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奈三国》第821章


慈嗣竦母旱>椭亓恕?br /> 汉代,对违反《酎金律》规定的,要给予程度不同的处罚,包括经济制裁和刑罚。汉武帝元鼎五年(公元前112年),因诸侯所献酎金成色不好,重量也不足,结果,汉武帝命令“王削县,侯免国”,被夺爵者达一百零六人。
三国小贴士 汉代的财政官
更新时间:2008…6…26 0:48:28 本章字数:535
汉初,负责全国财政的主管官仍叫治粟内史。景帝时改为大农令,武帝太初时改为大司农。王莽时改为羲和(后改为纳言),东汉时仍称大司农。一切财政税收事项,都由大司农汇总。年终造册报皇帝。大司农之下,又分设若干职事官,分管收入、储存、调度等工作。汉代在地方设太守总管一切,下有专管财政的丞,县有县令(长),管一县之事。县下设乡,乡有啬夫,他要了解全乡民户的贫富、丁壮的多少,土地的肥瘠和占有状况,然后按户等差、劳力强弱,评定各户应负担的赋役。史载“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皆主知民善恶,为役先后,知民贫富,为赋多少,平其差品。”至于乡佐,属乡的员吏,其职责则是具体办理赋税征收事务。
汉代还规定:凡郡县出盐多者设盐官,主盐税;出铁多者,置铁官,主鼓铸;有工多者置工官,主工税物;有水池及鱼利多的地方置水官,主收渔税。所在诸县,均设置官吏办理有关事项。可见,盐官、铁官、工官、水官皆置于郡县,主要职责是负责对盐铁、手工、水产等项进行管理和征税。设官置署的原则是随事置吏,即根据需要设置机构。
汉代少府,其职责同秦代相同,在税政方面,主要是掌管对山林、园囿、江湖,以及大海等出产物的征税,这些收入专供皇室及封君生活之用。
三国小贴士 汉代的寺庙:普彤寺
更新时间:2008…6…26 0:48:28 本章字数:160
西汉初置县,因西周“八士”之一“南宫适”曾隐居此地,取名南宫县,至今已有2000多年历史,现为南宫市。普彤寺、普彤塔始建于东汉永平十年(公元67年)。坐落于翼洲,即现代的河北省石家庄两百里的南宫市。普彤寺是河北乃至全国最早的寺庙,它比号称“中国第一寺”的洛阳白马寺的建寺时间还早一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三国小贴士 东汉党人魁首:杜密
更新时间:2008…6…26 0:48:29 本章字数:1034
苟利国家生死已,岂因福祸趋避之”,东汉党人并不矫情,他们将生死置之度外,用生命而非笔墨去诠释道义!面对杀身之祸,党人所表现出的坦然赴死的气节与风范,绝非常人所能为。东汉党人的代表人物李膺和杜密皆因舍生取义而名垂青史。
杜密,字周甫,颍川阳城人也。为人厚道,少有厉俗志。
杜密少时就显露出了特有的才华,怀有改革时弊的雄心壮志。成年后,因才华出众,杜密受到朝廷重用,被派到河北北部任代郡太守。随后,杜密又几经升迁,先后任山东泰山太守、北海相、尚书令、河南尹、太仆等官职,最终位及人臣,相当于现在的省部级官员,成为权高位重的封疆大吏。
杜密为官一向清正廉洁,执法严明,且知人善任。在“刑不上大夫”的封建社会,“官官相护”之风盛行于官场,官家子弟违法犯罪后由于无人愿意去得罪,往往逍 遥法外。杜密却从不徇私情,对官家子弟有为奸做恶行为者,“皆加收捕”,与庶民百姓一视同人,严厉查办。在担任泰山太守、北海相时,杜密就以捕治作恶多端 的仕官子弟而闻名全国。
对于人才,杜密又是一位慧眼识得千里马的“伯乐”。北海高密(今山东高密)人郑玄,虽然家境十分贫寒,却勤奋好学,很快就在经学上有了一定造诣。然而成年后,郑玄不得不为生计奔忙,18岁时弃学出仕,充任乡里主管收税、徭役等事务的小官,其间始终刻苦攻读不辍。
郑玄21岁时,杜密任北海相途经高密,发现郑玄一直在孜孜不倦地诵经求学,其虔诚认真的精神,让杜密极为赞赏。杜密认定郑玄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即召署郡职,遂遣就学”,为郑玄提供了学习深造的机会,使他能够专心致志地学习。
