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为糟糕的是,琅威理走后,北洋海军的训练和军纪日益松懈,操练尽弛。军官争挈眷陆居,军士去船以嬉。每当北洋封冻,海军例巡南洋,率淫赌于香港、上海,更显得撤旗事件像是一场悲剧的开端。赫德后来幸灾乐祸地对金登干说:“琅威理走后,中国人自己把海军搞得一团糟。琅威理在中国的时候,中国人也没有能好好利用他。”这不能不说是中国近代海军发展史上的一个惨痛教训。
作为对比,日本海军也是英国人一手训练起来的。皇家海军的英格斯上校为日本海军建设做出了很大贡献。英格斯本人回忆说,他在日本服役时,日本政府曾封赠他以贵族,使他能有足够的权力和地位,以与日本的高级将领接触。日本海军从英国人的教育中得到极大的好处。当他们认为有理由独立行走时,欧洲军官便体面地告退。而日本人“坚持走着他们在英国的指导下踏上的道路,他们不仅使舰队保持着英格斯离开时的面貌,而且更趋完善了。”
甲午战争爆发后,李鸿章开始为北洋海军重新寻找一位外籍顾问。人们自然而然地想起了琅威理。琅威理此时在英国得封港担任后备舰队指挥官兼“毁灭”号军舰舰长,统率着皇家海军后备队的38艘军舰。他对于邀请他重返中国大摆架子,公开的理由是英国宣布中立,他不能以现役军人身份前往中国,又不愿辞去现任的海军职务。只有在战后当英国政府许可时才可能前往。但私下却提出了中国政府难以接受的苛刻条件,如必须由皇帝以玺书形式颁给他海军最高职衔等等。他始终不忘撤旗事件之辱。
于是赫德指示金登干另外寻找一个海军顾问。金登干推荐前日本海军顾问,现任英国皇家海军炮厂监督的英格斯。有意思的是,他竟是金登干的表兄。
还在金登干往返于伦敦和得封港之间,为琅威理重返中国进行斡旋交涉的时候,李鸿章已经迫不及待了。11月15日,他任命美国人马格禄为帮办北洋海军提督。通过丁汝昌传谕各管驾以下员弁,谨受指挥。马格禄是天津的一艘拖船“金龙”号的船主,并无海军背景。北洋海军的一位洋员评价他说:“彼已过中年,且以沉湎于酒著名。此老迈之耍手殆视此役为莫大之机会而跃赴之无疑,然以斯人当斯任,实为至残酷、至愚蠢之事;对于丁提督,此事尤为残酷。”自他上任后,并未为海军做出什么积极贡献。聘他任职,实是多此一举。
这又要分析中国人的心理了:李鸿章为什么要给北洋海军找一个并不精通海军的洋顾问呢?是让他来管理,还是仅仅自我安慰一下?
摘自《龙旗飘扬的舰队》
一些资料 甲午前后的英国远东政策
更新时间:2008…10…11 14:14:00 本章字数:3996
中日甲午战争及《马关条约》的签订,不但对中国产生了重大影响棗使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半封建程度大大加深,而且对当时世界国际关系都产生了重大影响。一方面,由于《马关条约》的内容棗尤其是割让辽东半岛棗严重威胁到其他帝国主义国家在华利益,引起了以俄国为首的三国“干涉还辽”事件,从而使日本和俄国成为不共戴天的仇敌;另一方面,由于清政府在甲午战争中的失败,使英国改变了它的远东政策,由支持清政府转而开始支持日本以维护其在远东的特殊利益,使英日之间的关系由对立向联合的方向发展。本文试就英国远东政策的转变进行探讨。
一
第一次鸦片战争后,英国攫取到在华巨大的政治优势和丰厚的经济利益,成为“唯一在远东拥有较大利益的欧洲强国”。然而,自19世纪下半期起,在远东,英国受到来自欧美列强的政治渗透和商业竞争。这引起英国的不安。1872年2月5日,英国《伦敦中国电讯报》发表社论说:“只要把事实摆在议会和公众的面前,我们就可以很快不再听见那种说英国人对于远东利益冷淡的反复叫喊了”。对此,英国在远东的基本政策是“维护现状”,既维护英国在远东的优势地位,竭力防止出现危及英国既得利益的新的竞争者。在这一政策中,英国支持清政府,把清政府作为执行这一政策的一个有份量的筹码。
