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时行》第466章


可现在发现了尸体……
兀林答撒鲁姆立刻向开封府请求,捉拿凶手。
然则,开封府又要从何处寻找凶手?
开封府尹吴敏,因此遭遇弹劾,被罢免了官职。
而新任开封府尹的人选,更出乎人们意料之外,却是资历平平的秦桧。
一时间,开封上下议论纷纷。
所有人都在猜测这其中的玄机,但有那明白人一眼便看出端倪,赵桓是通过这样一种方法,来平衡朝堂中的力量。秦桧是汪伯彦的人,汪伯彦因故被贬去雷州,可现在……赵桓用这样一种方法,表达出了他内心中对主战派的强烈不满。
凶手何人?
没有人知道……
但赵桓不是傻子,岂能猜不出这其中奥妙?
果然,在秦桧出任开封府尹后的第二天,种师道上疏,恳请告老还乡。
此前他虽卸下了枢密院使的职务,却毕竟是楚国公,还是朝堂大员。此次还乡,也代表着种师道仕途的终结。从此之后,在他有生之年,也很难再返回开封朝堂。
赵桓象征xìng的挽留了一下之后,便同意了种师道的请求。
旋即,赵桓任命耿南仲兼知枢密院事。谁都知道,这耿南仲是个什么东西!这厮骨子里便是个内斗内行,外斗外行的议和派。对自己人心狠手辣,可是对外敌……
耿南仲出任兵部尚书之后,便极力打压李纲当年留下来的人马。
原兵部侍郎司马朴,被他赶出兵部,而今外放燕山府为同知,已远离中枢。除此之外,这厮又还想要把当初前来勤王的义军赶走,甚至连一点表示都不想有。幸亏徐处仁死活不肯松口,加之新任枢密院使姚古,虽然和种师道有些不合,但是在原则问题上,却不肯低头。最终,还是由朝廷出面,安抚了勤王义军返乡。
赵桓用这样一种方式,表达了对主战派的不满。
也许,他本意只是想要平衡一下朝堂上的实力,可结果确是,令得朝堂风云再起。
议和派和主战派之间的明争暗斗,变得越发激烈起来。
从这个角度而言,赵桓的目的,也算是达成了……
萧庆尸体被发现后,又引发起新一轮的争论。
秦桧严令开封府三班衙役,加大追查凶手的力度,同时也加强了对开封府治安的整顿。
一时间,开封府的气氛变得更加凝重。
八月二十五rì,当徽宗赵佶仪仗抵达应天府之后,又使得开封府平添了几分火药味。
太上皇还都了!
赵佶会这么心甘情愿交出权力吗?
赵桓又是否愿意,有人来分享他的权柄?
所有的一切,都变成了未知数。
于是乎,女真使团和朝廷的谈判,也就不再为人所重。
八月二十七rì,大宋与女真正式达成意向,大宋将释放两万余女真俘虏。同时给予其返程的粮草和辎重。枢密院同时下令。命河北兵马严加保护,并着手清剿盗匪。
完颜蒲鲁虎,可谓是心满意足。
也就在宋金两国议和结束的当天晚上。西都洛阳城中一座豪宅里,种师道神sè凝重,徘徊在书房里。
宋金两国的谈判内容。种师道自然非常清楚。
他也知道,一旦大宋军方加入,势必会为劫杀两万女真俘虏造成巨大麻烦。
种师道虽然不再担任枢密院使,更不参与朝堂之争。可是在一些原则问题上,他却不会有半点让步。两万余女真俘虏若返还大金,将会给大宋朝带来怎样的后果?
他心里,也非常清楚。
牙关紧咬,种师道犹豫不决。
良久后,他下定了决心。沉声喝道:“来人!”
屋外走进来一个黑衣男子,一进屋便肃手而立,一言不发。
“你立刻前往真定、中山以及太原。
告诉张所、王禀、王威和黄潜善以及端孺。便告诉他们。为我大宋国祚,请他们务必要设法联系西山和尚洞马扩。并竭尽全力,助马扩行事,可以不惜一切代价!”
“喏!”
黑衣人躬身领命,便要转身离去。
却听种师道又将他唤住:“林韬,你夫妻来我府上,有多久了?”
黑衣人一怔,回过头愕然看着种师道,半晌后说:“小底自环州时追随相公,至今已有十一年又三个月。”
“十一年了!”
种师道轻轻叹口气,“你可怪我此前所为?”
黑衣人犹豫了一下,“二郎本是犯了事的人,得相公关照,方活到今rì。小底与拙荆,已是感激不尽。而今二郎以身殉国,也算死得其所,小底怎敢有半句怨言?”
