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浮生记》第152章


都如同新的一般。这也不能全怪陈平他们,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制一个造币厂本来就是件困难的事情,更何况这里可没有先进的建筑工具的。能够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有这样的成绩也是值得称赞的了。
不过就从已经修建好的房舍的布局上来看,这里也大概成型了:造币工厂无非材质的选择和坯饼的制作、模具的设计和制作、压印和镀饰。这几道工序。每一个工序都有一个独立的厂房,这样就能保证每一个步骤都能够独立而安全的进行。而此地的所有的长工都是不能走出去的,因为在他们手上掌握了太多重要的秘密,最好是老死与这个洪临镇为止。这些规定是谷永宁所定的,因为按照机密的原则,这些长工已经是拥有的机密的人,他们是个危险的人物,一旦有所泄露都将是万劫不复了。但是那个时候的人倒是没有想到这样的远,只是觉得这样从人性的一面来看,这绝对是一个虐杀,但是站在高度机密的角度上这样做是绝对正确的。在这里,除了陈平以外,谷永宁还见到了叶适和李明复等人。
自从隐娘死后,叶老似乎衰老了许多,他将战舰的指挥权交给了王居安,自己一个人呆在了隐娘的坟头守着他的宝贝的女儿。战争总是无情的总是白发人送黑发人,他每天不过是呆呆的看着那坟头的墓碑成天的以泪洗面。谷永宁在心里最对不起的就是他了,想不到一代文豪却在他的手上变成了这样的模样。真的不知道自己这样做是在推动历史的进步,还是永远的阻隔了历史的发展。所幸的是他的《水心文集》已经成稿了,要不然真的会变成历史的罪人的。
这个陈平也不知道为什么就要了叶适来帮他,而叶老也居然答应了。他的年纪也要50岁了想不到还能这样的有精力在造币的事业中,真的不知道是幸运还是不幸。不过对于叶适来说,要好好的研究经济规律也是他所愿的,虽然在这个时间上似乎有点难过。
思索着,谷永宁他们就进入了个厂房,那里的长工们都在一张宽大的桌上雕刻着些什么。其中有一个人看的甚是眼熟,看他的背影,似乎能猜的出来些什么。
“陈平,”谷永宁冷不叮的大叫一声。吓的所有的人都回过头看。没错,果然是他。
“谷大人,你怎么来了。”陈平突然间发现了他的到来,惊喜的是神色有点惊讶。
“我怎么就不能来,这里可是我的地盘。”谷永宁笑着走了进去,长工们听说这里最大的长官都要这样的惊喜,都停下来了。
谷永宁一边示意他们继续工作,一边就将陈平回到了他自己的书房里。
“大人的意思是要造更多的银币是吗?”陈平在听完了谷永宁的这场来历之后,冷静的回答“我认为不可。这钱可不是说造就造的,没有的兑换怎么能行?”
“我只是想多筹集一些资金而已。”
“将军可知这铜银交易值多少钱?”
谷永宁摇了摇头,这个东西他可是外行。陈平无奈的笑了笑。慢慢的解释道
“当今的铜钱已经没落,销熔十钱,得精铜一两,造作器物,获利五倍,毁一钱则有十余钱之获,小人嗜利十倍,何所顾藉?大人现在世面上的铜钱的价值已经买不到相应的物品了,你要是筹集了更多的资金,无非是让世面上的铜钱更加的贬值。”
这个就是当中的一个结症,收买民间铜器,每两支价三十文。则合每斤支价四百八十文。铜钱一般每贯七百七十文重四斤半至五斤,每斤铜钱约为一百五十四文至一百七十一文,则官方回买一斤铜器的价格(此价格肯定大大小于市场价格)比一斤铜钱的价格要高许多。那么每制造一枚铜钱所花费的是两倍与面值的造价,这样就陷入了一种越造越亏本的旋涡中,其实这也是所有的金属货币共同的问题所在。
文人杨时曾算过一笔帐:“今钱一千重六斤,铜每斤官买其直百钱,又须白金鼠和之乃能成钱,除火耗锉磨损折,须六七斤物料乃得一千。铜自岑水、永兴数千里运至,其脚乘又在百钱之外,薪炭之费、官兵禀给、工匠率分,其支用不赀,细计千四五百钱本方得一千,何利之有?”