英国“既得利益的新的竞争者”之一是俄国。英俄两国是世仇,它们在欧洲、亚洲都存在着利益冲突。英国对俄国的政策,是利用几个老弱的封建帝国来对付俄国,在西边,几十年来英国一直努力把老弱、瓦解的土耳其变成一座坚固的堡垒;在中间的一段,用印度来对付;在大陆的另一端,“我们有另一个病夫”棗中国,英国用了更大的力量来支持中国,“如果中国垮了台,通向印度的道路将在另一边失去了掩护,且不说我们在商业上所蒙受的损失。如果我们对俄国怀有敌意确是颠扑不破的规律,那么,中国似乎就是上帝向英国人所指出的伙伴,这个同盟将把半数的人类联合起来”。由此可见,中国是英国对付俄国的一张“王牌”。
此时,俄国将其扩张锋芒指向了辽东。在侵占中国的黑龙江以北和乌苏里江以东的广大地区后,它虎视中国东北地区,垂涎朝鲜半岛,由此引发了英俄之间的矛盾和冲突,形成了1885年的英俄危机。
这场危机的焦点是巨文岛问题。巨文岛是朝鲜的一对小岛,它象两条手臂一样环抱着一片可以停泊船只的场所,久已引起英国海军界的瞩目,英国海军部对巨文岛估价很高。“假如我们不拿下这个港口,‘别人’就会把它拿下。占领巨文岛是一个进攻性的,而不是一个防守性的战略的构成部分,”“巨文岛将成为我们进攻俄国在远东领土的基地。”1885年5月,英国军舰占领了巨文岛。5月6日,俄国驻北京公使扬言,如果中国默许英国的行动,俄国就要占领朝鲜的另一处地方。
在这场角逐和对抗中,英国推出了承认中国对朝鲜宗主国地位,以此拉拢中国,进而维持现状的策略。这一举措既满足了清政府力图维护对朝鲜的宗主国地位的愿望,又实现了英国的意图,为扼制俄国在远东的扩张加固了一道“安全阀”。
在远东,英国的另一重要竞争者,是刚刚崛起的日本。英国作为近代最大的殖民霸主,当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被瓜分完毕之时,为维护其既得利益,必须维持现存的国际格局。在远东,就是要继续保持一个软弱的清政府的统治,而且维护清廷在朝鲜事务中的传统的主导地位。恰恰相反,日本作为一个后起的帝国主义国家,当它刚走到瓜分世界的餐桌旁时,世界市场就已经基本上被瓜分完毕了。要想满足其扩张野心,就必须挑起事端,重新瓜分世界。因此,在东亚国际舞台上,英日两国的分歧和对抗是不言而喻的。
进入90年代后,远东局势日趋险恶。除俄国仍旧虎视眈眈外,日本也摩拳擦掌,跃跃欲试。朝鲜问题再度引起各方关注。这无疑对英国在远东的地位和利益产生了威胁性影响。所以,英国急于尽力避免冲突(特别是战争)的爆发。在甲午战争前为防止中日就朝鲜问题发生战争所进行的8次调解中,英国起了突出作用。英国告诫日本:“英国对于任何侵犯它自己在中国的利益或朝鲜的完整或独立的行动,十分肯定是不能容忍的”;英国欢迎在朝鲜实行改革,但是它“不能对朝鲜的涉外规章的任何重大变化置诸不问,也不同意把朝鲜国王的任何领土让与日本”。
可见,甲午战争前,英国传统的远东政策,是支持清政府,以平息事端达到维护现状的目的,并且,英国国内许多人也相信,当时的中国实力正在上升。正如长期担任中国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所说:中日战争“如果战争能拖长下来,中国的资源、人力和它经得起磨难的本领,必能胜过日本的勇猛和它的训练、组织能力”。
二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战争的发展大大出乎国际社会的预料,貌似强大的清军连连失败。此事引起了英国政府的高度重视。此时,英国对远东局势的态度是矛盾的。一方面,它在华享有特殊利益,因此,它不愿看到战争对英既得利益造成损害,特别害怕俄国混水摸鱼;但另一方面,由于英俄矛盾以及清政府的腐败,英国又想借日本之躯来阻挡俄国的南进。这种矛盾的态度,使英国举棋不定,因而,它转而采取了“恪守善意中立”的立场,将防止战争破坏其在华势力范围和经济利益作为宗旨。7月21日,英国外交大臣金伯理?
