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绪中华》第581章


笳街螅拦>〈S诮窨蠢矗淙灰殉晌魅罩苹ǎ釉抖Hㄊ飞瞎壑蛉杂衅渲匾芬庖澹蝗菁右院鍪印?br /> “中国舰队”的成立,与英国在远东殖民势力的扩张有关,亦与其在远东之国际贸易不可分,故知此一海上的武力,实为维护英国的殖民统治,商业利益,以及航运安全而设立,也是执行英国外交政策的一项工具。
“中国舰队”的活动范围相当广泛,南起新加坡及马来西亚半岛,北抵海参威及白令海峡,东至日本的长崎及韩国的仁川,西至中国沿海各大口岸。但论其商业及外交利益,实以中国为中心,因为英国在华的通商口岸最多,商业利益最大,外交特权最广(不平等条约),战略地位最高。兼以其兵船可以纵棋于沿江沿海各口岸,自由进出,畅行无阻而无户庭之限,更使英国在中国居于重要地位,对于中国的政治、经济、外交、军事产生大的影响。
“中国舰队”由于活动的范围过广,自1875年之后,曾经分为“南方支队”(South Division)及“北方支队”(North Division)二个部分。但此一分工,并未影响其人事的布局,而仍由舰队司令负责指挥,其司令一职例由副提督出任,但亦有为准提督所兼代者,由于远东地位的重要,曾有数字“中国舰队”司令,如凯古柏(Cooper Key)、哈密敦(Vice…Adm。 V。 Hamilton)、欧威尔(George, O。 Willes)等晋升为英国海军部长。又“中国舰队”司令除军事外,有时亦兼负外交事务,如1854年“中国舰队”司令施泰麟(Vice…Adm。 James Stirling)曾经率队前往日本,继美国舰队司令裴理(Commodore Perry)之后,与日本订约,并取得同样利益。1882年“中国舰队”司令欧威尔亦曾率舰前往朝鲜,签订英韩条约,取得通商的权利。
“中国舰队”在中国的活动最为频繁,对于中国海军之发展以及之建设最为关注,经常有详细之报告于其政府,从其海部所藏之“例行报告”(General Letter)中,即可发现大量此方面的资料。以其内容复杂,限于篇幅,拟于其后再以专文讨论,此处从略。不过,一般而论,其对中国海军的态度尚称友善,尤其在琅威埋出任北洋舰队总查时期,更是如此。由于英国对华的政策仅在谋求商业的利益,而无领土的野心,此点与日本及俄国大为不同,故其海军在华活动的目的,亦以护商保侨为侨为主要的目的。
在“中国舰队”中与中国海军相关之人士除琅威理(W。 M。 Lang)之外,其它尚有一人值得一提,是即为阿斯本(Sherard Osborn),阿斯本原为“中国舰队”中 “Furious”兵舰之舰长。1858年,英法联军时曾载英使额尔金及译员李泰国(H。 N。 Lay)北上,攻陷大沽口。1862年,中国为了向英国购买兵舰,特命时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在英休假的李泰国代办,李泰国因与阿斯本有旧,而聘之为“中英舰队”(The Anglo…Chinese Fleet)的轮船统领,率舰回华。不意,以指挥权问题发生冲突,阿斯本愤而辞职,引起一场轩然大波,而购舰之事亦归于失败。'27'
附注
'1'Grace Fox, “British Admirals &; Chinese pirates”, 1940 London pp2…4 10…17
'2'Gerald S。 Graham。 “The China Station – War and Diplomacy” (1830…1860) 1978。 Oxford pp267…268。
'3'Ibid, p。241。
'4'根据英海军部于1844年7月25日发给Rear…Admiral Sir Thomas Cochrane的训令: “East India Station, Limits from 25 July 1844: On the North by the shores of Asia, on the west by Africa, north of the Equator。 Thence along the Equator to 66°;E。 Longitude, thence by 66°;E。 Longitude to Latitude 10°;S。, thence by Latitude 10°;S。 to Longitude 75°;E。, Thence by Longitude 75°;E。 to the Antarctic Circle。 On the East by 170°;W。 Longitude, on the south by the Antarctic Circle, Adm 1/5543 ; Adm 2/1330。 No。126。
'5'George Woodcock, “The British in the Far East。 Social History of the British overseas”, 1969 London p。47。
