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后重生手册》第72章


红叶笑到落泪了,才停下来,对我道:“我再去盛一碗。”
我拉住她,“跟你说正事呢。”
红叶点点头,我便叹了口气,“你在我心里,也是极贵重的。哪怕稍稍磕了碰了下,我也心疼得不行。”
红叶便垂下头来。
我说:“你心里不痛快,要拿那些死物出气,我呢?”
红叶跪下来,道:“小姐责罚奴婢吧。”
我说:“刚刚与你说的什么?”红叶不言语,我便扶她起来,叹了口气,“纵然你心里是觉得对我好的,也不要轻信了外人。若你真辨不清亲疏,替人瞒着我,就真是不识好歹了。”
但其实红叶替苏恒瞒着的,都不过是些无关紧要的小事。只是若因为苏恒与红叶间有一点嫌隙,也是我不愿见到的。
毕竟当我困顿危难时,只红叶一个人肯冒着生命危险夜缒出城,替我去搬救兵。也只有她对着太后淫威,宁肯一头在柱子上撞死了,也不教我受半点欺凌。
所以有些不能与别人说的话,也必须和她清楚明白的讲到了。 无论如何,我都要信她,保她。
不过也许真正对她好的做法,还是早早的把她嫁给周赐。
太后的云糕在在未央宫赏了一圈,连被我断了膳食的梁孟女也分到了。 不过想来不多。
陈美人得了太后赏赐的云糕,大概怕我心里不舒服,便来找我说话。她为人干脆,虽在深宫里难免行路小心,姿态倒是从不含糊。
我这边和她聊着。她似乎是有些要替成美人说好话的意思。
——成美人不争不妒,与人为善,人缘确实是极好的。毕竟能在我跟前不失礼节,又能讨得太后欢心的,整个未央宫也就她一个。
我便含糊的把沧池亭里的事向陈美人透露了,道:“我知道她是个安分的,也不想跟他计较。只想叫她少跟那些不知死活的狂徒厮混,否则哪一日有人真做了什么大逆不道的事,没得连累了她。”
陈美人是个聪明的,说到这一步了,便不再多问。又与我聊了些无关紧要的事,便告退了。 要说聪明,成美人也是不输给谁的。当天夜里便上了笺奏给我,自请去汤泉宫侍奉太后。
55章(上)
梁孟女却是个蠢透了的,就算被我饿了两天,也还是看不透形势。
“她先是央求孙妈妈将她的处境告诉太后,请太后为她做主。孙妈妈说太后远水救不得近火,便给她出主意,让她直接面见陛下。孙妈妈给了她一张纸,说是刘美人就靠上面的诗挽回了陛下的心。她可以找人仿写一首,呈给陛下。陛下必定顾念旧情,重新宠幸她。”
漪澜殿那边的宫人这么传话给青杏儿,青杏儿也就原封不动的说给我听。
她说到刘碧君,红叶就忧心的偷瞧我。
我便笑了出来——这个梁美人,刘碧君能挽回苏恒的心,那是因为苏恒的心一直在刘碧君身上。而苏恒纵然对刘碧君有这般深情,当年也还是要为了大局娶我为妻。她梁孟女有什么?能让苏恒在伐蜀当即的关头,再一度失信于我?
我便问:“那首诗拿来了吗?”
青杏儿忙呈上一张桃花笺。
我翻开来看,字体娟秀,确实如刘碧君其人。那诗写的是:“关中昔丧乱,孤女寄南樊。
举目无双亲,寝食不自安。
楼前有嘉树,春来发华英。
忽闻清歌声,推牖识真容。
投我以桃李,赠君以芍药。
与君初相见,犹如故人归。
自此始解颐,与君同喜悲。
将以托此生,愿同尘与灰。
送君至汉水,长风扬远波。
一去六七年,橘华荣复凋。
思君令人老,苔痕久不扫。
洛浦传佳音,携美归故里。
织素犹在机,新绢泪痕湿。
敛裙上厅堂,含笑呼新嫂。
此生永不渝,忧伤以终老。”
青杏儿刚刚学字,抻着脖子看了半天看不懂,便问:“娘娘,这写的是什么呀?”
