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之范家娘子》第103章


上的亲昵,更是日日比往日更加端方恭谨。常常,让李静觉得沉重窒闷。
至于朱说对李静的心意,他并未再表白过,即使告知李静他要进京赶考时,他既没有明确邀请她同行,也没有哪怕暗示她等待。
二十三岁的时候,朱说或许还残存着少年冲动,加上两人相识的时间,好巧不巧,正是七夕,李静又是在那一晚的花灯会上,于人群熙攘之中,独独被他找到,又在那样的氛围中,对他诉说了压在她心中十几年的心事。即使是突遭变故,身后无可凭依,处境尴尬,前路不定的朱说,在那样的氛围中,也难免动容。
动情容易牵手难,初始,朱说表白时,李静若接受了,两人之间有了哪怕仅仅是语言上的承诺,朱说心中也能有所依凭;可是,李静虽没有拒绝,却也没有接受,给了他一个开放式的答复。
四年下来,李静确实因为他渐渐融入了书院的生活,不论是学问还是修养。但是,李静的身边,一直围绕着一个他觉得挤都挤不进去的圈子,李静虽不奢侈,可是,她并不抵触奢侈,富可敌国的万麒,随手送给李静的一件礼物,都胜过他这四年全部的用度花费;李静虽不轻浮,可是,或许因为作为自小作为男子教养,或许性情使然,她对他身边的人,苏摩西和她的双生哥哥自不用说,万麒、魏纪,还有那个京城来的教授蹴鞠的夫子刘禅,忒也不注意细节。激动时刻,牵手甚至拥抱,做起来从来自然无拘;相较之下,李静对他,却是颇多顾忌,随着相处时日的增加,不仅没有变得亲近,反而到了他面前就屏息静气,虽没有了初始的束手束脚,也如她当初承诺的一般睁开眼睛把他看进了眼里,但是,不管她愤怒也好,开心也好,甚至不满也好,在他面前,总是压抑着不去表达。
朱说想要的,是能够与他共度清苦,相守一生,互相扶持,互相倾心的伴侣;而不是一个分明性格洒脱,却在他面前刻意压抑自己、过惯了富足奢华的生活、习惯了被众人环绕照顾没有多少生活常识的人。
可是,李静是朱说初次动情的对象,抛开李静在她面前刻意的压抑以及她的家世朋友不说,李静的性情、见识,确实也是他最理想的伴侣的对象。
但是,如今的朱说,非但没有时间陪伴李静,更是没有办法给予李静她已经过惯了的生活的十分之一、百分之一;即便他能够金榜高中,大宋官员是按年资发放俸禄的,他每月的俸银,在李静面前,必也少得可怜;加上他还有母亲要奉养,而李静自小没有与家人生活在一起,对长辈少一份顺从敬畏,多几分委屈埋怨,他母亲的身份,在一般人眼中,又不是那么能够端得上台面,朱说别的不怕,就怕受了大半辈子委屈的母亲,跟着他再受委屈;同时,他也舍不得李静为了顾及他母亲而更加委屈她自己。
说是一时怯懦也好,说是心存侥幸的狡猾也好,朱说现在,再没有初时的勇气对李静再一次许下承诺,一方面,怕再一次被拒绝,另一方面,他担心自己终究没有能力给予李静幸福;既没有许下承诺,朱说同时也没有将最初的承诺收回,虽没有开口邀请,却希望李静主动同行,甚至,朱说希望李静在他面前不要那么压抑拘谨,不要为了照顾他的自尊情绪,给他特殊对待,希望李静能够哪怕一次也好,主动明确的表达清楚她对他的心意,就如她对她身边每个人的清楚明白一样。
但是,这一次,朱说终究还是失望了。
李静在听他说完他要赴京赶考之后,沉默了片刻,抬头微笑着祝福了他一路顺风,然后,加深了脸上的微笑,起身,离开了他的房间。
隔天,正好是李静的生理期,她请假回了家。李静在家足足待了七天才到书院,从她融入书院的生活之后,生理期她已经很少请假,请假最多也是在家休息一天,且那之后的沐休日,她定会留在书院读书。
这一次,七天,李静是存了心不想跟朱说话别。
不过,古人的出行准备,显然没有李静想象的那么顺畅迅速,七天之后,她再次回到书院,本以为会落锁的房间,门微微开着,李静推门进去,房间里没人,被褥、纸笔依然还在,锅碗瓢盆也没有打包,李静不知道是该欣喜还是失望。