'6'如在嘉庆年间两广总督那彦成即采取招抚文策,而被清廷撤拏向。参看《十二朝东华录》、《嘉庆朝》卷7,页14…15,嘉庆10年11月“庚申谕”,页36“丁巳谕”。魏源:《圣武记》〈中华书局,民国51年,台1版〉,页238…243,“嘉庆东南靖海记”。
'7'Grace Fox, “British Admirals &; Chinese pirates” (1830…1869), 1940, London, p。p。32, 108, 176; Alexander Michie, “The Englishman IN China”。 Vol I。 p。p。229…307, 1900 London; Gerald S。 Graham, “The China Station – War and Diplomacy” (1830…1860) p。p。268…275。
'8'关于鸦片战中英冲突情形,可以参看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上册,页125…167,民国53年,台北商务印书馆刊。
'9'Grace Fox, “British Admirals &; Chinese Pirates” (1830…1869) pp。20…22。
'10'参看“北华捷报”(The North China’s Herald), May 28,1886。 p。559。及拙著《李鸿章与北洋舰队》2000年,台北,p。450。按“Audacious”与 “Iron Duckk”为姊妹舰铁甲战船,二舰分别为“中国舰队”之旗舰达十余年之久。
'11'“The Chinese Times” March 10th, 1888, p。149…150。
'12'Graham之前引书, p。294。
'13'Graham之前引书, p。302…320, 英美拟据台湾之事,可参看郭廷以《近代中国史事日志》第一册,页256。
'14'参看戚其章《晚清海军兴衰史》1998,北京人民出版社,页66…67,所转引自1985年《近代史研究》第1期,页200…201。茅海建:(第二次鸦片战中清军与英法军兵力考),按因未注明各舰英、法原文,颇难一一查对,下表亦同。
'15'Graham之前引书, p。364,至于谓西马曾于1860年占领大连时,将大连命名为“Adams”;将旅顺命名为“Arthur”(见Encyclopedia Britannic, 1968)Vo1。 10 p。p。256…257,尚待查考。
'16'郭廷以:《近代中国史纲》1980,香港,页142。
'17'参看拙著:《李鸿章与北洋舰队》2000年台北,页52, 59,注5。
'18' ADMI/IND 6391。 Ryder to Admiralty。 Nov。11, 1875。
'19'ADMI/6378 L 167 M/Aug1876。 Ryder to Admirality。 July 26, 1876。 “Vigilant”号。
'20'李鸿章:《李文忠公全集》(奏稿)卷27,页38…39,“烟台议结滇案折”。
'21'Alexander Michie, “The Englishman In China During the Victorian Era, 2Vols, London, 1990, Vol2 p。267。
'22'英国外交部档案“Central Asia” No。5 (1885) State of Affairs in China, p。p。387…405。
'23'Ibid, p。p。450, 484, 487, 489…450。
'24'参看英国外交部档案F。O。17/1015, Oconor to Sir。 Of Reseburg, 1885; ADMI/6810。 L334/66。 Hamilton to Admirality, May5, 1886;李鸿章:《李文忠公集》(七),(电稿),页27…29。
'25'英国海军部档ADMI/7066。 S123/1891 June 19。 No。205 Parag 13。
'26'ADMI/7149。 L77/1894 report of Interview with H。E。 Li Hung Chang, Shanghai, 25 May 1894。
'27'1858年时,李泰国为额尔金手下之译员,二人曾同乘“Furious”号兵船北上(舰长为阿思本),故李泰国与阿思本为旧识。此外,曾在福州船厂教习海军的英国教习德勒塞(Captain Tracey)亦为“中国舰队”出身,后且曾出任旗舰“铁公爵号”(Iron Duke)的舰长。 (作者:王家俭)
一些资料 俾斯麦同盟下的欧洲
更新时间:2008…10…11 14:14:01 本章字数:7330
写在前面:随着俾斯麦的下野,一战基本上已经不可能避免了。现在的和平只是俾斯麦留给欧洲的政治遗产,今后的局势加上东方的变化,这是一个绚丽而残酷的大棋局。
就政治格局来说,本熊也只是个菜鸟而已,如果在今后的书中有什么大家不喜欢的变化,请多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