红叶拽了拽她的衣袖,她忙要改口,却不知道该怎么说。就抿了唇,惊慌的望着我。
我说:“写的是一个孤女寄人篱下。那一年春天,她楼前橘子花开,那家的公子爬上树去唱歌给她听。她推开窗户,见春花灿烂,却比不得公子展颜轻笑。两个人互相倾心,约定了终生……”
红叶打断我,道:“小姐……”
我便笑着继续说道:“但是那家的公子心怀天下,最终离她而去。这一走便是六七年,她痴痴的等。橘子花开了又落,青苔也爬上了石阶。她终于等到了公子的消息。但是公子却带着妻子回来了。她难过得痛哭,却依旧贤淑的接受了现实。默默的守着儿时的约定,忧伤直至终老。”;纵然不知道苏恒和刘碧君的过往,读了这诗,也该明白了。
可惜太后费尽心思把它送到我手里来,却有些多余了——当年苏恒的废后诏写得更加情深意切,比刘碧君这啰啰嗦嗦的怨妇诗可要动人多了。
不过,如果是上辈子这个时候我读到了这首诗,那就又另当别论了。
我说:“我记得刘碧君比我还要小一岁吧。”没有人作答,我便接着说,“陛下北上时,她也不过十一二岁,就已经知道‘此生不渝’了,还真是……红叶,你我十一岁时,是个什么光景来着?”
红叶心下了然,立时便刻薄起来,道:“端居在深闺里,与自家姐妹一起读读书、习习字、做做女红。奴婢记得,那个时候少爷就已经不入内闺了,表亲堂亲家的男丁自是更不必说。像这等私定终身的奇事,还真是想都不曾想过。”
我笑道,“却还有人反以为荣呢。”
将桃花笺交换给青杏儿,吩咐道,“找个人把这诗里的意思说给梁美人听吧。”
其实我十一岁的时候,也并不像红叶说的那么闺秀。不过这原也怨不得我。
卫太夫人宠卫秀宠得没个边,他十一二岁时也还在闺中厮混。两家走动密切,我便也时常被接去小住。纵使回了家,卫秀也三天两头托人给我捎东西。
今日是一只死猫,明日是一只死燕子,后日又是绞碎了的皮影,附赠的信笺上写的十有八九是“看阿贞喜书…提供下载)欢,送来与你解闷”。彼时我还有些天真,恨透了他的时候,也曾死命的盯着他看,幻想着他再“看阿贞喜书…提供下载)欢”,把自己勒死了,塞一肚子茅草送给我。我定会不计前嫌,大大方方的给他做一冢坟茔,上三炷高香。
结果临到自己了,他偏偏吝啬起来,女孩子一般羞涩的对着我笑,道:“阿贞要是喜书…提供下载)欢,就留在我家吧。”
他纵然败絮其中,然而那张脸生得实在美好,让人发不出脾气来。我只好不跟他多计较。
不过,我四五岁初见他的时候,就知道他生得好看,却从来都没有过别样的心思。
莫说是十一二岁的时候,便是将及笄前不久,卫秀一本正经的对我说“你若敢嫁了旁人,我便叫他死无全尸”时,我也只以为他又犯了疯病,全不往私情上想。
直到苏恒将一只水晶雁挂上我的窗棂,低声笑着在窗外说,“等我来娶你”,我才砰然心动,从此情窦初开。
也许我开窍确实晚了些,不过刘碧君却也未免太早了些。
当然,苏恒北上长安时已经十五六岁,他那厢对刘碧君早已钟情了,也未可知。
梁美人知道了诗里的意思,果真羞恼了,将那桃花笺撕得粉碎。她与苏恒可没有过这般青梅竹马的情谊,纵然要效颦,也只会白白给刘碧君添砖加瓦。
她虽然蠢,在争强斗胜上却敏锐得很。
不过她倒是还不死心,又差人买通了苏恒身边的宦官,送了一枝沾了清露的蔷薇花进去漪澜殿蔷薇花开得确实好,太后也曾当着苏恒的面称赞她,“就像朵俏生生的蔷薇花儿”。她这般暗示,也算风雅了。
可惜苏恒看到蔷薇花开得娇嫩,连问也没问,便差人配了花瓶送来给我。
我琢磨着,若我把花再赐还给梁孟女,只怕她要羞愤欲死了。
不过痛打落水狗有什么意思呢。苏恒眼里从来就没有后宫这些人。
太后差人来椒房殿送东西的事,苏恒是知道的。但是太后送云糕时顺道送了玉带钩,只怕他就不知道了。
有这么个在背后拆台的娘,这戏还能演到这一步,苏恒也算是天赋异禀了。
我琢磨着自己是不是该吃点干醋,闹些别扭。不过想了想还是太麻烦,他不想我知道的,我还是该装作不知道。
55章(下)
不过我并没有想到,苏恒也是会做?
小说推荐
返回首页返回目录