她自己多少也知道,在这个交通通讯并不发达的时代,此次不清不楚的离别,与两人而言,很有可能就是永诀。
想到这些,李静会心痛,会觉得心间窒闷,但是,真正的离别尚未来临,李静本又不是那种情绪激烈的性情,光凭想象,她并没有产生那种撕心裂肺的感觉,也没有食不下咽、寝不安枕。
李静多多少少有些失落,为她自己的优柔寡断和逃避,更加为她自己每每动情,却不过这种程度。
她本以为自己并不世故,因为,在这个时代,在这种身份和生存环境下,她几乎没有任何强烈的欲\望和梦想;可是,在考虑与朱说共度一生这件事时,她有些悚然的发现自己格外的自私和世故。
她有着太多的不安和惶恐,古代的官吏,忠臣良将,她能想到比干、屈原、魏征、文天祥、岳飞、海瑞;奸臣邪佞,她能想到李斯、宇文化及、杨国忠、安禄山、秦桧、严嵩父子、和坏比唬负跏谴娴娜宋铮芟氲捷嗳纭⒍偈妗⒌胰式堋⒎吨傺汀⒄啪诱?br /> 这些人中,宋朝的,文天祥,岳飞,秦桧,范仲淹,哪一位都没有幸运跟到一个有魄力的明君圣主。
四年的相处观察,李静觉得,耿介的朱说会是文天祥、范仲淹之类的人,文天祥生长在动荡飘零的南宋末年,朱说,就凭着他与那位留下“划粥而食”的传说的范大人相似的清贫执着,加上如今似乎是北宋盛世,他可能建立范仲淹的功业。但是,即便是范仲淹,也不过是性情懦弱的宋朝皇帝与朋党林立的北宋朝廷的牺牲者。
而且,谁能保证朱说就不能成为秦桧呢?
二战时期的三位名人,丘吉尔、罗斯福自幼都是问题儿童,反观希特勒,却是自幼克己复礼,品行端方;
秦桧,说白了,也不过投了当朝懦弱主降的皇帝所好,后世为君者讳,把所有的罪责都放在了他身上。那位,在李静眼里,如他所创立的宋体字一般,必是一个敏锐谨慎,让人看不到自我的人。
不管朱说会顶住诱惑,一直如现在这般耿介刚正,向着范仲淹的放下发展;还是会受不住压力,学会审时度势,根据朝廷和边关的实况,向着秦桧发展,两种方向,李静都不喜(3UWW…提供下载)欢。
当然,还有一种可能,朱说太过耿介,也有可能不是一生郁郁不得志,就是得罪权贵被谗害下狱、充军、甚至杀头。
说到底,李静喜(3UWW…提供下载)欢朱说,喜(3UWW…提供下载)欢的是在书院的朱说,喜(3UWW…提供下载)欢的是四年如一日坚定执着的朱说,却不喜(3UWW…提供下载)欢朱说所向往、所为之努力的那个世界。
她没有朱说的抱负,也不喜官场的倾轧,她一则希望朱说坚持自我;二则又希望朱说仕途顺畅。可是,她却没有准备好站在身为官吏的朱说的身边,甚至,身后。
不过,回到书院的当天,李静发现,她的烦恼,明显多余了,因为,李让、摩西和万麒、魏纪,甚至还有王炎,同时决定进京赶考,她再没有了拒绝逃避的机会。
朋友们都要上京,她只得放下心中诸多的顾虑烦恼,一同偕行。
万麒的告白
李静骑在马上,分明是明丽的春光,微风拂面,鸟儿鸣啼,她的心中,却是难掩酸涩。
从朱说告诉她要赴京赶考,到最终一行人上路同行,期间过去了二十一天,这二十一天里,李静明显刻意地躲着朱说,因为进京日期将近,大家有许多手续、通关文碟要办,还要准备一些介绍信和向京中官员的拜帖之类,入京后的住宿,也要提前写信定下来,凡是住在官家为各地学子统一安排的驿馆的书院学子,都要统一到戚院长还有应天府主簿那里登记造册,等东京发来了住宿安排,才能启程。
虽则朱说一贯的内敛稳重,可是,二十年寒窗苦读,如今眼下就要进京,他心中自然也有些紧张忐忑,虽则每日仍旧读书甚至为了安静心神习字,却是静不下心也抽不出时间来教授绝对不可能奔赴考场的李静。
李静考学究时,本就有些犹豫,可是,毕竟乡试只限州府,且李家的后人,金榜高中,不过是个空名,按律不能入朝为官,即便他日李静女子身份被揭开了,只在应天府里,不及天听,也不算欺君罔上。因此,为了陪同摩西,也为了验证一下自己,她就去了。
如今,入京赶考,虽则取得学究资格都?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