更何况这铜钱的购买力是在下降的,很明显市面上的钱不是少了而是太多了。而解决的办法就是将多余的铜钱进行销毁或者转铸铜器。可惜的是这些皇朝的大官却把这些看成是钱荒的原因来加以禁止,破坏和妨碍了市场调节作用的正常发挥,结果使铜钱市场价格低于实际价值的情况长期不能扭转。非但如此,官方在铜钱已经供过于求的情况下还努力铸造新钱,这就造成流、藏、销的推动力更加增强。于是,就出现了官方越是禁止,流、藏、销现象越严重的反常情况。
“大人,现在我们要造银币就是要将世面的铜钱都收回来,让百姓都用银币。我们的银币的货殖不高更有利于流通,更何况我知道大人的下一步就是要建立钱庄。”
“钱庄?”谷永宁尴尬的笑了笑。到这个时候了他才知道人家想的都已经比自己要远许多了,真不知道是进步还是自己在退步。
“只要建立了我们自己的钱庄,那么就可以用纸钞来兑换铜钱,然后再来发行白银。有了钱庄作为担保,银币的数量自然就在大人的控制上了。只要有足够的金银做担保,大人想造多少都可以了。”陈平的眼里闪着一丝明快。
说到了这里,谷永宁的脑袋里渐渐的清晰起来。这个银币的制造是要筹集资金,但是一旦失去了控制,那么对于整个地区的经济是成破坏性的,这钱庄就是将世面上多余的铜钱都回收进来,依次作为本金,再进行发行购买力更强的银币,这样就真的使劣币退出市场了。不免的为陈平的高瞻性肯定。
“这些不是我一个的想法,而是叶老的想法”说道后来他把事实的真相说了出来。
叶适,其实是一个很早就在研究货币流通的大家,在他自己著作中已经很详细的记录了劣币驱逐良币的理论,可是在当时看来是个不可想象的,但是对于谷永宁来讲却是很好的指针。真的很幸运能有这样的人在自己的身边。
16K :http://wwW。。Cn
第二十二节 连环计
北方,炎热的空气里胶着人们欲望的骚动。骚动,惹的风都是烫的让人,让人烦躁。
皇城的贵胄们自然是躲在宫殿里,用着大冬天从辽东运来的冰块降温。这可是个奢侈品,要知道在夏天能用的上冰块的是需要多少的人工来做的。庞大的地窖,里面丝毫没有外面的炎热,但是也透露着冰冷。他们不知道这些都是为一个将要丢掉王位的皇帝在做事情,如果他们知道话,也许就不会这样了。
但是,这些皇族们也不知道一场灾难就要降临了。只是在贪婪的享受着别人的辛苦和血泪换来的一时的痛快。卫王坐在朝堂的龙椅上,听着下面的臣子们的奏章。他表面上看去是在聆听,其实早就在想的是昨夜的风流了。
“下面还有要奏的吗?没有的话,就退朝吧。”卫王开了口说。
下面没有人讲话了。朵斡站了出来。扯着女人样的声音喊。
“退朝!”
这一次是最后的朝堂会议。众大臣纷纷的走出了朝堂,虽然刚刚天亮,但是也抵不住闷热的天气。
“真热啊,快转凉一点吧,变个天也让我们好过一点吧”不知道谁说了这样的一句话,引得众人侧目。他也不过是偷偷的躲了一边去。都不感再说了。
是改变天了。胡沙虎看了看天,预感着时候已经到了。
宣华门。
“老哥,这么热的天怎么受的了啊,咱们到里面坐一下吧。”、
“不了,你看外面的胡大人的军队都严严实实的。比我们精神多了。你说这些人是不是脑子不好使啊,都在皇城里了还整顿的更打仗似的。”那个士官显然比较的正规一点,还站在女墙的身后。
“你不说我还真的没有注意呢。”刚才想回去的小兵窜了个脑袋出来,外面,正是皇家东大营,也就是胡沙虎的营在。那里不知什么时候居然还竖起了大旗。一般只有作战的时候才会有这样的做法,可是今天真的有些看不懂。
这个胡沙虎可不是正直的人,在朝廷里他是没有这么好的名声的,抗击蒙古人的时候,他出工不出力,自己倒是保护的好好的,是士大夫所不耻的。在街头巷尾里议论的都是他的恶行,想不到这个时候又要耍什么样的花招。
“甭管了,这些乡巴老什么也不懂,难道不忘记了吗?前些日子还不是这些人闹的。你看这城门外的人都已经不让进来的,是不是蒙古人又要打过来了。”
“什么,蒙古人,不会把,他们不是刚走吗?该死的。”老兵啐了口痰在地上?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