无意似地扫了一眼,却不由得愣了一下。
虞排军,看上去有些面熟!
他身高八尺,膀阔腰圆。
白净面膛,颌下生就一部美髯,颇有气概。
李言庆觉得,好像在什么地方见过这虞排军,可偏偏想不起来。就在他发愣的时候,沈光看见了他,连忙走上前来,躬身道:“公子,您也来用餐?”
“啊,和马掌柜一起吃酒。”
李言庆醒悟过来,露出一脸灿烂的笑容。
“老沈,请朋友吃酒吗?。
“啊,我先前已经让柳青给公子告假,”
柳青连忙道:“沈大哥,公子刚才和马掌柜说事情,所以”。
正说话时,虞排军却突然走上前来。
“老沈,这位是
他好奇的开口询问,一口道地的洛阳口音,让李言庆颇感亲切。
隋唐时期,南北方的语言,差距很大。北方话,以长安挽里地区为主,形成在当时特有的官话。甚至包括洛阳在内,也受到巨大的影响。可是一过江淮,这语言就变得有些不一样了。南方方言,往往让人听不太明白。如果不是在两晋时期,北方世族南迁,把北方话传入南方,并且加以变化,只怕很难听得明白。
即便如此,李言庆到了岭南后,依旧感觉有些头疼。
不过,他敏锐的捕捉到了虞排军眼中。在刹那间闪过的一抹炽热之色。
可以肯定,真排糊…是为了什么礼数上的周仓,所以才过来寒芳流氓头子讲礼数,的确是有些为难他。虞排军是主动过来,莫非他认得我?
沈光连忙道:“虞大哥。这就是我家公子。”
虞排军眼中那一抹炽热。旋即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是一脸平静。
“张公子不是吴县人吗?可这一口东都口音,却是一点都听不出来啊。”
李言庆心里咯噔一下,连忙道:“哦。我是在洛阳长大,以至于这家乡话反而说的不好。”
“张公子在洛阳发财吗?”
虞排军又问道:“早年间我兄弟也在洛阳呆过,不知张公子住在何处?”
“哦,我住在怀仁坊,”
李言庆顺口回答。
怀仁坊,是天津桥老军户们的住处,要说熟悉,李言庆倒是真的非常熟悉。
“怀仁坊?”
虞排军的眼中,闪过了一抹喜色。
“我知道那边,”
突然,他豪爽笑道:“难得在这都棱镇遇到老乡亲。不如今日由我做东,咱们一醉方休,如何?”
“啊!”
这本来是李言庆准备说的话,没想到被虞排军抢了个先。
李言庆越发肯定,虞排军这样做是另有深意。只是从目前来看。他似乎并没有恶?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