小说推荐
- 光绪皇帝
- 作者:二月河光绪帝载恬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
- 最新章:第32章
- 光绪皇帝 - 二月河
-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接受新思想“
- 最新章:二月河-第32章
- 光绪皇帝-二月河
- 光绪帝载恬 光绪帝载恬,同治十年(1871年8月14日)出生于北京宣武门太平湖畔醇王府,其父奕寰是道光帝的第七子,其母是慈禧的胞妹,这种特殊的家庭环境,使他在同治病故之后被指定为皇帝,他在位34年,光绪十三年病死,终年38岁,庙号德宗,葬于河北易县崇陵。光绪帝19岁亲政,他富有年轻人的进取精神,愿意
- 最新章:二月河-第31章
- 混在娱乐圈的二三事
- 他曾穿着一袭淡蓝色道袍,站在天墉城高喊“寒冬将至,我将君临天下”他也曾穿着一身Brioni,搂着赵小刀说“我要让所有人知道,这个鱼塘,被你承包了”他用颜值圈了一波波粉丝时,他不停地强调,自己是演技派。当他用演技征服一座座小金人奖杯时,他向世界宣布,自己是偶像派。这是富
- 最新章:第268章:风水不好
- 易中天中华史卷1:祖先
- 易中天中华史:祖先人之初,性本性。夏娃骑上剑齿虎闲庭信步,完成与神的合谋。第一章夏娃造反创世梦中惊醒后,女娲开始造人。说不清那是早晨还是黄昏。天边血红的云彩里,有一个光芒四射的太阳,如同流动的金球包在荒古的熔岩中;另一边是月亮,生铁般又白又冷。二者之间,是忽明忽灭的星星,和来历不明的浮云。女娲却并不
- 最新章:第19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2:国家
- 易中天中华史:国家文明是人类自己上演的节目,它的初潮很晚,前戏很长。有什么样的人,就有什么样的国。国家,是文明与史前的分水岭。第一章国家与人上帝敲了回车键公元1650年,也就是大清朝摄政王多尔衮去世那年,有一位名叫阿歇尔的爱尔兰大主教经过精心研究和精密计算,向世人宣布了上帝创造世界的时间—耶稣诞生前
- 最新章:第21章
- 易中天中华史:隋唐定局
- 书名:易中天中华史13:隋唐定局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时间:2015年10月ISBN:9787533942786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经历了近四百年的动荡和分裂之后,中华大地在隋唐两代重归一统。从此,中华帝国进入鼎盛期和成熟期,一气呵成而为唐宋元明清
- 最新章:第28章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
- =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作者:易中天出版社: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日期:2015-1-1ISBN:9787533941437所属分类:图书>历史>历史普及读物>中国古代史编辑推荐★第十一卷《易中天中华史:魏晋风度:三国归晋,儒家受冷遇、新思潮激荡;唯美的时代里,真实、自由而漂亮地活着成了风尚标,中华文明
- 最新章:第23章
- 易中天中华史卷4:青春志
- 易中天中华史:青春志豫让把剑拔出,然后跳起来,跳起来,再跳起来,挥剑击斩襄子的衣服。他一边行刺一边哭:老天爷呀老天爷,我终于可以报答智伯了!第一章刺客复仇者赵襄子又看了豫让一眼,然后长叹一声说:好吧,拔出你的剑来!1豫让就把剑拔出来了。这是他第二次行刺。为这一天,他吃尽苦头。豫让要杀的这个人名叫赵毋
- 最新章:第21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