在杜密的大力扶持下,郑玄结束了乡吏生涯,踌躇满志地踏上了游学之路,足迹遍及山东、河南、河北等地,还就学于名儒马融多年。郑玄学成返回故乡时,马融对 弟子们说:“我的学问都随着郑玄东去了。”至40岁,郑玄以“博极群书,精历数图纬之言,兼精算术”而闻名遐迩,“山东(太行山以东)学人无有出其右 者”,成百上千的人投其门下,拜他为师。郑玄对经学的研究兼收并蓄,博大精深,著作等身,“凡百余万言”,学者无不叹服,称其为“经神”,其学说被称为 “郑学”,郑玄成为著名的经学大师。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群众的眼睛是雪亮的,一身正气、心系天下黎民苍生的杜密被人们口碑传诵,时人称誉其为“天下良辅杜周甫”。
三国小贴士 诸葛亮的八卦衣
更新时间:2008…6…26 0:48:30 本章字数:920
在戏剧和图面中,诸葛亮都是身披八卦衣,运筹帷幄,决胜千里的姿态。据民间传说诸葛亮的八卦衣是他勤奋好学,师母所赏赐。
诸葛亮少年时代,从学于水镜先生司马徽,诸葛亮学习刻苦,勤于用脑,不但司马德操赏识,连司马的妻子对他也很器重,都喜欢这个勤奋好学,善于用脑子的少 年。那时,还没有钟表,记时用日晷,遇到阴雨天没有太阳。时间就不好掌握了。为了记时,司马徽训练公鸡按时鸣叫,办法就是定时喂食。诸葛亮天资聪颖,司马 先生讲的东西,他一听便会,不解求知饥渴。为了学到更多的东西,他想让先生把讲课的时间延长一些,但先生总是以鸡鸣叫为准,于是诸葛亮想:若把公鸡呜叫的 时间延长,先生讲课的时间也就延长了。于是他上学时就带些粮食装在口袋里,估计鸡快叫的时候,就喂它一点粮食,鸡一吃饱就不叫了。
过了一些时 候,司马先生感到奇怪,为什么鸡不按时叫了呢?经过细心观察,发现诸葛亮在鸡快叫时给鸡喂食。司马先生在上课时,就问学生,鸡为什么不按时叫鸣?其他学生 都摸不着头脑。诸葛亮心里明白,可他是个诚实的人,就如实地把鸡快叫的时候喂食来延长老师授课时间的事如实报告了司马先生。司马先生很生气,当场就把他的 书烧了,不让他继续读书了。诸葛亮求学心切,不能读书怎么得了,可又不能硬来,便去求司马夫人。司马夫听了请葛亮喂鸡求学遭罚之事深表同情,就向司马先生 说情。司马先生说:“小小年纪。不在功课上用功夫,倒使心术欺蒙老师。这是心术不正,此人不可大就。”司马夫人反复替诸葛亮说情,说他小小年纪,虽使了点 心眼,但总是为了多学点东西,并没有他图。司马先生听后觉得有理,便同意诸葛亮继续读书。
司马先生盛怒之下烧了诸葛亮的书,后经夫人劝解,又 同意诸葛亮来继续读书。可没有书怎么读呢?夫人对司马先生说:“你有一千年神龟背壳,传说披在身上,能使人上知千年往事,下晓五百年未来。不妨让诸葛亮一 试。如果灵验,要书作甚?”司马先生想到把书已烧了,也只好按夫人说的办。
诸葛亮将师母送的神龟背壳往身上一披,即成了他的终身服饰——八卦衣,昔日所学,历历在目,先生未讲之道,也能明白几分。
三国小贴士 盐铁官营均输平准
更新时间:2008…6…26 0:48:30 本章字数:652
汉初,盐铁为私人经营,国家仅设官收税而已,特别是文帝时,对盐铁经营采取放任政策。汉武帝采纳大商人孔仅和东郭咸阳的建议,决定把私人垄断的冶铁、煮盐、酿酒等重要工商部门收归国家垄断经营,在全国产盐铁的地方设立盐铁专卖署,并任命当地的大盐铁商为盐、铁官,管理煮盐、制造铁器和买卖盐铁等事务。不产铁的地方设小铁官,以熔化废铁作农具或用具。盐铁官营后,严禁私人铸铁和煮盐。自从盐铁官营后,汉政府大大增加了收入。但是管理盐铁的官吏多为盐铁商人,经营不善,往往产品质量低,价格昂贵,贫民购买不起。
汉武帝死后第六年,即公元前81年,郡国所举的贤良文学,曾议罢盐铁官营事。会议的结果,取消了酒的专卖和关内铁官,对官营政策作了很大的调整。
汉武帝在实行盐铁官营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