“怨也好,不怨也罢。
十一年来,你随我出生入死,却得不到半点功名。而今我告老还乡,恐怕再无法帮你。不过我可以为你指一条路……此次你去了河北后,与张所等人说明情况,便不要回来了……你莫急,听我说完。我要你留在真定府肃宁寨,帮助玉小乙。”
黑衣人眉头一蹙,“便是那开封玉蛟龙吗?”
“正是。”
种师道神sè凝重,“玉尹此去河北,少不得要遇到许多麻烦。
你夫妻本就是河北绿林道的好汉,人面也熟,便去帮他一把……老夫相信,你们跟随玉小乙,远比留在这洛阳更好。或许那玉小乙而今不过一个小小的都统制,可他是太子身边的人。留在他身边,或许你夫妇二人,更有用武之地……”
黑衣人想了想,没有回答种师道。
他朝着种师道躬身又是一揖,这才转身,大步走出书房。
看着黑衣人的背影,种师道幽幽一声长叹:“玉小乙,老夫能帮你的,也只这些了!”
+++++++++++++++++++++++++++++++++++++++++++++++++++++
登州,地处胶东半岛,隶属京东东路所辖。
其治下辖蓬莱、黄县、牟平和文登四县,治于蓬莱,是胶东半岛东部一处重要港口。
有宋以来,海事兴旺。
蓬莱在这种情况下,发展也格外迅速。
正是仲秋时节,南来北往的客商更络绎不绝,从海外归来的豪商,携带大量货物抵达蓬莱,也是一年之中,最为热闹的时候。再过一个月,当隆冬到来,海事也将停止。所以,每逢这个时候,蓬莱县喧闹异常,往来的豪商更是多不胜数。
完颜宗望在善应的保护下……或者说,是在善应的看管下,抵达蓬莱县城。
才一安顿好了住处,善应便派人出去联络。
完颜宗望则在客房里洗了个澡,让那通译在一旁为他念书。
如今他看的,是一部《三国志》,那通译yīn阳顿挫,念得颇有滋味,完颜宗望也听得入神。
正听得jīng彩处,忽听房门被人敲响。
完颜宗望眉头一蹙,示意那通译停下来,走到房门口沉声问道:“谁?”
“郎君,是我。”
完颜宗望听得出,是善应的声音。
于是便打开房门,刚要开口,便见善应闪身闯进来,摆手示意那通译离开。
“国师,这是怎地?”
善应脸sèyīn沉,轻声道:“郎君,事情有变。”
第326章 登州(三)
萧庆的确是个人才!
自宋金海上之盟签订后,他便着手打造一条海上通路,通过海商在大宋治下建立起一个稳定的商业通路,并形成了一个涵盖海陆的情报网。也正是这样一个情报网,不但可以充盈金国国库,更让萧庆能够准确的把握住大宋治下的一举一动。
在得到完颜吴乞买的旨意后,萧庆便安排好了自蓬莱出海的通路。
每年这个时候,是蓬莱海事最为繁荣的季节。大量的海船进出,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萧庆准备通过海船,把完颜宗望送往上京。
所有的一切都已经准备妥当,却不成想,到最后却出了差池。
完颜宗望眉头一蹙,“发生何事?”
善应苦笑一声道:“方与那些个奴才联络上,才得知三天前,市舶司下令,禁止船只出航。咱们的船只,全都被扣押在码头,短时间内,恐怕是无法离开蓬莱。”
“为什么?”
完颜宗望忍不住问道。
善应道:“那些奴才倒是打听到一些风声,好像是说登州知府那边丢了什么重要的物品,为防止物品从海上出去,所以封锁码头,严加盘查,据说是所有船只,要挨个盘查。只有检查之后,才准出航……咱家的船舶,抵达较晚,故而要排后。
奴才们已经去疏通关系,但最早也要在十天后才能够离开。”
“十天?”
完颜宗望心里一颤,顿时有一种不好的预感。
莫非,这是针对我的行动?
似乎不太可能!
萧相公这次安排极为缜密,所有的计划,便是我自己,也是在最后才知晓。
除非……
除非萧相公的计划。从最初便被人看破。否则怎会这般巧合?
“国师,不若我们改走陆路?”
善应道:“只怕不太容易……若由陆路返回上京,必经河北路。郎君可能不知道。河北路而今,已经乱成一团麻。那南人发出悬赏,令河北路各方豪强蠢蠢yù动。
走陆路。着实危险,而且会耽搁时rì。
海路虽然麻烦,确是?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